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财政政策
一、财政政策的含义(掌握)
财政政策是指国家为了调节总需求变动及总需求与总供给之间的关系,而调整财政收入与财政支出的基本原则和方针的总称。
财政政策对国民经济运行的调节具有两个明显的特点:直接性和强制性。
财政政策是由税收政策、支出政策、预算平衡政策、国债政策等构成。
现代意义的财政政策始于20世纪30年代的资本主义经济大萧条时期。
财政政策的功能
(一)导向功能
财政政策的直接作用对象是财政收支及其平衡关系。
(二)协调功能
主要体现在对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的某些失衡状况的制约、调节。
(三)控制功能
(四)稳定功能
在繁荣时期,税收自动增加,转移支出自动下降,控制总需求,抑制通货膨胀。
在萧条时期,税收自动减少,转移支出自动增加,扩大总需求,拉动经济增长。此外政府可以主动采用相应的政策措施。
【例1·多选题】财政政策的功能包括( )
A.导向功能
B.协调功能
C.控制功能
D.管理功能
E.稳定功能
[答案]ABCE
【例2·单选题】财政政策的直接作用对象是( )
A.财政收支及其平衡关系
B.对外收支及其平衡关系
C.居民收支及其平衡关系
D.信贷收支及其平衡关系
[答案]A
二、财政政策目标(掌握)
(一)财政政策目标的含义
财政政策目标是指财政政策所要实现的期望值。财政政策作为一种期望值,其取值受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环境和条件的影响,同时也取决于公众的偏好和政府的行为,因此财政目标的确定是一个科学、民主的决策过程。
我国财政政策目标为:充分就业、物价基本稳定、收入合理分配、经济适度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
1.充分就业
政府进行宏观经济调控的首要目标。充分就业并不意味着消除失业。
2.物价基本稳定
这是财政政策稳定功能的基本要求。物价稳定是物价总水平的基本稳定,即物价水平在短期内没有显著或者急剧的波动。
3.收入合理分配
收入合理分配即收入均等。所谓收入均等是指一国公民在相同经济行为中或在一定经济环境下实现的收入公平分配。
4.经济适度增长
经济适度增长通常是指一国国民收入的实际总量增长或一国人均国民收入的实际增长。只有国民收入的增长速度快于人口的增长速度,才能认为经济有了真正的增长。
5.国际收支平衡
国家收支包括四个项目:经常项目、资本项目、遗漏与误差、官方平衡项目。国际收支平衡是指经常项目、资本项目、遗漏与误差三个项目的总的收支对比状况。
【例1·单选题】(2008年)财政政策目标作为一种期望值,其取值不仅取决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及政府行为的影响,同时也取决于( )。
A.政府的偏好
B.公务员的偏好
C.公众的偏好
D.政治家的偏好
[答案]C
【例2·多选题】 我国的财政政策目标主要包括( )等。
A.充分就业
B.经济适度增长
C.物价水平稳定
D.收入合理分配
E.国际收支顺差
[答案]ABCD
【例3·多选题】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为避免通货膨胀,政府应通过行政手段使物价保持固定不动
B.物价稳定始终是一个国家政府不断追求的经济目标
C.充分就业就是实现百分之百的就业
D. 国际收支平衡是指经常项目、资本项目、遗漏与误差、官方平衡项目四个项目的总的收支对比状况
E.在经济体制转换时期,我国的就业压力是很大的
[答案]ACD
【例4·单选题】(2007年)一国公民在相同经济行为中或在一定经济环境下实现的收入公平分配即是( )。
A.收入平衡
B.收入均等
C.理性收入
D.收入管制
[答案]B
三、财政政策工具(掌握)
财政政策工具包括政府预算、税收、公债、政府投资和财政补贴等。
(一)政府预算
政府预算在各种财政政策手段中居于核心地位,它能系统地、明显地反映政府财政政策的意图和目标,具有综合性、计划性和法律性等特点。
预算收支差额的三种情况:(1)收大于支的预算结余,可起到压缩需求的作用——紧缩性财政政策;(2)支大于收的预算赤字,可起到扩张需求的作用——扩张性(积极的)财政政策;(3)收支平衡,对总需求的净影响是中性的——中性财政政策。
政府预算的调控作用主要体现在:
(1)通过预算收支规模的变动及其平衡状态可以有效地调节社会总供求的平衡关系。
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时,采用收大于支的结余政策,压缩需求。
社会总供给大于社会总需求时,采用支大于收的赤字政策,扩张需求。
社会总供求大体平衡时,预算应实行收支平衡的中性政策。
(2)通过调整政府预算支出结构可以调节国民经济中各种比例关系和经济结构。
【例1·多选题】下列属于紧缩性财政政策的手段有( )
A.减少税收
B.增加税收
C.增加财政支出规模
D.减少财政支出规模
E.扩大社会总需求
[答案]BD
(二)税收
税收的调节作用主要通过税率确定、税负分配、税收优惠和税收惩罚等体现出来。
