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吧

成人高考

考试吧>成人高考>成人高考模拟试题>正文
2018成人高考高起点《语文》仿真试题及答案3
考试吧 2018-10-19 15:40:34 评论(0)条

2018成人高考高起点《语文》仿真试题及答案3

  ―、基础知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

  A.剥削/生吞活剥 识别/博闻强识 粗犷/旷日持久

  B.湍急/惴惴不安 讳言/经天纬地 勘察/堪称一绝

  C.箴言/缄默无言 模仿/装模作样 蠕动/耳濡目染

  D.朝圣/朝令夕改 提防/提心吊胆 绿茵/绿林好汉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

  A.诀别 声讯台 目不暇接 明人不说暗话

  B.驰骋 顶梁柱 震耳欲聋 真金不怕火炼

  C.问侯 高架桥 疾风劲草 吉人自有天象

  D.受理 原生态 粗制烂造 在其位谋其政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就此事件,我新华社 发表声明。

  ②她就是这部小说中女主人公的 。

  A.受权 原型 B.授权 原形

  C.授权 原型 D.受权 原形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项社会调查显示,如果丈夫的收入低于妻子,一部分男性难免会感到自惭形秽,甚至无端地对自己进行心理折磨。

  B.滥挖天山雪莲现象日益猖獗的原因之一是,违法者众多且分布广泛,而管理部门人手不足,因此执法时往往捉襟见肘。

  C.今年头场雪后城市主干道上生车辆拥堵现象,在这种秩序井然的背后,包含着交通部门未雨绸缪的辛劳。

  D.老王家的橱柜里摆满了多年收藏的各种老旧钟表,每当他向慕名来访的参观者介绍这些宝贝时,总是如数家珍。

  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天津东临渤海,华北诸河汇流海河,东流出海,是沿海各省通往京城和华北腹地河流交通的枢纽。

  B.让老百姓吃饱、吃好、吃得安全,永远是农业发展的根本任务,它并不随着农业自身发展阶段的变化而有所改变。

  C.为了使这项住房政策真正受惠于低收人家庭,香港政府制定了非常严格的申请程序,一旦发现诈骗,处罚极其严厉。

  D.近来,有些地方发生了利用短信诈骗银行卡持卡人的案件,且欺诈手法多样,出现了借口中奖、催款、退税等为名的新型欺诈。

  6.填入下面横线处,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你的话语应该是一缕包含早春气息的柔风, ;你的表白应该是田野爆裂的豆荚, ;你的辩答应该是凭借原则的盾牌 ;你的呐喊应该是仰仗正义的力量, 。

  ①迎承谈判桌上的唇枪舌剑 ②构思并阐述金色的成熟

  ③弥合朋友之间人为的小隙 ④澎湃青春的热忱和血液

  A. ③④①② B.②①③④ C.③②①④ D.④①③②

  7.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长沙、株洲、湘潭城市群建设的启动,对道路、交通、媒体、通讯等行业提出了新的要求,与此相关,长沙商业圈无疑也将面对重新洗牌的机会。

  B.引起世界关注的甲型流感病毒虽然不易致命,但传播速度快,如果不想办法找到它的演变原理,病情很容易迅速蔓延,给人类健康带来巨大威胁。

  C.该集团的资金大都是外界筹措,利息之高令人难以想象,然而高额利息使该集团在资金运转上所承受的压力越来越大。

  D.强台风袭击这座海滨城市时,呼啸的狂风夹着密集的雨点哗哗地下了起来,一小时后部分地段积水便深达60厘米,交通一度陷入瘫痪。

  8.填入下面横线处,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人生总是与苦难同行, 。

  ①在苦难中奋起②有的人甘于沉沦③而有的人不甘沉寂 ④最终获得了成功⑤苦难成了他们抱怨命运的理由。

  A.②③⑤①④ B.⑤②③①④

  C.③①④②⑤ D.②⑤③①④

  9.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

  A.棘手 际遇 极乐鸟 集腋成裘

  B.侍奉 嗜好 试金石 适逢其会

  C.钦羡 倾情 青云志 轻车熟路

  D.丽质 溺爱 逆时针 销声匿迹

  10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浮躁 冶炼 汹涌 不落窠臼

  B.桀骜 授予 勖勉 提纲挈领

  C.浏览 扫瞄 搪塞 沽名钓誉

  D.赔偿 延宕 睿智 中流砥柱

  二、阅读下面的现代文,完成下面题。

  蚂蚁的确太像人了,这真够让人难堪的。它们培植真菌,喂养蚜虫作家畜,把军队投入战争,动用化学喷剂来惊扰和迷惑敌人,捕捉奴隶,使用童工,抱着幼体像梭子一样往返窜动,纺出线来把树叶缝合在一起。它们不停地交换信息,它们什么都干,就差看电视了。

