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财务管理
考试目的:
本章主要包括财务管理概述、企业资金筹集、企业资金投放和企业利润分配等财务管理中基础的内容。通过本章学习和考试,要求了解、熟悉和掌握企业财务管理的基本概念、价值观念和相关原理以及企业的资金筹集、资金投放和利润分配等方面的基本概念和理论知识。
重点:
(1) 财务管理的目标
(2) 复利终值和现值的计算
(3) 风险的衡量和风险报酬的计算
(4) 财务分析的主要内容和指标
(5) 长期筹资和短期筹资、权益资金筹集和负债资金筹集
难点:
(1) 复利终值和现值的计算
(2) 年金终值和现值的计算
(3) 风险的衡量和风险报酬的计算
(4) 债券的估价
一、财务管理概述
(一) 财务管理的含义
财务管理就是企业为了达到预期的目的,对于企业经营所需资金的筹集、投放、运用、分配以及贯穿于全过程的决策谋划、预算控制和分析考核等所进行的全面管理。
1. 筹资活动
筹资是指企业为了满足投资和其他生产经营活动资金使用的月,筹措和集中所需资金的过程。
企业从不同方面筹资并形成两种性质的资金来源:一是企业的自有资金;二是企业的债务资金。
2. 投资活动
投资可分为广义投资和狭义投资。广义的投资是指企业将筹集的资金投入使用的过程,包括企业内部使用资金的过程以及对外投放资金的过程;狭义的投资仅指对外投资。
3. 分配活动
分配总是作为投资的结果而出现的,它是对投资成果的分配。广义的分配是指对投资收入和利润进行分割和分配的过程,而狭义的分配仅仅是指对利润的分配。
(二) 财务管理的目标
财务管理目标又称财务目标、理财目标,是指企业进行财务活动所要达到的根本目的,是评价企业财务活动是否合理的标准,它决定着财务管理的基本方向。
财务目标一般具有整体性、多元性、层次性、阶段性和定量性的特点。
1. 利润最大化
利润最大化目标是指通过企业财务活动的管理,不断增加企业利润,是利润达到最大。
2. 资本利润最大化或每股利润最大化
资本利润率是利润额和资本额的比率。每股利润也称每股盈余,是税后利润与普通股股数的对比值。
3. 每股市价最大化
这个目标考虑了企业本身的风险程度,又考虑了现有的和潜在的投资者对企业每股收益的大小和时间的预期。
4. 股东财富最大化
这个目标是指通过财务的合理经营,为股东带来最多的财富。
5. 企业价值最大化
是指通过企业财务上的合理经营,采用最优的财务政策,充分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风险与报酬的关系,在保证企业长期稳定发展的基础上使企业总价值达到最大。
企业价值最大化作为财务管理的目标,具有的优点:四个方面。
(三) 时间价值
1. 时间价值的概念
时间价值在西方通常称为货币的时间价值,在中国称为资金的时间价值,是指扣除风险报酬和通货膨胀贴水后的真实报酬率。
2. 复利终值和现值的计算
(1) 复利终值
复利,就是不仅本金要计算利息,利息也要计算利息,即通常所说的“利滚利”。
终值又称为未来值,是指若干期后包括本金和利息在内的未来价值,又称本利和。终值的计算公式:
称为复利终值系数,可以写作FVIFi,n。
例题:资金时间价值按复利计算的假设前提是( )。(05年真题)
A.资金再投资 B.存在通货膨胀
C.资金供给稀缺 D.存在通货紧缩
答案:A
(2) 复利现值
复利现值是指以后年份收到或支出资金的现在的价值,可用倒求本金的方法计算。由终值求现值,叫做贴现。
现值的计算公式为:
式中的 叫复利现值系数或贴现系数,可以写作PVIFi,n。
3. 年金终值和现值的计算
年金是指一定时期内每期相等金额的收付款项。折旧、利息、租金、保险费等均表现为年金的形式。年金按付款方式,可分为普通年金和后付年金、即付年金和先付年金、延期年金和永续年金。
(1) 后付年金终值。
后付年金是指每期期末有等额收付款项的年金。也称为普通年金。
后付年金终值犹如领存整取的本利和,它是一定时期内每期期末等额收付款项的复利终值之和。
后付年金终值的计算公式、年金终值系数。
(2) 后付年金现值
