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吧

经济师

考试吧>经 济 师>复习指导>中级财政税收>正文
2011年中级经济师《中级财政税收》预习讲义(34)
考试吧(Exam8.com) 2010-12-22 18:01:12 评论(0)条

  第五节 企业所得税的检查

  一、材料成本的检查

  (一)入库材料成本的检查

  1.材料采购实际成本在“材料采购”或“在途物资”、“原材料”账户核算。

  区别:采用计划成本法核算的企业,用的是“材料采购”账户。采用实际成本法核算的企业,用的是“在途物资”账户。

  会计分录:

  借:材料采购(在途物资)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银行存款等

  2.材料采购成本包括(熟悉):

  (1)买价,不包括增值税税额;

  (2)运杂费;

  (3)运输途中的合理损耗;

  (4)入库前的挑选整理费用;

  (5)购入材料负担的税金和进口货物的关税(不包括增值税、外汇差价和其他费用)。

  【例1·多选题】(2004年)会计制度规定,购进材料的采购成本包括( )

  A.运输途中的合理损耗

  B.入库前的挑选费用

  C.关税

  D.运杂费

  E.采购人员的工资

  [911090412]

  【答案】ABCD

  【例2·单选题】(2006年)下列项目中可以计入进口货物采购成本的是( )。

  A.关税

  B.增值税

  C.外汇价差

  D.货款的利息支出

  [911090413]

  【答案】A

  (二)出库材料成本的检查

  1.对按实际成本发料的检查(掌握)

  (1)先进先出法

  可以用倒挤法来检验。它有两种情况:

  当库存数量小于或等于最后一批购入数量时,库存材料的单价应与最后一批购入的材料单价相等。

  当库存数量大于最后一批购入数量时,应把大于的数量依次向前推算,加计成本。

  (2)加权平均成本法

  主要看其发出和结存单价是否一致。

  多转或少转发料成本=结存数量×正确加权平均单价-账面结存余额

  (3)移动加权平均成本法

  主要看结存材料的单价是否与本期最后一批购入材料计算的平均单价一致。

  【例1·单选题】检查出库材料成本时,正确的加权平均单价计算多转或少转发料成本的计算公式为( )。

  A.结存数量×正确加权平均单价+账面结存余额

  B.结转数量×正确加权平均单价-账面结存余额

  C.结存数量×正确加权平均单价-账面结存余额

  D.实际使用数量×正确加权平均单价-账面结存余额

  [911090414]

  【答案】C

  【例2·单选题】(2005年)下列关于先进先出法的表述,正确的是( )

  A.当库存数量小于最后一批购入数量时,库存材料的单价应与最先一批购入的材料单价相等

  B.当库存数量等于最后一批购入数量时,库存材料的单价应与最后一批购入的材料单价相等

  C.当库存数量大于最后一批购入数量时,库存材料的单价应与最后一批购入的材料单价相等

  D.当库存数量大于最后一批购入数量时,库存材料的单价应与最先一批购入的材料单价相等

  [911090415]

  【答案】B

  【例3·单选题】(2004年)下列关于加权平均法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

  A.发出材料的单价与购进材料的单价相等

  B.发出材料的单价与结存材料的单价相等

  C.结存材料的单价与购进材料的单价相等

  D.结存材料的单价与最后一批购入材料的单价相等

  [911090416]

  【答案】B

  【例4·单选题】(2008年)某生产性企业的出库材料成本采用加权平均法核算,在每批购入单价不同的情况下则库存材料的单价( )。

  A.与最先购入的材料单价相等

  B.与最后一批购入材料的单价相等

  C.与当月计算出来的加权平均单价相等

  D.与上月计算出来的加权平均单价相等

  [911090417]

  【答案】C

  2.对按计划价格发料的检查(掌握)