  最让我们不安的是,蚂蚁似乎都过着两种生活。它们既是一些个体,做着今天的事而看不出是不是还想着明天,同时又是蚁冢、蚁穴这些扭动着、思考着的庞大动物体中的成分。我认为,正是由于这一层,我们才最巴不得它们是异己的东西。我们不愿看到,可能有一些集体性的社会,能够像一个个生物一样进行活动。即使有这样的东西,它们也决不可能跟我们相关。

  不管怎么说,这些东西还是存在。野地里一只独行的蚂蚁,不能设想它头脑里想着很多。当然,就那么几个神经元,让几根纤维串在一块儿,想来连有什么头脑也谈不上. 更不会有什么思想了。它不过是一段长着腿的神经节而已。四只或十只蚂蚁凑到一起, 围绕着路上一头死蛾,看起来就有点意思了。它们这儿触触,那儿推推,慢慢地把这块食物向蚁丘移去,但这似乎还是瞎猫撞着死老鼠的事。只有当你观看聚在蚁丘边的、黑鸦鸦盖过地皮的数千只蚂蚁的密集群体时,你才看见那整个活物。这时,你看到它思考、筹划、谋算。这是智慧,是某种活的计算机。白蚁在有一个方面更为奇特:群体变大时,其智慧似乎也随之增加。两三只白蚁,会衔起一块块土粒木屑搬来搬去,但并没有什么结果,什么也没有建造起来。随着越来越多的白蚁加入,似乎达到了某种临界质量或法定数,于是思维开始了。它们开始把小粒叠放起来,霎时间竖起一根根柱子,造成一个个弯度对称的美丽拱圈。正在建造一根柱子的白蚁们知道何时停止工作,全队转移到一根毗邻的柱子,而时候一到,它们又会把两根柱子合拢。使它们不再把材料搬来搬去转而着手集体建筑的刺激物,也许是在它们的数目达到特定阈值时释放的外激素。它们像受了 惊一样作出反应,它们开始骚动、激奋,然后就像艺术家一样开始工作。

  11.对第一段中“蚂蚁的确太像人了,这真够让人难堪的”一句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

  A.因为蚂蚁具有人的顽强意志,所以让人感到难堪

  B.因为蚂蚁具有人的社会行为,所以让人感到难堪

  C.因为蚂蚁具有人的善良品质,所以让人感到难堪

  D.因为蚂蚁具有人的创造精神,所以让人感到难堪

  12.作者认为“蚂蚁似乎都过着两种生活”,对此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

  A.一种是个体生活,一种是集体生活

  B.一种是宁静的生活,一种是喧闹的生活

  C.一种是无所事事的生活,一种是有意义的生活

  D.一种是能够独立思考的生活,一种是盲动的生活

  13.下面对第三段中画线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就那么几个神经元”:用轻蔑的口气表明单个蚂蚁不大可能有“思想”

  B.“瞎猫撞着死老鼠的事”:比喻蚂蚁在觅食中简单协作的成功还存有偶然因素

  C.“你看到它思考、筹划、谋算”:句中的“它”是指一个活跃起来的蚂蚁

  D.“就像艺术家一样开始工作”:形容蚂蚁在工作中十分投人,充满激情

  14.下面对文意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认为,庞大的蚁群就是一个“整体活物”