一定期间每期期末等额的系列收付款项的现值之和,叫做后付年金现值。
后付年金现值的计算公式、年金现值系数。
(3) 先付年金终值和现值的计算
先付年金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各期期初等额系列收付款型。
先付年金终值的计算公式、先付年金现值的计算公式。
(4) 延期年金现值和永续年金现值
延期年金是指在最初若干期没有收付款项的情况下,后面若干期有等额的系列收付款项。永续年金是指无限期支付的年金。
(四) 风险报酬
1. 风险与风险报酬的概念
按风险的程度,可以把企业财务决策分为三种类型:
(1) 确定型决策
(2) 风险性决策
(3) 不确定性决策
2. 风险的衡量和风险报酬的计算
(1) 确定概率分布
一个事件的概率是指这一事件可能发生的机会。
概率分布必须符合的两个条件。
(2) 计算期望报酬率
期望报酬率是各种可能的报酬率按其概率进行加权平均得到的报酬率,它是反映集中趋势的一种量度。计算公式。
(3) 计算标准离差
标准离差是各种可能的报酬率偏离期望报酬率的综合差异,是反映离散程度的一种量度。计算公式。
计算的标准离差越小,说明离散程度越小,风险也越小;反之,风险越大。
(4) 计算标准离差率
标准离差率是标准离差同期望报酬率的比值。计算公式。
(5) 计算风险报酬率
风险报酬率、风险报酬系数和标准离差率之间的关系。
风险报酬系数是将标准离差率转化为风险报酬的一种系数,确定方法有三种。
(五) 证券估价
1. 债券的估价
债券投资是企业债券投资的一个重要方面。
(1) 一般情况下的债券估价模型。这是值按复利方式进行估价。
(2) 一次还本付息且不计复利的债券估价模型
例题:某企业发行期限为5年、到期利随本清的企业债券。该债券面额为1000元,票面利率为5%,不计复利。某投资者欲在发行当年购买。且希望获得3%以上的报酬率,则其购买此债券的最高价格为( )元。(05年真题)
A.1036 B.1078
C.1085 D.1132
答案:B
(3) 贴现发行时债券的估价模型
2. 股票的估价
股票投资主要有普通股和优先股两种。企业投资于优先股,可以获得固定的股利收入,风险较低。企业投资于普通股,一般能获得较高收益,但风险较大。
(1) 短期持有股票、未来准备出售的股票估价模型
(2) 长期持有股票,股利稳定不变的股票估价模型
(3) 长期持有股票,股利固定增长的股票估价模型
二、企业资金筹集
(一) 筹资动机
1. 创业筹资动机
2. 维持经营筹资动机
3. 扩张筹资动机
4. 偿债筹资动机
(二) 筹资原则
1. 遵守国家有关政策和制度规定
2. 合理确定筹资的数量和时间,满足经营需要
3. 正确运用负债经营,掌握自有资金的适当比率和最佳资金来源结构
4. 讲究经济效益,选择资金成本低、风险小的筹资渠道和方式
(三) 筹资分类
1. 按资金的使用期限,可分为长期筹资和短期筹资
长期资金是指供企业长期(一般为一年以上)使用的资金。
短期资金是指供企业在短期(一般为一年以内)使用的资金。
2. 按所筹资金的性质,可分为权益资金筹集与负债资金筹集
权益资金,也叫权益资本或自有资本,是指企业通过吸收直接投资、发行股票、内部盈余留存等方式筹集的资金,包括实收资本、资本公积金、盈余公积金和未分配利润等。
权益资金的特点。
负债资金,也称为负债资本或借入资金,是指企业通过银行借款、发行债券、融资租赁等方式筹集的资金,它表明债券人对企业拥有的债券,是企业的债务。
负债筹资与自有资本筹资相比具有的特点:三个方面。
例题:企业通过吸收直接投资、发行股票、内部盈余存留等方式筹集的资金称为( )。(05年真题)
A.负债资金 B.企业内部资金
C.短期资金 D.权益资金
答案:D
3. 按企业筹资渠道划分
企业筹资渠道是指企业取得资金的方向和通道。我国目前的筹资渠道主要有:
(1) 国家资金
(2) 银行信贷资金
(3) 非银行金融机构资金
(4) 其他企业资金
(5) 企业内部资金
(6) 职工和社会个人资金
(7) 国外资金
例题:某企业正在进行风险报酬的财务分析,经分析得知本企业股票的报酬率及其概率分布情况如下表所示:
某企业股票报酬率及其概率分布
经济情况该种经济情况发生的概率(Pi)企业股票报酬率(Ki)
繁荣0.370%
一般0.530%
衰退0.2-20%
请根据以上资料,回答下列问题:(05年真题)
(1)对风险报酬的正确认识是( )。
A.风险报酬有风险报酬额和风险报酬率两种表达方法
B.风险大,应该获得的风险报酬不一定大
C.风险报酬额是指投资者因冒风险进行投资而获得的超过时间价值的那部分报酬
D.在财务管理中,风险报酬通常用相对数——风险报酬率加以计算
答案:ACD
答案:B
一、企业资金筹集
筹资方式
1. 吸收直接投资
吸收直接投资是指企业按照“共同投资、共同经营、共担风险、共享利润”的原则来吸收国家、法人、个人、外商投入资金的一种筹资的方式。
吸收直接投资的主要形式有:(1)现金投资;(2)实物投资;(3)无形资产投资。
2. 发行普通股票
股票是股份公司筹集自有资金而发行的有价证券,是投资入股并取得股息、红利的凭证,它代表了对股份公司的所有权。
(1) 股票的种类划分
按照不同的标准可以将股票分成不同的种类。
普通股是股份公司依法发行的具有管理权其股利不固定的股票。
优先股是股份公司依法发行的具有一定优先权的股票。
(2) 普通股股东的权利
(3) 股票的发行和上市
股票发行有严格的法律规定程序,公开发行方式的程序:七个步骤。
3. 发行优先股
优先股股东所拥有的权利与普通股股东近似,其股利必须从税后盈余中支付。但优先股又具有债券的特征:股利固定、对盈利的分配和剩余资产具有优先权。
4. 利用银行借款
银行借款是指企业根据借款合同从有关银行或非银行金融机构借入的需要还本付息的款项。
(1) 银行借款的种类
按借款的期限,可分为短期借款、中期借款和长期借款。
按借款是否需要担保,可分为信用借款、保证借款、抵押借款、质押借款和票据贴现。
例题:第三方按法律规定的方式承诺,在借款人到期不能偿还借款时,以约定方式承担连带责任的借款方式是( )。(05年真题)
A.信用贷款 B.抵押贷款
C.质押贷款 D.保证贷款
答案:D
(2) 银行借款的程序
企业提出借款申请——>银行对借款人的信用等级进行评估——>银行对借款人进行调查——>银行进行贷款审批——>签订借款合同——>企业取得借款——>借款的归还
5. 发行债券
债券是社会各类经济主体为筹集负债性资金而向投资人出具的、承诺按一定利率定期支付利息,并到期偿还本金的债券债务凭证。
(1) 债券的基本要素:面值、期限、利率、价格、信用等级。
(2) 债券的种类。按照不同的标准,有不同的划分。
(3) 债券的发行。
发行方式有公募和私募两种。
债券的发行价格有三种:等价发行、折价发行和溢价发行。
(4) 债券的偿还
债券偿还的方式:回收条款、偿债基金、分批偿还、以新债券换旧债券、转换普通股、到期一次以现金方式偿还。
例题:企业债券的偿还方式有( )。(05年真题)
A.票据贴现 B.收回条款
C.转换为普通股 D.转换为优先股
E.偿债基金
答案:BCE
6. 融资租赁
租赁主要有经营租赁和融资租赁两种类型。
经营租赁又称为营业租赁,是指以不转让租赁财产的所有权为前提的中短期租赁。
例题:以不转让租赁财产的所有权为前提的租赁方式是( )。(05年真题)
A.筹资租赁 B.财务租赁
C.经营租赁 D.融资租赁
答案:C
融资租赁可细分为三种形式:(1)直接租赁;(2)售后租回;(3)借款租赁。
7. 其他融资方式
(1) 商业信用
(2) 短期融资券
(3) 可转换证券
(4) 认股权证
二、企业投资
企业投资是指企业投入财力,以期望在未来获得收益的一种行为。
(一) 投资及其分类
1. 按投资于企业生产经营的关系,可分为直接投资和间接投资
2. 按投资回收时间的长短,可分为短期投资和长期投资
3. 按投资的方向,可分为对内投资和对外投资
4. 按投资在生产过程中的作用,可分为初创投资和后续投资
(二) 投资管理的基本原则
1. 认真进行市场调查……
2. 建立科学的投资决策程序……
3. 及时足额地筹集资金,保证投资项目的资金供应
4. 认真分析风险和收益的关系,适当控制企业的投资风险
(三) 投资决策与现金流量
