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吧

经济师

考试吧>经 济 师>复习指导>中级商业>正文
2011年中级经济师《中级商业》预习讲义(14)
考试吧(Exam8.com) 2010-12-02 17:41:03 评论(0)条

  第二节 商品流通企业经营决策方法

  一、确定型决策

  确定型决策所处理的未来事件的各种自然状态是完全稳定而明确的。其任务就是分析各种方案所得到的明确结果,从中选择一个比较满意的方案。

  确定型决策方法有价值分析法、量本利分析法等。

  (一)价值分析法决策

  即将有关方案的活劳动和物化劳动的耗费与其所可能取得的对于目标的满足程度进行比较,以确定有关方案价值的大小。能用较少的耗费使决策目标得到较大满足的方案就是比较满意的方案。

  1.单一目标决策

  方案的目标是为了达到某一功能。方案的价值的计算公式为:V=F/C

  V——价值系数

  F——功能(可以用货币单位、实物单位或评分法进行计算)

  C——费用(或成本)

  例题:某商品流通企业为扩大销售额制订了三种方案。三种方案所需的费用与可能得到的结果(即功能)如下表所示。问:比较满意的方案应当是第几方案?

  表 三种方案所需的费用与可能得到销售额预计数

方案

C:费用(万元)

F:销售额预计数(万元)

5

90

8

180

10

220


  解:用公式V=F/C计算各方案的价值系数。

  第一方案的价值系数:V=90/5=18

  第二方案的价值系数:V=180/8=22.5

  第三方案的价值系数:V=220/10=22

  由此例三个方案的价值系数可以看出,比较满意的应当是第二方案。

  【例题·单选题】某商品流通企业为扩大销售额,制定了甲、乙、丙、丁四个促销方案,四个方案所需的费用和可能得到的销售额如下表所示。用价值分析法选择,比较满意的方案是( )。(2008年考题)

方案

所需的费用(万元)

可能得到的销售额(万元)

10

500

12

660

14

728

16

848

  A.甲

  B.乙

  C.丙

  D.丁

  【答案】B

  【解析】甲、乙、丙、丁四个促销方案的价值系数分别是:500/10=50;660/12=55;728/14=52;848/16=53。所以应选价值系数大的乙方案。

  2.多目标决策

  当决策目标是多个时,方案的功能也必是多个,则给不同功能确定不同的权重,再计算各方案的加权平均价值系数。

  评价方案的标准是方案的综合价值系数:

2011年中级经济师《中级商业》预习讲义(14)

  例题:某商品流通企业在编制年度生产经营计划时,有三个目标:①增加利润总额;②提高市场占有率;③增加销售额。为了实现这三个目标,制定了三种方案,每种方案对各项目标的价值各不相同。各项目标的权数和方案对各项目标的预计价值得分如下表所示。问:如何选择比较满意的方案?

  解:下表所列各方案的数字是各方案对各项功能优劣而估计的分数,此例采用的是十分制。评价方案的标准是综合价值系数。

  表 各项目标的权数和各方案对各项目标的预计价值得分

利润总额

市场占有率

销售额

0.5

0.2

0.3

6

3

8

2

7

9

5

6

10

  第一方案的价值系数:V=6×0.5+3×0.2+8×0.3=6

  第二方案的价值系数:V=2×0.5+7×0.2+9×0.3=5.1

  第三方案的价值系数:V=5×0.5+6×0.2+10×0.3=6.7

  通过计算和比较各方案的价值系数可以看出,第三方案的价值系数(V=6.7)最大,所以,第三方案是比较满意的方案。

  (二)量本利分析法决策

  量本利分析法也称盈亏转折分析法。是从分析销售量、成本和利润的相互关系中,掌握企业盈亏的变化规律,从而选出最能减少亏损增加盈利的方案为较优方案。

  1.销售成本分析

  按成本和销售量的关系,成本分为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

  (1)固定成本(K):固定成本是指它的发生额一般不直接随销售量的增加或减少而变动的那部分费用(如固定资产折旧、企业管理费、员工基本工资)。

  (2)变动成本(C1Q):变动成本是指在经营要素和商品价格不变的条件下,它的发生额随销售量的增加或减少而成正比例变动的那部分费用。如购进商品总价、进出货费、商品保管费、运输费等。这部分成本(费用)是随着销售量的增加或减少而增减的,所以称为变动成本。变动成本(C1Q)中的C1为单位商品的变动成本,Q表示销售量。

