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查看:2019护士资格《实践能力》练习题汇总
1、患者男性,64岁.高血压、冠心病史5年,入院血压195/135mmHg,经治疗后稍有下降,但时有波动,患者精神紧张焦虑,护理中不妥的操作是
A.测得血压值偏高时应保持镇静
B.向患者介绍高血压的保健知识
C.安慰患者,保持稳定乐观的情绪
D.将血压计刻度面向患者以便患者观察
E.测后与原基础血压对照后作好解释
2、患者女性,27岁。因脑外伤昏迷入院,为供给营养和水分给予鼻饲。为患者插鼻饲管至15cm时要将患者头部托起,目的是
A.减轻患者痛苦
B.避免患者恶心
C.避免损伤食道黏膜
D.加大咽喉部通道的弧度
E.使喉管肌肉舒张,便于插入
3、患者女性,28岁,手术出血约800ml,现需输入600ml血液。每输完200ml血液,再次输入另一袋血之前,应滴注
A.5%葡萄糖
B.复方氯化钠
C.0.9%氯化钠
D.3.8%枸橼酸钠
E.5%葡萄糖氯化钠
4、患者男性,65岁,因脑血栓后遗症,长期卧床,生活不能自理,入院时护士发现其骶尾部皮肤发红,除去压力无法恢复原来的肤色,护士使用50%乙醇按摩局部皮肤的作用是
A.消毒皮肤
B.润滑皮肤
C.去除污垢
D.促进血液循环
E.降低局部温度
5、患者男性,45岁,多次测得血压均为125/85mmHg,应考虑患者为
A.低血压
B.高血压
C.脉压大
D.正常血压
E.临界高血压
6、患者男性,32岁,持续高热2周,体温40℃左右,日差超过1℃。脉搏108次/分,呼吸26次/分,患者神志不清,精神萎靡,食欲差。此患者体温热型为
A.不规则热
B.间歇热
C.弛张热
D.稽留热
E.波浪热
7、患者男性,29岁,持续高热3周,护士在评估过程中,发现患者体温降至36.6℃,患者神志清醒,请分析退热期的特点
A.产热多于散热
B.散热大而产热少
C.产热和散热趋于平衡
D.散热增加,产热趋于正常
E.散热和产热在较高水平上平衡
1、【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血压计刻度应该面向护士,便于护士观察,而不是患者。
2、【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深昏迷合并舌根后坠患者插胃管方法 :传统的给昏迷患者插胃管方法是在插胃管前去枕,协助患者头向后仰,当胃管插入15cm时,左手将患者头部托起,使下颌靠近胸骨柄,以增大咽部通道弧度,便于管端后壁滑行,徐徐插入至预定长度。在临床工作中发现,此法为深昏迷合并舌根后坠患者插胃管往往难以奏效,其原因在于这类患者咽部组织松弛、舌根后坠堵塞了口咽部通道,将患者头部托起难以改善堵塞状况。
3、【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每输完200ml血液,再次输入另一袋血之前,应滴注0.9%氯化钠。
4、【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护士使用50%乙醇按摩局部皮肤的作用是促进血液循环。
5、【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血压正常值:收缩压90~139mmHg,舒张压为60~89mmHg。
6、【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1.稽留热 体温持续于39℃~40℃以上,达数日或数周,24小时波动范围不超过1℃。见于肺炎链球菌性肺炎、伤寒、斑疹伤寒等的发热极期。
2.弛张热 体温在39℃以上,但波动幅度大,24小时内体温差达2℃以上,最低时一般仍高于正常水平。常见于败血症、风湿热、重症肺结核、化脓性炎症等。
3.间歇热 高热期与无热期交替出现,体温波动幅度可达数度,无热期(间歇期)可持续1日至数日,反复发作。见于疟疾、急性肾盂肾炎等。
4.回归热 体温骤然升至39℃以上,持续数日后又骤然下降至正常水平,高热期与无热期各持续若干日后即有规律地交替一次。见于回归热、霍奇金病、周期热等。
5.波浪热 体温逐渐升高达39℃或以上,数天后逐渐下降至正常水平,数天后再逐渐升高,如此反复多次。见于布鲁菌病。
6.不规则热 发热无一定规律,可见于结核病、风湿热、支气管肺炎、渗出性胸膜炎、感染性心内膜炎等。
