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商业银行管理
一、资产负债管理
(一)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论(掌握概念及各资产负债管理的理论)
资产负债管理是商业银行对其资金运用和资金来源的综合管理。
1、资产管理理论
以商业银行资产的安全性和流动性为重点。其核心认为商行的利润主要来源于资产业务,而商业银行只能被动地接受负债。
资产管理理论的基础是:商业性贷款理论、转移理论、预期收入理论。
[2005单选]下列属于商业银行资产管理内容的是(D)。
A.资本管理
B.存款管理
C.借入款管理
D.准备金管理
[2005多选]资产管理理论的形成基础是(BDE)。
A.生命周期理论
B.转移理论
C.乘数理论
D.预期收入理论
E.商业性贷款理论
2、负债管理理论
以负债为经营重点来保证流动性的经营管理理论。
该理论认为商业银行在保持流动性方面,没有必要完全依赖建立分层次的流动性储备资产,一旦需要资金,可以向外举债,只要能借到资金,就可大胆放款争取盈利——主动负债
除传统存款业务以外,商业银行可以发行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的方式来弥补活期存款的局限性,从而保持资金的流动性。
3、资产负债管理理论
该理论认为商行的经营管理中,不能偏重资产和负债的某一方,高效的银行应该是资产与负债管理双方并重。
资产负债管理理论在20世纪70年代后半期产生
资产负债管理理论是目前现代商业银行最为流行的经营管理理论
(二)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的基本原理与内容
1、资产负债管理的基本原理(重点掌握)
(1)规模对称原理
规模对称原理指从总体上管理银行资产运用的规模必须与负债来源的规模相对称。
是一种建立在合理经济增长基础上的动态平衡。
(2)结构对称原理
(3)速度对称原理
资产平均到期日/负债平均到期日=平均流动率
若平均流动率>1,资产运用过度;或平均流动率<1,表示资产运用不足。
[2005单选] 根据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的速度对称原理,资产运用不足表明商业银行的(A)。
A.平均利润率小于1
B.平均流动率小于1
C.平均利息率小于1
D.平均速动率小于1
[2006单选] 在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中,体现速度对称原理的平均流动率指标是指( A )。
A.资产的平均到期日与负债的平均到期日之比
B.负债的平均到期日与资产的平均到期日之比
C.流动资产的平均到期日与流动负债的平均到期日之比
D.流动负债的平均到期日与流动资产的平均到期日之比
(4)目标互补原理
(5)利率管理原理
差额管理就是固定利率负债大于固定利率资产的差额,与变动利率负债利率小于变动利率资产的差额的相适应,从而不断保持银行安全性、流动性和盈利性的均衡,
利率灵敏性资产与负债管理是指由于市场利率的频繁变动可能会对商行造成损失,所商行就要在利率灵敏性的资产和负债两方面进行比较,根据对市场利率变动的预测,相应的地灵敏性资产和负债进行调整,以取得较多的盈利。
(6)比例管理
安全性指标、流动性指标、盈利性指标
2、资产负债管理的内容(大纲不作要求)
(三)我国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管理
1、我国银行资产负债管理制度的建立(要掌握的知识点有)
1994年,国有商行、农村信用社、按人行的要求开始全面推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制度,即以比例加限额控制的办法,对商业银行资产负债实行综合管理。
1998年1月1日起,人行取消了对国有商业银行贷款增加量管理的指令性计划,改为指导性计划,在逐步推行资产比例管理和风险管理基础上,实行“计划指导、自我平衡、比例管理、间接控制”的信贷资金管理体制。
2、资产负债比例管理的指标体系
《风险监管核心指标》分为三个层次:风险水平、风险迁徙和风险抵补
(1)风险水平类指标——衡量商业银行流动性状况及波动性
A、流动性风险监管指标
流动性比率:流动性资产/流动性负债,(不低于25%)
超额备付金率:超额准备加库存现金/各项存款总额(不低于2%)
核心负债比率:核心负债/负债总额(不低于60%)
流动性缺口比率
B、信用风险监管指标
不良资产率和不良贷款率(不高于5%)、单一集团客户授信集中度(比资本净额)(不高于15%)、单一客户贷款集中度(比资本净额)(不高于10%)、全部关联度(不高于50%)(全部关联授信/资本净额)。
C、市场风险类指标——衡量银行因汇率与利率变化而面临的风险
累计外汇敞口头寸比率、市场敏感性比率
(2)风险迁徙类指标——衡量商行资产风险程度的变化
(3)风险抵补类指标——衡量商行风险抵补的能力
[2005多选] 根据2005年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发布的《商业银行风险监管核心指标》,反映银行资产负债比例方面的指标主要体现在(ACD)层次上。
A.风险水平
B.风险分散
C.风险迁徙
D.风险抵补