  (3)销售总成本(W=K+C1Q)

  【例题?多选题】商品流通企业在进行量本利分析决策时,一般将成本分为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其中,变动成本包括( )等。(2007年考题)

  A.企业管理费

  B.购进商品总价

  C.进出货费

  D.商品运输费

  E.企业员工的基本工资

  [911050203:针对该题提问]

  【答案】BCD

  2.销售收入(P=C2Q)(C2为销售单价)

  3.盈亏转折点分析

  盈亏转折点即销售收入与销售成本相等时的销售量(保本销售量Q0),此时P=C2Q0=W=K+C1Q0

  即Q0=K/(C2-C1)

  而P0= C2Q0= C2K/(C2-C1)即为保本销售额

  若上式中分子和分母同时除以C2,并假设C1/C2为变动费率,用α表示,则:

  保本销售额也可以表达为P0=K/(1-α)

  【例题1?单选题】盈亏转折点的销售量、销售额是通过( )求得的。

  A.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

  B.销售收入和固定成本

  C.销售收入和变动成本

  D.销售收入和销售总成本

  [911050204:针对该题提问]

  【答案】D

  【例题2?单选题】某商品流通企业经销的某种机械产品的销售价格为2600元/台,该种机械产品的变动成本为2300元/台,固定成本分摊为9万元。该种机械产品的保本销售额为( )万元。(2008年考题)

  A.26

  B.52

  C.78

  D.92

  [911050205:针对该题提问]

  【答案】C

  【解析】保本销售量=90000/(2600-2300)=300(台),保本销售额=300×2600=78(万元)。

  再如:某商品流通企业经销某种商品的变动费率为0.8,固定成本分摊为6万元,该种商品的销售单价为1250元/台。求:计划期的该种商品的保本销售额为:

  P0=K/(1-α)=60000/(1-0.8)=300000(元)=30(万元)

  计划期的该种商品的保本销售量为:

  Q0= P0/ C2=300000/1250=240(台)

  4.盈利目标分析

  商品流通企业的盈利等于销售收入减销售总成本。设J为目标盈利额,QJ为实现目标盈利额J的最低销售量(保利销售量);PJ为实现目标盈利额J的最低销售额;则有:

  J= C2QJ-(K+C1QJ)=QJ(C2-C1)- K

  保利销售量QJ =(K+J)/(C2-C1)

  保利销售额PJ=保利销售量×销售单价=C2 QJ

  或:PJ=(K+J)/(1-α)

  例题:某机电公司经销某种小型机械的销售单价为1600元/台,单位商品的变动成本为1300元/台,固定成本分摊为6万元。公司要求该种小型机械在计划期实现目标盈利额为3万元。求:计划期的该种小型机械的保利销售量为多少台?保利销售额为多少万元?

  解:计划期的该种小型机械的保利销售量为:

  QJ=(K+J)/(C2-C1)=(60000+30000)/(1600-1300)=90000/300=300(台)

  计划期的该种小型机械的保利销售额为:

  PJ=C2 QJ=1600×300=480000(元)=48(万元)

  又如:某商品流通企业经销某种商品的变动费率为0.8,固定成本分摊为6万元。该种商品的销售单价为1250元/台,计划期的目标盈利额为3万元,通过市场调查和预测,预计在计划期只能销售300台。问:在计划期能否完成目标盈利额?

  解:计划期的该种商品的保利销售额为:

  PJ=(K+J)/(1-α)=(60000+30000)/(1-0.8)=90000/0.2=450000(元)

  QJ=PJ/ C2=450000/1250=360(台)

  由于计划期的该种商品的保利销售量为360台,也就是说,只有完成360台销售量,才能达到目标盈利额为3万元,而现在预计在计划期只能销售300台,所以不能完成计划期的目标盈利额。

  5.经营安全率

  经营安全率是反映经营安全程度或风险程度大小的指标。

  式中: ——经营安全率;

  Q——预计销售量;

  Q0——保本销售量

  一般的: 在40%以上,表示经营很安全; 在30%—40%之间,表示经营比较安全; 在20%—30%之间,表示经营不太好; 在10%—20%之间,表示经营要引起注意了; 在10%以下,表示经营处于危险阶段。

  例题:某金属材料公司经销某种钢材,销售单价为3500元/吨,单位商品的变动成本为3000元/吨,固定成本分摊为100万元,计划期预计销售量为3000吨。问:该种钢材在计划期内的盈利额为多少?它的经营安全率为多少?

