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吧

经济师

考试吧>经 济 师>复习指导>中级商业>正文
2011年中级经济师《中级商业》预习讲义(27)
考试吧(Exam8.com) 2010-12-27 17:24:38 评论(0)条

  第十章 物流管理

  学习目的

  通过本章学习,掌握物流管理概述、物流标准化及物流信息技术以及物流合理化的基本知识和理论,提高运用这些基本知识和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考试内容

  第一节 物流管理概述

  物流管理的定义;物流管理的目标和主要活动;物流管理运作模式和决策依据;商品流通企业物流管理的过程:物流资源计划与配送资源计划、实施阶段的控制方式和控制原理、评价的方法和指标。

  第二节 物流标准化及物流信息技术

  物流标准化:物流标准化的概念、物流标准种类、物流基础模数尺寸和集装模数尺寸;物流信息技术:物流信息技术的组成、条码及射频识别的应用。

  第三节 物流合理化

  包装合理化:包装的概念和作用、包装合理化的措施;装卸搬运合理化:装卸搬运的概念和作用、装卸搬运合理化的措施;储存合理化:储存的概念和作用、储存合理化的前提;运输合理化:运输的概念和作用、运输合理化的措施;流通加工合理化:流通加工的概念和作用、流通加工管理与合理化评价;配送合理化:配送的概念和作用、配送服务的种类、配送合理化的措施以及轻重商品配装的计算应用。

  考情分析:本章近三年考题涵盖了单选题、多选题和案例分析题三种类型,近三年平均分值9分。

  主要考点(难点或重点):

  1.物流管理的运作模式和决策依据

  2.商品流通企业物流管理的过程

  3.物流标准种类、条码及射频识别的应用

  4.物流合理化的措施

  第一节 物流管理概述

  一、物流管理的定义

  “物流管理”一词在实际运用中,经历从局部操作到全过程管理的历程,不同国家和组织对其定义也不相同。

  美国的定义是:物流管理是在供应链运作中,以满足客户要求为目的,对货物、服务和相关信息在产出地和销售地之间实现高效率和低成本的正向和反向的流动和存储所进行的计划、执行和控制的过程。

  英国的定义是:物流管理是针对与时间有关的资源定位,网络设计、优化和管理的科学和艺术。

  我国2006年国家标准《物流术语》中定义是:物流管理是为了以合适的物流成本达到用户满意的服务水平,对正向及反向的物流活动过程及相关信息进行的计划、组织、协调与控制。

  二、物流管理的目标和主要活动

  (一)物流管理的目标

  物流管理的目标是要把恰当的质量、恰当的数量、恰当的价格的商品,在恰当的时间,送到恰当的顾客手中,以降低企业的总成本,使企业拥有更大的竞争优势。具体表现为:

  1.按交货期将客户所订商品实时而准确地交给客户。

  2.维持适当的库存量,尽可能地避免客户所需的商品缺货。

  3.适当配置配送中心,提高配送效率。

  4.推广采用标准化包装,以提高物流环节的作业效率。

  5.保证订货、出货、配送的信息畅通。

  6.使物流总成本降到最低。

  (二)物流管理的主要活动

  物流管理活动涉及商品流通的各个方面,这些活动是品流通企业的客户服务要素的重要组成部分。客户服务要素通常被分为三类:交易前要素、交易中要素和交易后要素。

  1.交易前要素。是客户服务政策体系的重要组成,如书面的政策声明;柔性化的服务系统;系列化的服务规范等。

  2.交易中要素。与物流管理的关系最密切,如订货的便利;商品的替代性;系统的准确性;订货信息;缺货水平;订货周期;转运及加急发货等。

  3.交易后要素。主要包括:安装、质量保证、零部件供应及维修保障;产品跟踪;客户索赔、投诉和退货;临时性的商品替代。

  三、物流管理的运作模式和决策依据

  (一)物流管理的运作模式

  物流管理的运作模式按活动的主体分为自营物流和物流外包。

  1.自营物流。自营物流就是企业自己修建仓库或组建车队来完成其物流业务活动。

  (1)自营物流的优点

  ①可以最大程度地控制物流过程。能够对仓储等所有环节实施控制,并在系统化条件下进行全面协调。

  ②管理更具灵活性。因为企业是仓库和车队的所有者,可以更有效的对客户服务作出快速反应。

  ③长期使用时成本低。长期充分使用仓库、车队,可降低单位成本。

  ④可以为企业树立良好形象。即给客户一种企业长期持续经营的良好印象。

  (2)缺点

  ①企业的一部分资金被长期占用。

  ②存在位置和结构的局限性。因市场大小、位置及客户的偏好经常变化,自有仓库会使企业失去战略性优化选址的灵活性。

  2.物流外包(第三方物流)。第三方物流企业主要为货主提供专业化的高效、经济和准确的分销服务。

  第三方物流服务的优缺点

  (1)优点

  ①有利于货主企业有效利用资源。货主企业更能有效处理季节性产业普遍存在的淡、旺季节存储和运输问题,能够更有效地利用设备与空间。

  ②有利于货主企业扩大市场。货主企业通过自营和外包相结合的网络,企业在保持相对集中仓库设施的直接控制的同时,更可以利用第三方物流来降低直接人力成本,扩大市场的地理范围。

