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税收的基本涵义和特征
u 考试内容:
1、税收的基本涵义
2、税收的基本特征
u 要点:
1、税收的基本涵义
(1)概念
税收是国家为实现其职能,凭借其政治权力,依法参与单位和个人的财富分配,强制、无偿地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形式。
(2)内涵
① 征收主体、客体:主体是国家,客体是单位和个人;
② 征收目的:为满足国家实现其职能的需要,满足社会公共需要;
③ 征收依据:依据是法律,凭借的是国家权力,而是不是财产权利;
④ 征收过程:是物质财富从私人部门单项地、无偿地转移给国家的过程;
⑤ 征收结果:国家通过税收方式取得财政收入。
2、税收的基本特征
(1) 强制性
(2) 无偿性
(3) 固定性
u 例题:
1、(课后习题)税收征收的依据是( )。
A.合同 B.规章 C.协议 D.法律
正确答案:D
2、(2005年、2006年、2007年)税收是国家凭借其( )取得的财政收入。
A.经济权力 B.信用 C.政治权力 D.经济实力
正确答案:C
3、(2007年)税收的基本特征有( )。
A.自觉性 B.强制性 C.无偿性 D.有偿性 E.固定性
正确答案:BCE
二、税制要素和税收分类
u 考试内容:
1、税制要素
(1)纳税人、课税对象、税率、纳税环节、纳税期限、加成和减免、违章处理等内容。
(2)边际税率和平均税率、名义税率和实际税率、零税率和负税率的基本涵义。
2、税收分类
按课税对象、按计税依据、按税收管理权限、按税负能否转嫁、按征税机关分类的方法和主要内容。
u 要点:
1、税制要素
税收制度的基本构成要素主要有:纳税人、课税对象、税率、纳税环节、纳税期限、加成减免、违章处理等。
(1) 纳税人
① 纳税人:是税法规定享有法定权力、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
② 纳税人可以是自然人,也可以是法人。
③ 负税人:最终负担税款的单位和个人。
④ 纳税人和负税人可以是合一的,也可以是分离的,判断依据是税负是否转嫁。
(2)课税对象
① 课税对象,亦称征收对象,是税法规定的课税的目的物,是课税的依据或根据。
② 课税对象是区别税种的主要标志,体现着不同税种课税的基本界限。
③ 按照课税对象的不同,我国的课税对象可以划分为:
Ø 流转额:商品或劳务的销售金额,分为商品流转额和非商品流转额;
Ø 所得额:法人或非法人组织获得的纯利润和个人的收入;
Ø 财产额:纳税人占用财产的数量或价值;
Ø 其他:以上未包括的课税对象,如产量、数量、特定行为等。
(3)税率
① 税率,是税法规定的每一单位课税对象所应纳的税额的比例或标准。
② 是计算应纳税额的尺度,税率是税收政策的中心环节。
③ 分类
税率
1
用绝对量表示的税率
(定额税率或固定税率)
用百分比表示的税率
比例税率
累进税率
累退税率
统一比例税率
产品差别比例税率
行业差别比例税率
地区差别比例税率
幅度比例税率
全额累进税
超额累进税
2
边际税率
平均税率
3
名义税率
实际税率
4
零税率
负税率
(4)纳税环节
税法规定的一种商品或劳务应当缴纳税款的环节。
(5)纳税期限
负有纳税义务的纳税人向国家缴纳税款的最后时间限制。
(6)加成和减免
① 附加和加成:都属于加重纳税人负担的措施。
Ø 附加即附加税,是与正税相对应一个概念。
Ø 加成是加成征收的简称,是对特定纳税人的一种加税措施。
② 减免税:属于减轻纳税人负担的措施。
Ø 减税就是减征部分税款;
Ø 免税就是免交全部税款。
Ø 减免税是为了发挥税收的鼓励作用或者照顾某些纳税人的特殊情况做出的税收优惠政策。
③ 起征点和免征额:实质上都属于免税的特殊形式。
Ø 起征点,是指税法规定的对课税对象开始征税时应达到的一定数额。
Ø 免征额,是指税法规定对课税对象全部数额中免于征税的数额。
Ø 注意起征点和免征额的区别。
④ 出口退税
Ø 是指在国际贸易业务中,对报关出口的货物退还或免征其在国内各生产和流转环节按税法规定缴纳的税款的制度。
Ø 现行规定:对增值税出口货物实行零税率,对消费税出口货物免税)
(7)违章处理
2、税收分类 (1)按课税对象分类
① 流转税类
Ø 商品和劳务税类,以商品或劳务流转额为征收对象的税收体系。
Ø 一般采用比例税率。
Ø 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
② 所得税类
Ø 以所得(收益)额为课税对象的税收体系。
Ø 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
③ 财产税类
Ø 以各种财产为征税对象的税收体系。
Ø 房产税、车船税、城镇土地使用税。
(2)按计税依据分类
① 从价税
Ø 以价格或价值为计税依据的税种。
Ø 多采用比例税率或累进税率。
Ø 增值税、营业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房产税等。
