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查看:2019临床助理医师《医学微生物学》试题及答案汇总
第七单元 细菌的感染与免疫
一、A1
1、哪项不是条件致病菌产生的因素
A、寄生部位改变
B、全身免疫功能低下
C、局部免疫功能低下
D、菌群失调
E、药物治疗
2、引起医院交叉感染最常见的细菌是
A、伤寒沙门菌
B、结核分枝杆菌
C、耐药性金黄色葡萄球菌
D、乙型溶血性链球菌
E、变形杆菌
3、不能产生肠毒素的细菌是
A、白喉棒状杆菌
B、霍乱弧菌
C、肠产毒性大肠埃希菌
D、产气荚膜梭菌
E、金黄色葡萄球菌
4、不是细菌侵袭性酶的是
A、血浆凝固酶
B、透明质酸酶
C、链激酶(SK)
D、DNA酶
E、溶菌酶
5、关于病原菌致病性的构成因素,叙述最全面的是
A、毒力+侵入部位+细菌数量
B、毒素+侵袭力+侵入部位
C、侵袭力+侵入部位+细菌数量
D、侵袭酶类十+毒素+细菌数量
E、侵入部位+毒素+细菌表面结构
6、关于外毒素的叙述,哪一项是错误的
A、化学成分是蛋白质
B、毒性作用强,对组织有选择性
C、受甲醛处理形成类毒素
D、毒性部分是类脂A
E、多由G+菌产生,不耐热
7、正常菌群不正确的叙述是
A、正常人体的体表及与外界相通的腔道中,都存在着不同种类和数量的微生物
B、在正常情况下,这些微生物对人类无害
C、机体有损伤和抵抗力降低时,原来为正常菌群的细菌也可引起疾病
D、不会致病
E、引起疾病的正常菌群称为条件致病菌或机会致病菌
8、正常菌群对机体的生理学作用不包括
A、生物拮抗
B、营养作用
C、免疫作用
D、抗衰老作用
E、协同作用
9、引起医院感染的主要微生物是
A、细菌
B、病毒
C、真菌
D、衣原体
E、支原体
10、医院感染的传播过程包括3个环节
A、感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
B、感染源自身、易位途径和易感生态环境
C、感染源、传播途径
D、感染源自身、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
E、感染源、传播途径、易感生态环境
11、非特异性免疫不正确的叙述是
A、又称天然免疫
B、非针对某一种病原体
C、机体在发育过程中形成的
D、经遗传而获得
E、可后天获得
12、细菌感染的来源不包括
A、急性或慢性患者
B、带菌者
C、病兽
D、带菌动物
E、免疫力低下者
13、病原菌经局部组织进入血流,尚未大量繁殖和引起严重的临床症状称
A、菌血症
B、毒血症
C、败血症
D、脓毒血症
E、内毒素血症
14、最严重的感染类型是
A、菌血症
B、毒血症
C、败血症
D、脓毒血症
E、内毒素血症





一、A1
1、
【正确答案】 E
【答案解析】 机会致病菌的致病条件:
1.菌群失调机体某部位正常菌群中各菌种间的比例发生大的改变。
2.寄居部位改变如大肠埃希菌在肠道内通常是不致病的,但当它们从肠道进人泌尿道,就会引起泌尿道感染;进入腹腔,可引起化脓性腹膜炎等。
3.机体免疫力低下应用大剂量皮质激素、抗肿瘤药物和放射治疗时,以及重症患者如AIDS患者和晚期肿瘤患者等可出现免疫功能降低。
2、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交叉感染:是指患者之间或患者与医护人员之间通过咳嗽、交谈,特别是经手等方式密切接触而发生的直接感染,或通过生活用品等物质而发生的间接感染。常见细菌为耐药性金黄色葡萄球菌。
3、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白喉棒状杆菌产生白喉毒素,导致细胞功能障碍。但是不能产生肠毒素。
4、
【正确答案】 E
【答案解析】 侵袭性酶类:如血聚凝固酶可增强细菌抗吞噬能力;透明质酸酶、链激酶和DNA酶均能增强细菌的扩散能力。
5、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病原菌侵入机体能否致病与细菌的毒力、侵入的数量及侵入的部位以及机体的免疫力密切相关。
6、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外毒素的化学成分:蛋白质,毒性作用强,对组织器官有选择性毒害作用,引起特殊临床表现。
7、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正常菌群是指正常人体的体表及与外界相通的腔道中,都存在着不同种类和数量的微生物。在正常情况下,这些微生物对人类无害,成为的菌群。人体各部位的正常菌群,离开原来的寄居场所,进入身体的其他部位,或当机体有损伤和抵抗力降低时,原来为正常菌群的细菌也可引起疾病,因此称这些细菌为条件致病菌或机会致病菌。
8、
【正确答案】 E
【答案解析】 正常菌群的生物学意义在于:①生物拮抗作用,防御病原微生物的感染;②营养作用,参与宿主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和脂肪等物质的代谢及合成维生素;③免疫作用,促进宿主免疫器官的发育成熟,增强特异性和非特异性免疫功能的作用;④抗肿瘤作用;⑤抗衰老作用。
9、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可将医院感染分为细菌感染、病毒感染、真菌感染、支原体感染、衣原体感染及原虫感染等,其中细菌感染最常见。
10、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医院感染的传播过程包括3个环节,即感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缺一不可。
11、
【正确答案】 E
【答案解析】 非特异性免疫(又称天然免疫)是机体在发育过程中形成的,经遗传而获得。其作用并非针对某一种病原体,故称非特异性免疫。
12、
【正确答案】 E
【答案解析】 细菌感染的来源
1.外源性感染:外源性感染指来自宿主体外细菌的感染,包括急性或慢性患者,带菌者以及病畜和带菌动物,均可向外环境排出病原菌。
(1)急性或慢性患者:系细菌显性感染机体,有明显临床症状体征者。根据病程分为急性患者与慢性患者,一般≥6个月病程者,称为慢性患者。
(2)带菌者:细菌隐性感染者、潜伏期带菌者以及病后慢性带菌者,持续或间断性向体外排菌,称为带菌状态,处于带菌状态的个体,称为带菌者。
(3)病兽和带菌动物;人兽共患病的病原菌,如鼠疫耶尔森氏菌、炭疽芽孢(胞)杆菌、布鲁氏菌,牛型结核分枝杆菌以及引起食物中毒的沙门氏菌等,均可由动物传染给人。
2.内源性医院感染的病原体主要是正常菌群,它们因毒力很弱或无毒,一般不引起健康人感染。但在其发生定位转移、菌群失调或机体免疫功能下降的特定机会下,正常菌群即可成为机会致病菌而引起各种内源性感染。
13、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菌血症:病原菌经局部组织进入血液循环,尚未大量繁殖和引起严重的临床症状,称作菌血症。菌血症多为一过性,常作为细菌感染的临床早期,如伤寒病的第一次菌血症。
14、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脓毒血症:化脓性细菌侵入血流后,在其中大量繁殖,并通过血流扩散至宿主体内的其他组织或器官,产生新的化脓灶。例如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脓毒血症,常导致多发性肝脓肿、皮下脓肿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