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国民经济主要统计指标
一、国内生产总值(GDP)
国内生产总值是一国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社会最终产品的价值总和;也就是社会总产品价值扣除中间投入价值后的余额。
国内生产总值有三种表现形态,即价值形态、收入形态和产品形态,因此它有三种计算方法。
【例题1·单选题】国内生产总值是社会总产品价值扣除( )后余额。
A.中间投入价值
B.增加值
C.价格上涨因素
D.汇率变化
[答案]A
【例题2·多选题】国内生产总值的表现形态有( )。
A.实物形态
B.价值形态
C.收入形态
D.产品形态
E.货币形态
[答案]BCD
(一)生产法国内生产总值
它是从生产过程中价值形成的角度计算国内生产总值的方法。一国或一个地区一定时期内各常住单位生产的总产品价值(即总产出)扣除中间投入价值后的余额,称为增加值,所有单位增加值之和就是国内生产总值。目前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的统计以生产法为主。
增加值=总产出-中间投入
国内生产总值=所有常住单位增加值之和
不同行业有不同的计算总产出的规定,如农林牧渔业按产品法计算,工业按工厂法计算,建筑业按工程结算价款计算,商业按毛利计算,其他营利性服务业按营业收入计算,非营利性服务业按经常费用支出计算。
1.中间投入
是各单位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消耗和使用的所有原材料、能源和各种服务的价值。中间投入都是一次性的使用和消耗,不包含固定资产折旧。
2.增加值
是总产出扣除中间投入后的余额,是在生产经营过程中追加的价值,又叫附加值。所有单位增加值之和,等于国内生产总值。
【例题1·单选题】增加值是总产出扣除中间投入后的余额,是在生产经营过程中追加的价值,又叫( )
A.附加值
B.中间投入
C.经济效益
D.营业盈余
[答案]A
【例题2·单选题】各个部门增加值之和,也就是所有单位增加值之和,等于( )。
A.国内生产总值
B.总产出
C.营业盈余
D.固定资产折旧
[答案]A
(二)收入法国内生产总值
它是从生产过程中创造原始收入的角度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各单位的增加值等于一定时期内的劳动者报酬、固定资产折旧、生产税净额、营业盈余四项之和。
收入法增加值=劳动者报酬+固定资产折旧+生产税净额+营业盈余
收入法国内生产总值=所有常住单位增加值之和
(1)劳动者报酬
包括工资总额、福利费和其他实物形式的劳动报酬。农户和个体劳动者生产经营所获得的纯收益主要是劳动所得,也列入劳动者报酬中。
(2)固定资产折旧
固定资产折旧是固定资产在当期生产中的转移价值,不是新创造的价值,但也属于追加到劳动对象上的价值即增加值的一部分。
(3)生产税净额
指一定时期内企业应向政府缴纳的生产税减去生产补贴后的差额。生产税是企业的利前税,不包括所得税。
(4)营业盈余
从总产出中扣除中间投入、劳动者报酬、固定资产折旧和生产税净额后的余额,大致相当于营业利润,但要扣除从利润中开支的工资和福利费。
收入法国内生产总值反映一国或一个地区通过生产活动获得的原始收入及其初次分配项目。劳动者报酬为居民所得,固定资产折旧和营业盈余为企业、单位所得,生产税净额为政府所得。
【例题1·多选题】劳动者报酬是指劳动者从事生产劳动应从单位获得的各种形式的报酬,包括( )。
A.工资总额
B.福利费C.其他实物形式的劳动报酬
D.营业盈余
E.农户和个体劳动者生产经营所获得的纯收益
[答案]ABCE
【例题2·单选题】固定资产折旧是固定资产在当期生产中的( )。
A.新创造的价值
B.中间投入
C.营业盈余
D.转移价值
[答案]D
【例题3·单选题】生产税净额是指一定时期内企业应向政府缴纳的生产税减去( )后的差额。
A.中间投入
B.固定资产折旧
C.生产补贴
D.营业盈余
[答案]C
(三)支出法国内生产总值
它是从社会最终使用的角度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
支出法国内生产总值=最终消费+资本形成总额+净出口
(1)最终消费
最终消费包括居民消费和政府消费。
(2)资本形成总额
资本形成总额包括固定资本形成和存货增加。
(3)净出口
是一定时期货物和服务出口价值减进口价值后的差额。
支出法国内生产总值反映社会产品最终使用结果及其构成,是研究消费与投资规模及其比例关系和测算经济外向度的重要依据。
上述三种方法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在理论上应当相等,称为“三面等值”。
二、农业、工业、第三产业增加值
(一)农业增加值
农业增加值是指各种类型的农业生产单位和农户在一定时期从事农业生产经营活动所创造的最终产品的价值。这里的农业是种植业、林业、畜牧业和渔业的总称。
