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人力资本投资与在职培训
一、在职培训及其基本类型
考点:在职培训的定义;在职培训的基本类型;特殊培训与一般培训的主要区别。
(一)作为一种人力资本投资方式的在职培训
在职培训是正规教育以外的另一种重要的人力资本投资形式。
(二)在职培训的类型
1.一般在职培训:培训所带来的技能对所有的行业和企业都适用。
2. 特殊在职培训:培训所产生的技能只对提供培训的企业有用,而对其他企业则没有用处。
二者差别主要在于员工通过培训所学得的职业技能对于向他们提供培训的企业之外的其他企业是否有用。
二、在职培训的成本与收益及其安排
考点:在职培训的成本包括哪些方面的内容;在职培训的收益形式;一般培训成本和收益在雇主和雇员之间进行分摊和分配的基本原则;特殊培训成本和收益在雇主和雇员之间进行分摊和分配的基本原则。
(一)在职培训的成本与收益
1. 成本:
(1)直接成本开支。
(2)受训者参加培训的机会成本。
(3)利用机器或有经验的职工从事培训活动的机会成本。
2. 收益:主要表现在受训者生产率提高上面。
(二)在职培训投资的成本及收益安排
1.一般培训的成本与收益分摊方式
由员工自己负担接受一般培训的成本并享有其收益。
对成本收益的分摊通常采用如下安排:员工在接受培训期间接受一种与较低的生产率相对应的较低工资率(低于不接受培训时的市场工资率),同时在培训以后又获得与较高的生产率相对应的较高的工资率(高于不接受培训情况下所可能获得的市场工资率)。
2.特殊培训的成本和收益安排
(1)在培训期间,企业向员工支付一种位于市场工资率和低生产率工资率之间的工资率。这实际上意味着雇主和雇员共同分摊了特殊培训成本。
(2)培训完成后,企业会向员工支付一种介于不接受培训时的低生产率工资率和接受完培训后达到的高生产率工资率之间的工资率,从而使得双方都获利。
在实际管理中,企业所进行的一般培训和特殊培训实际上很难完全区分,因此在企业的各种在职培训活动中,运用先分摊成本后再分享收益这种双赢的安排方式是很普遍的。
【例题1·单选题】(2008年)从理论上来说,如果员工所接受的在职培训为纯粹的一般培训,则这种培训的成本和收益处理方式应当是( )。
A.企业承担全部培训成本,同时享受全部培训收益
B.员工个人承担培训成本,同时享受其收益
C.员工个人承担培训成本,企业享受其收益
D.企业和员工个人共同承担培训成本,同时分享培训收益
[答案]B
【例题2·多选题】企业承担的员工在职培训成本包括( )。
A.企业为聘请培训讲师而支出的讲课费
B.企业因为利用资深销售人员培训新员工而损失的销售额
C.企业利用本单位的生产设备来培训员工而损失的产量
D.企业为外地员工返回总部接受培训而承担的交通住宿费
E.由于培训后的员工生产率提高,导致工资水平上升给企业带来的成本
[答案]ABCD
三、在职培训对企业及员工行为的影响
考点:一般培训和特殊培训对于企业的雇用政策分别具有怎样的不同影响;一般培训和特殊培训对于雇员的就业和流动行为的影响;正规教育与在职培训之间的联系;在一个人的生命周期中的教育与培训模式。
1. 只有在受过专门训练的工人仍然继续被企业所雇用的条件下,企业才能收回人力资本投资的收益。这样,企业必然会有一种强烈的经济动机,这就是通过各种人力资源管理实践来尽力降低受过特殊培训的这些员工的流动率或辞职率。
2. 大多数接受过特殊培训的员工可能都比较愿意在本企业中工作较长的时间,这样他们的流动倾向就会受到削弱。
3. 企业中资格越老的工人失业的可能性越小,在企业迫不得已裁减工人时,通常都是先解雇进企业年头短和时间最晚的那些人员。
4. 就市场情况来说,接受正规学校教育数量越多(接受训练的能力越强,越可以在较短的时间掌握培训的内容,达到培训的要求)的人,越有可能接受更多的在职培训。
5. 随着员工年龄越来越大,他们进行在职培训投资的意愿也就越来越低,因此,他们的实际工资报酬水平将越来越接近潜在的工资报酬水平,直到最后两者完全重合,这时,劳动者就不再以在职培训的形式进行人力资本投资了。
【例题1·单选题】(2006年)在现实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受教育程度较高的员工获得的在职培训数量往往也较多,这种现象主要可以归因于( )。
A.受教育程度较高的员工的流动率往往低于受教育程度较低的员工
B.对受教育程度较高的员工进行培训的成本往往比较低
C.受教育程度较低的员工所从事的工作较简单,往往不需要接受培训
D.受教育程度较高的员工所接受的培训大多是特殊培训
[答案]B
【例题2·单选题】(2007年)在现实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受教育程度较高的员工往往能够获得较多的在职培训,其主要原因是受教育程度较高的员工( )。
A.流动率往往更低
B.接受培训内容的速度较快
C.在职培训只适用于受教育程度较高的员工
D.所接受的大多是一般培训
[答案]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