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下方二维码 |
下载"万题库"估分↓ |
一、单项选择题
1.描述围岩稳定状态的参数是()
A.围岩抗压强度
B.围岩支护强度
C.围岩稳定时间
D.围岩冒落和片帮次数
【参考答案】C
【参考解析】目前,最能描述围岩稳定状态的参数是围岩稳定时间的长短,它既反映了围岩稳定性的好坏,也提示了有效控制围岩稳定的要求,尤其是时间上的要求。
2.钢材经冷拉后,性能发生变化的是()
A.塑性提高
B.屈服强度提高
C.可焊性增强
D.韧性提高
【参考答案】B
【参考解析】冷加工强化是将建筑钢材在常温下进行冷拉、冷拔和冷轧,提高其屈服强度,相应降低了塑性和韧性。
3.水玻璃的主要技术参数是()
A.黏度和浓度
B.模数和浓度
C.粘度和比重
D.模数和比重
【参考答案】B
【参考解析】冷加工强化(如冷拉、冷拔和冷轧)是将建筑钢材在常温下进行处理,通过这种处理可以提高其屈服强度。但是,相应地会降低材料的塑性和韧性
4.构造简单、便于实现自动化施工,刚度大且节约钢材的钢结构连接方式是()
A.焊缝连接
B.铆钉连接
C.普通螺栓连接
D.高强度螺栓连接
【参考答案】A
【参考解析】焊缝连接的优点是构造简单、加工方便、易于自动化施工、刚度大、可节约钢材;
5.安全等级为一级的软土场地基扛工程应优先选择()
A.撑式支撑
B.喷锚支护
C.工钉墙支护
D.灌注排桩支护
【参考答案】D
【参考解析】灌注桩排桩围护墙是采用连续的柱列式排列的灌注桩形成的基坑支护结构,适于基坑侧壁安全等级一、二、三级。
6.立井井筒基岩段施工,预计涌水量7-9m³/h,优先采用的排水方法()
A.吊泵排水
B.卧泵排水
C.风动水泵配吊桶排水
D.水箱多段排水
【参考答案】C
【参考解析】当井筒涌水量不大于10m3/h时,宜选用风动水泵或隔膜泵配合吊桶排水,水泵及吊桶排水能力应满足掘进工作面的施工要求。
7.基岩掘进钻眼与出渣平行作业,耙斗式出岩机与工作面的距离()
A.大于岩渣最大的抛掷距离
B.小于出渣矿车的调车距离
C.一般大于20米
D.一般不大于20米
【参考答案】D
【参考解析】耙装机距离工作面不宜太远,太远时装渣效率低,影响正规循环作业且设备磨损大,耙装机距离工作面一般不超过20m。
8.提高巷道喷射混凝土支护强度的有效措施()
A.增大水灰比
B.增大喷射压力
C.添加钢纤维
D.增加速凝剂掺量
【参考答案】C
【参考解析】加入钢纤维后,喷射混凝土的抗压强度、抗折强度、抗弯强度及耐冲击性能均有较大幅度提高;
9.矿业固体废弃储存设施停止使用后,矿业企业应当()
A.绿化
B.封场
C.复垦
D.迁移
【参考答案】B
【参考解析】尾矿、煤矸石、废石等矿业固体废物贮存设施停止使用后,矿山企业应当按照国家有关环境保护等规定进行封场,防止造成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10.文明施工费不包含()
A.环境保护费
B.安全施工费
C.临时设施费
D.工程定位复测费
【参考答案】D
【参考解析】安全文明施工费包括环境保护费、文明施工费、安全施工费、临时设施费。
11.金属矿山井下油料运输胶轮车最大允许运行速度()
A.15km/h
B.25km/h
C.40km/h
D.60km/h
【参考答案】A
【参考解析】油料运输车辆在井下的行驶速度不超过15km/h,与其他同向运行车辆距离不小于100m。
12.“三下一上”压煤区域应采用()
A.保水开采
B.共伴生资源共采
C.减排开采
D.充填开采
【参考答案】D
【参考解析】东部地区、环境敏感地区和“三下一上”(建筑物下、铁路下、水体下、承压含水层上等,下同)压煤区域应采用充填开采技术。
