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生产管理与控制
第一节 生产计划
一、生产能力(掌握)
(一)生产能力概念
生产能力是生产系统内部各种资源能力的综合反映,直接关系着能否满足市场需要。
广义生产能力 |
技术能力 |
人的能力和生产设备、面积的能力。 |
管理能力 |
管理人员的管理经验的成熟程度、应用管理理论与方法的水平和科学态度与能力等 | |
狭义生产能力 |
技术能力中生产设备、面积的数量、状况等能力 |
一般所讲的生产能力是指狭义的生产能力,即企业在一定时期内,在一定的生产技术组织条件下,全部生产性固定资产所能生产某种产品的最大数量或所能加工处理某种原材料的最大数量。
生产能力是反映企业生产可能性的一个重要指标,包括三个方面含义:
(1)企业的生产能力是按照直接参加生产的固定资产来计算的。
(2)生产能力必须和一定的技术组织条件相联系。生产能力可进一步细分为单机(台)生产能力、环节生产能力、综合生产能力。
(3)生产能力反映的是一年内的实物量。
单一品种的企业 |
可用具体产品作为生产能力的计算单位,如飞机厂的飞机架数 |
品种比较稳定的多品种成批生产企业 |
用代表产品或假定产品作为计量单位 |
生产多变的多品种单件小批生产企业 |
可采用能说明各种产品数量特征的某个重要技术参数作为计量单位,如大型汽轮机厂和大型发电厂用功率(千瓦)作为计量单位 |
(二)生产能力的种类
生产能力按其技术组织条件的不同可分为三种设计生产能力、查定生产能力、计划生产能力。
类型 |
含义 |
作用 |
适用情况 |
设计生产能力 |
指企业在搞基本建设时,在设计任务书和技术文件中所写明的生产能力。 |
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人们对企业生产能达到的水平的期望,是企业在搞基本建设时努力的目标 |
企业确定生产规模,编制长远规划和确定扩建、改建方案,采取重大技术措施 |
查定生产能力 |
指企业没有设计生产能力资料或设计生产能力资料可靠性低的情况下,根据企业现有的生产组织条件和技术水平等因素,而重新审查核定的生产能力 |
为研究企业当前生产运作问题和今后的发展战略提供了依据 | |
计划生产能力 |
也称现实能力,是企业在计划期内根据现有的生产组织条件和技术水平等因素所能够实现的生产能力 |
直接决定了近期所作生产计划 |
编制企业年度、季度计划 |
【例题1·单选题】(2009年)新企业在进行基本建设时,所依据的企业生产能力是( )。
A.查定生产能力
B.计划生产能力
C.设计生产能力
D.现实生产能力
[答疑编号716040101]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设计生产能力是指企业在搞基本建设时,在设计任务书和技术文件中所写明的生产能力。
(三)影响企业生产能力的因素
影响企业生产能力的各种因素很多,最主要的因素有以下三个:
1.固定资产的数量。固定资产的数量是指计划期内用于生产的全部机器设备的数量、厂房和其他生产性建筑的面积。
·设备的数量应包括正在运转的和正在检修、安装或准备检修的设备,也包括因暂时没有任务而停用的设备,但不包括已报废的、不配套的、封存待调的设备和企业备用的设备。
·生产面积中包括企业厂房和其他生产用建筑物的面积,一切非生产用的房屋面积和场地面积均不应列入。
2.固定资产的工作时间。固定资产的工作时间是指按照企业现行工作制度计算的机器设备的全部有效工作时间和生产面积的全部有效利用时间。
·固定资产的有效工作时间同现行制度、规定的工作班次、轮班工作时间、全年工作日数、设备计划修理时间有关。
·生产面积的有效利用时间,一般不存在停工修理时间,可直接根据企业是连续生产还是间断生产的不同要求,分别按日历数或制度工作日数确定。
3.固定资产的生产效率。固定资产的生产效率是指单位机器设备的产量定额或单位产品的台时定额,单位时间、单位面积的产量定额或单位产品生产面积占用额。
(四)生产能力核算
企业生产能力的核算依据企业的产品品种、生产专业化而不同。
1.单一品种生产条件下生产能力核算
对于品种单一、批量大的企业,生产能力常用产品的实物量表示,通常可以直接按设备组生产能力、作业场地生产能力的计算公式计算,对于流水线生产则可以依据节拍进行计算。
(1)设备组生产能力的计算
M=F×S×P 或
式中:M——设备组的生产能力;
F——单位设备有效工作时间;
S——设备数量;
P——产量定额,也称“工作定额”,是在单位时间内(如小时、工作日或班次)规定的应生产产品的数量或应完成的工作量;
t——时间定额,即在一定的生产技术和组织条件下,工人或班组生产一定产品或完成一定的作业量所需要消耗的劳动时间。
【例1】已知设备组有机器20台,每台机器一个工作日的有效工作时间是l5小时,每台机器每小时生产60件产品,该企业只生产一种产品,求该设备组一个工作日的生产能力是多少?