② 从量税
Ø 以课税对象的数量、重量、面积、容积、体积或件数为计税依据的税种。
Ø 多采用定额税率。
Ø 资源税、车船税、土地使用税等。
(3)按税收的管理权限分类
① 中央税
② 地方税
③ 中央地方共享税
(4)按税负能否转嫁分类
① 直接税:纳税人即负税人
② 间接税:纳税人不一定是负税人
(5)按征税机关分类
① 工商税收
② 关税
u 例题:
1、(课后习题)税制要素包括( )。
A.纳税人 B.课税对象 C.利率 D.税率 E.违章处理
正确答案:ABDE
2、(课后习题)体现着不同税种课税基本界限的是( )。
A. 纳税人 B. 课税对象 C. 税率 D. 纳税环节
正确答案:B
三、流转税类
u 考试内容:
1、流转税的主要特点
2、增值税
3、消费税
u 要点:
1、流转税
(1)涵义
流转税,亦称商品税,是指所有以商品流转额和非商品流转额为课税对象的税种的总称。
(2)流转税类是我国的主体税种。
(3)我国现行流转税包括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等。
(4)特点
① 课征普遍。
② 以商品和劳务的流转额或交易额为计税依据。
③ 除少数税种或税目实行定额税率外,商品课税普遍实行比例税率,计算简单,便于征收管理。
1、增值税
(1) 概念
对在我国境内销售货物或者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劳务,以及进口货物的单位和个人,就其取得的货物或应税劳务的销售额,以及进口货物的金额计算税款,并实行税款抵扣制的一种商品税。是对商品生产和流通中各环节的新增价值或者商品附加值进行征税。
(2) 类型(按照允许扣税的范围)
① 消费型增值税(国家决定从2009年1月1日起,在全国全面实施消费型增值税)——体现鼓励投资政策的增值税;
② 收入型增值税——完全的增值税;
③ 生产型增值税——具有一定程度的重复征税,不是完全意义上的增值税。
(3) 征税范围
销售或者进口的货物或提供的加工、修理修配劳务。
(4) 纳税人Ø 凡是从事商品生产和销售、提供应税劳务以及进口货物的单位和个人都是纳税人。
Ø 为了严格增值税的征收管理,将我国增值税纳税人分为一般纳税人和小规模纳税人。
(5)税率和征收率
Ø 我国增值税采取了基本税率再加一档低税率的模式。
Ø 基本税率为17%,低税率为13%。适用范围是粮食、食用植物油、饲料、化肥、农药、农机、图书、报纸、杂志等。
Ø 小规模纳税人适用统一的3%的征收率。
(6)计税方法
Ø 一般纳税人缴纳增值税采取扣税法,其应纳税款为销项税额扣除进项税额后的余额。
① 销项税额 = 销售额 × 适用税率
② 进项税额为购进货物或接受应税劳务所支付或负担的增值税额,一般以当期购货发票中注明的允许扣除的增值税为准。
Ø 对小规模的纳税人不实行扣税法,应纳税额=销售额×征收率。
Ø 进口货物:应纳税额=组成计税价格×税率。
2、消费税
(1) 概念
对特定消费品和消费行为征收的一种税,其目的是调节特定消费品生产的较高收入,平均税率一般较高。
(2) 征税范围
采取列举征税的办法,即只对列入征税目录的消费品征税,不列入的不征税。
(3) 纳税人
在我国境内生产、委托加工和进口应税消费品的单位和个人,为消费税的纳税义务人。
(4)税目——产品列举税目
我国征收消费税的消费品有14类:烟、酒及酒精、化妆品、贵重首饰及珠宝玉石、鞭炮焰火、成品油、汽车轮胎、摩托车、小汽车、高尔夫球及球具、高档手表、游艇、木制一次性筷子、实木地板。
(5)税率——比例税率和定额税率
(6)计税方法
从价定率、从量定额,或从价定率和从量定额复合计税的办法计算应纳税额。其中,对卷烟和白酒实行复合计税办法。
四、财产税类
u 考试内容:
1、财产税的优点和缺点
u 要点:
1、财产税
(1)定义
是对所有以财产为课税对象的税种的总称。
是地方政府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
(2)主要税种:房产税、车船税、城镇土地使用税等。
(3)优点
① 财产税符合税收的纳税能力原则;
② 财产税税源充分,收入比较稳定;
③ 财产税具有收入分配的功能;
④ 财产税属于直接税,不易转嫁,增加了有产者的负担,等于相对减轻了无产者的负担。
(4)缺点
① 税收负担存在一定的不公平性;
② 收入弹性小;
③ 经济还不发达时,课征财产税在一定程度上对资本的形成会带来障碍。
1、(2007年)2007年3月16日,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规定:我国企业所得税的税率为( )。
A. 33% B. 30% C. 25% D. 20%
正确答案:C
2、(2008年)我国2008年1月1日起实行的企业所得税税率有( )。
A. 33% B. 30% C. 25% D. 20% E. 17%
正确答案:C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