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吧

成人高考

考试吧>成人高考>成人高考模拟试题>正文
2018成人高考高起点《语文》仿真试题及答案1
考试吧 2018-10-19 15:30:30 评论(0)条

2018成人高考高起点《语文》仿真试题及答案1

  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5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1、下列各选项中,注音正确的一组:

  A 催(chuī)促 鹰隼(sǔn) 瞭(liào)望 果实累累(léi)

  B 亲戚(qi) 侘傺(jì) 瘠薄(bó) 命途多舛(chuǎn)

  C 雪橇(qiāo) 载(zài)体 巢穴(xué) 玲珑剔(tì)透

  D 脖颈(gěng) 酝酿(niàng) 逻辑(jí) 麻痹(bì)大意

  2、请从下列各选项中,选出书写不正确的一组:

  A.黑色的河流,无鸟的天空,炸耳的喧嚣,呛鼻的空气,让城市人喊累,很明显,这并不是劳作之累,而是生活空间之累。

  B.阿尔卑斯山有典型的冰川地形,许多山峰岩石嶙峋,角峰尖锐。冬天,这里白雪皑皑,冰川连绵,银白色的山坡陡峭雄伟,是赏雪滑雪的胜地。

  C.春分,昼夜平分,春色与茶色平分。看,春染茶山,峰峦迭翠。听,山泉潺潺,鸟鸣蜂吟。沏上一杯春分茶,茶中绿意,幽若山林,茗香清纯,去浊扬清。

  D.那些由斑驳笔触所生成的老照片般的油画人物,静静地在虚拟场景中或坐或站,有着一种静谧而神秘的气息。这气息如一杯汤色浓浓厚厚的普洱老茶,显出生命的透彻感。

  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她 盲人和正常人一样也能做很多事情,这正是她只身来到拉萨旅游的原因。她喜欢这座 在历史和信仰中的圣城, 看不见,她也能感受到这里绵延的雪山、清冽的空气、闪耀着金光的寺庙和那些 向大昭寺缓缓前行的信徒。

  A.相信 沉醉 既然 顶礼膜拜

  B.自信 沉溺 即使 诚心诚意

  C.坚信 沉浸 尽管 三步一叩

  D.确信 沉迷 虽然 毕恭毕敬

  4、在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

  A.为惩前毖后,省城工商、卫生、食品等部门对消毒餐具抽检不合格的多家餐饮企业予以相应的处罚,使餐饮企业的卫生意识有很大提高。

  B.省政府召开常务会议研究大气污染防治等事项,决定在全省实施“治污降霾保卫蓝天”工程,加大对重污染源及白山黑水的治理力度。

  C.上海黄浦江死猪漂流事件持续发酵,除事件本身的反常和诡异外,民众追问最多的是为何不能让病死的畜禽死得其所,进行无害化处理。

  D.“蚁族”品牌的创始人郑剑辉独具只眼,找准了市场切入点,将电子商务事业打理得风生水起,多所店铺单品月销售量往往达到上万件。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在会上,各班文艺委员汇报了本班同学艺术节前夕准备文艺节目,准备服装道具等,利用课余时间积极排练,准备过一个愉快的“红五月艺术节”。

  B经过五次月考的验证,他建立的学习目标确实激发了他的学习热情,由于他学习更加努力了,所以他也更加明确了学习目标。

  C写文章应该基本上是怎么说就怎么写,但是有些人盲目追求“漂亮”,滥用词语,或者造些曲曲弯弯的句子,反而把自己的意思弄模糊了。

  D对那些制假售假的厂家和商家一定要依法制裁,绝不能让那种坑害消费者的恶行任其自由泛滥,当然,执法者本身更需要有严格的法律制约。

  6、依次填出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狗是忠义、勇敢而又聪明的动物。 , 。 , 。 , ,使狗成为人的得力助手。

  ①专门训练军犬、警犬,把狗用于军事、案件侦破等方面

  ②它的嗅觉细胞数量是人的24倍,可以分辨大约两万种不同的气味

  ③比如牧民的狗,为了保护羊群,敢于同恶狼猛斗

  ④人们充分利用狗的这种特殊的天赋

  ⑤狗可以听到10万赫兹以上的声音

  ⑥代替主人做一些危险的事

  A.③②①⑥⑤④ B.③⑥⑤②④①

  C.⑤④①③②⑥ D.⑤②④⑥①③

  7、从下列材料中选取必要的信息,为“心理咨询”下定义。(3分)

