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有关限制内切酶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由噬菌体提取而得
B.可将单链DNA随机切开
C.可将双链DNA特异切开
D.可将两个DNA片段连接起来
E.催化DNA的甲基化
2.哺乳动物细胞中DNA紫外线损伤最主要的修复酶是
A.DNA聚合酶α
B.DNA聚合酶β
C.DNA聚合酶γ
D.DNA聚合酶δ
E.DNA聚合酶ε
3.嘌呤核苷酸分解的终产物是
A.尿素
B.尿酸
C.胺
D.肌酐
E.β-丙氨酸
4.下述哪种酶缺乏可致白化病
A.酪氨酸转氨酶
B.苯丙氨酸转氨酶
C.苯丙酮酸羟化酶
D.酪氨酸羟化酶
E.酪氨酸酶
5.FA由血液中何种物质运输
A.CM
B.LDL
C.HDL
D.清蛋白
E.球蛋白
6.体内肌肉能量的储存形式是
A.CTP
B.ATP
C.磷酸肌酸
D.磷酸烯醇或丙酮酸
E.所有的三磷酸核苷酸
7.下述正常人摄取糖类过多时的几种代谢途径中,哪一项是错误的
A.糖转变为甘油
B.糖转变为蛋白质
C.糖转变为脂肪酸
D.糖氧化分解成CO2,H2O
E.糖转变成糖原
8.有关结合酶概念正确的是
A.酶蛋白决定反应性质
B.辅酶与酶蛋白结合才具有酶活性
C.辅酶决定酶的专一性
D.酶与辅酶多以共价键结合
E.体内大多数脂溶性维生素转变为辅酶
9.胰岛素分子中A链和B链之间的交联是靠
A.盐键
B.疏水键
C.氢键
D.二硫键
E.VanderWaals力
10.在月经周期中,形成雌激素分泌第二个高峰的直接原因是
A.卵泡刺激素分泌增加
B.黄体生成素分泌增加
C.雌激素的正反馈作用
D.雌激素的负反馈作用减弱
E.孕激素的正反馈作用
11.关于肾上腺髓质的叙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受交感神经节前纤维支配
B.节前神经末梢释放乙酰胆碱
C.神经递质作用于嗜铬细胞上的N型受体
D.释放去甲肾上腺素为主
E.在应激反应时激素释放增加
12.脊髓前角α运动神经元传出冲动增加使
A.梭内肌收缩
B.梭外肌收缩
C.腱器官传入冲动减少
D.肌梭传入冲动增加
E.梭内肌与梭外肌都收缩
13.促进肾小球滤过的动力是
A.全身动脉压
B.血浆胶体渗透压
C.囊内压
D.囊内液体胶体渗透压
E.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
14.关于胃排空的叙述,正确的是
A.食物入胃后30分钟开始
B.大块食物排空快于小颗粒
C.糖类最快,蛋白质最慢
D.高渗溶液快于等渗液
E.混合食物完全排空需4——6小时
15.当呼吸肌完全松弛时,肺容量等于
A.肺活量
B.余气量
C.补呼气量
D.功能残气量
E.深吸气量
16.心动周期中,实现心室血液充盈的主要机制是
A.血液的重力
B.心房收缩的挤压
C.胸膜腔内负压
D.心室舒张的抽吸
E.骨骼肌收缩的挤压
17.下列不属于机体内环境的是
A.血浆
B.组织液
C.淋巴液
D.脑脊液
E.细胞内液
18.细胞外液高浓度葡萄糖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内是属于
A.单纯扩散
B.载体易化扩散
C.通道易化扩散
D.主动转运
E.入胞作用
19.朊粒引起的主要疾病是
A.狂犬病
B.克雅病
C.艾滋病
D.莱姆病
E.恙虫病
20.关于病毒与肿瘤发生的关系,哪项组合是错误的
A.EB病毒—鼻咽癌
B.汉坦病毒—肺癌
C.乙型肝炎病毒—原发性肝癌
D.人乳头瘤病毒—子宫颈癌
E.人嗜T细胞病毒—成人T细胞白血病
21.不能经垂直传播的病毒是
A.风疹病毒
B.巨细胞病毒
C.乙型肝炎病毒
D.人免疫缺陷病毒
E.脊髓灰质炎病毒
22.不属于病毒复制周期的是
A.吸附与穿入
B.脱壳
C.生物合成
D.扩散
E.装配与释放
23.关于炭疽芽胞杆菌叙述错误的是
A.竹节状排列G+大杆菌
B.无氧时易形成芽胞
C.荚膜和外毒素是重要毒力因素
D.无鞭毛,无动力
E.有毒株产生荚膜
24.不是结核分枝杆菌特性的是
A.生长慢并有分枝生长的趋势
B.抗酸染色阳性
C.专性需氧
D.营养要求不高
E.毒力和耐药性均可发生变异
25.关于外毒素的叙述,哪一项是错误的
A.化学成分是蛋白质
B.毒性作用强,对组织有选择性
C.受甲醛处理形成类毒素
D.毒性部分是类脂A
E.多由G+菌产生,不耐热
26.在细菌生长过程中,细菌生长最快,生物学性状最典型的阶段是
A.迟缓期
B.对数期
C.减数期
D.稳定期
E.衰退期
27.预防肺炎常用的疫苗为
A.死菌(疫)苗
B.活菌(疫)苗
C.类毒素
D.多糖疫苗
E.基因工程疫苗
28.下列哪项不是免疫系统的正常生理功能
A.免疫防御
B.免疫监视
C.免疫耐受
D.免疫调节
E.免疫损伤
29.密切接触白喉病人的儿童应给予的免疫措施是
A.白喉类毒素
B.BCG
C.白喉抗毒素
D.丙种球蛋白
E.胎盘球蛋白
30.不属于自身免疫性疾病发生诱因的是
A.隐蔽抗原释放
B.自身抗原发生改变
