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货币政策
学习要求:
1、 掌握货币政策目标的内容及我国货币政策的目标及其政策的含义
2、 掌握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
3、 掌握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
4、 掌握各种货币政策中介目标
具体内容:
一、货币政策定义
货币政策并不等同于金融政策,它只是金融政策的一部分,是一国金融当局制定和执行的通过货币量、利率或其他中介指标影响宏观经济运行的手段。
货币政策一般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
① 政策目标;
② 实现目标所运用的政策工具;
③ 预期达到的政策效果。
二、货币政策目标
1、稳定物价:
2、经济增长:
3、充分就业:
4、平衡国际收支
注意: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规定,货币政策目标是保持货币币值稳定,并以此促进经济的增长。
这一政策要求在抑制物价上涨幅度的同时维持适度的经济增长率,并且决不以牺牲经济增长为前提。
【例题13:2005年、2006年单选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的规定,我国货币政策目标是( ),并以此促进经济的增长。
A.保持货币币值稳定
B.实现充分就业
C.保持物价稳定
D.保持利率稳定
【例题14:2005年多选题】下列各项中,可以成为一国货币政策目标的有( )
A.保持物价负增长
B.保持经济增长
C.实现充分就业
D.实现国际收支顺差
E.实现国际收支逆差
三、货币政策工具
(一)、一般性政策工具
1、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政策
①含义:
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是指根据法律规定,商业银行等将其吸收的存款和发行的票据存放在中央银行的最低比率。通常以不兑现货币形式存放在商业银行。
②效用:体现在它对商业银行的信用扩张能力、对货币乘数的调节。
若中央银行采取紧缩政策,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货币乘数减少,限制了商业银行的信用扩张能力、最终起到收缩货币供应量和信贷量的效果。
③缺陷:一是央行调整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时,商业银行可以变动其在央行的超额存款准备金,从反方向抵销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政策的作用。
二是对货币乘数的影响很大,作用力度很强,往往被当作是一剂“猛药”
三是成效较慢、时滞较长
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政策往往是作为货币政策的一种自动稳定机制。
2、再贴现政策
①再贴现含义:是指商业银行持客户贴现的商业票据向中央银行请求贴现,以取得中央银行的信用支持。
②再贴现政策的基本内容是中央银行根据政策需要调整再贴现率。
当中央银行提高再贴现率时,商业银行借入资金的成本上升,基础货币得到收缩。
③优缺点:
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比较,再贴现工具的弹性相对较大,作用力度相对要缓和一些。
主动权操纵在商业银行手中,所以中央银行的再贴现政策是否能够获得预期效果,还取决于商业银行是否采取主动配合态度。
(3)公开市场业务
①公开市场业务含义:
中央银行在证券市场上公开买卖国债、发行票据的活动即为公开市场业务。
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的证券交易活动对象主要是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
②公开市场业务目的在于调控基础货币,进而影响货币供应量和市场利率。
③优缺点
优点:
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政策相比较,公开市场操作更具有弹性、更具优越性。
一是影响商业银行的准备金,直接影响货币供应量;
二是中央银行能够随时根据金融市场的变化,进行经常性、连续性的操作;
三是中央银行可以主动出击
四是中央银行有可能用其对货币供应量进行微调。
局限性: 一是金融市场不仅必须具备全国性,而且具有相当的独立性。
二是必须有其他货币政策工具配合。
【例题15:2008年单选】某商业银行以其持有的某企业商品票据向中央银行请求信用支持,中央银行予以同意。这种业务属于中央银行的( )业务。
A贴现
B 再贴现
C公开市场
D 窗口指导
【例题16:2005年单选题】在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中,中央银行掌握完全主动权的是( )
