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高考真题及答案 ※ 关注微信对答案 ※ 直播解析
2015年高考语文科目落下帷幕。高考作文作为重头戏,每年都是社会和媒体关注评论的焦点。搜狐教育独家邀请了近20位名家点评各地高考作文。社会名人、作家、教授眼中的好作文什么样?他们会如何构思?以下为著名学者、文化批评家朱大可对广东卷高考作文题的点评:
滕威,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曾任广东省高考语文阅卷组选做题组长,北大培文杯全国中学生创意写作大赛评委
2015年广东卷高考作文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看天光云彩,能测阴晴雨雪,但难逾目力所及;打开电视,可知全球天气,却少了静观云卷云舒的乐趣。漫步林间,常 看草长莺飞、枝叶枯荣,但未必能细说花鸟之名、树木之性;轻点鼠标,可知生物的纲目属种、迁徙演化,却无法嗅到花果清香、丛林气息。从不同的途径去感知自 然,自然似乎很“近”,又似乎很“远”。
要求:
1.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文体不限。
2.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
3.不少于800字。
4.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滕威点评:今年广东省的作文题目还是很有新意的,难度适中,但开敞的空间却不局促。考生可以有很多角度下笔。而且近三年的写作要求上都明确规定不得套作。从我们的阅卷经验来看,很多考生按照老师或辅导机构总结的套路以及例证库来写作,虽然文从字顺,但因为千篇一律而难以获得高分。高考是选拔性考试,尤其是语文科目,作文占比重如此大,是最能拉开分数段的题目。因此平时越有自己的阅读积累,越惯于思辨,越有自己思考的学生越能脱颖而出。
这道题目再次表明,命题者对应试作文教育的反感。师生共同扩大阅读,在语文教育中贯穿人文思考、历史意识与哲学思辨能力才是关键。
从今年广东省高考作文题目来看,初看似乎可以天马行空的写如何感知自然,但事实上仔细阅读会发现,上下两段文字存在相同的结构,就是对比。第一段是亲身感受自然与从电视里观看自然的对比;第二段是置身自然与通过电脑与互联网了解自然的对比。因此考生如果能从现代传媒以及互联网的发展对人感知自然感知世界方式的改变,能从人亲身感知以及通过媒介感知两种方式的优势及其局限等方面进行立意,辩证思考与分析,将会成就不错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