  B.作者认为,庞大的蚁群有着严密的社会组织

  C.作者认为,蚁群越大就越表现出智慧的因素

  D.作者认为,蚁群的集体协作是受惊后的反应

  阅读下面的现代文,完成下面题。

  精美的艺术世界,是一个令人神往的奇妙世界。在这个世界中,相同时代和地域,或者不同时代和地域的作者与读者,都可以按不同的社会倾向和审美趣味,交换着对社会人生的体验,进行着心的交流。莎士比亚笔下的王子复仇,可以刺激东方的读者去思索世界的罪恶与正义;曹雪芹笔下的荣国府的盛衰,可以启迪今世的读者去体会人生的过去与未来。通过精美的艺术品,素不谋面的作者和读者足可以进行思想感情的传递和共鸣的。艺术,这精神世界中的一条流泻千里的大运河,可以沟通江、湖、海,可以沟通古、今、来。

  艺术品的永恒魅力在于它可以使世世代代的欣赏者根据作品的形象和本人的素养,进行层出不穷的审美再创造。能够在艺术天地中,深切地领略那些伟大的心灵的人们,是幸福的。但是,并非人人皆有这种厚福,诚如马克思所说,“对于不辨音律的耳朵说来,最美的音乐也毫无意义。”一部《红楼梦》,已经流传了200余年。200年来,不同身份、不同眼光的读者对这部巨著发表了或是正确,或是隔膜,或是荒谬的五花八门的意见。当人们尚未掌握现代的科学的文学观念的时候,情形确实如同鲁迅所描述的那样:“单是命意就因读者的眼光而有种种: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綿,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鲁迅在这段话的后面加了 一串省略号,这就意味着这些话既没有把以往的种种意见囊括无遗,更无法穷尽今后将会大量出现的新的见解。

  正因为一部艺术杰作产生之后,往往存在着这种读者与作者之间、读者与读者之间的矛盾,所以我国古代颇为重视高明的艺术欣赏,把它说成是知心、赏音、解味。刘勰的《文心雕龙》专设一章论述文学的鉴赏和批评,题为“知音”,一开头就感叹不已:“知音其难哉!音实难知,知实难逢。”中外艺术家皆期望知音的出现。法国雕塑家罗丹把艺术比作竖琴,通过琴弦的拨动引起世人的共鸣。我国人民更是把艺术创造者和艺术欣赏者这

  种声气相求、心心相印的关系,想象化和理想化为传颂千古的“高山流水”的故事。春秋时代的晋国上大夫伯牙学琴三年不成,跋涉千里,到东海蓬莱,闻海水澎湃、群鸟悲鸣之声,心有所感,乃援琴而歌,自此琴艺大进。但是,艺术家的创造主要不是为了和自然交流心绪,而是要和人交流心绪,他们需要他人理解,需要他人分享愉快,需要他人与他们同哭同笑,同爱同憎,同思同慕。因此,当伯牙遇到钟子期的时候,他用琴弦表达对高山的思念,子期赞道美哉洋洋乎,大人之意,在高山也。”他用琴弦表达对流水的赞美,子期又赞道:“美哉汤汤乎,志在流水。”他把这种知心之言,当成自己艺术创造的极好的报偿和满足,遂与子期结为异姓兄弟,到子期逝世之时,便碎瑶琴于他的祭案之上,流露出一种“斯人不重见,将老失知音”的难以慰藉的伤痛,难以平息的怅惘。音而有知,是艺术家的幸福;音而能知,是欣赏者的幸福。这种幸福的创造、再造和转让,构成了艺术世界的心的交流。

  15.文中所引鲁迅的那段话,涉及对《红楼梦》命意的不同见解,在鲁迅和本文的作者看来,这些见解是否正确?为什么?

  16.作者在第三自然段中,分别引用了罗丹对艺术的看法和“高山流水”的故事,意在证明什么?(用原文语句作答)

  17.“他们需要他人理解,需要他人分享愉快,需要他人与他们同哭同笑,同爱同憎,同思同慕”这句话中“他们”与“他人”分别指代的是谁? “他们”与“他人”之间存在着一种什么样的关系?

  18.作者在第二段的开头说道:“能够在艺术天地中’深切地领略那些伟大的心灵的人们,是幸福的。”在第三段的结尾处又说道:“音而有知’是艺术家的幸福;音而能知,是欣赏者的幸福。”这两种说法的着眼点有什么不同?这种幸福感是由什么造成的?

