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查看:2022年护士资格考试备考知识点汇总
1.体温的正常范围 ①口温:36.3~37.2℃(平均37.0℃)。②肛温:36.5~37.7℃(平均37.5℃)。③腋温:36.0~37.0℃(平均36.5℃)。
2.女性的体温在排卵日最低。
3.体温的调节中枢是下丘脑。
4.在安静状态下及低温环境中,辐射是主要的散热方式。
5.在外界环境等于或高于人体皮肤温度时,蒸发是主要的散热方式。
6.发热的程度划分(以口腔温度为标准) ①低热:体温37.3~38.0℃。②中等热:体温38.1~39.0℃。③高热:体温39.1~41℃。④超高热:体温在41℃以上。
7.体温过高最常见的原因是感染。
8.发热过程 ①体温上升期:患者畏寒、无汗、皮肤苍白,有时伴有寒战。包括骤升(如肺炎),渐升(如伤寒)。②高热持续期:体温维持在较高状态,患者颜面潮红,皮肤灼热,口唇干燥,呼吸深快,脉搏加快,尿量减少。③退热期时,由于大量出汗,体液丧失,易出现虚脱或休克现象。
9.稽留热指体温在39.0~40.0℃,达数日或数周,24小时波动范围不超过1.0℃,常见于伤寒、肺炎链球菌肺炎。
10.弛张热指体温在39.0℃以上,24小时体温差达1.0℃以上,最低体温仍高于正常水平,常见于败血症、风湿 热、化脓性炎症。
11.间歇热指体温在39.0℃以上,高热与正常体温交替出现,常见于疟疾、急性肾盂肾炎。
12.不规则热指体温在24小时中变化不规则,常见于流行性感冒、肿瘤发热。
13.发热患者应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同时应鼓励多饮水。
14.体温大于39.0℃的患者可用冰袋冷敷头部;体温大于39.5℃的可给予乙醇拭浴或大动脉冷敷等。
15.高热患者每4小时测一次体温,待体温正常3天后,改为每日2次。发热者降温30分钟后复测体温
16.口腔、直肠测温法的时间均为3分钟;腋下测温法的时间为10分钟。
17.口腔测温法的口表水银端斜放于舌下热窝。
18.精神异常、昏迷、婴幼儿、口鼻腔手术或呼吸困难及不能合作者禁用口腔测温法。
19.体温计不慎被咬碎,先立即清除玻璃碎屑,然后口服蛋清液或牛奶以延缓汞的吸收。病情允许者可服用粗纤 维食物(如韭菜、芹菜)以促进汞的排泄。
20.直肠测温法时,将肛表插入肛门3~4cm。
21.直肠或肛门手术、腹泻,以及心肌梗死的患者禁用直肠测温法。
22.水银体温计的检查方法:将所有体温计的水银柱甩至35℃以下,于同一时间放入已经测试过的40℃以下的温 水内,3分钟后取出检视。若读数相差0.2℃以上、玻璃管有裂隙、水银柱自动下降的体温计则取出,不再使用。
23.脉搏的正常范围:60~100次/分。
24.间歇脉包括
①二联律:每隔1个正常搏动后出现1次期前收缩。主要见于各种心脏病、洋地黄中毒。②三联律:每隔2个正常搏动后出现1次期前收缩。
25.绌脉(脉搏短绌)指同一单位时间内,脉率少于心率,常见于房颤的患者。
26.交替脉指节律正常而强弱交替出现,常见于左心衰的患者。
27.奇脉指平静吸气时脉搏明显减弱甚至消失,常见于心包积液、缩窄性心包炎的患者。
28.测量脉搏时,常选用桡动脉,并且不可用拇指诊脉,以防拇指小动脉搏动与患者脉搏相混淆。
29.为偏瘫患者测脉搏、血压时,应选择健侧肢体。
30.正常脉搏计数半分钟,将所得数值乘2,即为脉率,如脉搏异常或危重患者应测1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