目前中国农业增加值采用生产法进行核算,即用总产出扣除中间投入得到增加值。农业总产出的计算方法采用产品法。现价农业总产出和中间投入的差额为现价农业增加值。不变价农业增加值在2000年以前利用外推法和缩减法计算,即不变价总产出利用现价总产出速度外推计算,中间投入利用价格缩减法计算。2001年以后,不变价总产出改为根据农产品收购价格指数缩减计算。
【例题1·单选题】目前中国农业增加值采用( )进行核算。
A.生产法
B.分配法
C.支出法
D.收入法
[答案]A
【例题2·单选题】2001年以后,农业不变价总产出改为根据( )缩减计算。
A.农产品收购价格指数
B.零售价格指数
C.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D.现价总产出速度
[答案]A
(二)工业增加值
目前中国主要采用“生产法”计算工业增加值。
目前中国核算和公布现价工业增加值和不变价增长速度。不变价是指在核算不同时期的增加值时,采用同一时期或同一时点的工业产品出厂价格,又称“固定价格”。目前采用的是l990年不变价格。2002年以前,中国一直采用简便易行的不变价格法核算工业总产值或工业增加值。国家统计局已自2002年4月起在全国实行价格指数缩减法测算工业增长速度的新方法,即利用产品出厂价格指数消除产品价格变动因素,计算出与基期价格可比的工业增加值,用以计算增加值发展速度。
(三)第三产业增加值
第三产业包括除农业、工业、建筑业以外的其他各业,第三产业增加值是衡量第三产业活动最终成果的重要指标。
第三产业的核算分行业分别进行,一般采用收入法,即首先计算增加值的四个构成项目:劳动者报酬、固定资产折旧、生产税净额和营业盈余,然后将四项构成相加得到增加值。
【例题·多选题】以下属于第三产业的行业有( )。
A.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B.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
C.批发和零售业
D.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E.建筑业
[答案]ABCD
三、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指国民经济各行业直接售给城乡居民和社会集团的消费品总额。
反映社会消费总需求的指标主要有两个: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和最终消费。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指标是由国家统计局根据批发零售贸易、餐饮业统计报表制度进行搜集和加工整理而得,调查对象包括有零售业务的企业、事业单位以及农业生产者。
最终消费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之间存在非常紧密的联系,但在统计口径上也有一些区别。从实际数据看,最终消费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存在一定差距。但是,二者之间的变化趋势比较接近。所以,一般都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当作反映消费需求变动的最重要指标。
四、固定资产投资总额
固定资产投资总额是以货币表现的建造和购置固定资产活动的工作量,它是反映固定资产投资规模、速度、比例关系和使用方向的综合性指标。固定资产投资总额是反映投资需求的最重要指标。
在使用固定资产投资数据时需要注意:(1)固定资产投资的月度数与季度数、年度数的口径有区别。(2)公布的月度和季度数据一般都是截止该月或该季度的累计数,与上年同期相比的增长速度也是累计数的增长速度。(3)按照统计制度,每年一月份没有投资统计数据。(4)固定资产投资额有比较明显的季节性。
【例题1·多选题】固定资产投资总额是反映固定资产投资( )的综合性指标。
A.效益
B.规模
C.速度
D.比例关系
E.使用方向
[答案]BCDE
【例题2·多选题】以下属于固定资产投资统计范围的有( )。
A.股票投资
B.基本建设投资
C.中间投入
D.更新改造投资
E.房地产开发投资
[答案]BDE
五、进出口和利用外资
进口额、出口额和进出口额三个指标,都是用来观察一个国家对外贸易总规模的指标,反映进出中国国境的货物总金额。出口总额与进口总额之差叫净出口,它从总体上反映一国的外贸余额。当出口总额大于进口总额,差额是正数,也叫顺差,反之称逆差。净出口指的是货物部分,不包括服务部分。
目前进出口数据由海关总署负责统计和提供,包括中国所有进出口商品总额,但不包括边民互市贸易。其中,出口货物按离岸价格统计,进口货物按到岸价格统计。进出口数据一般同时公布人民币数据和美元数据。
了解实际利用外资和实际外商直接投资的统计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