考试吧

经济师

考试吧>经 济 师>复习指导>初级工商管理>正文
经济师考试初级工商管理学习笔记[6]
考试吧(Exam8.com) 2008-02-20 19:22:28 评论(0)条

第六章           源管理人力资
 
考试目的:
本章包括员工招聘与选拔、员工培训、员工绩效管理、员工报酬管理、职业发展与职业管理、劳动关系等内容。通过本章的学习和考试,要求了解、熟悉和掌握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并对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全过程有一个总体的了解和把握。
 
重点:
(1)       员工招聘的一般程序
(2)       员工招聘渠道的类型
(3)       员工选拔的方法
(4)       制定员工培训计划的步骤
(5)       绩效考评的原则和方法
 
一、员工招聘与选拔
员工招聘和选拔是工具人力资源规划的要求,寻找、吸引有能力且有兴趣到企业任职的申请者,并从中选出合适的人员予以录用的过程。
(一)   员工招聘程序与要求
1.  员工招聘的一般程序:
(1)       制定招聘计划
(2)       落实招聘组织
(3)       寻找、吸引求职者
(4)       员工选拔
(5)       录用、签订劳动合同
(6)       招聘工作评价与反馈
2.  员工招聘工作应满足的基本要求
(1)       要符合国家有关政策、法规的要求
(2)       保证被录用人员具有较高的素质
(3)       遵循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
(4)       遵循效率优先的原则
(二)   招聘渠道及其选择
1.  招聘渠道类型
(1)       广告招聘。即通过登发报纸广告、电视电台广告,吸引求职者的注意。
优缺点。
(2)       在职人员推荐。即由企业现有员工推荐应聘者的办法。
优缺点。
(3)       企业内部搜寻
优缺点。
(4)       校园招聘。优缺点。
(5)       通过专门的就业服务机构招聘
专门的就业服务机构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政府成立的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另一类是私营的就业服务机构。
优缺点。
(6)       网络招聘。是指在互联网上发布招聘其实,吸引申请者的一种招聘方法。
优缺点。
例题:招聘范围广、可以节约时间和减少若干招聘环节的招聘渠道是(  )。(05年真题)
A. 亲朋介绍
B. 校园招聘
C. 网络招聘
D.内部搜寻
答案:C
2.  招聘渠道选择
企业具体选择那一种渠道,主要根据空缺职位的类型和级别、企业规模和实力,以及当地劳动力市场供求状况等因素来确定:(1)……;(2)……;(3)……。
(三)   选拔的意义和方法
1.  选拔的意义
选拔是指在企业吸引到一批申请者之后,采取适当的方法对他们进行测评和遴选,并做出录用或不录用决策的过程。
之所以说选拔是招聘工作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是因为:(1)……;(2)……;(3)……。
选拔工作会产生四种可能的结构:正确接受、正确拒绝、错误接受和错误拒绝。
2.  选拔方法
(1)       证明材料及履历资料审查
(2)       面试。
面试是指通过与应聘者正式的交谈,了解应聘者的知识水平、求职动机、思维能力、反应能力及个人修养等信息,并对应聘者是否具备录用资格做出评价的过程。
面试的分类。根据面试的标准化程度,可以把面试分为三类:第一,结构化面试;第二,非结构化面试;第三,混合面试。
例题:在员工选拔面试中,事先制定好所提问的全部问题,面试中严格按问题清单所发问的是(   )。(05年真题)
A. 混合面试
B. 结构化面试
C. 非混合面试
D.非结构化面试
答案:B
影响面试效果的因素:七个方面。
面试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五个方面。
(3)       心理测试
心理测试是通过一系列科学方法来测试应聘者的智力、能力、兴趣以及个性差别的选拔方法。
心理测试的内容包括:智力测验、特殊能力测验、人格测试。
(4)       评价中心技术
二、 
三、_
_
四、员工培训
员工培训除了可以衔接学校教育和工作需要外,还能够确保员工掌握运用新技术所必需的一些基本技能,能够满足员工自我发展的需要进而对其产生激励作用,能够帮助员工更有效地工作从而为企业做出更多贡献。
例题:培训之所以能够对员工产生激励作用,是因为它能够满足员工的(   )。(05年真题)
A. 自我发展需要
B. 尊重需要
C. 安全需要
D.归属需要
答案:A
(一)   员工培训的对象和内容
企业中需要培训的三种人:第一种是新加入的员工;第二种是需要改进目前工作绩效的人;第三种是具有发展潜力的人。
培训内容重要包括:
1.  技术技能
2.  人际关系能力
3.  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培训计划的制定与实施
1.  确定培训需求
比较常用的分析方法:
(1)    任务分析法
(2)    绩效分析法
例题:确定新任员工培训需求特别有效的方法是(   )。(05年真题)
A. 绩效分析法
B. 面谈法
C. 任务分析法
D.案例分析法
答案:C
2.  明确培训目标
培训目标是指通过培训,每个受训者应在知识、技能、态度、行为等方面发生哪些变化以及变化的程度。
3.  制定培训计划
4.  设施培训计划
5.  培训效果的评估与反馈
在评价一项培训计划的效果和效益时,一般要考虑的四个方面的因素:
(1)       反应
(2)       知识
(3)       行为
(4)       成果
为了掌握培训计划在上面四个方面所取得的效果,企业可采取以下措施:
(1)……;(2)……;(3)……;(4)……。