[2005单选]根据2005年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发布的《商业银行风险监督核心指标》,核心负债比率不得低于(D)。
A.40%
B.50%
C.80%
D.60%
[2006单选] 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监管核心指标》有关流动性风险指标的流动性比率是指( B )。
A.核心资本总额与流动性资产总额之比,其不得低于15%
B.流动性资产总额与流动性负债总额之比,其不得低于25%
C.流动性负债总额与流动性资产总额之比,其不得低于25%
D.核心资本总额与流动性负债总额之比,其不得低于15%
2、商业银行实行资产负债管理的基本条件(掌握标题)
1、二级银行体制——央行和商业银行
2、灵活有效的资金运作市场
3、灵活有效的资金调度体系
4、财务分析制度严格规范
第四章 商业银行经营与管理2
二、风险管理
(一)银行风险及成因(掌握)
1、银行风险产生的根源:高风险行业、经营货币这种特殊商品、在社会经济活动中处于中介地位、影响金融市场供求关系变化也影响银行的资金安全。
2、商行风险产生的主观原因包括决策环节、管理环节、风险控制环节
3、商行风险产生的客观原因
(二)商行的主要风险(掌握)
1、按风险产生环境:静态风险和动态风险
2、按风险产生原因: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利率风险、汇率风险、投资风险、国家风险、经营风险、财务风险。
3、巴塞尔协议分: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操作风险
(三)我国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
1、风险管理含义(不作要求)
2、风险管理的方法(掌握)
(1)风险的识别和认定
资产风险基本权数是识别和认定银行各类资产风险含量的基本标准,是衡量银行经营风险的主要依据
根据不同授信对象和资产类型,将风险资产权数分为0、10%、20%、50%、100%五档。
(2)风险控制
A、贷款资产风险控制措施:降低信用贷款比重;提高担保抵押贷款的比重;严格贷款审批制度,控制信贷风险;全面推行贷款五级分类管理(正常、关注、次级、可疑、损失)
B、非贷款资产风险控制
(3)不良资产经营管理与处置
不良资产分类:信贷类不良资产和非信贷类不良资产
2004年以前包括逾期、呆滞、呆账贷款
2004年以后包括次级、可疑和损失类
[2005单选] 根据国际通行的贷款五级分类,属于不良贷款的是(C)。
A.次级、关注、损失贷款
B.关注、损失贷款
C.次级、可疑、损失贷款
D.关注、可疑贷款
(五)《新巴塞尔协议》与风险管理
1、《新巴塞尔协议》的产生与主要内容
(1)《新巴塞尔协议》的产生
1998年开始酝酿,2004年正式出台
我国银监会计划我国大型商行在2010年左右实施《新巴塞尔协议》
(2)《新巴塞尔协议》主要内容(掌握)
最低资本要求(不低于8%);加大对银行监管的力度;对银行实施更严格的市场约束
2、 《新巴塞尔协议》与银行业全面风险管理
加强银行全面风险管理是实施新巴塞尔协议的关键。
3、 《新巴塞尔协议》对我国的启示(掌握)
银监会要求2007年1月1日国内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达8%最低标准
新巴塞尔协议在最低资本金要求中,提出内部评级法,银监会积极鼓励国内大型银行加快内部评级体系建设。
三、财务管理
(一)财务管理概述(掌握概念)
财务管理是利用价值形式对银行经营活动和资金运动进行的综合管理。
1、财务管理的核心——基于价值的管理(掌握价值管理的内容)
价值管理的价值指股东价值
2、财务管理的目标(了解)
银行财务管理的目标银行价值最大化
3、财务管理的功能(掌握标题)
商业银行管理分为三个层次
(1)会计职能:监督控制、反映信息、规范反映信息
(2)财务:计划制定、决策选择和资源分配
(3)公司财务:通过业务经营和股权交易实现银行价值最大化
4、财务管理的原则(掌握)
科学、统一、审慎、规范的管理原则
(二)财务管理的内容
财务管理包括资本管理、成本管理、利润管理、财产管理、财务报告等方面。
1、资本金管理
(1)资本金(大纲不作要求)
是为保证商业银行业务经营顺利开展所必须投入的货币资金以及经营过程中的一部分利润积累,是商业银行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2)资本金构成(掌握)
A、核心资本包括普通股及溢价、未分配利润、非累计性永久优先股、附属机构的少数股东权益及少数经选择可确认的无形资产。不低于加权风险总资产的4%
B、附属资本包括损失准备、次级债务资本工具、法定可转换债券、中期优先股、未分配股利的累积永久优先股、股本债券,不低于加权风险总资产的8%,不高于核心资本的100%。
C、我国人行规定的口径
核心资本即所有者权益,包括实收资本、资本公积金、盈余公积金、和未分配利润;
附属资本包括各项损失准备、长期次级债券等
(3)资本管理的内容(掌握)
资本管理的目标:在满足监管要求的基础上,通过优化资本配置效率,实现股东价值最大化。——记住考过
资本管理的具体目标:①优化资本结构;②增强资本融资能力;③优化资本配置,提高资本利用效率。
资本管理的内容:资本充足率管理,股利政策管理,融资政策管理,经济资本管理,账面资本、监管资本及经济资本协调配置管理,营运资金管理、并购与股权投资管理等。
