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财政平衡与财政政策
一、单项选择题
1.财政收支不平衡的最主要原因是( )。
A.财政支出需要的无限性与财政收入可能的有限性之间的矛盾
B.财政政策失误、计划与实际的不一致
C.生产力发展水平与经济管理水平会对财政收支计划的执行产生影响
D.某些意外事故
2.在制定和实施具体的财政政策过程中,应坚持( )。
A.收支平衡,略有赤字
B.收支平衡,略有结余
C.财政收入大量结余
D.财政支出大量赤字
3.弥补软赤字的经济来源是( )。
A.借款
B.举债
C.银行透支
D.财政拨款
4.目前世界上多数国家统计本国财政赤字采用的计算口径都是( )。
A.软赤字
B.硬赤字
C.主动赤字
D.被动赤字
5.预算编制时因支大于收而存在的赤字是( )。
A.被动赤字
B.主动赤字
C.预算赤字
D.决算赤字
6.不少国家规定,财政不能通过( )方式来弥补财政赤字。
A.增收减支
B.发行公债
C.动用结余
D.向中央银行透支或借款
7.财政连年赤字的情况下,不适合采用的弥补赤字的方法是( )。
A.动用结余
B.增收减支
C.发行公债
D.向中央银行透支或借款
8.( )是指财政政策所要实现的期望值。
A.财政政策体系
B.财政政策手段
C.财政政策工具
D.财政政策目标
9.政府进行宏观经济调控的首要目标是( )。
A.充分就业
B.物价基本稳定
C.经济适度增长
D.国际收支平衡
10.以减少应上缴收入的形式间接提供的财政援助典型的例子是( )。
A.社会优抚
B.社会福利
C.直接的财政援助
D.减税和免税
11.以减少应上缴收入的形式间接提供的财政援助典型的例子是( )。
A.社会优抚
B.社会福利
C.直接的财政援助
D.减税和免税
12.下列一般不宜经常使用,更不宜大幅调整的货币政策工具是( )。
A.再贷款
B.法定存款准备金率
C.贴现率政策
D.公开市场业务
13.( )的财政政策是政府有意识地运用财政政策来调节社会总供求。
A.相机抉择
B.自动稳定
C.宏观
D.微观
14.西方国家中央银行经常使用的、最为灵活、最为有效的调节货币供应量的手段是( )。
A.公开市场业务
B.法定存款准备金率
C.贴现率政策
D.再贷款
15.目前我国中央银行掌握的最重要的利率工具是( )。
A.再贴现
B.法定存款准备金率
C.公开市场业务
D.利率
二、多项选择题
1.由于财政赤字的计算口径不同,可以分为( )。
A.硬赤字
B.决算赤字
C.软赤字
D.预算赤字
E.周期性赤字
2.按照赤字的出现和经济周期的关系,赤字分为( )。
A.主动赤字
B.决算赤字
C.周期性赤字
D.被动赤字
E.充分就业赤字
3.弥补财政赤字的方式有( )。
A.增收减支
B.动用结余
C.向中央银行透支或借款
D.发行公债
E.财政拨款
4.财政政策作为政府的经济管理手段,有以下功能:( )。
A.导向功能
B.协调功能
C.控制功能
D.稳定功能
E.执行功能
5.国际收支平衡是指几个项目的总的收支对比状况,这几个项目是( )。
A.经常项目
B.资产项目
C.遗漏与误差
D.官方平衡项目
E.以上选项都正确
6.财政政策主体所选择的用以达到政策目标的工具包括( )。
A.政府预算
B.税收
C.公债
D.利率
E.财政补贴
7.公债的调节作用主要表现在( )。
A.调节企业效益
B.调节地区差异
C.调节国民收入的使用结构
D.调节产业结构
E.调节资金供求和货币流通
8.按照对经济周期的调节作用划分,财政政策分为( )。
A.扩张性财政政策
B.紧缩性财政政策
C.自动稳定的财政政策
D.中性财政政策
E.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
9.下列属于紧缩性财政政策手段的是( )。
A.减少税收
B.增加税收
C.减少支出
D.增加支出
E.财政预算赤字
10.从总量调节出发,货币政策可以分为( )。
A.扩张性货币政策
B.自动稳定的货币政策
C.紧缩性货币政策
D.中性货币政策
E.相机抉择的货币政策
11.西方国家最主要的三大传统货币政策手段是( )。
A.贴现率政策
B.再贷款
C.公开市场业务
D.法定存款准备金率
E.信贷规模
12.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不同点表现在( )。
A.两者政策工具和调节范围不同
B.两者在国民收入分配中所起的作用不同
C.两者在对需求调节的作用方向不同
D.两者在扩大和紧缩需求方面的作用不同
E.两者不能同时运用
13.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配合运用分为( )。
A.“双松”政策配合
B.“双紧”政策配合
C.紧的财政政策和松的货币政策配合
D.松的财政政策与紧的货币政策配合
E. 两者不能配合运用
答案部分
一、单项选择题
1.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参见教材P281
【答疑编号41155】
2.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参见教材P281
【答疑编号41157】
3.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参见教材P282
【答疑编号41158】
4.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参见教材P282
【答疑编号41159】
5.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参见教材P283
【答疑编号41161】
6.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参见教材P283
【答疑编号41162】
7.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参见教材P283
【答疑编号41163】
8.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参见教材P286
【答疑编号41164】
9.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参见教材P287
【答疑编号41165】
10.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参见教材P290
【答疑编号41166】
11.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参见教材P290
【答疑编号41167】
12.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参见教材P292
【答疑编号41168】
13.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参见教材P291
【答疑编号41169】
14.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参见教材P293
【答疑编号41170】
15.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参见教材P293
【答疑编号41171】
二、多项选择题
1.
【正确答案】 AC
【答案解析】 参见教材P282
【答疑编号41172】
2.
【正确答案】 CE
【答案解析】 参见教材P283
【答疑编号41173】
3.
【正确答案】 ABCD
【答案解析】 参见教材P283
【答疑编号41174】
4.
【正确答案】 ABCD
【答案解析】 参见教材P285.
【答疑编号41175】
5.
【正确答案】 ABC
【答案解析】 参见教材P288
【答疑编号41176】
6.
【正确答案】 ABCE
【答案解析】 参见教材P288—289
【答疑编号41177】
7.
【正确答案】 CDE
【答案解析】 参见教材P289—290
【答疑编号41178】
8.
【正确答案】 CE
【答案解析】 参见教材P291
【答疑编号41179】
9.
【正确答案】 BC
【答案解析】 参见教材P291 .
【答疑编号41180】
10.
【正确答案】 ACD
【答案解析】 参见教材P291
【答疑编号41181】
11.
【正确答案】 ACD
【答案解析】 参见教材P292
【答疑编号41182】
12.
【正确答案】 ABCD
【答案解析】 参见教材P295
【答疑编号41183】
13.
【正确答案】 ABCD
【答案解析】 参见教材P296
【答疑编号41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