 

(三)   培训方法及其选择
1.  新员工的岗前培训
对新员工的培训,也称为岗前培训,其目的时减少新员工开始工作时常会感觉到的焦虑,让他们尽快熟悉工作岗位、所在部门和整个企业,促进外来者向内部人的转换。
2.  在职培训
在职培训指在工作场所进行的员工培训。
例题:见习是一种提高新员工(   )的培训方法。(05年真题)
A. 人际关系能力
B. 技术技能
C. 组织能力
D.创造能力
答案:B
3.  脱产培训
也称为离职培训,是指让员工离开工作岗位到大学或其他企业或企业自办学校学习的一种方法。
五、员工绩效管理
(一)   绩效考评的目的
员工绩效考评是指按照一定的标准,运用科学的方法,对员工一定时期内的工作表现做出客观、公正评价的过程。
工作绩效具有三个特征:
(1)       多因性
(2)       多维性
(3)       动态性
(二)   绩效考评的原则
1.  客观公正原则
2.  可操作性原则
3.  一致性原则
4.  民主透明原则
在绩效考评过程中,有可能出现下列问题影响考评的效果:(1)……;(2)……;(3)……;(4)……。
(三)   绩效考评方法
1.  书面描述法
通过一份简短的书面鉴定,描述出一个员工的优点和确定、成绩与不足、发展潜力以及改进的建议等。
2.  关键事件法
通过记录那些区分有效的和无效的关键行为,进而对员工的工作绩效做出评价。
3.  评分表法
4.  行为锚定评价法
采用行为锚定评价法进行绩效考评的步骤:(1)……;(2)……;(3)……;(4)……。
5.  多人比较法
是指将一名员工的工作表现与其他员工进行比较,进而确定其绩效水平的考评方法。
该方法最常用的形式有:
(1)       简单排序法
(2)       交错排序法
(3)       配对比较法
例题:选择员工绩效考评方法时应考虑的因素有(   )。(05年真题)
A. 考评者的学历
B. 考评者性别
C. 考评目的
D.考评对象
E. 掌握考评信息的多少
答案:CDE
(四)   绩效考评的实施过程
1.  制定考评计划
例题:为了保证绩效考评工作顺利进行,必须事先制定考评计划。制定考评计划时,首先要(   )。(05年真题)
A. 明确考评目的
B. 确定考评方法
C. 安排考评时间
D.建立考评标准
答案:A
2.  技术准备
(1)       选择考评者。考评者的选择需要符合三个方面的要求:第一,……;第二,……;第三,……。
(2)       制定考评标准。
制定考评标准时,必须注意三点:
第一,   考评标准要与考评内容相对应
第二,   考评标准要明确、具体,并尽可能量化
第三,   有关考评标准的信息能够较完整地收集到
(3)       选择考评方法
3.  信息收集
信息收集的渠道:
(1)       生产记录
(2)       定期抽查
(3)       考勤记录
(4)       关键事件记录
(5)       项目评定
4.  分析评价
即对照考评标准,对员工的绩效状况进行分析并做出评价。
5.  考评结果反馈
一、员工报酬管理
员工报酬是指员工在为实现企业目标而付出劳动时,作为回报得到的货币收入、商品和服务等。
员工报酬具有三个方面的功能:一是补偿功能;二是激励功能;三是引导人力资源配置功能。
(一)确定员工薪酬的原则
(1)       公平原则
公平的表现形式有三种:一是外部公平;二是内部公平;三是员工个人公平。
(2)       竞争性原则
(3)       激励性原则
(4)       量力而行原则
(5)       合法原则
(二)   员工报酬体系构成
员工报酬既包括货币性质的收入,也包括以非货币形式表现的收益。
员工报酬(主要指货币性收入)可以分为直接报酬和间接报酬两部分。其中直接报酬包括基本报酬、绩效报酬、激励性报酬和各种延期支付性质的报酬;间接报酬包括各种福利、保险以及津贴等。
(1)       基本报酬
(2)       绩效报酬
(3)       激励性报酬
(4)       延期支付性报酬
(5)       间接报酬
(三)   工资水平的确定
确定员工工资水平时,必须考虑到影响员工工资水平的各种因素:
1.  企业外部因素
(1)       劳动力市场的竞争状况
(2)       政府的有关政策、法规
(3)       居民生活费用及当地生活水平
(4)       行业报酬水平
2.  企业内部因素
(1)       企业的财力和经营状况
(2)       工作差别
(3)       员工自身的差别
(4)       企业的管理哲学和企业文化