C.遗传相关因素
D.T细胞缺陷
E.免疫调节异常





一、A1
1.【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限制性内切酶能分裂DNA分子在一限定数目的专一部位上。它能识别外源DNA并将其降解。
2.【正确答案】E
【答案解析】DNA聚合酶ε发挥始动作用,是基因组稳定性和环境压力导致的细胞DNA损伤修复的关键裁决者。
3.【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体内嘌呤核苷酸的分解代谢终产物是尿酸。
4.【正确答案】E
【答案解析】白化病由于先天性缺乏酪氨酸酶,或酪氨酸酶功能减退,黑色素合成发生障碍所导致的遗传性白斑病。临床上分为泛发型白化病、部分白化病和眼白化病三型。
5.【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FA是游离脂肪酸,游离脂肪酸属于脂类,它是脂溶性的物质,不溶于水,也就是说不溶于血液。所以它的代谢必须需要一种载体,它与清蛋白结合,结合后就可以溶于血液,进入肝脏进行代谢。
6.【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磷酸肌酸是在肌肉或其他可兴奋性组织(如脑和神经)中的一种高能磷酸化合物,是高能磷酸基的暂时贮存形式。
7.【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由葡萄糖提供的丙酮酸转变成草酰乙酸及TCA循环中的其他二羧酸则可合成一些非必需氨基酸如天冬氨酸,谷氨酸等。(注:葡萄糖仅提供了丙酮酸参与了非必需氨基酸的合成,并不能由葡萄糖转化为蛋白质)。
8.【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结合酶的催化活性,除蛋白质部分(酶蛋白)外,还需要非蛋白质的物质,即所谓酶的辅助因子,两者结合成的复合物称作全酶,对于结合酶来说,辅酶或辅基上的一部分结构往往是活性中心的组成成分。
9.【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胰岛素由A、B两个肽链组成。人胰岛素A链有11种21个氨基酸,B链有15种30个氨基酸,共26种51个氨基酸组成。其中A7(Cys)-B7(Cys)、A20(Cys)-B19(Cys)四个半胱氨酸中的巯基形成两个二硫键,使A、B两链连接起来。此外A链中A6(Cys)与A11(Cys)之间也存在一个二硫键。
10.【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雌激素:卵泡开始发育时,只分泌少量雌激素;至月经第7日卵泡分泌雌激素量迅速增加,于排卵前形成高峰,排卵后稍减少。约在排卵后1~2日,黄体开始分泌雌激素使血循环中雌激素又逐渐上升(注:为黄体生成素的作用)。约在排卵后7~8日黄体成熟时,形成血循环中雌激素第二高峰,此峰低于排卵前第一高峰。
11.【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肾上腺髓质嗜铬细胞分泌儿茶酚胺类激素,主要是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两者的比例大约为4:1,以肾上腺素为主。另外还有少量多巴胺。故答案D不正确。
12.【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α运动神经元发出α传出纤维支配梭外肌纤维。相关的传入纤维(Ⅰa纤维)运动电位的频率增加,并经后根传到脊髓,直接与支配该肌或协同肌的α-运动神经元发生兴奋性突触联系,产生收缩效应,从而使肌梭回到先前状态。
13.【正确答案】E
【答案解析】肾小球有效滤过压=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血浆胶体渗透压+囊内压)。
14.【正确答案】E
【答案解析】正常情况下,食物入胃后5分钟,胃排空即开始;稀的流体食物比稠的固体食物排空快,颗粒小的比大块的排空快,等渗溶液比低渗或高渗溶液排空快;糖类排空最快,蛋白质次之,脂肪类食物排空最慢;混合食物完全排空需4~6小时。
15.【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功能残气量:平静呼气末尚存留于肺内的气体量。等于残气量与补呼气量之和。可因体位改变而发生变化。生理意义是缓冲呼吸过程中肺泡内气体成分的过度变化,使氧分压和二氧化碳分压能保持相对稳定。由于功能残气量的稀释作用,吸气时肺泡内PO2不致突然升得太高,PCO2不致降得太低。反之呼气时PO2不致降得太低,PCO2不致升得太高。
16.【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心房收缩的挤压作用只能使心室的充盈量增加10%~30%;心室舒张时的抽吸作用使进入心室的充盈量约占总充盈量的2/3,是心室充盈的主要因素。A、C、E项3个因素对心室充盈的影响不大。