  ③有利于货主企业进行新市场的测试。企业试图进入一个新的市场区域要花费很长的时间建立一套分销设施,若失败则会造成巨大损失。第三方物流可使其在降低物流成本和提高客户服务水平间获得较好平衡。

  ④有利于货主企业控制物流成本。从第三方物流企业获得的费用清单可以清楚地反映物流费用支出成本,便于货主企业预测和控制不同库存水平的物流成本。而自营物流就很难确定其可变成本和固定成本的变化情况。

  (2)缺点

  主要是商品流通的渠道风险增加,需要企业有很强的渠道管理与控制能力,也就是风险成本及管理成本会很高。

  【例题·单选题】外包物流的优点主要是( )。

  A.为企业树立良好形象

  B.便于成本控制

  C.节约包装成本

  D.管理更具灵活性

  [911100101:针对该题提问]

  【答案】B

  【例题·单选题】(2007年)物流外包是企业常用做法。对货主企业而言,外包的缺点是()。

  A.不利于有效利用资源

  B.对物流活动失去直接控制

  C.不利于新市场测试

  D.不利于扩大市场

  [911100102:针对该题提问]

  【答案】B

  (二)物流运作模式的决策依据

  决策依据是物流的总成本最低,影响因素是物流总量、需求稳定性和市场密度。

  1.物流总量。物流总量大,自营比较经济;相反,则应选择外包。

  2.需求的稳定性。需求稳定性高,宜采取自营物流;反之,则外包。

  3.市场密度。当市场密度大时,即供应商或客户相对集中时,自营物流可以提高企业对供应链稳定性和成本的控制能力。相反,选择物流外包更经济。

  【例题·单选题】由于自营物流模式下企业需要有仓库、车队等相对较高的固定成本,且与使用程度无关,因此必须有大量存货来分摊这些成本,所以( )时,自营比较经济,反之选择外包更为明智。

  A.物流需求量大、需求稳定、市场密度较大

  B.物流需求量大、需求稳定、市场密度较小

  C.物流需求量小、需求稳定、市场密度较大

  D.物流需求量小、需求稳定、市场密度较小

  [911100103:针对该题提问]

  【答案】A

  四、商品流通企业物流管理的过程

  物流管理过程主要有三个阶段,即计划、实施、评价。

  (一)物流资源计划与配送资源计划

  1.物流资源计划。物流资源计划(LRP)是以物流为基本手段,打破生产与流通界限,集成制造资源计划(MRPⅡ)、能力需求计划(CRP)、配送需求计划(DRP)以及功能计划而形成的物资资源优化配置方法。

  (1)制造资源计划(MRPⅡ)。是在MRP(是工业制造企业内的物资计划管理模式)的基础上,增加了营销、财务和采购的功能,是对企业的各种制造资源和企业生产经营各环节实行合理有效地计划、组织、控制和协调,达到既能连续均衡生产,又能最大限度地降低各种物品的库存量,进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管理方法。

  (2)能力需求计划(CRP)。是确定完成生产任务具体需要多少劳力和机器资源的过程。

  (3)配送需求计划(DRP)。是一种既保证有效地满足市场需求,又使得物流资源配置费用最省的计划方法,是MRP原理和方法在配送中的运用。

  2.配送资源计划。配送资源计划(DRPⅡ)是一种企业内商品配送计划系统管理模式。在DRP的基础上提高各环节的物流能力,达到系统优化运行的目的。配送资源计划的运行步骤:

  ①运行前的编码与信息整理工作。包括:商品编码、供货单位编码、客户编码、仓位编码等,信息整理主要是针对运输车辆、运输地理数据、送货提前期、进货提前期等进行。

  ②建立需求文件。通过整理订货单、订货合同、订货记录、提货单等确定客户在未来一个计划期中每天的需求,按品种、按时间顺序整理并统计,形成需求文件。

  ③建立库存文件。依据经营商品的计划期的库存量、在途量等形成库存文件。

  ④建立供应商文件。依据所有品种的供应商、订货进货提前期等,形成供应商文件。

  ⑤系统运行。依据当前需求、库存和供应商信息进行运算,生成各个品种的送货计划和订货进货计划。

  ⑥执行计划。根据送货计划、订货进货计划以及运输车辆、运输地理情况,统一组织运输,保证每日送货计划和订货进货计划的完成。

  【例题·单选题】(2006年)配送需求计划(DRP)的运行步骤是( )。

  A.运行前的编码与信息整理→建立库存文件→系统运行

  B.建立社会需求文件→建立库存文件→系统运行→建立供货单位文件

  C.建立社会需求文件→系统运行→建立库存文件→产生订货送货计划

  D.运行前的编码与信息整理→建立社会需求文件→建立库存文件→建立供货单位文件→系统运行

  [911100104:针对该题提问]

  【答案】D

  【例题·单选题】物流中心确定什么商品可以从仓库里提货送货、送多少,什么商品需要订货进货的依据来自( )。

  A.社会需求计划

  B.生产企业资源文件

  C.订货进货计划

  D.库存文件

  [911100105:针对该题提问]