 

(四)   工资制度类型及其选择
1.  岗位等级工资制
是根据岗位或职务所负责任、所需知识技能、工作负荷以及工作条件等因素确定员工工资的制度,如果员工岗位变动,其工资也随之调整。
优点、缺点。
2.  技能等级工资制
是根据员工工作技能确定工资收入的制度。
优点、缺点。
3.  年功工资制
是根据员工年龄、企业年龄、学历和经历等因素确定员工工资的制度。
    优点、缺点
4.  计时工资制
是根据员工实际工作时间和工资标准核算并支付工资报酬的制度。
计时工资有三种表现形式:一是小时工资;二是日工资;三是月工资。
5.  记件工资制
是根据一定质量的产品数量和记件单位计算员工报酬的工资制度,是计时工资的一种转化形式。
优点、缺点。
6.  结构工资制
是把员工工资划分为若干组成部分,并综合考虑员工的职位、能力、资历等因素来确定员工报酬的一种制度。
工资分解:(1)基本工资;(2)岗位(职务)工资;(3)技能工资;(4)年功工资;(5)奖励工资。
结构工资制的优点、缺点。
(五)   利润分享和员工持股计划
1.  利润分享计划
利润分享计划是指用盈利状况的变化来对整个企业的业绩进行衡量,把超过目标利润的部分在企业全体员工之间进行分配的制度。
2.  员工持股计划
员工持股计划是一种企业向内部员工提供公司股票的所有权计划,是利润分享的重要形式。
股票期权是员工持股计划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
例题:能够激励员工长期化行为,并且风险最大的收入分配方式是(   )。(05年真题)
A. 员工持股
B. 利润分享计划
C. 股票期权
D.结构工资制
答案:C
二、职业发展和职业管理
(一)   职业生涯发展阶段
大多数人在其一生中将经历五个职业阶段:探索期、建立期、职业中期、职业后期和衰退期。
1.  探索期
职业生涯的探索期主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培养兴趣;二是积累知识。
2.  建立期
在职业生涯的建立期,员工通过提高自己的技能,增强自己对同事和组织的适应性来奠定自己的事业基础。
3.  职业中期
在职业生涯的中期,由于员工积累了丰富的专业知识和工作经验,已经成为组织的骨干,要承担更多的责任,并对新员工施加更多的影响。
4.  职业后期
在职业生涯的后期,因工作责任减少,将扮演一种元老的角色。
5.  衰退期
职业生涯的衰退期是指的员工临近退休的时期。在这一阶段,员工责任急剧减少,在组织中的地位和作用明显下降,员工开始为退休做心理上的准备。
(二)   员工自我职业管理
1.  职业取向
员工的职业取向大致有四种:
(1)       专业技术取向
(2)       管理取向
(3)       组织或地域取向
(4)       独立取向
2.  职业管理过程及员工应承担的责任
员工职业管理过程包括五个步骤:
(1)       自我评价
(2)       现实审查
(3)       目标设定
(4)       编制行动计划
(5)       执行计划
例题:员工职业管理过程的首要环节是(   )。(05年真题)
A. 自我评价
B. 目标设定
C. 编制行动计划
D.显示审查
答案:A
例题:在员工自我职业管理过程中,职业目标的内容包括(   )。(05年真题)
A. 工作性质设定
B. 期望的职位
C. 需要获得的知识和技能
D.行动计划
E. 兴趣爱好
答案:ABC
(三)   企业的员工职业管理
1.  企业在员工职业管理过程中的责任
企业在员工职业管理中应承担的责任体现在员工职业管理过程的每个阶段。
2.  确定员工职业通道
职业通道是指一个人职业生涯的前进方向和轨迹,它与员工的职业取向密切相关。
