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常识判断
1.下列不属于我国宏观经济调控目标的是( )
A.社会总供求基本平衡 B.收入的平均分配
C.充分就业 D.国际收支平衡
2.( )不是市场经济主要规律。
A.价值规律 B.竞争规律 C.调节规律 D.供求规律
3.理性经济人假设是西方经济学理论的逻辑基础,这一理论假设的核心是认为人( )
A.追求经济利益的最大化
B.追求自我利益的最大化
C.没有利他心
D.追求经济利益和社会利益的最大化
4.经济学领域所谓的“看不见的手”的最初提出者是( )
A.亚当·斯密 B.凯恩斯
C.大卫·李嘉图 D.萨缪尔森
5.经济学上所推崇的“橄榄型”收入分配结构,是指低收入和高收入相对较少、中等收入占绝大多数的分配结构。我国正在采取措施,实施“提低、扩中、调高、打非、保困”的方针,使收入分配朝着“橄榄型”方向发展。这主要是为了促进( )
A.生产的发展 B.效率的提高
C.社会的公平 D.内需的扩大
参考答案在下页





参考答案及解析
1.【解析】B。宏观调控目标是指政府在经济宏观调控方面所要达到的国民经济运行状态的预定目的。宏观调控目标是由若干具体目标形成的一个目标体系,主要包括经济增长、结构优化、总量平衡、充分就业、国际收支平衡等内容。因此A、C、D三项正确。B项不属于宏观经济调控目标,且B项本身说法有误——我国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并不保证收入的平均分配。
2.【解析】C。市场经济的三大主要规律是价值规律、供求规律和竞争规律。C项当选。
3.【解析】A。西方经济学理论的基本前提是理性人假设。理性人的基本特征是:每一个从事经济活动的人所采取的经济行为都是力图以自己的最小经济代价去获得自己的最大经济利益,即主体所追求的唯一目标是经济利益的最大化。A项当选。
4.【解析】A。“看不见的手”最早是由经济学之父亚当·斯密在其著作《国富论》中提出的,用以形容充分运作时的价格机制。在价格机制充分运作下,自由市场里的供给和需求 将会自然而然达到均衡,价格与数量都是最适当的水平。
5.【解析】C。“提低”是指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这是缓解收入差距扩大的基础性工作;“扩中”是指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调高”是指有效调节过高收入;“打非”是指坚决取缔非法收入;“保困”是指保障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以上都是为了缩小收入差距,维护社会公平所采取的措施。





第二部分 言语理解与语句表达
1.党员领导干部常保“赶考”心态,就要以群众为“考官”,树立谦诚敬畏观念。“ 。”党员干部的优劣、干事创业的成败,群众最有发言权。以群众为“考官”,首先要敬重群众。多关心群众的疾苦,多办群众得实惠的好事实事。以群众为“考官”,还要敬畏群众。坚持把群众的呼声作为第一信号,千方百计地解决群众的现实问题。以群众为“考官”,更要敬仰群众。坚持以感恩的心态、虚心的姿态、谦诚的态度来对待群众,履行好服务人民群众的崇高职责。
填入画横线部分正确的一项是( )
A.足寒伤心,民寒伤国
B.水可载舟,亦可覆舟
C.邦以民为本,鱼饥费香饵
D.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
2.鸟类对食物的消化主要发生在胃里。鸟类的胃分为靠近身体前方的腺胃和后侧的肌胃。腺胃能够分泌消化液,将食物软化。肌胃又叫砂囊,由于鸟类没有牙齿,因而质地坚硬的食物不能像其他脊椎动物那样通过牙齿的咀嚼来磨碎,所以一些以谷子和种子为食的鸟类常常会吞咽砂砾,并将其贮存在肌胃里,利用这些砂砾对坚韧的食物进行研磨以达到机械消化的目的。而在以鱼类为食和其他肉食的鸟类中,如鹈鹕和鸬鹚,其肌胃很不发达,但是却有非常发达的腺胃。因为对质地较为柔软的肉类来说,以消化液为主的化学性消化才是主要的。
根据这段文字,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鸟类吞进的食物会先进入腺胃再进入肌胃
B.肌胃发达的鸟类常常吞咽砂砾来研磨食物
C.鸟类的肌胃能有力收缩并用消化液消化食物
D.肉食鸟类利用腺胃消化食物,因此不具有肌胃
3.不论影视作品改编成功与否,小说家的诚实与谦逊都很重要。毕竟有许多读者,特别是其他的影视工作者在看过一部成功的影视作品之后,会对原著产生兴趣,开始购买并阅读小说家的原著和其他作品。即使影视作品改编很失败,但仍然会有影视工作者和读者为了工作需要,或者仅仅是为了满足好奇心,也找来原著和小说家的其他作品阅读,这两种结果都是对小说家的褒奖和补偿。最不幸的结果是,影视作品上映或播出之后,小说家失态的表现让读者对他产生了畏惧甚至其他的不良情绪。到那时,恐怕连失败影视作品为小说家带来的阅读补偿也不会出现了。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
A.无论影视作品改编得是否成功,都是对小说家的褒奖和补偿
B.小说家面对失败的改编作品时,也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
C.小说家的态度决定着小说家的“幸福指数”和“阅读补偿”
D.即使影视作品改编得很失败,读者依然会找来原著阅读
4.全面深化改革不但要求国家机关和公职人员严格依法办事,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更要求执政党的行为必须依据宪法法律,而不允许凌驾于宪法法律之上。对于社会公众来说,要自觉地认同和崇尚宪法法律,并外化为积极主动的实际行为。而对于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全面深化改革,就应当以宪法法律为最高权威;进行改革的实践探索,不得违背宪法法律的基本原则和精神。
这段文字主要说明了( )
A.全面深化改革的实质
B.实现全面深化改革的要求
C.全面深化改革要维护宪法法律权威
D.社会主体的行为要以法律为准绳
5.翻译和出版他人作品,最起码的是应尊重原著作者的权益。这是译者和出版商应遵守的基本职业道德。我们知道,一部作品,既包括作品的内容,也包括作品的作品名,作品名和作品内容构成了一部作品的整体。因此,译者和出版商既不能随意篡改作品的内容,也不能随意篡改作品的作品名。如果要做更改,就得征求作者的同意。否则,就是对原著作者权益的侵害。
对这段文字概括最准确的是( )
A.一部作品作为一个整体不允许更改
B.更改所翻译或出版作品的作品名时要慎重
C.维护原著作者的权益是译者和出版商最起码的责任
D.修改作品的内容要经过原著作者的同意
参考答案在下页