[2006多选] 我国商业银行资本金来自( CDE )。
A.中长期存款
B.企业债券
C.自身的积累
D.未分配盈余
E.股本金
[2005、2007单选]商业银行财务管理的核心内容是(C)
A.财产管理
B.资本金管理
C.成本管理
D.利润管理
2、成本管理
商行成本是商行在从事业务经营活动中所发生的各项支出。
商业银行全部成本涵盖的内容包括:资金成本、风险成本、资本成本
(1)成本的构成(掌握):利息支出、经营管理费用、税费支出、补偿性支出、营业外支出、其他支出
(2)成本管理的原则(掌握):成本最低原则、全面成本管理原则、成本责任制原则、成本管理科学化原则
3、利润管理
商行利润是在一定时期业务经营中所取得的最终财务成果。
(1)利润总额的构成(掌握)
A、营业利润=营业收入-营业成本-营业税等
B、投资收益=投资收入-投资支出
C、营业外收支净额=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
(2)利润分配(掌握利润分配顺序)
第一,依法纳税
第二,抵补已交纳的在成本和营业外收支中不可列支的惩罚性或赞助支出
第三,弥补以前年度亏损
第四,提取法定盈余公积10%,不超过注册资本的25%
第五,提取公益金。
第六,向投资者分配利润
(3)提高利润的途径(掌握标题)
A、扩大资产规模
B、降低成本
C、加强经营管理
D、灵活调度资金
E、提高资产质量,减少资产风险损失
4、财产管理
对固定资产和低值易耗品管理
5、财务报告
(1)会计报表(掌握三大会计报表的基本内容及功能)
资产负债表:综合反映商业银行某一特定时点全部资产、负债与所有者权益情况的财务报表。
损益表:综合反映商业银行在一定时期利润实现和亏损发生的实际情况的报表。
财务状况变动表:反映商业银行在一定时期内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各项目增减变化的动态报表。
(2)财务分析(掌握资金分析和财务分析的主要内容)
财务分析分为资金分析、财务分析两大部分,两部分均应并重。
资金分析着重对资产负债比例管理的各项指标的执行情况进行分析,了解资产、负债的结构变化。
财务分析主要是对经营收支和利润及其分配做出分析,其中包括利息收支分析。
[2006单选] 商业银行财务报告中的财务状况变动表是反映商业银行( B )。
A.某一特定时点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各项目增减变化的静态报表
B.在一定时期内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各项目增减变化的动态报表
C.某一特定时点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情况的财务报表
D.在一定时期内利润实现和亏损发生的实际情况的报表
[2008多选] 商业银行利润总额的构成包括营业利润和(CE)。
A.固定资产盘盈
B.证券交易差错收入
C.投资收益
D.出纳长款收入
E.营业外收支净额
[2008多选] 商业银行在成本管理中要遵守的基本原则包括成本最低化原则、全面成本管理原则、(AE)。
A.成本管理的科学化原则
B.成本结构合理化原则
C.成本价值化原则
D.成本补偿原则
E.成本责任制原则
四、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
(一)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概述(掌握人力资源与人力资源开发的概念)
人力资源是指人口中具有为社会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能力并从事智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人的总称。
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指为实现组织目标,由具体的管理主体根据人力资源的生理和心理特点,运用现代化的科学方法,对与一定物质相结合的人力进行培训、配置、使用、评价等诸环节的总和。
人力资源的开发与与管理由两部分构成:人力资源的开发、人力资源的管理
人力资源开发在现代化管理中居于核心地位。——记住考过
人力资源管理的职责主要包括:计划、录用、保持、发展、评价、调整等六个环节。
(二)商业银行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
1、商行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必要性(大纲不作要求)
2、商行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主要内容(掌握标题)
(1)人力资源规划
(2)员工的考核和任用
(3)人力资源的激励
(4)员工绩效评价
(5)人力资源的心理及智能开发
(6)人力资源的环境开发
(三)银行人力资源的科学化管理(掌握标题)
1、改革人事制度,建立激励约束机制
(1)实行全员劳动合同制
(2)专业技术职务管理
2、实行行长负责制
3、加强员工培养和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