7、【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热的临床过程可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1)体温上升期:特点为产热大于散热。体温上升的方式有骤升和渐升。体温突然升高,在数小时内体温就上升到最高点,称为骤升,如肺炎球菌性肺炎。体温逐渐升高,在数日内上升到最高点,称为渐升,如伤寒。
(2)高热持续期:其特点为产热和散热在较高水平趋于平衡,体温维持在较高状态。
(3)退热期:其特点为散热大于产热,散热增加而产热趋于正常,体温恢复至正常调节水平。体温急剧下降称为骤退,如大叶性肺炎;体温逐渐下降称为渐退,如伤寒。体温下降时,由于大量出汗,体液丧失,年老体弱及患心血管病的病人,易出现虚脱或休克现象,表现为血压下降、脉搏细速、四肢湿冷等,应密切观察,加强护理。





1.患者男,40岁,因在工地施工被锈钉刺伤后注射破伤风抗毒素。破伤风抗毒素过敏试验阴性。每毫升皮试液中破伤风抗毒素的含量为
A.15U
B.50U
C.100U
D.150U
E.200U
2.患者女性,68岁。入院诊断:慢性心力衰竭,遵医嘱服用地高辛每日0.125mg,某日患者将白墙看成黄墙,提示患者出现
A.心衰好转征象
B.心律恢复正常
C.洋地黄药物中毒
D.血钾过低
E.血钠过高
3.患者男性,60岁。血压140/90mmHg,诊断为Ⅰ级高血压,遵医嘱给予非药物治疗,下列不正确的是
A.合理膳食
B.减轻体重
C.保持健康心态
D.参加举重活动
E.气功及其他行为疗法
4.患者男性,70岁。突然意识丧失,血压测不清,颈动脉搏动消失。住院心电图监测为心室颤动,此时应采用最有效的治疗是
A.心脏按压
B.人工呼吸
C.非同步直流电复律
D.静注利多卡因
E.心腔内注射肾上腺素
5.患者男性,50岁,左上腹撞伤伴腹痛4小时。伤后曾呕吐1次,为少量胃内容物,无血液。体检:神志清,血压100/76mmHg,脉搏88次/分,上腹部有压痛、反跳痛及肌紧张,移动性浊音(-),腹腔穿刺(-)。腹部平片示:两侧膈下有游离气体。考虑最可能为
A.腹壁挫伤
B.脾包膜下血肿
C.胰腺损伤
D.肝破裂
E.腹腔内空腔器官破裂
6.患者男性,46岁,有胃溃疡病史近10年。近2个月疼痛加剧且失去节律性,无呕吐,服用多种抑酸剂不能缓解。查体:腹部平软,上腹部轻压痛,可扪及肿块,质硬。为确诊病因应首选
A.大便隐血试验
B.X线钡餐检查
C.幽门螺杆菌检查
D.胃镜检查
E.胃液分析
7.患儿男,2岁,因腹泻脱水,水、电解质紊乱入院治疗,已补液6小时,护士巡视时发现患儿出现眼睑水肿,最可能的原因是
A.补液量不足
B.血容量未恢复
C.酸中毒未纠正
D.输入葡萄糖液过多
E.输入电解质溶液过多
8.患儿男,2岁,麻疹恢复期,体温突然再次升高,出现嗜睡、惊厥等症状,护士考虑该患儿可能并发了
A.肺炎
B.喉炎
C.脑炎
D.心肌炎
E.支气管炎
9.患者女性,心功能Ⅲ级,既往有心力衰竭的病史,现已妊娠10周,应采取的治疗原则是
A.足月后生产
B.药物流产
C.严密的监护下终止妊娠
D.随时观察,严密监护
E.随时观察,继续妊娠
10.患者女性,30岁。宫内妊娠39周,临产10小时,骨盆正常,胎心148次/分,LOP,宫缩20秒/(7~8)分钟,宫口开3cm,S-1,羊水清,目前处理措施正确的是
A.肌注盐酸哌替啶
B.抬高双脚防脐带脱垂
C.静滴缩宫素
D.待宫口开全阴道助产
E.剖宫产
1.[正确答案]D
解析:破伤风皮试液剂量为150U/mlTAT,皮内注入0.1ml含TAT15U,20分钟后观察试验结果。
2.[正确答案]C
解析:洋地黄类药物中毒的神经系统表现为:头晕、头痛、视物模糊、黄绿视等。
3.[正确答案]D
解析:高血压病人应适当运动,避免竞技性运动和力量型运动。
4.[正确答案]C
解析:室扑和室颤可致心搏骤停,一旦发生应立即行非同步直流电除颤,同时配合胸外心脏按压和口对口人工呼吸,并经静脉注射复苏和抗心律失常药物等抢救措施。
5.[正确答案]E
解析:上腹部外伤后,出现反射性呕吐伴腹膜刺激征,应考虑腹腔内脏器损伤的可能。该患者临床无内出血表现(腹腔穿刺阴性),腹部X线平片示两侧膈下有游离气体,故应考虑空腔器官破裂。
6.[正确答案]D
7.[正确答案]E
解析:小儿补液后若出现眼睑水肿,提示钠盐输入过多。
8.[正确答案]C
9.[正确答案]C
解析:患者心功能Ⅲ级,既往有心力衰竭病史,心脏病变较严重,在孕期极易诱发心力衰竭,不宜妊娠,已妊娠者则应在早期终止妊娠。
10.[正确答案]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