现金流量是评价投资方案是否可行时必须事先计算的一个基础性数据。
1. 现金流量的构成
(1) 初始现金流量
(2) 营业现金流量
(3) 终结现金流量
2. 现金流量的计算
例题:某企业投资10万元购买某设备,预计使用5年,采用直线法计提折旧,5年后设备无残值。5年中用该设备加工制造的产品每年销售收入为6万元,净利润为9000元,那么,该企业因购买和使用此设备所产生的年营业净现金流量为( )元。(05年真题)
A.15 000 B.22 000
C.25 000 D.29 000
答案:D
3. 投资决策中使用现金流量的原因
(1) 采用现金流量有利于科学地考虑时间价值因素
(2) 采用现金流量才能使投资决策更符合客观实际情况
三、资产管理
(一) 资产组合管理
资产组合,使之企业的资产总额中流动资产与非流动资产之间的比例。
企业在进行资产组合决策时,要考虑的因素:
(1) 风险与收益
(2) 企业的行业特点
(3) 企业的生产经营规模
(4) 资金成本因素
企业的资产组合的主要类型:
(1) 适中型的资产组合
(2) 保守型的资产组合
(3) 冒险型的资产组合
(二) 企业中的各类资产
1. 流动资产管理
流动资产是指可以在一年内或者超过一年的一个雨夜周期内运用或变为先进的资产,包括原材料、低值易耗品、在成品、产成品等各种存货、现金及各种存款,应收及预付款相等。
(1) 现金管理
现金是指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以货币形态存在的资金,包括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和其它货币资金等。
因素分析法。
(2) 有价证券管理
(3) 应收账款管理
应收账款是指企业对外销售产品、提供劳务等所形成的尚未收回的销售款项。
1信用政策的制定
信用政策主要包括:信用标准、信用条件和收帐政策等三部分。
2综合信用政策的制定
企业在制定信用政策时,必须综合考虑信用标准、信用条件和收帐政策。一般要遵循的三个步骤。
例题:信用政策是企业财务政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 )。
A. 信用标准
B. 信用条件
C. 信用方式
D.信用准则
E. 收账政策
答案:ABE
(4) 存货管理
企业的存货管理应当符合的基本要求:一是保证生产正常进行的要求;二是满足市场销售的需要;三是降低成本的要求;四是保险储备的要求。
2. 固定资产管理
3. 无形资产、递延资产及其它资产管理
四、企业利润分配
利润是企业在一定的时期内从事各种经营活动所得的最终财务成果,是企业经营的主要目的。
利润分配是指企业按照国家财经法规和企业章程,对所实现的净利润在企业与所有者之间、利润分配各项目之间和所有者之间进行分配。
(一) 利润构成
企业利润总额一般包括爷爷讲利润、投资净收益和营业外收支净额和非常净损失四部分。
1. 营业净利润
营业净利润是由各种营业收入减去各种营业成本费用后的结果,是企业最主要的来源。
2. 投资净收益
投资净收益是企业对外投资的收益扣除对外钩子损失的余额。
3. 营业外收支净额
4. 非常净损失
(二) 利润分配原则
1. 遵守国家以法律形式规定的企业利润分配的政策与方法
2. 积累优先原则
3. 要适当考虑经营者和职工的利益
4. 实行“三公”原则,一视同仁地对待所有投资者
5. 坚持以丰补歉,保持稳定的分红比例
(三) 利润分配项目
1. 企业亏损及其弥补
例题:下列各项中按规定企业可用于弥补亏损的有( )。(05年真题)
A.法定盈余公积金 B.公益金
C.任意盈余公积金 D.未分配利润
E.资本公积金
答案:ACD
2. 盈余公积金
盈余公积金是企业在税后利润中计提的用于增强企业物质后备、防备不测事件的资金。
3. 公益金
公益金是企业在税后利润中计提的用于购置或建造职工集体福利设施的资金。
4. 向投资者分配利润
企业向投资者分配利润,又称为分配红利,是利润分配的主要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