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商品流通企业财务管理
第一节 商品流通企业财务管理概述
一、商品流通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
(一)利润最大化
1.这种观点认为:利润代表了企业新创造的财富,利润越多,则企业的财富增加得越多,越接近企业的目标。
2.该观点的缺点:
第一,没有考虑利润取得的时间;
第二,没有考虑利润和投入资本额的关系;
第三,没有考虑获取利润和所承担风险的关系。
(二)每股盈余最大化
1.这种观点认为:应当把企业的利润和股东投入的资本联系起来考察。
2.该观点的缺点:
第一,没有考虑每股盈余取得的时间;
第二,没有考虑每股盈余的风险。
(三)企业价值最大化
这种观点认为:企业价值最大化或股东财富最大化是财务管理的目标。这也是目前大多数企业采纳的观点。
【例题1·多选题】利润最大化不能成为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其原因是( )。
A.没有考虑利润的取得时间
B.没有考虑利润和投入资本额的关系
C.没有考虑形成利润的收入和成本的关系
D.没有考虑获取利润和所承担风险的关系
E.没有考虑所得税
【答案】ABD
【例题2·单选题】目前大多数商品流通企业财务管理采纳的目标是( )。
A.利润最大化
B.风险最小化
C.企业价值最大化
D.报酬率最大化
【答案】C
二、商品流通企业财务管理的环境
商品流通企业的财务管理环境是指对商品流通企业财务活动产生影响作用的企业外部条件。它们是企业财务决策难以改变的外部约束条件,其中最重要的是法律环境、金融市场环境和经济环境。
(一)法律环境
财务管理的法律环境是指企业和外部发生经济关系时所应遵守的各种法律、法规和规章。主要包括企业组织法规、税务法规和财务法规。
(二)金融市场环境
企业需要资金从事投资和经营活动,而资金的取得,除了自有资金外,主要从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取得。金融政策的变化必然影响企业的筹资、投资和资金运营活动。所以,金融市场环境是企业最为主要的环境因素。
(三)经济环境
财务管理的经济环境是指影响企业财务管理的各种经济因素,主要包括经济周期、经济发展水平和经济发展速度等。
三、商品流通企业财务管理的内容
商品流通企业财务管理的主要内容是投资决策、筹资决策和股利分配政策。
(一)投资决策
投资是指以收回现金并取得收益为目的而发生的现金流出。企业投资决策的类型主要有:直接投资和间接投资,长期投资和短期投资。
(二)筹资决策
筹资是指筹集资金。筹资决策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取得企业所需要的资金,包括向谁、在什么时候、筹集多少资金。筹资决策的关键是决定各种资金来源在总资金中所占的比重,即确定资本结构,以使筹资风险和筹资成本相配合。
(三)股利分配决策
股利分配是指在企业赚得的利润中,有多少作为股利发放给股东,有多少留在企业作为再投资。
四、商品流通企业财务管理的基础观念
(一)货币的时间价值(资金的时间价值)
货币的时间价值是指一定量的资金在不同时点上的价值量差额。今天的1元钱和将来的1元钱不等值,前者要比后者的经济价值大。
通常情况下,资金时间价值被认为是没有风险和没有通货膨胀条件下的社会平均资金利润率,这是利润平均化规律作用的结果。如果通货膨胀率很低的话,政府债券利率可视同时间价值。
【例题1·单选题】资金时间价值通常被认为是没有风险和没有通货膨胀条件下的( )
A.额外收益
B.利润率
C.利息率
D.社会平均资金利润率
【答案】D
【例题2·单选题】(2007年)通常情况下,如果通货膨胀率很低,则( )可视同货币的时间价值。
A.银行存款利率
B.银行贷款利率
C.政府债券利率
D.企业债券利率
【答案】C
(二)投资的风险价值
投资者由于冒风险进行投资而获得的超过货币的时间价值的额外收益,称为投资的风险价值或风险收益、风险报酬。风险越大,投资者要求的投资报酬率越高。
【例题·单选题】投资者甘愿冒着风险进行投资的诱因是( )。
A.可获得报酬
B.可获得利润
C.可获得等同时间价值的报酬
D.可获得风险报酬
【答案】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