解: M=15×20×60=18 000(件)
【例2】某车间单一生产某产品,车间共有车床l0台,全年制度工作日为250天,两班制,每班工作7.5小时,设备计划修理时间占有效工作时间的10%,单件产品时间定额为0.5小时,那么该设备组的年生产能力是多少?
解:
(2)作业场地生产能力的计算
式中:M——生产面积的生产能力;
F——单位面积有效工作时间;
A——生产面积;
a——单位产品占用生产面积;
t——单位产品占用时间。
【例3】某车间单一生产某产品,单位面积有效工作时间为每日8小时,车间生产面积l 000平方米,每件产品占用生产面积2. 5平方米,每生产一件产品占用时间为2小时,问该车间的生产能力?
解:
(3)流水线生产能力计算
式中:M——流水线的生产能力;
F——流水线有效工作时间;
r——流水线节拍。
【例4】某齿轮生产企业的流水线有效工作时间为每日8小时,流水线每生产一件齿轮需10分钟,求该企业流水线每日的生产能力?
解:
【例题2·单选题】(2009)某企业的齿轮生产流水线有效工作时间为每日8小时,流水线节拍为5分钟,该流水线每日的生产能力是( )件。
A.85 B.90 C.96 D.100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M=F/r=(8×60)/5=96件。
2.多品种生产条件下生产能力核算
在多品种生产条件下,企业生产能力的计算方法主要有代表产品法和假定产品法两种。
(1)以代表产品计算生产能力
这种方法以选定的代表产品来计算生产能力,然后通过换算系数计算各具体产品的生产能力。具体步骤如下。
步骤1:选定代表产品。代表产品是反映企业专业方向、产量较大、占用劳动较多、产品结构和工艺上具有代表性的产品。
步骤2:以选定的代表产品来计算生产能力。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 Md——以代表产品来计算生产能力;
F——单位设备有效工作时间;
S——设备数量;
td——代表产品的时间定额。
步骤3:计算其他产品换算系数。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 Ki——第i种产品换算系数;
ti——第i种产品的时间定额;
td——代表产品的时间定额。
步骤4:计算其他产品的生产能力。计算公式如下:
①将具体产品的计划产量换算为代表产品的产量。计算公式如下:
Qdi=Ki·Qi
式中:Qdi——第i种产品的计划产量换算为代表产品的产量;
Ki——第i种产品换算系数;
Qi——第i种产品的计划产量。
②计算各具体产品产量占全部产品产量比重(以代表产品为计算依据)。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wi——第i种占全部产品产量比重;
Qdi——第i种产品的计划产量换算为代表产品的产量。
③计算各具体产品的生产能力。计算公式如下:
【例5】某企业生产甲、乙、丙、丁四种产品,各种产品在铣床组的台时定额分别为40台时、60台时、80台时、160台时;铣床组共有铣床l2台,两班制生产,每班工作8小时,年节假日为59天(一年为365天),设备停修率为10%;计划甲、乙、丙、丁四种产品年产量为100台、200台、300台、50台。试求铣床组的生产能力?