  阅读下面的现代文,完成下面问题。

  从湘西回来,和朋友们说起黑妮;说起在凤凰的偶遇,说起跟她去苗寨跑了一天,看她做的种种事,感慨的很;说想起一句记不全的俗语,“什么什么像针挑土,什么什么像水推沙”,黑妮就是在针挑土;黑妮!黑妮……

  一说起黑妮,脑子里一边浮现她朴素清瘦的样子,不知为什么有隐隐的心疼。凤凰是她的故乡,但和我们这些外人在一起,倒是她有几分害羞腼腆。黑妮如今工作、居住在意大利,做湘西扶贫工作的时间不短了。最初是一帮一地助学,先后帮了几十个孩子。 前些年申请到一笔经费,设计了“湘援游”这个项目。如今每年都会回来几趟,带来游人,带来捐款;关键是,耐心地、口苦婆心地,教苗族妇女如何保存她们优美的刺绣艺术。“负责任的旅游”,听黑妮说,这一旅游概念正在欧洲兴起,它强调旅行者对目的地生存和文化的责任,在旅游资费中,捐出一部分作为扶持当地可持续发展的基金。

  黑妮就在其中做穿针引线的工作。

  她在大山里找出苗族传统文化仍保持良好的村寨,从房屋构造、村寨形态、人伦礼仪……最后落实到妇女们的苗绣——这是可以直接带来经济效益的活计。传统苗绣缤纷五彩,灵动是情,但如今在慢慢地退化、消失,机器绣品在泛滥。黑妮,就要跟她们一遍遍地讲,什么是好,什么是不好,不要跟着外面转,要相信你们的祖母和母亲,看着眼前的山水,怀着美好的心愿,做自己创造性的苗绣。

  那天,我们上午去的是老家寨,一路颠簸,开了一个多小时,我已经在揪着心开始晕车了。最后步行20分钟进寨。在山间步行其实是美好的,暖暖的冬阳,弯弯曲曲镶嵌在田野中的蛮石路,清新的空气,收割干净的田野……老家寨的妇女已得黑妮要来,身着节日服装的她们已经聚集等候,先用快乐的迎客歌在院子里欢迎,然后进屋拿出各自的绣品,等黑妮来评判。

  看样子情况不乐观。黑妮没有面露喜色,也没有愠色。她还是那么一字一句、认真地批评她们:“这个不好,一看就是跟机器学的。”“这个线不好,要用棉线。我们这次带了些来。”……

  黑妮,你这是在做什么?我站在院子里看着这一幕情景,有点发懵。她从那么远跑来,又跑了这么久的山路,就是想通过几句温和的话塑造她们对美和丑的观念吗?堂屋壁板上贴满各种画片,是这个家的装饰墙,也好似所有外来影响的象征:正中一张有些陈旧的毛主席像,把一个更陈旧的大红双喜字贴去了一大半,左边是海南风光照,右边是明星李小龙的赤身拳照,两个胖娃娃图片,一幅小小的西洋画《泉》。

  下午去另一个苗寨,又是近两小时车程。“这一个绣得比较好,就是村寨的形态不如老家寨,建了些新房。”黑妮对一个个目的地都很了解。等到回程,太阳已经有倦容了。

  晚上我们在沱江边吉夫开的咖啡馆休息聊天。吉夫是湘援游志愿者,今天一路一直是他提着大包的棉线。黑妮的湘援游,就是靠这些当地的志愿者,不取一毫地付出,才运作起来。今天开车的“李万通”,也有自己的公司。

  咖啡馆的壁挂上有一个插页,取下一看,是凤凰手绘地图,封面图案取自传统苗绣,那五彩灵动的喜鹤,我看得呆了一下,原来这样好。地图10元一份,买下可算对湘援游的支持,还可得一枚徽章作奖励。我想了想,红着脸买了四份,说回去送朋友。素静的黑妮眼睛亮了。老天!

  这有什么用!我心里说。

  有没有用,真不知道,但我忘不掉他们。我查了针挑土的俗语,原来是这样说的:“成家好似针挑土,败家好似水推沙”,“赚钱好似针挑土,花钱好似水推沙”,一下把我的心挑亮了!既然世世代代,要成就一件事都这样难,从来就这样难,那么,以难易成败来衡量黑妮们的行为,有什么意义呢?且写下这一短文,送上对她的祝福吧^

  19. “黑妮就在其中做穿针引线的工作” 一句单独成段,联系全文,谈谈作者这样写的用意,以及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20. 解释下列两句话在文中的含义。

  (1) 等到回程,太阳已经有倦容了。

  (2) 素静的黑妮眼睛亮了。

  21. 文中反复出现的“针挑土”有哪些丰富的内涵?