  解:计划期的该种钢材的盈利额为:

  J=Q(C2-C1)-K=3000×(3500-3000)-1000000=1500000-1000000=500000(元)=50(万元)

  计划期的该种商品保本销售量为:

  Q0=K/(C2-C1)=1000000/(3500-3000)=2000(吨)

  该种钢材的经营安全率为:

  =(3000-2000)/3000=0.3333=33.33%

  因为A在30%~40%之间,所以经营比较安全。

  【例题?单选题】某商品流通企业经销某种商品,预计销售量为400台,经测算的保本销售量为300台。该种商品的经营安全率为( )。(2006年考题)

  A.15%

  B.25%

  C.65%

  D.75%

  [911050206:针对该题提问]

  【答案】B

  【解析】经营安全率=(400-300)/400=25%

  6.扭亏增盈分析

  根据量本利分析可以看出,如果预测销售量小于保本销售量,则要出现亏损。保本或扭亏增盈的措施有:

  (1)降低单位变动成本

  (2)降低固定成本的分摊

  (3)适当提高销售价格

  (4)扩大销售量

  (5)上述措施的综合运用

  二、非确定型决策

  非确定型决策是指一个方案可能出现几种结果(自然状态),这几种结果发生的概率无法知道,完全凭决策者机遇而定。

  非确定型决策公认的决策准则有:悲观准则、乐观准则、折衷准则、等概率准则和后悔值准则。

  【例题?多选题】非确定型决策中一些公认的决策准则有( )等。

  A.损益期望值准则

  B.乐观准则

  C.悲观准则

  D.折衷准则

  E.等概率准则

  [911050301:针对该题提问]

  【答案】BCDE

  (一)悲观准则决策

  悲观准则,亦称“小中取大”准则。首先从每一个方案中选择一个在不同自然状态下的最小收益值(或最大损失值),作为评价方案的基础。然后,再从这些最小收益值(或最大损失值)的方案中,选择一个收益值最大(或损失值最小)的方案,作为比较满意的方案。

  悲观准则实际上是对每个局部方案持悲观态度,从最不利角度来考虑,把最小收益值(或最大损失值)作为必然发生的自然状态,将非确定型决策问题变为确定型决策问题来处理。

  例题1:某商品流通企业为了扩大生产经营,准备生产一种新产品,两年后投放市场,共生产五年至十年。生产这种新产品的方案有三种:①从国外引进一条高效自动生产线(引进生产线)。②改建本企业原有的生产线(改建生产线)。③按专业化协作组织“一条龙”生产(协作化生产)。由于未来两年市场需求无法作出比较精确的预测,只能大致估计为需求量较高、需求量一般和需求量较低三种情况,并且不知道这三种情况的发生概率,只知道估算出来的三种方案在未来两年的三种自然状态下的收益额,如下表中所示。问:采用悲观准则来进行决策,哪个方案是比较满意的方案?

  表1       单位:万元

自然状态

方案

①引进生产线

②改建生产线

③协作化生产

需求量较高

1000

700

350

需求量一般

-200

250

80

需求量较低

-500

-100

-20

  解:从上表可以看出,第一方案中最小损益额为-500万元;第二方案中的最小损益额为-100万元;第三方案中的最小损益额为-20万元,在这三个方案的最小损益额中,第三方案的收益额(-20万元)最大,因为第三方案在需求量较低的情况下,只亏损20万元,比其他两个方案的损失都少。因此,决定将第三方案作为比较满意的方案。

  显然,这是一种非常保险的决策。对于那些把握很小,风险较大的问题,采用悲观准则决策是可取的。

  【例题?单选题】在非确定型决策中,首先从每一个方案中选择一个在不同自然状态下的最小收益值(或最大损失值),作为评价方案的基础。然后,再从这些最小收益值(或最大损失值)的方案中,选择一个收益值最大(或损失值最小)的方案,作为比较满意的方案。这是按( )来决策的。

  A.折衷准则

  B.等概率准则

  C.乐观准则

  D.悲观准则

  [911050302:针对该题提问]

  【答案】D

  (二)乐观准则决策

  乐观准则,亦称“大中取大”准则,首先从每一个方案中选择一个最大收益值(或最小损失值),看作必然发生的自然状态。然后,在这些最大收益值的方案中,再选择一个最大收益值(或最小损失值)的方案作为比较满意的方案。

  例题:仍用例1的内容和数据。问:采用乐观准则来进行决策,哪个方案是比较满意的方案?

