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商品流通企业国际化经营实务
一、国际贸易方式
(一)国际贸易代理
1.代理的概念。代理是指代理人按照被代理人的授权,代表其与第三方订立合同或从事其他法律行为,但由被代理人享有由此产生的权利或承担由此而产生的义务。
2.代理的种类
国际货物买卖中的代理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分类。按委托人授权的大小可以分为总代理、独家代理、一般代理三种类型。
此外,按行业性质和职责分类,代理可分为销售代理、购货代理、货运代理、保险代理、广告代理、投标代理、诉讼代理等多种类型。
【例题·多选题】(2007年):国际贸易代理可以从不同角度分类。按行业性质和职责不同,国际贸易代理可以划分为( )等。
A.销售代理
B.一般代理
C.购货代理
D.诉讼代理
E.佣金代理
[答疑编号911140201:针对该题提问]
【答案】ACD
3.代理协议。是明确委托人和代理人之间权利与义务的法律文件。 销售代理协议包括如下内容:(1)代理商品和地区(2)代理人的权利和义务。(3)委托人的权利和义务。(4)佣金的支付。
(二)国际招标与投标
1.招标投标的概念。招标是指招标人(买方)发布招标通知,说明拟采购的商品名称、规格、数量及其条件,邀请投标人(卖方)在规定的时间、地点按照一定的程序进行投标而从中选择交易对象的行为。
投标是指投标人(卖方)应招标人的邀请,根据招标的要求和条件,在规定的时间内向招标人递价,并争取中标的行为。
2.投标招标的方式
(1)竞争性招标投标。它是指招标人邀请几个乃至几十个投标人参加投标,通过多个投标人的竞争,招标人选择对自己最有利的投标人达成交易,因而属于竞卖的方式。
(2)谈判招标投标。又称议标,是一种非公开的、非竞争性的招标投标。它是由招标人选择几个对象直接进行合同谈判,通过谈判的成功达成交易。因而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招标投标。
(3)两段招标。两段招标是指无限竞争招标和有限竞争招标的综合方式。在此种方式下,先用公开招标,再用选择性招标,分两段进行。
3.招标投标的业务流程
(1)招标。招标包括三项基本工作:编制招标文件、发布招标通告和对投标人资格预审。
(2)投标。在招标人确认投标人资格后,投标人即可通过对招标文件的研究而投标递价。
(3)开标、评标
(4)中标签约
(三)对等贸易
对等贸易也成反向贸易,是指用出口所得支付进口应付款项的一种贸易方式,交易双方都有进有出,并在进出中求得平衡或基本平衡。对等贸易有以下三种方式。
1.易货贸易。狭义的易货贸易是以货换货的方式。其特点是交换商品的价值相等或相近,没有第三者参加,并且一次性交易。广义的易货贸易包括:①记帐易货贸易。即任何一方的进口或出口货物,双方都将货值记账,相互冲抵,不需要使用现汇支付,一般规定在一定时期内平衡,如有余额再用现汇或商品支付;②对开信用证。即交易双方先签订合同,进口和出口同时成交,金额大致相等,都采用信用证方式付款,并且规定,一方开出的信用证要在收到对方开出的信用证时方能生效。
2.互购贸易。是指出口方在出口货物给进口商时,承诺在规定的期限内向进口方购买一定数量和金额的商品。特点是涉及两个既独立又相互联系的合同,每个合同都以货币支付,金额不要求相等。
3.补偿贸易。是指在信贷的基础上,一方进口机器设备或技术时,不用现汇支付,以商品或劳务偿还价款的贸易方式。
我国当前开展的补偿贸易大体有以下三种方式:
(1)直接产品补偿。即用这些设备和技术生产出来的商品分期偿还价款。
(2)间接产品补偿。即进口方不是用这些设备或技术生产的商品偿付,而是用其它商品来偿付。
(3)劳务补偿。这是将补偿贸易与来料加工相结合的做法,在由一方提供设备的同时,提供原材料委托对方加工装配,另一方用加工费收入分期偿还价款。
【例题·单选题】对外汇短缺的发展中国家来说,选择( )方式是实现平滑贸易收支的有效手段。
A.对等贸易
B.加工贸易
C.委托贸易
D.期货贸易
[答疑编号911140202:针对该题提问]
【答案】A
(四)加工贸易
加工贸易是指国内企业从境外保税进口全部或部分原辅材料、零部件、元器件、配套件等,经过加工或装配过后,将成品或半成品再出口的贸易方式。其有四种类型:
1.来料加工
是指由外商免费提供全部或部分原材料、辅料、零部件、元器件、配套件等,由加工方按外商要求进行加工装配,成品交对方销售,加工方收取加工费的交易方式。
2.进料加工
是指加工方进口原材料、辅料、零部件、元器件、配套件、包装物等,经加工成成品或半成品后再出口的贸易方式。
3.来件装配
是指委托加工方提供装配所需的元件、零件和其他中间产品,以及必要的工具设备和技术,由加工方按照委托方要求的技术标准及商标等组装成成品交给委托方的贸易方式。
4.境外加工
是指我国企业在境外投资从事加工装配业务,以带动和扩大国内设备、技术、原材料、零配件出口。
【例题·单选题】由外商免费提供原材料、辅料、零部件、元器件、配套件等,由加工方按外商要求进行装配,成品交给外商销售,加工方收取加工费的贸易方式是( )。
A.来料加工
B.来件加工
C.进料加工
D.境外加工
[答疑编号911140203:针对该题提问]
【答案】A
三、国际贸易结算
(一)国际贸易结算概述
1.国际贸易结算的概念。国际结算是指在国际间通过某种支付工具和支付方式办理货币收付以结清国家之间的债权债务关系的经济活动。国际间的债权债务是由国际贸易以及国际间的其他经济、政治、文化交流活动引起的。其中由国际贸易引起的债权债务关系的清算称为国际贸易结算。
2.国际贸易结算工具。国际贸易清算中使用的工具主要有各种票据,包括汇票、本票和支票,其中以使用汇票为主。
【例题·单选题】汇票实质上就是一种( )
A.借据
B.发票
C.无条件支付命令
D.流通媒介
[答疑编号911140204:针对该题提问]
【答案】C
(二)国际贸易结算方式
国际贸易结算常见的方式有:汇付、托收、信用证,其中汇付为顺汇,托收和信用证为逆汇。
1.汇付结算
又称汇款,指买卖双方签约后,卖方直接将货物发给买方,而买方则主动按照合同约定时间,将货款通过银行交给卖方。这对银行来说是发生一笔汇款业务,这样的支付方式就是汇付。
汇付中的当事人有:汇款人、收款人、汇出行和汇入行
汇付有三种方式:
(1)信汇
(2)电汇
(3)票汇
2.托收结算
托收是指银行根据债权人(出口商)的指示向债务人(进口商)收取款项和/或承诺,或者在取得付款和/或承诺(或其他条件)交付单据的结算方式。
托收涉及的当事人有:
委托人、托收行、代收行、付款人。
托收的方式有:
(1)光票托收。指不附带有商业单据(发票、提单等)和金融单据(汇票、本票、支票等)的托收。主要用于小额交易、预付货款、分期付款及收取贸易的从属费用等。
(2)跟单托收。包括带有商业单据和金融单据的托收和仅凭商业单据的托收。国际贸易中货款的收付多采用跟单托收。跟单托收按照进口商交付条件的不同,又分为付款交单(代收行必须在进口人付清货款后方能将单据交给进口人)和承兑交单(出口商在装运货物后开具汇票,连同货运单据,通过银行向进口商提示,进口商承兑汇票后领取商业单据)。承兑交单特点是货物所有权转移在先,付款在后。
【例题·单选题】承兑交单的特点是( )。
A.货物所有权转移在后,付款在先
B.货物所有权转移与付款同时进行
C.货物所有权转移在先,付款在后
D.只付款,货物所有权不转移
[答疑编号911140205:针对该题提问]
【答案】C
3.信用证结算
信用证是一种由银行依照客户要求和指示开立的有条件的承诺付款的书面文件。
信用证结算的当事人有:
(1)开证申请人;(2)开证行;(3)通知行;(4)受益人;(5)议付银行;(6)付款银行。
信用证结算的特点:
(1)是一种银行信用
(2)信用证是一种自足文件
(3)是一种单据买卖
4.银行保函和备用信用证
(1)银行保函。又称银行保证书,是指银行作为担保人向受益人开立的,保证被保人一定要向受益人尽到某项义务,否则将有担保人负责支付受益人损失的保证文件。它的特点是保函依据商务合同开出,但又不依附于商务合同,具有独立的法律效力。
(2)备用信用证。又称担保信用证或保证信用证。备用信用证是开证行应开证人的请求,向受益人开立的以自身的银行信用担保开证申请人履行债务的保证付款凭证。它实质上就是保函,是债务人违约时才使用的。
四、商品检验
(一)商品检验的概念
是指质量监督和检验检疫机构对进口商品的质量、数量、重量、包装、安全、卫生、装运条件进行检验并对涉及人和动物、植物的传染病、病虫害、疫情等进行检疫的行为活动。
