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吧

经济师

考试吧>经 济 师>复习指导>中级商业>正文
2011年中级经济师《中级商业》预习讲义(4)
考试吧(Exam8.com) 2010-11-15 17:41:45 评论(0)条

  第二章 流通产业组织

  学习目的:

  通过本章学习,要求掌握流通产业组织的相关理论,并具备运用流通产业组织的相关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考试内容:

  第一节 流通产业组织概述

  流通产业概念:产业与流通产业、产业分类;流通产业结构:流通产业结构的形成、流通产业空间结构。

  第二节 市场结构

  市场结构的类型:完全竞争市场、垄断竞争市场、寡头竞争市场、寡头市场和垄断市场;决定市场结构的因素:市场集中度、商品差别化、进入和退出壁垒。

  第三节 市场行为

  合谋:卡特尔、价格领导制;价格歧视:一级价格歧视、二级价格歧视、三级价格歧视;纵向关系:纵向一体化、纵向限制、多样化经营;策略性行为:掠夺性定价、限制性定价;研究与开发。

  第四节 市场绩效

  市场绩效的概念;衡量市场绩效的指标:利润率(收益率)、勒纳指数、贝恩指数以及托宾q值;市场绩效的综合评价:资源配置效率、产业的规模结构效率和产业技术进步状况。

  主要考点(难点或重点):

  1.三次产业划分

  2.市场结构类型

  3.市场集中度衡量指标

  4.市场行为

  5.衡量市场绩效的指标

  第一节 流通产业组织概述

  一、流通产业的概念

  (一)产业与流通产业

  产业是指由提供相近产品或服务、在相同或相关价值链上活动的企业所构成的企业集合。

  产业是社会分工的产物,也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产业形成是多层次的,随着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产业的内涵会不断充实,外延也将不断拓展。

  流通产业是指专门从事商品流通活动的经济组织或部门的集合,是第三产业中的重要产业。我国商品流通产业的主体是批发业和零售业。

  【例题1?单选题】产业的形成是( )的表现形式的结果。

  A.交换

  B.分工

  C.流通

  D.分配

  [911020101:针对该题提问]

  【答案】B

  【例题2?多选题】我国流通产业的主体包括( )。

  A.批发业

  B.保险业

  C.零售业

  D.服务业

  E.咨询业

  [911020102:针对该题提问]

  【答案】AC

  (二)产业的分类

  在产业的多种分类中,国际上通用的、最基本、也是最常见的一种产业分类是将社会经济部门划分为三次产业,我国也采用了这种三分法。

  三次产业分类是在20世纪30年代由英国经济学家阿?费希尔首先提出的。英国经济学家柯林?克拉克在20世纪40年代进一步发展了费希尔的思想,从50年代后期逐步在许多国家经济统计中被广泛采用。

  三次产业的划分主要是根据产业产品的性质和生产过程的特征进行的。

  1.三次产业分类法

  依据产业的关联性和递进性原理,可以将产业划分为第一次产业(广义的农业)、第二次产业(广义的工业)和第三次产业(广义的服务业)。

  【例题?单选题】根据产业的关联性和递进性原理,可以将产业划分为( )。

  A.三次产业

  B.四次产业

  C.竞争产业

  D.服务产业

  [911020103:针对该题提问]

  【答案】A

  2.我国对三次产业的划分

  第一产业:农业,包括林业、畜牧业和渔业等;

  第二产业:工业(采掘业、制造业、自来水、电力、蒸汽、煤气的制造和供应业)和建筑业;

  第三产业:第一产业、第二产业之外的其他行业,再分为两大部门(流通部门、服务部门),四个层次(流通业、为生产和生活服务的部门、为提高科学文化水平和居民素质服务的各个行业部门、为社会公共需要服务的行业部门)。

  【例题?单选题】流通产业属于( )。

  A.第一产业

  B.第二产业

  C.第三产业

  D.第四产业

  [911020104:针对该题提问]

  【答案】C

  二、流通产业结构

  流通产业结构是指流通产业内部按照各种经营方式、经营范围等标志划分出来的各个专业领域之间的配置关系。

  (一)流通产业结构的形成

  1.流通产业结构首先是由生产结构决定的。流通产业结构与生产结构应保持协调一致,它是在流通规模既定的条件下,流通与生产相适应的具体表现。

  2.流通产业结构还要受到消费结构的影响。消费结构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和较强的动态性,消费结构的变化带动流通产业结构的调整。

  (二)流通产业的空间结构

  流通产业的空间结构,是指流通产业的布局和流通生产力的分布状况。从宏观经济运行角度看,流通产业的空间结构是整个国民经济产业结构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它决定着流通生产力的地区分布和流通网络的构造。

  1.商品流通网络的形成。商品流通网络是商品流通过程中数以万计的流通当事人通过各种组织机构、流通环节和流通渠道聚集而成的网络,也可以看作是以商品流通渠道、网点、运输等为基础而形成的网状流通运动的总和。

  流通的组织机构和当事人是流通网络形成的主体要素。流通网络取决于流通中主客体数量和流通路线,运载工具以及运动是否交织成网状。商品流通过程中渠道、环节、网点所形成的网络体系和分布状态构成商品流通网络结构。

  2.商品流通网络的构成

  商品流通网络基本状态:

  (1)以中心城市为枢纽,形成大小不等向外辐射的网络系统,维持地区之间、城乡之间的经济联系。

  (2)构成一种多层次相互交叉的立体网络结构。

  (3)不同地区的商品流通网络有较大的差异。

  一般有以下几种类型:

  ① 多中心平行型结构:多个城市均为流通中心,其中一个流通中心较为明显。

  ② 同心圆外推型结构:以一个较大的城市为中心,均匀地向四周辐射和对流,形成若干个同心圆。

  ③ 远程集散型结构:大中城市作为商品流通网络中心,城市起商品集散地作用。

  ④ 远程对流型结构:一些大中城市作为商品流通网络中心同较远的城市地区对流,发生非常密切的经常的和相对稳定的交换关系或经济体系。

  3.以城市为中心优化流通产业的网络结构。城市是流通和工业中心、交通运输中心、服务中心、信息中心、金融中心、人才中心、科技中心,构建以城市为中心的流通产业布局,充分发挥城市流通中心功能对其他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是促进国民经济各部门协调发展的有效措施。

展开全文

经济师万题库

更多
中级经济基础
中级经济基础
已有24662439人做题
下载
中级工商管理
中级工商管理
已有4123750人做题
下载
中级人力资源
中级人力资源
已有4122824人做题
下载

经济师章节课

全部科目

经济师VIP课

更多热门课程
评论(0条) 发表
Copyright © 2004-
考试吧(3g.exam8.com)北京美满明天科技有限公司
社会统一信用代码:91110108MA01WU311X
帮助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