  这种核算方法,关键在于材料成本差异的分配。

  所谓材料成本差异分配就是把材料采购的实际成本与计划成本的差异额按发出材料与结存材料的比例进行分摊,将发出材料的计划成本调整为实际成本。

  材料成本差异率=

  发出材料应负担的材料成本差异=发出材料的计划成本×材料成本差异率

  材料成本差异是正数,说明实际成本大于计划成本;材料成本差异是负数,说明实际成本小于计划成本。

  【例1·单选题】(2004年)某企业5月份生产领用材料计划成本为100万元,月底计算出的材料成本差异率为2%,则本月生产产品应负担的材料费用为( )

  A.102万元

  B.100万元

  C.98万元

  D.2万元

  [911090418]

  【答案】A

  同一时间发出材料和结存材料据以分配的成本差异率应是一致的。

  材料成本差异有两种情况:实际成本高于计划成本,材料成本差异反映在差异账户的借方,称为蓝字差异;实际成本低于计划成本,材料成本差异反映在差异账户的贷方,称为红字差异。

  提高蓝字或者压低红字材料发出差异,就是多转了发料成本,同时必然反映为库存蓝字差异偏低或者红字差异偏高,反之则相反。

  【例1·单选题】某企业原材料成本的核算采用计划成本法。已知该企业5月底“原材料”账户余额100000元,“材料成本差异”账户借方余额1000元,则计入资产负债表上的原材料金额为( )

  A.101000元

  B.100000元

  C.99000元

  D.1000元

  [911090419]

  【答案】A

  【例2·单选题】(2005年)下列关于计划成本法的表述,正确的是( )

  A.发出材料的成本差异率等于结存材料的成本差异率

  B.发出材料的成本差异率大于结存材料的成本差异率

  C.发出材料的成本差异率小于结存材料的成本差异率

  D.实际成本低于计划成本的差异称为蓝字差异

  [911090420]

  【答案】A

  【例9-13】某企业某月份“材料成本差异明细账”如下表:

凭证号

摘要

收入材料
计划成本

发出材料
计划成本

差异率

借方金额
(超支)

贷方金额
(节约)

    

月初余额

40000

    

    

320

    

本月收入

260000

    

    

2680

    

本月发出

    

200000

1.1%

2200

    

本月合计

300000

200000

    

800

    

月末余额

100000

    

    

800

    

  检查时,第一步比较材料发出和结存差异率

  发出材料差异率=2200/200000×100%=1.1%

  结存材料差异率=800/100000×100%=0.8%

  材料发出差异率和材料结存差异率不等,说明存在问题。

  第二步,重新计算正确的材料成本差异率,计算材料成本差异率为:

2011年中级经济师《中级财政税收》预习讲义(34)

  第三步,计算调整多转或少转的发料成本。计算公式为:

  多转发出材料成本=本期结转的材料成本差异额-本期发出材料计划成本×材料成本差异率。即:2200-200000×1%=200(元)

  借:材料成本差异   200

  贷:生产成本        200

  (或:库存商品、本年利润等)

  注意书中210页14题教材错误,应该选A。

  二、工资及福利费的检查

  (一)工资的检查

  工资检查包括:人员组成、工资总额组成、工资分配

  1.人员组成的检查

  企业的全部在册职工,包括固定职工、合同制职工、在册临时工。

  不包括:

  (1)应从提取的职工福利费中列支的医务室、职工浴室、理发室、幼儿园、托儿所人员;

  (2)已领取养老保险金、失业救济金的离退休职工、下岗职工、待岗职工;

  (3)已出售的住房或者租金收入计入住房周转金的出租房的管理服务人员。

  检查时注意不属于本企业人员、属于费用工(从费用中列支的非在册临时雇佣人员)和虚报冒领等三种情况的工资支出。

  【例1·多选题】企业职工的工资支付范围不包括( )

  A.应从提取的职工福利费中列支的职工浴室、托儿所等人员

  B.已领取失业救济金的下岗职工、待岗职工

  C.已领取养老保险金的离退休职工

  D.已出售的住房或者租金收入计入住房周转金的出租房的管理服务人员

  E.销售人员的工资

  [911090421]

