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吧

经济师

考试吧>经 济 师>复习指导>中级经济基础>正文
2010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预习:财政收入概述
考试吧(Exam8.com) 2010-01-18 22:30:59 评论(0)条

  提示:考试吧网校2010年经济师网络课程已开始招生了,现在报名可享受更多优惠!同时也推荐大家去考试吧经济师模拟考试中心免费测试,你还可以去考试吧论坛免费下载各种学习资料!

  财政收入原则与分类

  学习要求:

  掌握财政收入的基本原则

  掌握税收分类的内容;

  掌握影响财政收入规模的因素

  学习内容:

  财政收入的含义及原则

  1、财政收入的含义:

  财政收入,是指政府为履行其职能,实施公共政策和提供公共物品与服务需要而筹集一切资金的总和。

  财政收入是衡量一国政府财力的重要指标,政府在社会活动中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的范围与数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财政收入的充裕程度。

  2、财政收入原则-----是一个国家或政府在组织财政收入时应遵循的基本准则。

  包括:

  (1)发展经济,扩大财政收入来源的原则(即“开源”)

  经济发展水平是制约财政收入规模的根本性因素。

  (如93-08年全国财政收入年均增长率为19.6%)。

  经济发展水平与财政收入是“源”与“流”;“根与叶”的关系。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财政的首要任务是直接发展经济;而市场经济体制下,市场机制的核心是如何让企业积极去创造财富,最终实现社会财富的增长。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财政“生财”的含义是支持和推动市场内在机制的生成与发育,减少不必要的干预,使市场机制的运行和传导更有效率。

  (2)兼顾国家、企业和个人三者利益关系的原则

  在一定时期内国民收入确定的条件下,财政收入的多少与企业和个人的收入之间是此消彼长的关系。在组织财政收入时,必须根据经济的客观承受能力、经济主体的实际负担能力,公平合理的确定企业和个人的负担水平,同时要以规范的形式和相对稳定的标准取得财政收入。

  (3)规范政府间收入分配关系的原则

  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收入分配关系取决于事权的合理划分。既要防止中央财权过度集中,也要防止中央财政收入比重过低;另外中央和地方间财政收入分配关系要以规范的体制形式确定下来,并保持相对稳定。

  【例题1--07年、08年单选】制约财政收入规模的根本性因素是(  )。

  A.税率标准

  B.纳税人数量

  C.经济发展水平

  D.居民收入水平

  【例题2--课后题第2题】市场经济体制下,财政“生财”的含义是( )

  A.财政直接投资办企业

  B.支持市场内在机制的生成和发育

  C.提高税率

  D.提高财政收入占GDP比重

  财政收入分类

  国际上通常按政府取得财政收入的形式,将财政收入分为税收收入、国有资产收益、国债收入和收费收入。

  税收收入

  税收是政府为实现其职能的需要,凭借其政治权力,并按照特定的标准,强制、无偿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特定分配形式。

  税收是现代国家财政收入中最重要的收入形式和最主要的收入来源。

  (1)税收收入按征税对象的不同,分为流转税、所得税、财产税、资源税和行为税。

  ①流转税是以商品交换和提供劳务的流转额为征税对象的税收,是我国税收收入的主体税种,包括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和关税等。

  ②所得税是以纳税人的所得额为征税对象的税收,包括个人所得税和企业所得税。

  ③财产税是以各种财产为征税对象的税收,如我国的财产税包括土地增值税、房产税、契税。

  ④资源税是对开发和利用国家自然资源而取得级差收入的单位和个人征收的税收,目前我国资源税类包括资源税和土地使用税

  ⑤行为税是指对某些特定的经济行为开征的税收。包括印花税、城市维护建设税。

  (2)税收按计量标准划分,分为从价税和从量税。

  ①从价税是以征税对象的价格为计税依据的税收,如增值税、营业税。

  ②从量税是以征税对象的数量、重量、容量和体积为计税依据的税收,如消费税中的啤酒、汽油等项目,资源税等

  (3)按税收与价格的关系划分,分为价内税和价外税。

  ①价内税是指税款构成商品或劳务价格组成部分的税收,如消费税,营业税。

  ②价外税是指税款作为商品或劳务价格以外附加的税收。

  注意:增值税在零售以前各环节属于价外税,在零售环节采取价内税。

  (4)按税负能否转嫁划分,分为直接税和间接税。

  ①直接税是指由纳税人直接负担税负,不发生税负转嫁关系的税收,即纳税人就是负税人,如个人所得税、企业所得税、财产税。

  ②间接税是指纳税人能将税负转嫁给他人负担的税收,即纳税人与负税人不一致。如流转税(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关税等)。

  (5)按税收管理权限和使用权限分类,分为中央税、地方税以及中央和地方共享税。

  ①中央税是由中央管辖课征并支配的税种,如消费税、关税。

  ②地方税是由地方管辖课征并支配的税种,如契税、房产税、耕地占用税、土地增值税、城镇土地使用税。

  ③中央地方共享税是指属于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共同享有并按照一定比例分成的税种,如增值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证券交易印花税。

  【例题—2008年单选】我国税收收入中的主体税种是 ( )

  A. 所得税

  B.流转税

  C. 资源税

  D.财产税

  【例题---2004年单选】将税种划分为( ),是按税负转嫁与否进行的划分。

  A.流转税、所得税和财产税

  B.直接税与间接税

  C.中央税与地方税

  D.从量税与从价税

  【例题---2006年试题】将税种分为流转税类、所得税类和财产税类,是按税种的( )划分的。

  A.征税对象

  B.税负是否转嫁

  C.收入归属级次

  D.征收权限

  【例题---2008年多选】我国流转税税种包括( )

