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商品流通企业国际化经营
第一节 商品流通企业国际化经营环境分析
一、商品流通企业国际化动因分析
商品流通企业国际化经营意味着占有广阔的国际市场,更广泛地利用国际市场资源和在全世界范围内有效配置资源,为企业的发展创造更广阔的空间。
(一)国际化动因理论
1.企业特定优势。也就是进行国际化经营的企业所拥有的竞争优势(即母国企业具有的比东道国同类企业有利的垄断或比较优势),即企业拥有或掌握的可以获得市场力量的某种财产权和无形资产的优势。主要包括技术与管理优势、营销技巧、规模经济、融资能力和研究开发等。
2.企业内部优势。跨国公司的国际竞争力来自于技术优势的内部化。企业内部化优势是指企业在内部运用企业的特定优势扩大自己的组织和经营活动来降低交易成本的能力。在国际市场竞争中,由于政府的关税、贸易壁垒、外汇管制和汇率政策等,不仅存在不完全竞争的最终产品市场,更为重要的是存在不完全竞争的中间产品市场,如果能使中间产品在企业内部自由流动,企业就可以实现利润最大化。
3.企业区位优势和综合优势。区位优势是指东道国所拥有的,企业无法自行支配,只能适应和利用的一种优势。包括两种形式:一是东道国无法移动的要素禀赋优势;另一种是东道国的政治经济制度。它决定国际化经营的选址定位以及进行投资的行业、部门、规模等。
企业综合优势是指进行国际化经营的企业直接投资凭借的不仅仅是自身的竞争优势,而是企业、产业、宏观国际竞争优势的综合,其中,企业国际竞争优势是综合优势的核心,它是指企业以全球战略的姿态进行竞争的能力。
(二)国际化动因分析
企业进行国际化的动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为商品和服务寻找新的市场
2.寻找低成本的资源
3.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
二、商品流通企业国际化经营环境分析
(一)国际市场环境分析
1.国际市场的分类
(1)地理性化分。分为欧洲市场、北美市场、南美市场、中东市场、东亚市场、南亚市场、东南亚市场以及西非市场等。
【例题·单选题】(2008年)国际市场可以划分为欧洲市场、北美市场、南美市场、中东市场、东亚市场、南亚市场、东南亚市场以及西非市场等,这种市场划分属于( )。
A.阶段性划分
B.经济性划分
C.地理性划分
D.集团性划分
[答疑编号911140101:针对该题提问]
【答案】C
(2)经济性划分。国际市场以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为衡量标准,分为三类:①工业化国家市场——人均国民生产总值 > 4000美元
②低收入国家市场——人均国民生产总值 < 700美元
③中等收入国家市场——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介于以上两者的。
【例题·单选题】(2007年)将国际市场划分为工业化国家市场、中等收入国家市场、低收入国家市场,这种划分是( )。
A.集团性划分
B.地理性划分
C.经济性划分
D.阶段性划分
[答疑编号911140102:针对该题提问]
【答案】C
(3)阶段性划分。分为发达国家市场、中东欧国家市场、新兴工业化国家市场、其他发展中国家市场。
(4)集团性划分。分为欧盟市场、北美自由贸易区市场、亚太经合组织市场。
【例题·单选题】如果以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作为衡量标准划分国际市场,那么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为3500美元的应属于( )。
A.低收入国家市场
B.中等收入国家市场
C.标准收入国家市场
D.工业化国家市场
[答疑编号911140103:针对该题提问]