参考答案及解析
1.【解析】D。由横线前后“要以群众为‘考官’”和横线后“党员干部的优劣、干事创业的成败,群众最有发言权”可知,横线处填入的诗句强调的是群众对执政者的作为最有评判权。D项“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的意思是知道房屋漏雨的人在房屋下,知道政治有过失的人在民间,与文段相符。A项“足寒伤心,民寒伤国”意为脚底受寒,容易惹病上身,百姓贫困,容易导致国力衰退;B、C两项强调人民的重要性,三项虽然都与民生有关,但均不如D项契合文意。因此D项当选。
2.【解析】B。文段的主旨句为首句“鸟类对食物的消化主要发生在胃里”,然后分别论述了鸟类的肌胃和腺胃的区别。A项,文段中未提及,排除。B项,根据文段中“所以一些以谷子和种子为食的鸟类……消化的目的”可知,B项正确,当选。C项,鸟类的腺胃以消化液为主,而不是肌胃,C项错误,排除。D项,根据“在以鱼类为食和其他肉食的鸟类中……其肌胃很不发达”可知,肉食鸟类是具有肌胃的,只是肌胃不发达,D项错误,排除。
3.【解析】B。文段第一句说“无论影视作品改编成功与否,小说家的诚实与谦逊都很重要”,最后一句与此相呼应,指出“小说家失态的表现”的不利后果,这都说明,小说家在面对影视作品对自己小说的失败改编时,应当“诚实和谦逊”,不可“失态”,也就是应当控制情绪。B项与之相对应,当选。
4.【解析】C。文段主要阐述了全面深化改革与坚持宪法法律的关系,说明全面深化改革必须要维护宪法法律的权威,对应C项。B项范围过广,没有体现出文段的重点内容,排除。A、D两项均属于无中生有,排除。因此C项当选。
5.【解析】C。文段通过指出原著作者对于其作品所拥有的权益,以及译者和出版商对于原著作者所应该遵守的职业道德,说明维护原著作者的权益是译者和出版商最起码的责任,C项概括最正确,当选。A项说法太过绝对,B、D两项都只提及了部分内容,概括不全面,均排除。