  22.面对黑妮的“针挑土”行为,“我”表现出怎样复杂的情感态度?文中的相关笔墨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

  卫懿公好禽,见觝①牛而悦之,禄其牧人如中士。宁子諌曰:“不可。牛之用在耕,不在觝。觝其牛,耕必废。耕,国之本也,其可废乎?臣闻之,君人者不以欲妨民。”弗听。 于是卫牛之觝者,贾十倍于耕牛,牧牛者皆耕而教觝,农官强能禁。 邶②有马,生驹不能则善鸣,公又悦而纳诸厩。宁子曰:“是妖也,君不司,国必亡。夫马,齐力者也;鸣,非其事也。邦君为天牧民,设官分职,以任其事,废事失职,阙③有常刑,故非事之事,君不举焉,杜其源也。妖之兴也,人实召之,自今以往,卫国必不多不耕之夫,不织之妇矣。君必悔之。”又弗听,明年,狄④伐卫,卫侯将登车,而和御失其辔;将战,士皆不能执弓矢,遂败于荥泽,灭懿公。

  【注】①觝(dǐ):碰撞,相触。②邶(bèi):周代诸侯国,在今河南汤阴县南。③阙:犹“乃”。④狄:我国古代北方民族名。

  23 .把文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24.从全文哪些语句可看出卫懿公的私欲给卫国带来了民穷国危的后果?

  25.卫懿公的灭亡具有怎样的历史教训?(用原文语句作答)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

  厉王虐,国人谤王,召公告曰:“民不堪命矣!”王怒,得卫巫,使监谤者。以告,则杀之。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

  王喜,告召公曰:“吾能弭①谤矣,乃不敢言。”召公曰:“是障之也,防民之口,甚於防川。川壅②而溃,伤人必多,民亦如之。是故为川者决之使导;为民者宣之使言。故天子听政,使公卿至於列士献诗;瞽③献曲;史献书;师箴;瞍赋;蒙诵;百工谏;庶人传语;近臣尽辨;亲戚补察;瞽史教诲;耆艾修之;而后王斟酌焉,是以事行而不悖。民之有口,犹土之有山川也,财用於是乎出;犹其原隰④之有衍沃也,衣食於是乎生;口之宣言也,善败於是乎兴。行善而备败,其所以阜财用衣食者也。夫民虑之於心,而宣之於口,成而行之胡可壅也。若壅其口,其与能几何?”

  王弗听,於是国人莫敢出言。叁年,乃流王於彘。

  【注】①弹:消除。②壅:堵塞。③瞽:乐师。④隰:低地。

  26.最后被流放到彘的是谁?

  27.把文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28.这篇文章的主旨是什么?(用原文语句作答)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下面问题。

  渡 江

  张 弼

  扬子江头几问津,风波如旧客愁新。

  西飞白日忙于我,南去青山冷笑人。

  孤枕不胜乡国梦,敝裘犹带帝京尘。

  交游落落俱星散,吟对沙鸥一怆神。

  29.“客愁”在诗中表现在哪些方面?请加以概括。

  30.请指出“吟对沙鸦一怆神”中“沙鸥”意象的作用。

  五、作文

  31.有一个波斯商人出海,一路上,总是哭哭啼啼,战栗不已。大家百般安慰他,他仍继续哭闹。船上有一个哲学家自告奋勇地说道:“让我试一试,我可以使他安静下来。”哲学家二话没说,立刻把那波斯商人抛到海里去。在他沉浮了几次之后,人们抓住他的头发把他拖回船上。上船以后,波斯商人坐在一个角落里,不再作声。见此,有人问哲学家:“你这方法奥妙何在?”哲学家说:“原来他不知道灭顶的痛苦,体会不到坐在船上的可贵。一个人,总要经历过忧患才能知道安乐的价值。”

  当然,这只是一个寓言故事,不过从中说明了 一些道理。一个人的忧患经历、忧患意 识与事业的成功是否存在着一定的关系呢?又是怎样的关系呢?你是否有所经历,是否有所见、有所闻、有所感呢?