A.公开市场操作政策
B.消费者信用控制政策
C.贴现政策
D.窗口指导政策
【例题17:2004年单选题】主动权完全掌握在中央银行手中的金融工具是( )
A.存款准备金率政策
B.贴现政策
C.公开市场操作政策
D.利率政策
2、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
选择性货币政策包括:消费者信用控制、证券市场信用控制、优惠利率、预缴进口保证金
(1)消费者信用控制:中央银行对不动产以外的各种耐用消费品的销售融资予以控制,包括规定分期付款购买耐用消费品的首付最低金额,还款最长期限,适用的耐用消费品种类等。
(2)证券市场信用控制:中央银行对有关证券交易的各种贷款进行限制,目的在于抑制过度投机。
3.直接信用控制
直接信用控制是指中央银行以行政命令或其他方式,从质和量两个方面,直接对金融机构尤其是商业银行的信用活动进行控制。其手段:利率最高限、信用配额、流动比率和直接干预等。其中规定存贷款最高利率限制,是最常使用的直接信用管制工具。
4.间接信用指导
间接信用指导即中央银行通过道义劝告、窗口指导等办法间接影响商业银行的信用创造。其中:
窗口指导是指中央银行根据产业行情,物价趋势和金融市场动向等经济运行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对商业银行提出信贷增减建议。
窗口指导没有法律约束力,但影响力往往较大。
【例题18:2005、2006、2007年、2008年单选题】中央银行对不动产以外的各种耐用消费品的销售融资予以控制,这种货币政策工具是( )
A.生产者信用控制
B.商业信用控制
C.证券市场信用控制
D.消费者信用控制
【例题19:2006年单选题】直接信用控制是指中央银行以行政命令或其他方式,从质和量两个方面直接对金融机构尤其是商业银行的信用活动进行控制,其手段包括( )。
A.利率最高限
B.窗口指导
C.信用配额
D.流动比率
E.直接干预
【例题20:2008年多选题】下列货币政策工具中,属于中央银行一般性政策工具的有()
A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政策
B消费者信用控制政策
C优惠利率政策
D再贴现政策
E公开市场业务
四、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
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又称为货币政策的中间指标、中间变量等,它是介于货币政策工具变量和货币政策目标变量之间的变量指标,货币政策目标一经确定,中央银行可以按照可控性、可测性和相关性的三大原则选择相应的中介目标。
货币政策目标的变量指标包括:
1、 利率:通常指短期的市场利率,具体操作有的使用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有的使用短期国库券利率。
2、 货币供应量:整个社会的货币存量,是可以用作购买商品和支付劳务费的货币总额。
从1996年开始,中国人民银行正式将货币供应量定为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
3、 超额准备金或基础货币:
(1)补:超额准备金是指商业银行及存款性金融机构在中央银行存款帐户上的实际准备金超过法定准备金的部分。
(2)基础货币:满足可测性与可控性要求,数字一目了然,不少国家把它视为较为理想的中介目标。
4、通货膨胀率
自20世纪90年代起,一些国家把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由货币供应量转为通货膨胀率,由此形成所谓的通货膨胀目标制。即设定一个适合的通货膨胀率并且予以盯住,如果通货膨胀率处于正常范围,参考利率、货币供应量等指标状况,制定适宜的货币政策;如果通货膨胀率超出范围,暂停其他项目的调节,以控制通货膨胀率为货币政策的主要任务。
【例题21:2004年单选题】短期市场利率能够反映市场资金供求状况,且变动灵活,因此通常将其作为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 )
A.最终目标
B.中间目标
C.传统工具
D.特殊工具
【例题22:2006年单选题】从l996年开始,中国人民银行正式将( )作为我国货币政策的中间目标。
A.货币供应量
B.存款准备金
C.超额准备金
D.基础货币
本章讲义例题答案如下:
例题1:答案:A
例题2:答案:ACDE
例题3:答案:ABC
例题4:答案:AC
例题5:答案:ADE
例题6:答案:D
例题7:答案:BCE
例题8:答案:ACE
例题9:答案:ABD
例题10:答案:B
例题11:答案:C
例题12:答案:ABDE
例题13:答案:A
例题14:答案:BC
例题15:答案:B
例题16:答案:A
例题17:答案:C
例题18:答案:D
例题19:答案:ACDE
例题20:答案:ADE
例题21:答案:B
例题22:答案: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