解:以丙产品为代表产品,则铣床组的生产能力为:
相关计算如表4-1所示。
表4-1 代表产品法生产能力计算表
产品名称 |
计划产量(台) |
单位产品台时定额(台时) |
代表台时定额(台时) |
换算系数 |
折合产量(台) |
产量比重 |
具体产品的生产能力(台) |
① |
② |
③ |
④ |
⑤=③÷④ |
⑥=⑤×② |
⑦=⑥÷∑⑥(600) |
⑧=⑦×Md(660)÷⑤ |
甲 |
100 |
40 |
80 |
0.50 |
50 |
0.083 |
110 |
乙 |
200 |
60 |
0.75 |
150 |
0.250 |
220 | |
丙 |
300 |
80 |
1.00 |
300 |
0.500 |
330 | |
丁 |
50 |
160 |
2.00 |
100 |
0.167 |
55 | |
合计 |
|
|
|
600 |
|
|
设备负荷系数(η)=600/660=0.909,因为η<1,即铣床组能力大于计划产量。
(2)以假定产品计算生产能力
在企业产品品种比较复杂,各种产品在结构、工艺和劳动量差别较大,不易确定代表产品时,可采用以假定产品计算生产能力的方法。假定产品通常是同系列或同类产品的一种假定综合产品。计算步骤如下
步骤l: 确定假定产品的台时定额tj。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 wi——第i种产品占产品总产量比重;
ti——第i种产品的台时定额。
步骤2:计算设备组假定产品的生产能力。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 Mj——以假定产品来计算生产能力;
F——单位设备有效工作时间;
S——设备数量;
tj——假定产品的台时定额。
步骤3:根据设备组假定产品的生产能力,计算出设备组各种具体产品的生产能力。计算公式如下:
Mi=Mj×wi
式中:Mi——具体产品的生产能力;
Mj——以假定产品来计算生产能力;
wi——第i种产品占产品总产量比重。
【例6】某机械加工企业生产甲、乙、丙、丁四种产品,各产品在钻床组的台时定额及计划产量如表4—2所示。设备组共有钻床16台,每台钻床的有效工作时间为4 400小时,试用假定产品计算钻床组的生产能力。
解:详细计算及结果见表4-2:
表4-2 假定产品法生产能力计算表
产品名称 |
计划产量(件) |
各种产品占总产量的比重(%) |
在钻床上的台时定额(小时) |
假定产品的台时定额(小时) |
生产假定产品的能力(台) |
折合成具体产品的生产能力(台) |
① |
② |
③=②÷∑② |
④ |
⑤=③×④ |
⑥ |
⑦=⑥×③ |
甲 |
750 |
25% |
20 |
5 |
|
880 |
乙 |
600 |
20% |
25 |
5 |
704 | |
丙 |
1200 |
40% |
lO |
4 |
1 408 | |
丁 |
450 |
15% |
40 |
6 |
528 | |
合计 |
3000 |
100% |
|
20 |
3 520 |
3 520 |
二、生产计划的概念与指标
(一)生产计划的概念
生产计划是关于企业生产运作系统总体方面的计划,是企业在计划期应达到的产品品种、质量、产量和产值等生产任务的计划和对产品生产进度的安排。
生产计划工作是指生产计划的具体编制工作。它通过一系列综合平衡工作,为生产系统的运行提供一个优化的生产计划。
优化的生产计划必须具备以下三个特征:
(1)有利于充分利用销售机会,满足市场需求。
(2)有利于充分利用盈利机会,实现生产成本最低化。
(3)有利于充分利用生产资源,最大限度地减少生产资源的闲置和浪费。
企业的生产计划一般分为中长期生产计划、年度生产计划和生产作业计划几个层次。(掌握)。
中长期生产计划 |
企业中长期发展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计划期一般是三年或五年,也有年限更长的。 |
年度生产计划 |
企业年度经营计划的核心,计划期为一年。 |
生产作业计划 |
企业年度生产计划的具体化。 |
(二)生产计划指标(掌握)
生产计划应建立包括产品品种、产品质量、产品产量及产品产值四类指标为主要内容的生产指标体系。
1.产品品种指标
产品品种指标是指企业在报告期内规定生产产品的名称、型号、规格和种类。
产品品种指标的确定首先要考虑市场需求和企业实力,按产品品种系列平衡法来确定。
·产品品种系列平衡法中所讲的市场引力是指市场吸引企业的能力,从四方面体现:产品资金利润率、销售利润率、市场容量、该产品对国计民生的影响程度。
·企业实力从四方面体现:本企业生产该种产品的生产能力、企业技术能力、企业原材料供应能力、该产品销售能力。
2.产品质量指标
产品质量受若干个质量控制参数控制。对质量参数的统一规定就形成了质量技术标准。
在执行质量标准上有几种形式,即国际标准、国家标准、部颁标准、企业标准、企业内部标准等。
