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几种常用的价格指数(新增)
(一)零售价格指数
我国目前编制的价格指数中与人民生活关系最为密切的是商品零售价格指数和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零售价格指数是反映城乡商品零售价格变动趋势的一种经济指数。
1.代表规格品的选择
在编制价格指数时,只能选择部分具有代表性的商品。首先应对商品进行科学的分类,在此基础上分别选择能代表各类别的代表规格品。
2.典型地区的选择
典型地区的选择既要考虑其代表性,也要注意类型上的多样性以及地区分布上的合理性和稳定性。
3.商品价格的确定
对所选代表商品使用的是全社会综合平均价。一种商品的综合平均价是该商品在一定时期内的牌价、议价、市价的加权平均。
4.权数的确定
我国目前的零售价格总指数是采用加权算术平均形式计算的,其权数是根据上年商品零售额资料,并根据当年住户调查资料予以调整后确定的。在确定权数时,先确定各大类权数,然后确定小类权数,最后确定商品权数。权数均以百分比表示,各层权数之和等于100。为便于计算,权数一律取整数。
5.指数的计算
从1985年1月起,我国开始采用部分商品平均价格法计算全社会商品零售价格总指数。
了解具体计算过程:先分别计算出各代表规格品基期和报告期的全社会综合平均价,并计算出相应的价格指数,然后分层逐级计算小类、中类、大类和总指数。
(二)消费价格指数
我国称为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是反映一定时期内城乡居民所购买的生活消费品价格和服务项目价格的变动趋势和程度的一种相对数。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编制过程与零售价格指数类似,但内容有所不同。消费价格指数包括消费品价格和服务项目价格两个部分。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除了能反映城乡居民所购买的生活消费品价格和服务项目价格的变动趋势和程度外,还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作用:
(1)反映通货膨胀状况
通货膨胀率一般以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来表示。
(2)反映货币购买力变动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上涨,货币购买力则下降,反之则上升。
(3)反映对职工实际工资的影响
消费价格指数的提高意味着实际工资的减少,消费价格指数下降则意味着实际工资的提高。
(三)股票价格指数
股票价格是一个时点值,有开盘价、收盘价、最高价、最低价等,但通常以收盘价作为该种股票当天的价格。正常情况下,股票价格通常与两个直接因素相关:一是预期股息,二是银行存款利息率。股票价格的高低与预期股息成正比,与银行存款利息率成反比。
用某一种股票的价格不能反映整个股票市场的价格变动,这就需要计算股价平均数和股票价格指数。
1.股价平均数
股价平均数(股票价格指数也是一样)只能就样本股票来计算。但所选择的样本股票必须具有代表性和敏感性。
2.股票价格指数
股票价格指数是反映某一股票市场上多种股票价格变动趋势的一种相对数,简称股价指数。
大多数股价指数是以报告期发行量为权数计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