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生产作业控制
生产作业控制是在生产计划执行过程中,为保证生产作业计划目标的实现而进行的监督、检查、调度和调节。其主要目的是保证完成生产作业计划所规定的产品产量和交货期限指标。
广义上生产作业控制通常包括生产进度控制、在制品控制、库存控制,生产调度等。
一、生产进度控制(熟悉)
(一)生产进度控制概述
生产进度控制是生产控制的基本方面,其任务是按照已经制订出的作业计划,检查各种零部件的投入和产出时间、数量以及产品和生产过程配套性,保证生产过程平衡进行并准时产出。
进度管理的目标是准时生产,即只在需要的时间,按需要的品种生产需要的数量,既要保证交货期,又要保持和调整生产进度。为此,必须自始至终掌握各种零部件的投入产出时间、数量以及配套性。
(二)生产进度控制目的
生产进度控制的目的在于依据生产作业计划,检查零部件的投入和出产数量、出产时间和配套性,保证产品能准时装配出厂。
(三)生产进度控制的内容 (掌握)
生产控制的核心在于进度管理,生产进度控制的基本内容主要包括投入进度控制、工序进度控制和出产进度控制。其基本过程主要包括分配作业、测定差距、处理差距、提出报告等。
1.投入进度控制。投入进度控制是指在产品生产中对产成品的投入日期、数量,及对原材料、零部件投入提前期的控制。投入进度是进度控制第一环节。
2.工序进度控制。工序进度控制是指在生产中对每道工序上的加工进度控制。
3.出产进度控制。出产进度控制是指对成品的出产日期、出产数量的控制。更广泛的考虑,还可以包括对产品的配套控制和品种出产均衡性的控制。
二、在制品控制 (掌握)
(一)在制品概念
所谓在制品是指从原材料、外购件等投入生产起,到经检验合格入库之前,存在于生产过程中各个环节的零部件和产品。
通常根据所处的不同工艺阶段,把在制品分为毛坯、半成品、入库前成品和车间在制品。
(二)在制品控制
在制品控制是企业生产控制的基础工作,是对生产运作过程中各工序原材料、半成品等在制品所处位置、数量、车间之间的物料转运等进行的控制。
(三)在制品控制的工作内容 (熟悉)
1.合理确定在制品管理任务和组织分工。
2.认真确定在制品定额,加强在制品控制,做好统计与核查工作。
3.建立、健全在制品的收、发与领用制度。
4.合理存放和妥善保管在制品。
(四)在制品定额
在制品定额是指在一定生产技术组织条件下,各生产环节为了保证数量上的衔接所必需的、最低限度的在制品储备量。
一定数量的在制品储备,是保证生产连续进行的必要条件。但是过多的在制品,又会使生产场地拥挤,流动资金占用增多,运输保管费用增加。
不同的生产类型制订在制品定额的方法也不一样。具体有以下几种情况:
1.大量流水线生产条件下在制品定额的制订
(1)流水线内部在制品定额的制订。流水线内部的在制品分为工艺在制品、运输在制品、周转在制品和保险在制品四种。
·工艺在制品:正在加工或检验的在制品
·运输在制品:在流水线内运输过程中的在制品
·周转在制品:相邻两道工序之间生产率不平衡而形成的在制品
·保险在制品:为防止事故,保证流水线能正常工作而设置的在制品。
(2)流水线之间的在制品定额的制订。流水线之间的在制品有运输在制品、周转在制品和保险在制品之分。
·当上一流水线的节拍与下一流水线的节拍相等时,只包括运输在制品和保险在制品;
·节拍不一致时,则只包括周转在制品和保险在制品。
2.成批生产条件下在制品定额的制订
成批生产条件下可按车间内部在制品和车间之间半成品来确定。
(1)车间内部在制品。它是指在定期成批轮番生产的情况下,根据产品(或零件)的生产周期、生产间隔期和批量来计算。
(2)车间之间的半成品。它是指车间之间的中间仓库中的在制品,由周转半成品和保险半成品组成。