帮助员工确定职业通道时应注意三个方面的要求。
3.  有效的职业管理应注意的问题
五个方面的问题。
(四)   工作晋升与降职
1.  工作晋升
晋升时员工职业管理和职业发展中的一个重要阶段。
企业做出晋升决策时应注意的四个方面的问题。
彼德现象。
2.  降职
对于员工来说,降职意味工资减少,职权削弱和地位降低。
三、劳动关系
(一)   劳动关系的内容
企业的劳动关系是指企业所有者、经营管理者、普通员工及其工会组织之间在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中形成的各种责、权、利关系。具体包括:
(1)       所有者与全体员工
(2)       企业经营者与一般员工
(3)       企业管理者与工会组织的关系
(4)       一般员工与工会的关系
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形成和调整的劳动关系是劳动法律关系,它由三个要素构成,即主体、内容和客体。
(二)   正确处理劳动关系必须遵循的原则
1.  兼顾各方利益的原则
2.  协商为主解决争议的原则
3.  以法律为准绳的原则
4.  以预防为主的原则
5.  明确管理责任的原则
(三)   劳动合同及其管理
1.  劳动合同的性质和内容
劳动合同是劳动者和用人单位确定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的书面协议,是契约化的劳动关系。
例题:劳动合同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确立双方权利和义务的书面契约化的(  )。
A. 经济关系
B. 工资水平
C. 劳动关系
D.劳动条件
答案:C
我国《劳动法》规定,劳动合同由必备条款和协商条款构成,必备条款包括:七个方面的内容。
2.  劳动合同的订立与变更
劳动者和用人单位订立和变更劳动合同必须遵循的原则:
(1)       平等自愿原则
(2)       协商一致原则
(3)       合法的原则
    我国规定的两类劳动合同属于无效合同。
3.  劳动合同的终止和解除
用人单位可以单方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况。
劳动者可以单方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况。
4.  劳动合同违约责任
(四)   劳动争议及其处理
1.  劳动争议的产生原因
劳动争议是指劳动者和用人单位之间因劳动权利义务而发生的纠纷。
产生劳动争议的原因包括:四个方面。
2.  劳动争议的处理
(1)       劳动争议的调解
(2)       劳动争议的仲裁
(3)       劳动争议的法庭诉讼
例题:在企业中担任劳动争议协调委员会主任的人是(   )。(05年真题)
A. 股东代表
B. 工人代表
C. 企业代表
D.工会代表
答案:D
展开全文

经济师万题库

更多
中级经济基础
中级经济基础
已有24662439人做题
下载
中级工商管理
中级工商管理
已有4123750人做题
下载
中级人力资源
中级人力资源
已有4122824人做题
下载

经济师章节课

全部科目

经济师VIP课

更多热门课程
评论(0条) 发表
Copyright © 2004-
考试吧(3g.exam8.com)北京美满明天科技有限公司
社会统一信用代码:91110108MA01WU311X
帮助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