  【答案】ABCD

  2.工资总额组成的检查

  包括基本工资、奖金、补贴、年终加薪、加班工资,以及与任职或者受雇有关的其他支出。

  不包括:(1)雇员向纳税人投资而分配的股息所得;(2)根据国家或省级政府的规定为雇员支付的社会保障性缴款;(3)从已提取职工福利基金中支付的各项福利支出(包括职工生活困难补助、探亲路费等);(4)各项劳动保护支出;(5)雇员调动工作的旅费和安家费;(6)雇员离退休、退职待遇的各项支出;(7)独生子女补贴;(8)纳税人负担的住房公积金等。

  【例1·单选题】(2006年)下列项目中可以计入企业工资总额的是( )。

  A.年终加薪

  B.雇员向企业投资而分配的股息所得

  C.劳动保护支出

  D.独生子女补贴

  [911090422]

  【答案】A

  3.工资分配的检查

  核查工资的分配是否按照其实际用途进行列支,有无不应列作生产成本而计入生产成本的情况。

  注意:生产一线工人的工资计入“生产成本”;车间管理人员的工资计入“制造费用”;工厂总部管理人员的工资计入“管理费用”。

  【例1·单选题】(2007年)在按当月发放工资进行费用分配情况下,如果企业期末“应付工资”账户出现贷方余额时,它对当期生产成本的影响是( )。

  A.扩大成本,增加利润

  B.扩大成本,减少利润

  C.减少成本,增加利润

  D.减少成本.减少利润

  [911090423]

  【答案】B

  4.工资标准的检查

  企业发生的合理的工资薪金支出,允许在所得税前扣除。

  (二)应付福利费的检查(掌握税法规定)

  1.应付福利费的检查

  税法:企业发生的职工福利费,不超过工资薪金总额14%准予在税前扣除。

  2.工会经费、职工教育经费的检查

  企业拨缴的工会经费,不超过工资薪金总额2%准予在税前扣除。

  企业发生的职工教育经费,不超过工资薪金总额2.5%准予在税前扣除。

  三、固定资产计提折旧的检查

  (一)审查企业计提折旧的固定资产范围

  (二)审查企业固定资产计提折旧方法

  会计:平均年限法、工作量法、双倍余额递减法、年数总和法。

  税务:一般情况下,平均年限法。折旧方法一经确定,不得随意变更。需要变更的,须在变更年度前,由企业提出申请报经主管税务机关批准。

  【例1·单选题】 (2008年)下列固定资产中应于当期计提折旧的是( )。

  A.融资租入的固定资产

  B.经营租赁方式租入的固定资产

  C.已提足折旧尚能继续使用的固定资产

  D.本月购入的固定资产

  [911090424]

  【答案】A

  【例2·单选题】(2007年)税务机关审查工业企业所得税时,发现该企业将发生的固定资产修理费用直接记入“制造费用”科目,其中会造成虚增生产成本的事项是( )。

  A.企业将办公楼增加了楼层

  B.对车间进行一年一次的粉刷

  C.对车间机器设备每半年进行一次调试、检测、更换部分零配件

  D.对房屋建筑物的轻微损伤进行修补

  [911090425]

  【答案】A

  四、生产成本及产成品的检查

  对产品成本的检查,主要是检查生产费用的汇集、分配和计算是否正确。

  (一)生产费用在各种产品之间的归集和分配的检查(熟悉)

  1.外购材料归集和分配的检查

  外购材料的分配,就是定期根据审核后的领料和退料凭证,按照材料的用途归类,并将其中计入产品成本的材料费用计入产品生产成本。

  2.工资和福利费分配的检查

  生产工人工资通常按照产品实用工时进行分配。

  在定额基础工作比较好的企业,也可以采用定额工时分配工资费用。

  【例1·单选题】企业辅助生产工人工资及福利费应通过( )科目处理

  A.制造费用

  B.产品成本的直接工资

  C.销售费用

  D.管理费用

  [911090501]