(二)商品检验的一般程序
1.报验
2.抽样
3.检验
4.签证
(三)商品检验条款
1.检验时间与地点
(1)在出口国检验
①产地检验
②装运港(地)检验,又称“离岸品质、离岸重量”
这两种方法否定买方的复检权,对买方是极为不利的。
(2)在进口国检验
①目的港(地)检验,又称“到岸品质、到岸重量”
②买方营业处所(最终用户所在地)检验
这两种方法买方有权就货物的不符点向卖方索赔,对卖方是很不利的。
(3)出口国检验、进口国复验。这种方法兼顾了买卖双方的利益,较为公平合理,成为国际贸易中广泛采用的一种检验方法。
(4)装运港检验重量、目的港检验品质,习惯称为“离岸重量、到岸品质。
【例题·单选题】(2006年)为了在商品检验问题上做到公平合理,对交易双方都有利,在我国进出口合同中,一般采用的办法是( )。
A.在装运港检验
B.装运地检验和目的地复验
C.目的港检验
D.发货前检验
[答疑编号911140206:针对该题提问]
【答案】B
【例题·单选题】(2008年)下列关于装运港和目的港的表述,正确的是( )。
A.装运港是指合同规定的货物最终卸货的港口,目的港是指合同规定的货物起始装货的港口
B.装运港的选择一般先由卖方提出,目的港的选择一般先由买方提出
C.装运港的选择一般先由买方提出,目的港的选择一般先由卖方提出
D.双方可以不经协商直接将其写入合同,对双方均有约束力
[答疑编号911140207:针对该题提问]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装运港和目的港的含义及其国际贸易中如何确定。装运港是指合同规定的货物起始装货的港口,目的港是指合同规定的货物最终卸货的港口。装运港的选择一般先由卖方提出,目的港的选择一般先由买方提出,并将其明确写入合同。
2.检验机构
(1)国际检验机构。大体上可归纳为官方检验机构、半官方检验机构和非官方检验机构。
(2)国内检验机构
①中华人民共和国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②中国检验认证集团
3.检验标准
(1)对买卖双方具有法律约束力的标准。这是国际货物买卖中普遍采用的检验标准,其中最常见的就是买卖合同和信用证。
(2)与贸易有关国家所制定的强制执行的法规标准。如货物原产地标准、安全法规标准、环保法规标准、动植物检疫法规标准等。
(3)国际权威性标准。包括国际标准、区域性标准化组织标准、国际商品行业协会标准和某国权威性标准。
五、报关通关制度
(一)报关制度
1.报关。是指进出口货物收货人、发货人、进出境运输工具的负责人、进出境物品的所有人或其代理人向海关办理货物、物品或运输工具进出境手续的全过程。
2.报关过程
(1)进出口货物发货人办理货物进出境手续的准备工作或者签署委托代理协议,委托报关企业向海关报关。
(2)准备报关单证以书面和电子数据方式向海关申报。
(3)海关货物查验。
(4)对于应纳税、应缴费范围的进出口货物,缴纳进出口税费。
(5)进出口货物经海关放行后,报关单位安排装卸货物。
(6)对于保税加工的货物、减免税进口的货物、暂准进出口的货物,在进出境前办理备案手续,进出境后在规定的时间办理核销、结案手续。
3.异地报关备案制度
是指在所在地的海关办理了报关注册登记的报关企业,为取得在其他海关所管辖区报关的资格,而在有关海关办理报关备案审批手续的海关管理制度。经批准异地报关备案的报关企业,可以在异地备案地海关所辖关区内各口岸办理报关手续。
异地报关备案的基本条件:一般为自理报关的单位、已在海关办理报关注册登记手续、必须通过海关年审或尚在报关有效期内。
(二)通关制度
1.通关。是指出入境运输工具的负责人、进出口货物收货人及其代理人以及进出境物品的所有人依法接受海关监管,海关对其申报的单证、运输工具、货物及物品进行审核、查验征缴税费,决定是否予以放行的全过程。
2.通关的基本程序
(1)申报
(2)查验
(3)征税
(4)放行
【例题·多选题】(2006年)通关的基本程序除申报外,还包括( )。
A.查验
B.税费计征
C.放行
D.监管
E.结关
[答疑编号911140208:针对该题提问]
【答案】AB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