  【答案】D

  (二)实施阶段的控制方式和控制原理

  1.控制方式。物流控制主要采用反馈控制、前馈控制和复合控制。

  (1)反馈控制。是控制主体根据设定的目标,发布控制指令,控制对象根据下达的命令执行规定的动作,将系统状态信息传递到控制主体,经过与目标比较,确定调整量,再通过控制对象来实施。

  (2)前馈控制。着眼于对系统的未来状态的预测,事先采取措施应付即将发生的情况。

  (3)复合控制。是由前馈控制和反馈控制结合构成的复合控制系统。

  【例题·单选题】(2007年)对于一个较为复杂的物流系统而言,由于预测不可能完全正确,并且还可能有事先无法预测到的随机干扰,所以在实际的物流控制过程中,通常使用的控制方式是()。

  A.反馈控制

  B.推进控制

  C.复合控制

  D.拉引控制

  [911100106:针对该题提问]

  【答案】C

  2.控制原理

  (1)推进控制原理。推进控制原理的基本方式是根据最终需求结构,计算出各阶段的商品需求量,考虑各阶段的供应提前期之后,向各阶段发出指令。推进控制原理的特点是集中控制,每阶段的物流活动服从集中控制的指令。

  (2)拉引控制原理。拉引控制原理的基本方式是企业生产经营的最后阶段按照外部需求,向前一阶段提出物流供应要求,前一阶段按本阶段的物流需求量向上一阶段提出要求,依次类推。拉引控制原理的特点是分散控制,每一分散控制的目标是满足局部的最大需求。因此,在采用这种控制原理来管理物流活动时,要进行实时的协调。

  【例题·单选题】保持物流系统的稳定与采用的控制原理有关,推进控制和拉引控制都是企业经常运用的方法,其中拉引控制原理的特点主要是( )控制。

  A.重点

  B.批量

  C.集中

  D.分散

  [911100107:针对该题提问]

  【答案】D

  【例题·单选题】(2006年)物流管理的实施阶段,对进行中的物流活动进行控制和管理。物流控制原理有推进控制原理和拉引控制原理。其中物流推进控制原理具有( )的特点。

  A.分散控制

  B.集中控制

  C.总体控制

  D.局部控制

  [911100108:针对该题提问]

  【答案】B

  (三)评价的方法和指标。

  1.评价方法。按照对物流评价的范围不同,分为专门性评价和综合性评价;按照物流各部门之间的关系,分为纵向评价和横向评价。

  2.评价的指标

  (1)反映物流管理成果数量的指标。如运输周转量、吞吐量、库存量等。

  (2)反映物流管理质量的指标。如服务水平、缺货率、满足程度、交货水平、交货期质量、商品完好率、收发差错率等。

  ①服务水平

  【例题·单选题】(2006年)XH物流公司2006年6月物流业务总收入为490万元,总交货次数为500次,其中按期交货460次,则该公司交货水平为( )。

  A.92%

  B.94%

  C.96%

  D.98%

  [911100109:针对该题提问]

  【答案】A

  ②缺货率

  2011年中级经济师《中级商业》预习讲义(27)

  【例题?单选题】(2008年)GY加工中心为全市50家火锅店配送调料,GY承诺商品完好率为99.9%。如果物流商品总量为4 000千克,则GY公司的缺损商品量不应超过( )千克。

  A.2

  B.4

  C.6

  D.8

  [911100110:针对该题提问]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物流服务质量评价指标的知识。商品完好率=(交货时商品完好量/物流商品总量)×100%,则交货时商品完好量=4000×99.9%=3996。缺损商品量=4000-3996=4(千克)。

  ⑦收发差错率

  收发差错率=收发差错累计笔数/收发商品总笔数×100%

  或用收发正确率表示:

  收发正确率=1-收发差错率

  【例题?多选题】(2008年)物流服务质量评价的指标有很多,常用的有( )。

  A.服务水平

  B.满足程度

  C.交货水平

  D.价值系数

  E.活性指数

  [911100111:针对该题提问]

  【答案】ABC

  【解析】本题考查物流服务质量评价指标。物流服务质量评价指标包括七个方面,即服务水平、缺货率、满足程度、交货水平、交货期质量、商品完好率、收发差错率。

  (3)反映物流管理活动中物化劳动和劳动消耗的指标。如燃料消耗量、物流总成本等。

  (4)反映物流管理中物化劳动占用的指标。如设备利用率、仓容利用率等。

  (5)反映物流管理生产效率的指标。如劳动生产率等。

  (6)反映物流管理经济效益的指标。如利润率、人均利润率等。

展开全文

经济师万题库

更多
中级经济基础
中级经济基础
已有24662439人做题
下载
中级工商管理
中级工商管理
已有4123750人做题
下载
中级人力资源
中级人力资源
已有4122824人做题
下载

经济师章节课

全部科目

经济师VIP课

更多热门课程
评论(0条) 发表
Copyright © 2004-
考试吧(3g.exam8.com)北京美满明天科技有限公司
社会统一信用代码:91110108MA01WU311X
帮助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