第三部分 数量关系
1.商店有7元、11元的两种钢笔,小文和小华都买了一些,已知小文比小华多花47元,小文买的两种钢笔都比小华多,问小文比小华多买了多少支钢笔( )
A.3 B.4 C.5 D.6
2.7个小灯泡并排,每个灯泡可以亮出红色或黄色。每种状态只点亮其中的三个灯泡,且相邻的两个灯泡不同时亮。一共有几种不同的状态( )
A.10 B.40 C.60 D.80
3.甲、乙、丙定期去某超市采购,甲每隔6天去一次,乙每隔8天去一起,丙每隔9天去一次。某星期四,三人在超市相遇,问下次相遇是在( )
A.星期五 B.星期四 C.星期日 D.星期一
4.某县要从10位候选人中投票选举人大代表,现规定每位选举人必须从这10位中任选两位投票,问至少要有多位选举人参加投票,才能保证有不少于10位选举人投了相同两位候选人的票( )
A.382 B.406 C.451 D.516
5.小雨和爸爸站在阳光下,爸爸身高1.8米,其影子投射到墙壁和地面上,其中墙壁部分的高度为0.3米,地面部分的长度为0.5米。已知小雨同一时刻在地面上形成的影子长0.4米,则爸爸比小雨高( )
A.0.5米 B.0.6米 C.0.7米 D.0.8米
参考答案在下页





参考答案及解析
1.【解析】C。设小文比小华多买的两种钢笔分别为x支、y支,则7x+11y=47,由于x、y都是整数,只有x=2,y=3时才满足方程,所以小文比小华多买了2+3=5(支)钢笔。
2.【解析】D。相邻灯泡不同时亮的情况数等同于把3个亮灯插入剩下4个灯泡所形成的5个空中,有 =10(种)。点亮的灯泡确定后,每个灯泡有2种颜色可选,共有23=8(种)。因此共有8×10=80(种)不同的亮灯状态。
3.【解析】B。周期问题。甲每隔6天去一次,即每7天去一次,因为他们是星期四碰见,甲也就是每周四去,所以下次三人相遇必定在周四。B项当选。
4.【解析】B。从10位候选人中选2人共有 种票,则每种票有9张相同时需要
×9=405(个)人投票,那么只需要再加1人就可以保证有不少于10人投了相同两位候选人的票。因此B项当选。
5.【解析】B。由于竖直物体在竖起墙面上的投影长度应该等于其实际高度,可知爸爸在地面上的投影对应的实际高度为1.8-0.3=1.5(米);由爸爸在地面上的投影长为0.5米可知,物体高度与其地面影长之比为3∶1,则小雨的身高为0.4×3=1.2(米),所以爸爸比小雨高0.6米。





第四部分 判断推理
1.小杨的一个朋友告诉她所有的仙人柱都不能吃,至少都是不可口的。然而,小杨认为,因为仙人柱属于仙人掌科,又因为一些仙人掌非常美味可口,所以朋友的话肯定不正确。
下面哪一项推理的模式与小杨的推理模式最为相似( )
A.小李是校辩论队的成员,这个辩论队经常在比赛中夺得冠军,因此,小李是一个非常优秀的辩论选手
B.小任是体操队的成员,而体操队的所有成员的年龄都不到18岁,因此,小李也不到18岁
C.小南的一些同学是甲出版社的编辑,而甲出版社的一些编辑具有中级编辑资格证,所以小南至少有一个同学一定具有中级编辑资格证
D.小兰的大多数长辈都是京剧爱好者,且京剧爱好者的肺活量都很大,所以很有可能,小兰的长辈有一些肺活量很大
2.熟练掌握输入法技能对于提高打字效率至关重要。所以,打字员应参加专门教授五笔输入法的培训班。
以下哪项如果正确,最能削弱上述论证( )
A.只有熟练掌握输入法技能的打字员才参加过专门教授五笔输入法的培训班
B.只有参加过专门教授五笔输入法培训班的打字员才能熟练掌握输入法技能
C.一些打字员能熟练掌握输入法技能,但从未参加过专门教授五笔输入法的培训班
D.有些教授其他计算机技能的机构比专门教授五笔输入法的培训班更有助于学员掌握输入法技能
3.在科学界,我们希望论证中不出现任何“存在预设”。所谓存在预设,即预先设定命题中的主体存在。例如在“孙悟空有火眼金睛”这个命题中,并不预设孙悟空的存在,但在命题“有的花是红的”中,必须预设花的存在。牛顿第一运动定律,断定的是不受任何外力作用的物体必然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这个定律可能为真,但物理学家在表达和断定它的时候,并没有预设不受任何外力作用的物体存在。
从这段话中可以推出的是( )
A.存在预设取决于命题主体是否真的存在
B.没有不受外力作用的物体
C.牛顿第一运动定律不适用于现实
D.牛顿第一运动定律的论证中不存在“存在预设”
4.人或许可以分为两类:有那么一点雄心的和没有那一点雄心的。对普通人而言,那一点雄心,是把自己拉出庸常生活的坚定动力;没有那一点雄心的,只能无力甚至无知无觉地,慢慢地被庸常的生活所淹没。在变革时代,那一点雄心或许能导致波澜壮阔的结果。
以下哪项陈述构成对上文观点的反驳( )
A.编草鞋的刘备,从来没有忘记自己是皇叔。就凭这一点,他从两手空空到三分天下有其一
B.张雄虽壮志凌云,却才智庸常,一生努力奋斗,但一事无成,还弄得遍体鳞伤
C.柳琴既无什么雄心,也无特别才华,仅凭天生丽质,一生有贵人相助,做成了很多事情
D.菊花姐姐既不才高八斗,也不貌美如花,但自视甚高,不断折腾,一生也过得风生水起
5.我的跑步能力从来都不是很强,但自从用了X牌跑步鞋之后,我的跑步成绩大幅度提高。现在我能跑得更快更远了,而且跑完之后肌肉也不那么酸疼了。《跑步者》杂志也说,X牌跑步鞋是市场上卖得最好的。因此,所有想提高跑步成绩的人都应该买X牌跑步鞋。
从上文中可以引出比“我”所得出的结论更为合理的结论,除了( )
A.凡是不买X牌跑步鞋的人就是不想提高跑步成绩的人
B.与“我”相似的跑步者应该购买X牌跑步鞋
C.如果你购买X牌跑步鞋,它就会让你跑得更快更远
D.如果跑步者对目前的跑步鞋不满意,建议他去购买X牌跑步鞋