  A.土地增值税

  B.增值税

  C.消费税

  D.房产税

  E.关税

  【例题----2008年多选】下列税种中,属于直接税的有( )

  A.消费税

  B.个人所得税

  C.财产税

  D.企业所得税

  E.关税

  国有资产收益

  国有资产收益是国家凭借国有资产所有权获得的利润、租金、股息、红利、资金使用费等收入。

  国有资产收益不具有强制性和固定性的特征。

  国债收入

  国债收入是指国家通过信用形式取得的有偿性收入。国债收入具有自愿性、有偿性和灵活性的特点。

  收费收入

  收费收入是指国家政府机关或失业单位在提供公共服务,实施行政管理或提供特定设施的使用时,向受益人收取一定费用的收入形式。

  收费收入具体可分为使用费和规费。

  收费收入具有有偿性和不确定性的特点,不宜作为政府财政收入的主要形式。

  【例题--课后题第3题】国家财政收入中最主要的收入来源是( )

  A.税收

  B.国有资产收益

  C.债务收入

  D.收费收入

  【例题--课后题第12题】按取得财政收入的形式分类,通常将财政收入分为( )。

  A.税收收入

  B.国有资产收益

  C. 债务收入

  D. 利息收入

  E. 收费收入

  税收特征与税收原则

  学习要求:

  掌握税收概念及基本特征

  掌握古典税收原则的内容;

  掌握现代税收原则的基本内容。

  学习内容:

  税收的概念及其基本特征

  1.税收的概念

  税收是政府为实现其职能的需要,凭借政治权力,依照法定标准,强制、无偿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形式。

  税收是人类历史上最早出现的财政范畴(我国夏商周时期就有了税收),它是伴随着国家的产生而产生的。国家的存在为税收的产生提供了前提条件。

  在理解税收的概念时,应该把握:

  (1)税收的征收主体是政府,包括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

  (2)税收体现了一种特定的分配关系,即政府征税的过程就是把一部分社会资源强制的转变为政府所有的过程,这将引起社会成员占有社会资源比例的变化。

  2. 税收的基本特征-------强制性、无偿性和固定性

  (1)强制性

  税收的强制性是指政府以社会管理者的身份,直接凭借政治权力,通过法律形式对社会产品实行强制征收。

  强制性体现在税收分配关系的建立具有强制性;税收征收过程具有强制性。

  (2)无偿性

  税收的无偿性是指政府向纳税人进行的无须偿还的征收。

  税收的无偿性是税收本质的体现,它反应的是社会产品所有权、支配权的单方面转移关系,而不是等价交换关系。税收的无偿性是区分税收收入和其他财政收入形式的重要特征。

  (3)固定性

  税收固定性是指国家通过法律形式预先规定征税对象、税基及税率等要素。税收征纳双方必须按税法规定征税和纳税,都无权随意变更征纳标准。

  三个特征中,强制性是实现税收无偿征收的保证、无偿性是税收本质的体现、固定性是强制性和无偿性的必要要求。

  【例题--课后题第5题】人类历史上最早出现的财政范畴是( )。

  A.政府债务

  B.税收

  C.收费

  D.  捐赠

  【例题--课后题第6题】税收的征收主体是( )。

  A.纳税人

  B.企业

  C.个人

  D.政府

  【例题--多选】税收的基本特征有( )。

  A.不确定性

  B.强制性

  C.无偿性

  D.固定性

  E.有偿性

  5、我国农村的基本经济制度

  (1)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是以实行土地的家庭承包经营责任制为主要标志。

  (2)家庭承包经营责任制

  在坚持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的前提下,将土地的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开来,土地的所有权仍然属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所有,土地的使用权则依据人口或劳动力的多少划分给农户承包经营。

  (3)我国农村实现家庭承包经营制度,没有改变农村土地的集体所有制,只是改变了农村土地的经营方式,符合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规律要求,符合农业生产自身的特点,符合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现状,也有利于推动我国的农业现代化。家庭承包经营责任制是我国农村经济制度的基础,也是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经营方式的基础。

  (4)家庭承包经营责任制和集体统一经营相互依存,构成了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内部的双层经营体制,其中,家庭承包经营是基础。

  (5)农业产业化经营

  ① 定义

  农业产业化经营是指以市场为导向,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以本地优势资源为依托,依靠多种形式的龙头企业带动,形成生产——加工——流通一体化的产业体系和利益机制。

  ② 意义

  Ø 有效地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解决小农户和大市场的关系;

  Ø 有效地提高农业的比较效益,提升农产品的附加值,增加农民的经济收益;

  Ø 开辟新的就业空间,利用农村劳动力资源充裕的优势;转自环 球 网 校edu24ol.com

  Ø 包容包括高新技术在内的不同水平的农业生产力,将手工操作与机器作业有机融合。

展开全文

经济师万题库

更多
中级经济基础
中级经济基础
已有24663773人做题
下载
中级工商管理
中级工商管理
已有4123874人做题
下载
中级人力资源
中级人力资源
已有4123040人做题
下载

经济师章节课

全部科目

经济师VIP课

更多热门课程
评论(0条) 发表
Copyright © 2004-
考试吧(3g.exam8.com)北京美满明天科技有限公司
社会统一信用代码:91110108MA01WU311X
帮助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