  【答案】A

  3.制造费用归集和分配的检查

  分配制造费用的方法有:按生产工时比例分配、按生产工人工资比例分配、按机器工时比例分配。

  【例1·多选题】企业制造费用的分配方法包括( )

  A.生产工时比例分配法

  B.生产工人工资比例分配法

  C.机器工时比例分配法

  D.产品比例分配法

  E.材料比例分配法

  [911090502]

  【答案】ABC

  (二)在产品成本的检查(掌握,尤其是约当产量法)

  1.原材料成本法的检查

  采用这种分配方法,月末在产品只计算其所耗用的原材料费用,不计算工资及福利费等加工费用,即产品的加工费用全部由完工产品负担。

  适用于原材料费用在成本中所占比重较大的产品。

  2.“约当产量法”的检查(必须掌握)

  采用约当产量法计算在产品成本,是根据期末在产品盘点数量,按完工程度折合成约当完工产品的数量,然后将该种产品应负担的生产成本按完工产品数量和在产品约当产品数量的比例进行分配,来计算在产品成本。如果原材料是在生产开始时一次投入的,就不需要折合完工产品的约当产量。

  (1)在产品约当产量=在产品数量×完工率

2011年中级经济师《中级财政税收》预习讲义(34)

  【例1·案例分析题】(2003年)

  某构件厂生产某种零件,经二道工序制成,某月份投入1000件(原材料一次投入),完工产品800件,企业月末账面保留的在产品成本2000元,该企业在产品成本的计算采用“约当产量法”,有关资料如下:

  表1:在产品盘点表

2011年中级经济师《中级财政税收》预习讲义(34)

  根据上述资料回答下列问题(每一小步计算请保留两位小数,再进行下步计算):

  (1)月末在产品的约当产量为( )。

  A.300件

  B.162.5件

  C.156.25件

  D.81.25件

  [911090503]

  【答案】C

  【解析】计算:

  第一步:计算各工序的完工率

  工序1完工率=(15×50%)/(15+25)=18.75%

  工序2完工率=(15+25×50%)/(15+25)=68.75%

  第二步:计算在产品约当数量

  工序1在产品约当数量=100×18.75%=18.75

  工序2在产品约当数量=200×68.75%=137.5

  在产品约当产量合计:137.5+18.75=156.25

  (2)月末在产品应分摊的原材料费用为( )。

  A.245454元

  B.2182115元

  C.151947.25元

  D.147059.38元

  [911090504]

  【答案】A

  【解析】月末在产品原材料费用=(100000+800000)/(800+100+200)×(100+200)=245454元,关键点:原材料一次性投入

  (3)月末在产品应分摊的工资费用为( )。

  A.32.727元

  B.20260.5元

  C.19607.8l元

  D.11063.81元

  [911090505]

  【答案】C

  【解析】(20000+100000)/(800+156.25)×156.25=19607.81元

  (4)若企业月末账面在产品成本计算错误,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有( )。

  A.以月末在产品成本应保留数额,减去企业账面计算的数额,正数差额为多摊入完工产品成本数额

  B.以月末在产品成本应保留数额,减去企业账面计算的数额,正数差额为少推入完工产品成本数额

  C.以月末在产品成本应保留数额,减去企业账面计算的数额,负数差额为多摊入完工产品成本数据

  D.以月未在产品成本应保留数额,减去企业账面计算的数额,负数差额为少摊入完工

  [911090506]

  【答案】AD

  【例2·案例分析题】(2006年)见课程讲义。

  某机械厂生产某种型号零件需经三道工序制成,在产品成本的计算采用“约当产量法”。某月份投产500件(原材料在生产开始时一次性投入),完工产品400件,企业月末账面在产品成本为1000元,其他有关财务资料见表1和表2。(计算按每步骤保留小数点后两位)