税收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1)调节资源在积累和消费之间的分配。从总体上看,征税的结果会降低积累率,提高消费率;(2)调节资源在产业之间的配置,即调节产业结构;(3)调节资源在政府部门和非政府部门(企业和居民)之间的配置。这主要是通过确定适度的宏观税率来实现的。
税收主要是通过调节企业利润水平和居民的个人收入水平实现收入公平分配。
【例1·多选题】税收在实现收入分配公平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 )。
A.调节产业结构
B.调节企业的利润水平
C.调节居民个人的收入水平
D.调节资源在政府部门和非政府部门之间的配置
E.调节资源在积累和消费之间的分配
[答案]BC
(三)公债
公债的调节作用主要体现在:
(1)公债可以调节国民收入的使用结构。
(2)公债可以调节产业结构。
(3)公债可以调节资金需求和货币流通。
(四)政府投资
政府投资是指财政用于资本项目的建设支出,最终形成各种类型的固定资产。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投资的项目主要是指那些具有自然垄断特征、外部效应大、产业关联度高、具有示范和诱导作用的基础性产业、公共设施以及新兴的高科技主导产业。
(五)财政补贴(转移性支出)
其特征:(1)财政补贴是一种财政援助,对接受补贴者会产生激励作用;(2)财政补贴是为特定的目标或目的服务的,具有鲜明的政策意图。
财政补贴的范围可以包括:(1)以财政支出形式直接提供的财政援助;(2)以减少应上缴收入的形式间接提供的财政援助——如减税、免税。
财政补贴的最主要优点:灵活性和针对性。
【例1·多选题】.下列各项中,属于财政政策工具的是( )。
A.税收
B.财政补贴
C.公债
D.政府投资
E.贴现率
[答案]ABCD
【例2·单选题】在各种财政政策手段中居于核心地位的是( )。
A.税收
B.财政补贴
C.公债
D.预算
[答案]D
四、财政政策的类型(熟悉)
(一)按照政策作用的对象划分,财政政策可以分为宏观财政政策、中观财政政策和微观财政政策。
宏观财政政策是指通过对经济总量发挥作用,来调节总需求和总供给的财政政策,也称为经济稳定政策。
中观财政政策以产业结构为调节对象,努力实现产业结构合理化的财政政策。
微观财政政策通过影响经济个体的经济行为或经济活动发挥作用。
(二)按照对经济周期的调节作用,可以分为自动稳定的财政政策和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
自动稳定的财政政策是指某些能够根据经济波动情况自动发生稳定作用的政策,无需借助外力即可直接产生调控作用。包括:累进税制和转移支付制度,也称为“自动稳定器”或者“内在稳定器”。
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斟酌使用的财政政策):政府有意识地运用财政政策来调节社会总供求。
(三)根据在国民经济总量方面的不同功能,财政政策可以分为扩张性财政政策、紧缩性财政政策和中性财政政策。
【例1·单选题】( )的财政政策,是指那些无须借助外力即可根据经济波动状况而自动发挥调控效果,起到稳定经济作用的政策。
A.相机抉择
B.自动稳定
C.宏观
D.微观
[答案]B
【例2·多选题】自动稳定的财政政策是指无须借助外力即可自动对经济产生调节作用的财政政策,主要包括( )。
A.比例税率制度
B.累进税制度
C.转移支付制度
D.定额税率制度
E.财政贴息制度
[答案]BC
【例3·单选题】当政府利用国家财力有意识地调节社会总供求时,所采取的是( )
A.自动稳定的财政政策
B.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
C.扩张性财政政策
D.微观财政政策
[答案]B
【例4·单选题】(2007年)被称为“斟酌使用的财政政策”是( )。
A.自动稳定的财政政策
B.周期性财政政策
C.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
D.微观财政政策
[答案]C
【例5·单选题】中观财政政策以( )为调整对象。
A.国民收入
B.企业经济效益
C.个人收入水平
D.国民经济产业结构
[答案]D
【例6·多选题】根据在国民经济总量方面的不同功能,财政政策可分为( )。
A.扩张性财政政策
B.紧缩性财政政策
C.平衡性财政政策
D.宏观财政政策
E.微观财政政策
[答案]ABC
【例7·单选题】按照对经济周期的调节作用划分,财政政策可以分为( )。
A.宏观财政政策、中观财政政策和微观财政政策 。
B.自动稳定的财政政策和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
C.扩张性财政政策、紧缩性财政政策和中性财政政策
D.短期财政政策、中期财政政策和长期财政政策
[答案]B
【例8·单选题】为增加社会总需求,政府应采取的财政政策是( )。
A.自动稳定的财政政策
B.扩张性财政政策
C.紧缩性财政政策
D.中性财政政策
[答案]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