二、多项选择题
21.吊车梁可承受哪些荷载
A.吊车自重
B.吊车最大起重量
C.吊车刹车的杆冲切力
D.尾盖竖向载荷
E.柱间支撑
【参考答案】ABC
【参考解析】吊车梁安放在柱子伸出的牛腿上,它承受吊车自重、吊车最大起重量以及吊车刹车时的水平冲切力,并将这些荷载传给柱。
22.露天中深孔爆破作业时,不利于机械化作业的装药结构是()
A.连续装药。
B.填充物装药
C.空气间隔装药
D.混合装药结构
E.底部空气垫层装药结构
【参考答案】CD
【参考解析】C:间隔装药是在整个药柱间用空气层分开,所以它实质上是一种非连续装药结构,能增强爆破破碎效果。但其施工操作比较麻烦,且不便于机械化装药,在大型岩(矿)的应用受到限制。
D:混合装药结构有利于改善爆破块度,又可降低爆破成本。但其操作同样比较麻烦,妨碍机械化装药。
三、案例分析
案例(一)
背景资料:
某矿山施工企业承建一座中型露天铁矿,设计生产能力为200万吨/年。项目总投资约8亿元,计划工期32个月,工程内容主要包括土方开挖、边坡治理、排水系统建设、矿石运输道路建设等。该矿区位于丘陵地带,总占地面积约5km,地质条件复杂,存在多处断层和软弱夹层,边坡稳定性较差,且地处生态敏感区,周边有农田和村庄。项目所在地政府要求严格执行环保规定,确保施工过程中不破坏周边生态环境,将对农田和村庄的影响降至最低。
项目启动阶段,施工单位发现矿石运输道路设计不满足大型运输车辆通行需求,经与设计单位沟通,对矿石运输道路设计进行了优化,此设计变更涉及费用和工期部分合同条款需要调整
施工过程中,边坡出现滑移现象,为排除重大事故隐患,施工单位积极制定相应的技术和管理措施,并加强施工质量管控。施工单位某次对边坡支护工程已完工锚杆
施工质量检查后,根据施工质量统计结果(如表2所示),采用排列图法进行分析。
绘制了质量影响因素排列图,如图2所示。
施工单位对矿区周边地质环境检查评估发现,施工对矿区地形地貌景观造成一定破坏,随即采取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措施,进行生态修复。
问题:
1、边坡出现滑移现象,哪些情形可判定为重大事故隐患?
2、写出矿石运输道路设计变更引起的合同条款调整程序。
3、分别写出图2中纵坐标A和B的内容,计算C值。根据质量检查分析结果,
4、根据工程背景,写出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措施的主要内容。
【参考解析】
1、①边坡出现横向及纵向放射状裂缝;
②坡体前缘坡脚处出现上隆(凸起)现象,后缘的裂缝急剧扩展;
③位移观测资料显示的水平位移量或者垂直位移量出现加速变化的趋势。
2、承包人首先在工程变更确定后14d内,提出变更工程价款的报告,经工程师确认后调整合同价款,在双方确定变更后14d内承包人不向工程师提出变更工程价款报告的,视为该项变更不涉及合同价款的变更。
工程师应在收到变更工程价款报告之日起14d内予以响应,工程师无正当理由不响应的,自变更工程价款报告送达之日起14d后视为变更工程价款报告已被确认。
工程师不同意承包人提出的变更价款的,按合同规定的有关争议解决的约定处理。
3、写出边坡锚杆施工质量问题的主要因素、次要因素和一般因素。
A:频数;B:累计频率。C=(16+13+11)/50×100%=80%。
主要因素:锚杆间距偏差、锚孔深度不足、锚杆孔角度偏差
次要因素:锚杆外露过长
一般因素:锚杆托板松动
4.边坡加固、采坑回填、植树种草或者挂网客土喷播等工程措施,以修复生态。





万题库下载丨微信搜"万题库二级建造师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