17.【正确答案】E
【答案解析】细胞外液是机体的内环境,它包括血浆(备选答案A)、组织液(备选答案B)、淋巴液(备选答案C)和脑脊液(备选答案D),而不包括细胞内液(备选答案E),所以正确答案为E。
18.【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借助载体蛋白的是易化扩散。单纯扩散不需要借助通道或载体。
19.【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朊粒在人和动物中引起传染性海绵状脑病,为一种潜伏期长,中枢神经系统致死性慢性退化性疾病,主要包括人的进行性痴呆和震颤病(库鲁病,Kuru病)、克-雅病(CJD)及其变异性CJD(vCJD)、格斯特曼综合征(GSS)及致死性家族性失眠症(FFI)等,动物疾病如羊瘙痒病及牛海绵状脑病(BSE,即疯牛病)等。
20.【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汉坦病毒可两种:引起汉坦病毒肺综合征(HPS),另一种引起汉坦病毒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
21.【正确答案】E
【答案解析】脊髓灰质炎病毒是引起脊髓灰质炎的病毒。该疾病传播广泛,是一种急性传染病。病毒常侵犯中枢神经系统,损害脊髓前角运动神经细胞,导致肢体松弛性麻痹,多见于儿童,故又名小儿麻痹症。主要经粪-口传播的方式传染。巨细胞病毒亦称细胞包涵体病毒,感染的细胞肿大,并具有巨大的核内包涵体,它是一种疱疹病毒组DNA病毒。引起以生殖泌尿系统,中枢神经系统和肝脏疾患为主的各系统感染。常通过口腔,生殖道,胎盘,输血或器官移植等多途径传播。
22.【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病毒是以其基因为模板,借DNA多聚酶或RNA多聚酶以及其他必要因素,指令细胞停止合成细胞的蛋白质与核酸,转为复制病毒的基因组,转录、转译出相应的病毒蛋白,最终释放出子代病毒。这一过程分为吸附和穿入、脱壳、生物合成、组装成熟与释放四个步骤。
23.【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炭疽芽胞杆菌是致病菌中最粗大的杆菌(1~3)μm×(5~10)μm,革兰氏染色阳性,呈两端平切,无鞭毛,在体内或含血清培养基中可形成荚膜,在有氧条件下可形成椭圆形芽胞,位于菌体中央且直径不大于菌体,呈竹节样排列的长链。炭疽芽胞杆菌致病物质为荚膜和炭疽毒素。
24.【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结核菌为专性需氧菌,营养要求高,生长缓慢,常用罗氏培养基(内含蛋黄、甘油、马铃薯和孔雀绿等)进行培养,需3~4周后才形成颗粒状或菜花形的乳酪色的粗糙型菌落。
25.【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外毒素毒性很强。最强的肉毒毒素1毫克纯品能杀死2亿只小鼠,其毒性比化学毒剂氰化钾还要大1万倍。不同病原菌产生的外毒素,对机体的组织器官具有选择性(医学上称为亲嗜性),引起特殊的病理变化。外毒素是一类蛋白质,它能刺激宿主免疫系统产生良好的免疫应答反应,形成能中和外毒素毒性的特异性免疫球蛋白,这种球蛋白称为抗毒素。(内毒素是脂多糖)按细菌外毒素对宿主细胞的亲嗜性和作用方式不同,可分成神经毒素(破伤风痉挛毒素、肉毒毒素等)、细胞毒素(白喉毒素、葡萄球菌毒性休克综合征毒素1、A群链球菌致热毒素等)和肠毒素(霍乱弧菌肠毒素、葡萄球菌肠毒素等)三类。
26.【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细菌的群体生长繁殖规律即“生长曲线”,包括迟缓期、对数期(或称指数期)、稳定期和衰亡期四个期。对数期在培养后8~18小时,其细菌繁殖最快、代谢活跃,细菌形态、染色、生物活性都很典型,对外界环境因素的作用十分敏感,研究细菌的生物学性状以此期细菌为最好。
27.【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肺炎常用的疫苗是从细菌提取的多糖成分制备的肺炎球菌的多糖疫苗。
28.【正确答案】E
【答案解析】由内源性或外源性抗原所致的细胞或体液介导的免疫应答导致的组织损伤称免疫损伤也叫超敏反应,不属于正常生理功能。
29.【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抗毒素是用细菌外毒素或类毒素免疫动物而制备的免疫血清,具有中和外毒素的作用。故答案选择C。
30.【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诱因:隐蔽抗原的释放;自身抗原的改变;分子模拟;淋巴细胞的多克隆激活;表位扩展;免疫调节异常;遗传相关因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