周转半成品的占用量处在经常性变动之中,因前车间入库和后车间领用的情况不同而有多种形式。周转半成品定额就是计划期末的半成品占用量。保险半成品定额根据统计资料确定。
【例题6·单选题】(2009)一定数量的在制品储备是保证生产企业( )的必要条件。
A.增加资金周转
B.降低生产场地占用
C.减小运输保管费用
D.有节奏的连续均衡生产
[716040303]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一定数量的在制品储备,是保证生产连续进行的必要条件。
三、库存控制(掌握)
(一)库存控制的概念
库存从广义上讲是指一切暂时闲置但可用于未来的资源储备,包括人、财、物、信息等。狭义上讲是指用于保证生产顺利进行或满足顾客需求的物料储备。
库存控制,是对企业生产、经营全过程的各种物品、产成品以及其他资源进行管理和控制,使其储备保持在经济合理的水平上。
(二)库存的合理控制
库存量过大所产生的问题:增加仓库面积和库存保管费用,从而提高了产品成本;占用大量的流动资金,造成资金呆滞,既加重了货款利息等负担,又会影响资金的时间价值和机会收益;造成产成品和原材料的有形损耗和无形损耗,造成企业资源的大量闲置,影响其合理配置和优化;掩盖了企业生产、经营全过程的各种矛盾和问题,不利于企业提高管理水平。
库存量过小所产生的问题:造成服务水平的下降,影响销售利润和企业信誉;造成生产系统原材料或其他物料供应不足,影响生产过程的正常进行;使订货间隔期缩短,订货次数增加,使订货(生产)成本提高;影响生产过程的均衡性和装配时的成套性。
库存控制落实到库存管理上就是降低库存成本。
1.库存管理成本
(1)仓储成本,是指维持库存物料本身所需花费,包括存储成本、搬运和盘点成本、保险和税收以及库存物料由于变质、陈旧、损坏、丢失等造成损失及购置库存物料所占用资金的利息等。(2)订货成本,是指每次订购物料所需联系、谈判、运输、检验等费用。它与订购次数有关。(3)机会成本,包括两个内容。其一是由于库存不够带来的缺货损失,其二是物料本身占用一定资金,如不购买物料而改作他用会带来更多利润所造成损失。
2.降低库存措施
(1)降低周转库存,基本做法是减少库存批量。(2)降低在途库存,主要策略是缩短生产、配送周期。(3)降低调节库存,基本策略是尽量使生产和需求相吻合。(4)降低安全库存。安全库存是一种额外持有的库存,预防不测缺货影响生产和销售,起缓冲器作用。降低安全库存主要努力是使订货时间、订货量接近需求时间和需求量。
3.库存控制基本方法
库存控制基本方法有定量控制怯、定期控制法、ABC法等。
(1)定量控制法,又称订货点法。它是连续不断地监视库存余量的变化,当库存量达到某一预定数值(订货点)时,即向供货商发出固定批量的订货请求,经过一定时间(固定提前期)后货物到达,补充库存。其库存量能得到严格控制,减少积压和紧缺,但需要随时检查库存,管理工作量大。订货量不变,订货时间变化。
(2)定期控制法,又称订货间隔期法。它是每隔一个固定的间隔周期去订货,每次订货量不固定。订货量由当时库存情况确定,以达到目标库存量为限度。这种方式管理比较简单,但与生产现实有时会脱节,明明已缺货了但未到期不能订货,当存货多时还要少量订货,很不经济。订货时间不变,订货量变化。
(3)ABC分类法,又称帕雷托法。分清主次、分类管理。
类别 |
特征 |
对策 |
A类物资 |
品种累计占全部品种5%—l0%,而资金累计占全部资金总额70%左右 |
应严格控制储备定额,制定尽量低的保险储备量。制定储备定额采用经济订购批量,采用比较短的订货间隔期,检查库存时间比较短,一般1—3天,统计时应详细统计,即严格管理,重点管理,严格控制 |
B类物资 |
品种累计占全部品种和资金累计占全部资金总额均为20%左右 |
采用加权平均法,检查库存时间以每月或每周为主,对于这类物资的管理应在A、C类物质之间 |