  解:从表1中可以看出,第一方案的最大收益额为1000万元;第二方案的最大收益额为700万元,第三方案的最大收益额为350万元。在这三个方案的最大收益额中,第一方案的收益额(1000万元)最大,因为第一方案在需求量较高的情况下,能盈利1000万元,比其他两个方案的盈利额都大。因此,决定将第一方案作为比较满意的方案。

  显然,这是一种比较冒险的决策,对于那些把握较大、风险较小的问题,采用乐观准则决策可取的。

  (三)折衷准则决策

  折衷准则,亦称乐观系数准则或赫维斯准则。赫维斯(hurwicz)认为决策者不应按照某种极端的准则行事,而应在两种极端情况中求得平衡。具体的方法是根据决策者的估计,确定一个乐观系数α,α的取值范围是0<α<1。给最好的结果和最坏的结果分别赋予相应的权数α和(1-α),中间的结果不予考虑。然后用下列公式计算各个方案的折衷损益值,并选择折衷损益值最大的方案作为比较满意的方案。

  折衷损益值=α×最大损益值+(1-α)×最小损益值

  例题:仍用例1的内容和数据。当乐观系数α为0.4时,采用折衷准则来进行决策,哪个方案是比较满意的方案?

  解:当乐观系数α为0.4时,表示决策者估计需求量较高情况的出现概率只有40%,需求量较低情况出现的概率为60%(1-40%=60%)。则各个方案的折衷损益值的计算及数值如下表所示

  表 单位:万元

自然状态

方案    

①引进生产线

②改建生产线

③协作化生产

需求量较高

1000×0.4=400

700×0.4=280

350×0.4=140

需求量一般

-200

250

80

需求量较低

-500×0.6=-300

-100×0.6=-60

-20×0.6=-12

折衷损益

400-300=100

280-60=220

140-12=128

  从上表可以看出,第二方案的折衷损益值(220万元)最大。因此,决定选择第二方案为比较满意的方案。

  (四)等概率准则决策

  给每种可能的结果赋予相同的权数,然后计算各个方案在各种自然状态下损益值的平均数(由于权数相同,实际上就是算术平均数)。并选加权平均数最大的方案作为比较满意的方案。

  例题:仍用例1的内容和数据。采用等概率准则进行决策时,哪个方案是比较满意的方案?

  解:此例只有三种自然状态,每种自然状态发生的概率为1/3。则各个方案的损益额平均值计算如下表所示。

  表 单位:万元

自然状态

方案

①引进生产线

②改建生产线

③协作化生产

需求量较高

1000×1/3

700×1/3

350×1/3

需求量一般

-200×1/3

250×1/3

80×1/3

需求量较低

-500×1/3

-100×1/3

-20×1/3

加权平均数

100

283.33

136.67

  第一方案的收益平均值为:

  [1000+(-200)+(-500)]/3=300/3=100(万元)

  第二方案的收益平均值为:

  [700+250+(-100)]/3=850/3=283.33(万元)

  第三方案的收益平均值为

  [350+80+(-20)]/3=410/3=136.67(万元)

  从上面计算结果可以看出,第二方案的收益平均值(283.33万元)最大。因此,决定选择第二方案为比较满意的方案。

  【例题?单选题】在非确定型决策中,若给每种可能的结果赋予相同的权数,然后计算各个方案在各种自然状态下损益值的加权平均数,并选加权平均数最大的方案作为比较满意的方案。这是( )。

  A.折衷准则决策

  B.等概率准则决策

  C.后悔值准则决策

  D.乐观准则决策

  [911050303:针对该题提问]

  【答案】B

  (五)后悔值准则

  这种决策方法是将每个方案在不同自然状态下的最大收益值定为理想目标。如果没有采取这一理想方案,而采取了其他方案,就会使取得的收益减少,就会感到“后悔”,这样每个自然状态下的理想最大收益值与它在其他方案的收益值之差所形成的损失值,称为“后悔值”。然后,选择最大后悔值中最小的那个方案作为比较满意的方案。

  例题:仍用例1的内容和数据。采用后悔值准则进行决策,哪个方案是比较满意的方案?