【答案】B
2.国际市场的规模
主要取决于人口和收入这两个基本因素。一国的市场(世界市场)规模与人口成正比;构成市场规模的人应是有支付能力的人,这又取决于一国国内生产总值的大小及其增长速度。
(二)国际市场竞争优势分析
1.国家竞争优势四要素。根据迈克尔·波特的“国家竞争优势四因素论”,一国的竞争优势取决于四大要素:
(1)生产要素。是企业发展的资源,可分为基本生产要素和高等生产要素。在国际竞争中,基本要素的地位正在下降,取而代之的是高等要素,唯有发展高等要素才能提高其国际竞争力。
(2)需求情况。国际竞争的产生有时是因为世界各国的需求规模和结构不一致导致的。在竞争激烈和高需求的母国市场上能够生存和发展的企业更容易赢得竞争优势。对提升企业持续竞争力起重要作用的是一国市场的特征而非市场规模的大小。
(3)相关产业。相关产业既包括同类型的产业也包括上游和下游产业,相关产业的竞争优势取决于以下因素:一是紧密合作的可能性;二是互补性和需求拉动作用;三是相关企业的密集度和信息环境质量。
(4)企业战略和组织。即母国对企业创造和保持国际竞争力造成的各种有利和不利的条件。一个国家的体制、文化、历史等决定了企业创建、组织、发展以及管理人员的思维方式、目标价值和行为准则等,从而决定企业的竞争优势。
【例题·多选题】根据迈克尔·波特的国家竞争优势理论,决定一国竞争优势的要素包括( )。
A.国际环境
B.生产要素
C.需求状况
D.相关产业
E.企业组织
[答疑编号911140104:针对该题提问]
【答案】BCDE
2.国际竞争演化的阶段。迈克尔·波特指出,国际竞争的演变经历了四个阶段:
(1)要素驱动阶段。企业竞争力主要来自于本国的基本生产要素。
(2)投资驱动阶段。竞争优势来源于生产要素的升级与公司的组织和战略。
(3)创新驱动阶段。竞争优势来源于不断的创新,由于创新,相关产业被带动并逐步发展壮大。
(4)财富驱动阶段。已经历前三个富有竞争力的阶段,企业成本上升、产品质量下降、创新缓慢而失去国际竞争优势,此时完全依赖于前三个阶段所积累的财富。
【例题·单选题】在国际竞争演化的要素驱动阶段,企业竞争力的来源主要是本国的( )
A.基本生产要素
B.相关产业带动
C.生产要素升级
D.生产产品创新
[答疑编号911140105:针对该题提问]
【答案】A
【例题·单选题】(2008年)美国20世纪70年代的钢铁、汽车、电器等产业与日本相比,由于成本上升,创新缓慢而失去国际竞争优势。用迈克尔·波特国际竞争演化阶段的理论来分析,美国20世纪70年代所处的国际竞争演化阶段属于( )。
A.要素驱动阶段
B.投资驱动阶段
C.创新驱动阶段
D.财富驱动阶段
[答疑编号911140106:针对该题提问]
【答案】D
【例题·单选题】(2007年)迈克尔·波特"国际竞争四阶段"说中,依赖生产要素升级与公司组织和战略来获取竞争优势的阶段是( )。
A.创新驱动阶段
B.投资驱动阶段
C.要素驱动阶段
D.财富驱动阶段
[答疑编号911140107:针对该题提问]
【答案】B
二、商品流通企业国际化经营的市场机会识别
未被满足的需求可能就是企业的市场机会。
国际市场机会的类型有:
(一)现有市场机会
是指市场上存在着明显的没有被满足的需求。现有市场机会容易寻找、识别、抓住并加以利用,为企业创造良好的效益,但难以取得机会效益(先于其他企业进入市场所取得的竞争优势和超额利润)。
(二)潜在市场机会
潜在市场机会指隐藏在某种需求背后的未被满足的需求。它具有一定的隐蔽性,不容易发现,识别难度大,如果企业抓住和利用了这种机会,竞争者通常较少,机会效益较高。
(三)早期市场机会
早期市场机会指顾客对商品和劳务的需求和偏好将要出现的市场。与成熟市场机会相比,不确定风险高,市场需求不太明确,而且目前尚看不到什么明显的利润,商品的夭折率很高;但先入者选对了市场进入机会,能够获得超额利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