C类物资 |
品种累计占全部品种70%,而资金累计占全部资金总额10%以下 |
实施一般控制,制定比较高的保险储备量。制定储备定额采用经验估计法,采用比较长的订货间隔期,检查库存时间一般可按季度进行,统计时可全额统计,即一般管理,一般控制 |
【例题7·单选题】(2009)按照ABC分类法进行库存控制,A类物资具有的特征是( )。
A.库存物资品种累计占全部品种5~10%,资金累计占全部资金总额70%左右
B.库存物资品种累计占全部品种70%,资金累计占全部资金总额10%以下
C.库存物资品种累计占全部品种20%,资金累计占全部资金总额20%左右
D.库存物资品种累计占全部品种50%,资金累计占全部资金总额50%左右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将库存物资品种累计占全部品种5~10%,而资金累计占全部资金总额70%左右的物资定为A类物资。
四、生产调度 (熟悉)
(一)生产调度的概念
生产调度就是组织执行生产进度计划的工作,对生产计划的监督、检查和控制,发现偏差及时调整的过程。
生产调度以生产进度计划为依据,生产进度计划要通过生产调度来实现。
(二)生产调度工作的主要内容与基本要求
1.生产调度工作的主要内容
(1)检查、督促和协助有关部门及时做好各项生产作业准备工作。
(2)根据生产需要合理调配劳动力,督促检查原材料、工具、动力等供应情况和厂内运输工作。
(3)检查各生产环节的零件、部件、毛坯、半成品的投入和出产进度,及时发现生产进度计划执行过程中的问题,并积极采取措施加以解决。
(4)对轮班、昼夜、周、旬或月计划完成情况的统计资料和其他生产信息(如由于各种原因造成的工时损失记录、机器损坏造成的损失记录、生产能力的变动记录等)进行分析研究。
2.生产调度工作的基本要求
对生产调度工作的基本要求是快速和准确。
·快速,是指对各种偏差发现快,采取措施处理快,向上级管理部门和有关单位反映情况快。
·准确,是指对情况的判断准确,查找原因准确,采取对策准确。
对生产调度工作的其他一些要求如下所述
(1)生产调度工作必须以生产进度计划为依据,这是生产调度工作的基本原则。
(2)生产调度工作必须高度集中和统一。
(3)生产调度工作要以预防为主。
(4)生产调度工作要从实际出发,贯彻群众路线。
(三)生产调度系统的组织
企业的生产调度部门,是实施生产作业(进度)控制,进行日常生产管理,以实现生产作业计划的责任部门。因此,每个工业企业都应该按照上下贯通、左右协调、集中统一、灵活有效的原则建立起生产调度工作系统。
一般大中型企业设厂级、车间和工段三级调度。
中小型企业一般则只设厂部、车间二级调度。
【例题8·多选题】(2009)大中型企业的生产调度系统组织包括( )
A.办事处调度
B.厂级调度
C.车间调度
D.工段调度
E.工序调度
『正确答案』BCD
『答案解析』一般大中型企业设厂级、车间和工段调度。
(四)调度制度与方法
1.调度工作制度
调度工作制度一般有:值班制度、调度会议制度、现场调度制度、调度报告制度等,其内容视企业具体情况而定。
2.实行值班制度
规模较大的企业可设中央调度控制台。厂部、车间都要设值班调度,处理日常生产中的问题。
3.调度会议制度
企业一级调度会议由企业负责生产的领导主持,由主管调度工作的科长召集,各车间主任及有关科室科长参加。
4.健全现场调度制度
领导人员下现场,到发生问题的现场去,会同调度人员、技术人员,工人三结合地研究生产中出现的问题,以求得矛盾的解决。
5.坚持班前班后小组会制度
小组通过班前会布置任务,调度生产进度;通过班后会检查生产进度计划完成情况,总结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