  解:根据例1所给数据,可以计算出各种自然状态下列方案后悔值。如下表所示。

  从下表可以看出,第一方案的最大后悔值为480万元;第二方案的最大后悔值为300万元;第三方案的最大后悔值为650万元。其中第二方案的后悔值300万元最小,因此,决定选择第二方案为比较满意的方案。

  表           单位:万元

自然状态

方案

①引进生产线

②改建生产线

③协作化生产

需求量较高

1000-1000=0

1000-700=300

1000-350=650

需求量一般

250-(-200)=450

250-250=0

250-80=170

需求量较低

-20-(-500)=480

-20-(-100)=80

-20-(-20)=0

  三、风险型决策

  风险型决策是指在明确目标的情况下,依据通过预测得到的几种不同自然状态下的经济效果及其出现的概率进行决策。

  风险型决策方法有:期望值决策、贝叶斯决策和马尔可夫决策等。下面仅介绍期望值决策中的两种方法:矩阵分析法和决策树法。

  (一)矩阵分析表法决策

  期望值是一个方案在不同自然状态下所能产生的不同结果(损益值)的平均数。

  例题2:某商品流通企业拟定了A、B、C三种经营商品的方案,市场可能出现需求量较大,需求量中等和需求量较小三种状态,其概率分布及各种方案在不同需求量状态下的收益值如下表所示。请用矩阵分析表法选择一种比较满意的方案。

  表

自然状态

概率

收益值(百万元)

A

B

C

需求量较大

0.35

9

18

30

需求量中等

0.45

7

9

-5

需求量较小

0.20

5

-4

-8

  解:根据题目要求和上表所给的已知条件,在上表的右边,加三列四行作为计算期望收益值用,并将计算结果填入相应的空格中。然后,从中选择期望收益值最大的方案作为比较满意的方案。具体计算结果如下表所示。

  期望收益值=∑(收益值×概率)

  从下表中的期望收益值计算结果可以看出,B方案的期望收益值合计数为9.55万元。它比其他两个方案的期望收益值合计数都大。因此,决定选择B方案为比较满意方案。

  表

自然状态

概率

收益表(百万元)

期望收益值(万元)

A

B

C

A

B

C

需求量较大

0.35

9

18

30

3.15

6.30

10.50

需求量中等

0.45

7

9

-5

3.15

4.05

-2.25

需求量较小

0.20

5

-4

-8

1.00

-0.80

-1.60

合计

 

 

 

 

7.30

9.55

6.65

  又如:(2004年)某商品流通企业拟定了甲、乙、丙、丁四种经营商品的方案,生产需求量可能出现较高、中等和较低三种情况,其概率分布以及各种方案在不同需求量的状态下的收益值如下表所示。用期望值决策方法来选择,比较满意的方案是( )

收益值(万元)

需求较高

需求中等

需求较低

0.3

0.5

0.2

甲方案

5

7

3

乙方案

10

8

6

丙方案

15

10

-2

丁方案

20

-3

-6

  答案:丙

  解析:甲方案的期望值=5×0.3+7×0.5+3×0.2=5.6

  乙方案的期望值=10×0.3+8×0.5+6×0.2=8.2

  丙方案的期望值=15×0.3+10×0.5+(-2)×0.2=9.1

  丁方案的期望值=20×0.3+(-3)×0.5+(-6)×0.2=3.3

  (二)决策树法决策

  即运用树状图形来分析和选择决策方案的一种系统分析方法。

  决策树由方块结点(决策点)、圆形结点(状态结点)、方案枝(由决策点引出的细支)和概率枝(由状态结点引出的细支)组成。

  优点:(1)层次清楚,阶段分明,使决策者能够有步骤地进行决策;(2)形象简明,直观清晰,可以使决策者用科学的逻辑推理去思考各有关因素;(3)便于集体决策,与有关专家研究讨论时可充分交换意见。

  局限性:当经营问题过于复杂时,决策树法难以详细进行描述;概率和损益值的估计带有一定的主观性,可能导致决策的误差

  例题:仍用例2的内容和数据。采用决策树法选择比较满意的方案。

  解:首先,根据题意画出决策树图。

  其次,计算结点期望值,计算方向由右向左。并将计算结果放到圆形结点上面。

  结点期望收益值=∑(收益值×概率)

  最后,比较A、B、C三个方案的期望收益值,将期望收益值最大的B方案作为比较满意的方案。在方块结点内填B,在方块结点上面写上9.55,在A、C两个方案枝上打上修枝记号,表示已被删除。

2011年中级经济师《中级商业》预习讲义(14)