  请以“一个人的忧患经历、忧患意识与事业成功的关系”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600 字的文章。立意自定,题目自拟,文体自选(诗歌除外)。

  参考答案

  ―、基础知识题

  1. D 2. A 3. A 4. D 5. B

  6. C 7. A 8. D 9. B 10 .C

  二、现代文阅读

  11. B 12. A 13. C 14. D

  三、现代文阅读

  15. 不正确。因为提出这些见解的人都没有掌握现代的科学的文学观念。

  16. 中外艺术家皆期望知音的出现。

  17. “他们”指代的是艺术创造者(或艺术家);“他人”指代的是艺术欣赏者。两者之间是“声气相 求、心心相印”的关系。

  18. 前者是单就欣赏者说的,后者是就艺术家和欣赏者两方面说的。这种幸福感是由“艺术世界的 心的交流”造成的。

  19. 用意:①总括上下文的相关内容;②突出这句话在文中的重要性。

  理解:黑妮组织的“援湘游”,在外来游客和湘西苗族之间穿针引线,促使苗族妇女更好地传承 优美的苗绣艺术;②黑妮以“负责任的旅游”概念推动“援湘游”,聚集当地志愿者,为湘西生态 和文化的可持续发展作贡献。

  20. (1)—语双关,既以拟人手法交代回程时天色巳晚,又点出当天行程紧张、工作辛劳。

  (2)①低调、单纯的黑妮为“我”对“援湘游”的支持,高兴得眼睛都亮了;②暗示“援湘游”进展 得并不顺利,而黑妮能沉静、乐观地面对;③黑妮从“我”的支持之中,看到了“援湘游”逐步向前 推进的曙光。

  21. ①黑妮工作状态的写真:从一点一滴做起,持之以恒,积土成山。②“援湘游”现状的隐喻:苗绣 传统文化正慢慢消退,要促使湘西生态和文化可持续发展,如针挑土。③水滴石穿、永不言败的 精神象征:“成家好似针挑土”,“赚钱好似针挑土” ,“世世代代”,生生不息。

  22. 既敬佩,又心疼,内心存疑,更满怀祝福。

  文中的相关笔墨起到的作用有:①以“我”的见闻和感慨组织文章,更显情真意切、感人至深;② 见证了艰难,彰显了精神感召力,丰富并深化了主题;③抒情、议论和叙述、描写转换自如,使行 文灵动生姿。

  四、古代诗文阅读

  23. 宁子劝谏说不能这样,牛的用途在耕田,不在能顶角,让那些牛都去顶角,耕地就必然荒废。 农耕是国家的根本,怎么可以荒废呢?我听说有这样的话:作为君王的人不应该因个人的爱好 妨碍百姓。”卫懿公不听从。

  24. 牧牛者皆耕而教觝。士皆不能执弓矢。

  25. 君人者不以欲妨民。非事之事,君不举焉,杜其源也。

  26. 厉王

  27. 人们认为好的就尽力实行,认为失误的就设法预防,这才是增加衣食财富的途径啊。

  28. 为民者宣之使言。

  29. 表现在:奔波忙碌(“几问津” “忙于我”),孤身在外(“孤枕”),思念家乡(“乡国梦”),朋友零落 (“交游落落”)。

  30. 以到处飞翔的沙鸥衬托作者的孤单漂泊。

  五、作文(略)

扫描/长按二维码可帮助成人高考通关
获取2018成人高考答案
获取10页精华点题讲义
获取2套仿真内部资料
获取2018成考成绩查询

成考万题库下载微信搜索"万题库成考"

展开全文

成人高考万题库

更多
语文
语文
已有3130478人做题
下载
政治
政治
已有12856391人做题
下载
英语(高起点)
英语(高起点)
已有1144321人做题
下载

成人高考章节课

全部科目

成人高考VIP课

更多热门课程
评论(0条) 发表
Copyright © 2004-
考试吧(m.566.com)北京美满明天科技有限公司
社会统一信用代码:91110108MA01WU311X
帮助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