产品质量指标包括两大类:
·一类是反映产品本身内在质量的指标,主要是产品平均技术性能、产品质量分等;
·一类是反映产品生产过程中工作质量的指标,如质量损失率、废品率、成品返修率等。
3.产品产量指标
产品产量指标是指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并符合产品质量要求的实物数量。
确定产品产量指标主要采取盈亏平衡分析法、线性规划法等。
盈亏平衡分析法又称量本利法或保本点法。它是根据企业在一定条件下,产品产销量、生产总成本和利润具有一定关系来分析判断的。
E=Tr-(F+VQ)
式中: E——利润;
Tr——销售收入;
F——固定成本;
V——单位产品变动成本;
Q——产销量。
其中,Tr=P×Q;
P为产品价格。
Q= F/(P-v)
【例7】某企业某年计划生产一种产品,该产品单价为500元,单位产品的变动费用为250元,其固定成本为600万元,根据以上资料确定该企业产销量不赔的最低量。
根据盈亏平衡图,可看出此时Z=0因此,Tr=F+V.Q即,P.Q=F+V.Q
因此,企业不赔的最低产销量为24 000件,企业要想盈利其产销量必须高于24 000件。
【例】某出版社预出版一本书,合作费2000元,稿费3600元,印刷成本每本2.2元,售卖每本3.6元,求保本点印刷量。
解:3.6x=2.2x+3600+2000
x=4000
4.产品产值指标
产品产值指标是用货币表示的产量指标,能综合反映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成果,以便进行不同行业间比较。
根据具体内容与作用不同,分为工业总产值、工业商品产值和工业增加值三种形式。
工业总产值 |
指以货币表现的工业企业在报告期内生产的工业产品总量。反映一定时期内工业生产总规模和总水平,是计算企业生产发展速度和主要比例关系、一些经济指标的依据。 |
·包括成品价值、工业性作业价值和自制半成品、自制设备、在制品期末期初结存差额价值。 |
工业商品产值 |
工业商品产值是工业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预定发到企业外的工业产品的总价值,是企业可以获得的货币收入 |
·利用商品产值和企业的实际销售收入比较,可以体现出企业生产与市场需求的吻合程度 |
工业增加值 |
是企业在报告期内以货币表现的工业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 |
·工业增加值与工业总产值的区别在于它们确定最终成果的范围不同。工业增加值以社会最终成果作为计算的依据,而工业总产值是以企业最终成果作为计算的依据。以社会范围确定最终成果,不包括企业之间、部门之间相互消耗产品的转移价值,减少了工业总产值的一些重复计算部分,更加真实的体现了产值问题。 |
三、生产计划的编制(熟悉)
编制生产计划的主要步骤,大致可以归纳如下
1.调查研究
2.统筹安排,初步提出生产计划指标
3.综合平衡,编制计划草案
4.生产计划大纲定稿与报批
四、产品生产进度的安排(掌握)
产品生产进度应做到:保证交货时期的需要、均衡生产、合理配置和充分利用企业资源。
产品生产进度的安排取决于企业的生产类型和产品的生产技术特点。
(一)大量大批生产企业
大量大批生产企业安排出产进度的主要内容是确定计划年度内各季,月的产量。
方法 |
含义 |
适用情况 |
各期产量年均分配法 |
也叫均匀分配法,即将全年计划产量平均分配到各季、月 |
适用于社会对该产品需要比较稳定的情况 |
各期产量均匀增长分配法 |
将全年计划产量均匀地安排到各季、月 |
适用于社会对该产品需要不断增加的情况 |
各期产量抛物线型增长分配法 |
将全年计划产量按照开始增长较快,以后增长较慢的要求安排各月任务,使产量增长的曲线呈抛物线形状 |
适用于新产品的开发,且对该产品的需求不断增加的情况 |

(二)成批生产企业
通常方法是:
1.将产量较大的产品,用“细水长流”的方式大致均匀地分配到各季、月生产。
2.产量较少的产品,用集中生产方式参照用户要求的交货期和产品结构工艺的相似程度及设备负荷情况,安排当月的生产。集中生产可以减少生产技术准备和生产作业准备的工作量,扩大批量,有利于建立生产秩序和均衡生产,但其可能与用户要求的交货期不完全一致。
3.安排老产品。要考虑新老产品的逐渐交替。
4.精密产品和一般产品、高档产品和低档产品也要很好搭配,以充分利用企业各种设备和生产能力,为均衡生产创造条件。
(三)单件小批生产企业
安排进度时应注意到:
(1)优先安排延期罚款多的订单。
(2)优先安排国家重点项目的订货。
(3)优先安排生产周期长、工序多的订货。
(4)优先安排原材料价值和产值高的订货。
(5)优先安排交货期紧的订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