1.【解析】C。小杨的推理实际上是一个三段论,即仙人柱是仙人掌科的植物,有些仙人掌美味可口,所以有些仙人柱美味可口。在这个推理中,中项仙人掌并未周延,因此小杨的推理犯了中项不周延的错误。犯有同样错误的是C项,小南的有些同学是编辑,有些编辑具有中级编辑资格证,因此有些小南的同学具有中级编辑资格证,中项同样未周延。
2.【解析】C。题干的观点是:要想熟练掌握输入法技能就应该参加专门教授五笔输入法的培训班。C项通过举出反例,说明一些打字员即使没有参加过五笔输入法培训班也熟练掌握了输入法技能,直接削弱了论证。
3.【解析】D。根据题干可以推知牛顿第一运动定律的主体是“不受任何外力作用的物体”,物理学家并没有预设这个主体的存在,因此牛顿第一运动定律的论证中不存在“存在预设”。
4.【解析】C。题干的观点是:有雄心或许能导致波澜壮阔的结果,没雄心只能被庸常的生活所淹没。C项柳琴没有雄心却也做成了很多事情,反驳了题干观点。
5.【解析】A。题干中“我”所得出的结论是:所有想提高跑步成绩的人都应该买X牌跑步鞋。该结论仅由前面的论据其实是无法推出的。A项是该结论的逆否命题,与该结论一致,不可能是更为合理的结论。





第五部分 资料分析
2017年河南省全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170元,比上年增长9.4%,同比增长了1.7个百分点;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3730元,增长8.0%。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9558元,增长8.5%,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9422元,增长7.4%;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719元,增长8.7%,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9212元,增长7.3%。
2017年年末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人数1897.49万人,比去年增加了147.44万人。其中,参保职工1437.62万人,增加了114.18万人;参保离退休人员459.87万人,增加了33.33万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人数5010.22万人,增加了116.48万人。参加城镇职工医疗保险人数1228.23万人,增加了0.89万人,其中,参保职工883.86万人,增加了1.12万人,参保离退休人员344.37万人,减少了0.23万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人数9182.47万人,增加了4288.73万人。参加失业保险人数805.57万人,增加了17.5万人。参加工伤保险人数900.88万人,增加了23.91万人。参加生育保险人数692.73万人,增加了45.93万人。
2017全年共发放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23.75亿元,;享受最低生活保障人数67.78万。发放农村最低生活保障金55.04亿元,农村享受最低生活保障人数287.93万人,而2016年同期分别为最低生活保障资金28.38亿元,享受最低生活保障人数82.12万人,农村最低生活保障金57.46亿元,农村享受最低保障人数327.76万人。
根据以上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2015年河南省全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
A.18437元 B.17119元 C.12713元 D.27242
2. 以下参保人数增长最快的是( )
A 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 B.失业保险 C.工伤保险 D.生育保险
3. 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增长量是农村居民消费的多少倍?
A.3.11 B.1.38 C.2.13 D.1.62
4. 2016年年末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人数中,离退休人员所占的比重为( )
A.26.34% B.73.66% C.75.63% D.24.37%
5.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长量小于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的增长量。
B. 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人数的增长率是最高的。
C. 2017年末与2016年相比,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享受最低生活保障人数、发放农村最低生活保障金、农村享受最低生活保障人数都在增长。
D. 2016年全省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为11712元。
参考答案在下页





参考答案及解析
1.【答案】B。解析:
材料所给为2017年,求取得是2015年,考点为:求取隔年增长的基期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