  表1 在产品盘存表

2011年中级经济师《中级财政税收》预习讲义(34)

  根据上述资料,回答以下问题:

  (1)第一工序的完工率为( )。

  A.10%

  B.20%

  C.40%

  D.100%

  【答案】B

2011年中级经济师《中级财政税收》预习讲义(34)

  【答案】C

  【解析】月末在产品原材料费用=(100000+500000)/(400+150)×150=163636元,关键点:原材料一次性投入

  (4)月末在产品应分配工资费用( )。

  A.3000元

  B.7042.49元

  C.10363.5元

  D.35000元

  [911090510]

  【答案】B

  【解析】第一道工序约当产量=20%×50=10件

  2011年中级经济师《中级财政税收》预习讲义(34)


  五、期间费用的检查(了解)

  期间费用包括:管理费用、销售费用和财务费用。

  (一)管理费用的检查

  审查管理费用开支范围、列支标准是否符合财务制度的规定,有无超范围、超标准列支、挤占费用;

  审查管理费用内容的真实性、合法性,有无虚列费用;

  审查管理费用的会计处理是否正确。

  (二)销售费用的检查

  1.销售费用的检查内容

  审查费用开支范围是否符合财务制度的规定,有无超范围、挤占费用;

  审查费用内容的真实性、合法性,有无虚列费用;

  审查费用的会计处理是否正确。

  2.销售费用的检查方法

  销售费用具有项目多、发生次数频繁、金额小的特点,首先从总体上审核,必要时进行详查

  (三)财务费用的检查

  检查所列支项目是否符合规定,有无任意列支挤占费用情况;

  检查利息、汇兑损益费用是否资本化,有无将应计入固定资产、无形资产价值的资本利息和汇兑损益列入财务费用

  检查财务费用计算金额、会计核算是否正确,有无超限额列支。

  【例1·单选题】(2005年)下列项目属于期间费用的是( )。

  A.制造费用

  B.销售费用

  C.待摊费用

  D.预提费用

  【答案】B

  【例2·单选题】税务机关对某企业2008年度企业所得税纳税情况进行审查,发现该企业向非金融机构的借款利息支出为20万元,按照金融机构的同期、同类贷款利率计算的利息应为14万元,则在计算2008年度应纳税所得额时,允许扣除的利息为( )。

  A.6

  B.14

  C.20

  D.34

  【答案】B

  六、应纳税所得额的检查

  (一)弥补亏损的检查

  第一,企业上一年度发生的亏损额。税法中的亏损,不是财务报表中反映的亏损额。

  第二,弥补亏损的期限:5年。

  【例1·单选题】在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表中,企业计算亏损弥补金额正确的是( )

  A.弥补的亏损额是企业年度财务报表中反映的亏损额

  B.弥补的亏损额是经主管税务机关按税法调整的亏损额

  C.弥补期限为5个盈利年度

  D.弥补期限为5个自然年度

  【答案】BD

  (二)公益性、救济性捐赠的检查

  注意:扣除限额=利润总额×扣除比例12%

  【例1·单选题】(2008年)纳税人发生的下列捐赠中,不允许在税前扣除的是( )。

  A.通过红十字会对地震灾区的物资捐赠

  B.直接对福利院的捐款

  C.通过县政府对某小学的捐款

  D.通过政府部门捐款给西部地区用于道路修建

  【答案】B

  【例2·案例分析题】(2007年)北京市国有企业四维机械制造厂系增值税一般纳税人,主要生产甲产品,其流转税以1个月为一个纳税期,所得税按每季度实现的会计利润预缴,主管税务机关于2009年4月l2日对该企业2009年第一季度流转税及所得税纳税情况审查。

  1.有关会计核算资料

  (1)1月20日,第101#凭证,签订合同用企业的—项专利权抵顶去年欠三益公司的货款200 000元,此时该专利账面价值为120 000元,企业账务处理为:

  借:应付账款——三益公司  200 000

  贷:无形资产——专利技术     120 000

  其他业务收入          80 000

  经核查该项业务企业未缴纳任何税金。

  (2)2月28日,第121#凭证,本企业在建工程——精工车间领用甲产品20件,不含税售价200元/件,单位成本l50元/件,企业账务处理为:

  借:在建工程——精工车间   3000

  贷:库存商品            3000

  (3)3月5日,第45#凭证,购进一套办公家具,增值税普通发票上注明的金额为26 000元,款项已通过银行支付,企业账务处理为:

  借:管理费用        26 000

  贷:银行存款           26 000

  (4)3月30日,第l65#凭证,盘点库存生产原材料,发现因管理不善被盗,损失原材料账面价值为23 000元,被盗原因尚未查明,企业账务处理为:

  借: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流动资产损溢 23 000

  贷:原材料                  23 000

  2.其他资科

  (1)企业采用“账结法”核算利润,3月底“本年利润”账户贷方余额累计数260 000元。

  (2)第一季度应纳的各项流转税金已申报并缴纳完毕,且“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科目各月的销项税额均大于进项税额。

  (3)甲产品及原材料适用增值税税率为17%,城市维护建设税适用税率为7%,教育费附加征收率3%,该企业所得税税率25%。产权转移书据的印花税税率为O.5‰。

  (1)按照现行税法规定,企业用专利权抵偿货款时( )。

  A.无须缴纳税款

  B.应缴纳营业税

  C.应缴纳城市维护建设税

  D.应缴纳教育费附加

  【答案】BCD

  (2)企业购进办公家具的业务,正确的处理方法是( )。

  A.应作低值易耗品处理,不得计算增值税进项税额,但可分期摊销成本费用

  B.应作管理费用处理,如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可以计算增值税进项税额

  C.应作固定资产处理,如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可以计算增值税进项税额

  D.应作固定资产处理,即使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也不能计算增值税进项税额

  【答案】C

  (3)企业原材料被盗属于( )。

  A.非正常损失,只影响企业所得税,不影响其他税收

  B.正常损失,只须作结转“营业外支出”的账务处理

  C.非正常损失,影响企业增值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和企业所得税

  D.正常损失,应在查明原因后将其已抵增值税金作冲减进项税额的账务处理

  【答案】C

  (4)对于企业被盗原材料的账务处理,你认为( )。

  A.正确

  B.不正确,调账分录为;

  借:待处理财产损益——待处理流动资产损益  3910

  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3910

  C.不正确,正确的账务处理为:

  借:待处理财产损益——待处理流动资产损益 26 910

  贷:原材料                 23 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  3910

  D.不正确,正确的账务处理为:

  借:待处理财产损益——待处理流动资产损益 26 91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3910

  贷:原材料                 23 000

  【答案】C

  (5)下列关于企业应补缴各税的表述中,正确的有( )。

  A.应补增值税3910元,营业税10000元

  B.应补增值税4590元,营业税10000元

  C.应补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合计1459元

  D.应补企业所得税3610.25元

  【答案】BCD

  【解析】应补增值税=680+23000*17%=4590元;应补营业税=200000*5%=10000元,应补城建、教育费附加=14590*10%=1459元;

  应调增的利润总额=26000-10000-1459-200000*0.5‰=14441元,应补缴所得税3610.25元。

展开全文

经济师万题库

更多
中级经济基础
中级经济基础
已有24662439人做题
下载
中级工商管理
中级工商管理
已有4123750人做题
下载
中级人力资源
中级人力资源
已有4122824人做题
下载

经济师章节课

全部科目

经济师VIP课

更多热门课程
评论(0条) 发表
Copyright © 2004-
考试吧(3g.exam8.com)北京美满明天科技有限公司
社会统一信用代码:91110108MA01WU311X
帮助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