  【例题1?多选题】决策树法的优点有( )。

  A.层次清楚,阶段分明,使决策者能够有步骤地进行决策

  B.形象简明,直观清晰,可以使决策者用科学的逻辑推理去思考各有关因素

  C.当经营问题过于复杂时,也能详细进行描述

  D.概率和损益值的估计虽带有一定的主观性,但不会影响决策的准确性

  E.便于集体决策,与有关专家研究讨论时可充分交换意见

  [911050304:针对该题提问]

  【答案】ABE

  【例题2?案例分析题】(2004年考题)

  某商品流通企业专门经营家用电器,总经理对各业务员提出盈利目标,要求各业务员对自己销售的商品进行量本利分析,并提出实现盈利目标的具体措施。某业务员销售洗衣机,根据市场需求情况,决定购进一批中高档全自动洗衣机,以满足市场需求。这种洗衣机的销售单价为900元/台,单位商品变动成本为800元/台,固定成本分摊(K)为10000元。总经理要求实现的盈利目标(J)为20000元。

  1.该业务员决定购进一批洗衣机的决策,属于( )决策。

  A.中层

  B.基层

  C.程序化

  D.非程序化

  [911050305:针对该题提问]

  【答案】BC

  2.该种洗衣机的保本销售量是( )台。

  A.100

  B.200

  C.300

  D.400

  [911050306:针对该题提问]

  【答案】A

  【解析】保本销售量=10000/(900-800)=100

  3.业务员要求实现盈利目标,该种洗衣机的销售量至少要达到( )台。

  A.150

  B.200

  C.300

  D.400

  [911050307:针对该题提问]

  【答案】C

  【解析】保利销售量=(20000+10000)/(900-800)=300

  【例题3?案例分析题】(2005年考题)

  某商品流通企业拟定了甲、乙、丙、丁四种经营商品的方案,估计需求量可能出现较高、中等和较低三种情况,各种方案在不同需求量的状态下的收益值如下表所示。总经理分别要求主管销售和财务的副总经理深入研究各种商品的投入和产出关系,并结合各自经验来选择本企业经营的商品品种。

损益值(万元)

需求较高

需求中等

需求低

甲方案

5000

200

-800

乙方案

4000

2000

1000

丙方案

3000

3000

3000

丁方案

2000

1000

500

  1.总经理要求两位副总经理深入研究投入和产出的关系,并结合各自经验来选择本企业经营的商品品种。这种调动他人积极性和创造性一起参与决策活动,并依靠集体的智慧和力量来进行决策的方式,是遵循了经营决策的( )原则。

  A.系统性

  B.效益性

  C.民主性

  D.可靠性

  【答案】BC

  2.主管财务的副总经理根据自己的经验判断,认为需求量较高状况出现的概率只有35%,而需求量较低状况出现的概率为65%。因此,他用非确定型决策的折衷准则来选择的商品大类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答案】C

  【解析】丙方案的折衷损益值=3000×35%+3000×65%=3000

  甲方案的折衷损益值=5000×35%-800×65%=1230

  同理乙方案的折衷损益值为2050,丁方案的折衷损益值为1025

  3.主管销售的副总经理认为需求量自然状态发生的概率是未知的,应给各种需求量可能的结果以相同的权数,用等概率准则来选择商品大类。他认为应选择( )。

  A.甲

  B.乙

  C.丙

  D.丁

  【答案】C

  【解析】甲方案的收益平均值为:(5000+200-800)/3=1466.67

  乙方案的收益平均值为:(4000+2000+1000)/3=2333.33

  丙方案的收益平均值为:(3000+3000+3000)/3=3000

  丁方案的收益平均值为:(2000+1000+500)/3=1166.67

  4.总经理听了两位副总经理的决策意见,他认为市场需求状况不乐观,风险较大,应采用悲观准则来决策。他选择的商品大类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答案】C

  【解析】四个方案在市场需求最不好状态下的收益值分别是 –800、1000、3000、500,从中取收益最好的方案,即丙方案。

展开全文

经济师万题库

更多
中级经济基础
中级经济基础
已有24662439人做题
下载
中级工商管理
中级工商管理
已有4123750人做题
下载
中级人力资源
中级人力资源
已有4122824人做题
下载

经济师章节课

全部科目

经济师VIP课

更多热门课程
评论(0条) 发表
Copyright © 2004-
考试吧(3g.exam8.com)北京美满明天科技有限公司
社会统一信用代码:91110108MA01WU311X
帮助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