  ①心理咨询是给咨询对象以帮助、启发和教育的活动

  ②这种活动必须运用心理学的理论、知识和方法来妥善处理各种心理问题

  ③这种活动通过言语、文字或其他信息传播媒介来达到咨询目的

  8、在画线部分填上恰当的话,与所给句子构成排比。要求:①围绕“快乐”这个主题;②补写的句子与所给句子的句式基本一致。(4分)

  你是农民,你有播种希望、荷锄田园、欣赏蛙鼓的快乐;

  仿写: ;

  。

  二、现代文阅读(共29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1题。(9分)

  吴歌,又称为江南小调、俚曲、挂枝儿,是明清时代的流行歌曲。它的全盛时代在明清,可它的历史却与《诗经》、《楚辞》一样古老。后人考证为渔娘曲的“吴蔡讴”,大约就是吴歌的原生状态。它虽然发源于吴地的水上人家,可从陆机的《吴趋行》和谢灵运的《会吟行》来看,早在魏晋南北朝时代,就已被士大夫们改编传唱,称为“清商乐”,为雅文化所吸收。它不仅以清丽委婉的吴音引人入胜,还被用于人际交往中的应酬唱和,成为文人雅士的社交礼仪。

  同其他民族一样,汉族原本也是能歌善舞的民族。唐代的踏歌,能在长安街上连唱带跳三天不息,这在白居易的诗中有很生动的描写。这种情况到宋代发生了改变。宋时,汉唐社会张扬的时代个性逐渐消失,人们从喜好劲歌狂舞而变得只能浅吟低唱。这种改变首先是因为理学兴起之后,崇天理、灭人欲成为社会意识的主流,人们的思想受到极大钳制。与此同时,宗族规章制度的完备,对人们的行为又加强了约束。另外,戏曲的兴起,艺术形式的更新,人们兴趣的转移,对此也不无影响。不过,醉心歌舞的盛况虽然有所改变,但作为人们宣泄情感的音乐,其蓬勃的生命力,仍在民间积蓄、流传。在江南一带,就孕育出许多艺术精品。众所周知,名列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昆曲就从这里发源。享誉世界的十大金曲,有两首在中国,这就是民间小调《茉莉花》与阿炳的《二泉映月》。这两首金曲都产生在江南,它们在江南真是家弦户诵。

  吴歌大多为情歌。万历时期的挂枝儿,百分之九十的作品是倾诉私情的,其中尤以表达女性的情爱为最,表现出女性挣脱枷锁的强烈冲动。明朝是提倡妇女守节最严酷的时代,然而就在这禁锢最严的时期,从吴歌中迸发出女性要求自主择偶的别样声浪。这些女性不畏众议,不为利诱,敢于走出家门,出了事自己承担。在吴歌里,被封建礼教长期压抑的人性,终于喷薄而出。就连深锁寺院的尼姑、高龄的老妇,这些被禁锢最深的人群,都敢于冒人言之大不韪,为争取爱情亡命献身,这与正史宣扬的节烈观形成了强烈的反差。这种对爱情的大胆追求,以吴歌的形式传播于乡间里巷,为妇孺童叟津津乐道。这说明民间社会并不都受统治阶级意识的控制,理学家灭人欲的思想在这里遭受前所未有的挑战。

  以情喻事,是明清之际的时尚,吴歌中的一些情歌亦是如此。它们以情为由头,或抨击时政,或把官府作为嘲弄的对象。万历王朝的首辅沈一贯曾说:“往时私议朝政者不过街头巷尾,口喃耳语而已。今则通衢闹市唱词说书之辈,公然编成套数,扺掌剧谈,略无顾忌。所言皆朝廷种种失败,人无不乐听者。”这种民间的异端言行,是对封建秩序和传统文化格

  局的抵制和消解。

  可以说,正是这一腔充满质朴人生感受的吴歌,萌动着追求人生幸福的渴望,哺育了明清之际的异端思潮,显示了人文意识的觉醒。

  (摘编自刘志琴的《吴歌与人文启蒙——重识江南小调》)

  9.下列关于原文第一、二段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吴歌产生的时间与《诗经》、《楚辞》一样古老,它流传到明清时进入全盛期,成为当时的流行歌曲被人们广为传唱。

  B.“吴蔡讴”清丽委婉,听起来引入人胜,于是,它在魏晋南北朝时被用于人际交往中的应酬唱和,成为一种社交礼仪。

  C.理学对人们思想的钳制和完备的宗族规章制度对人们行为的约束,是汉唐张扬的时代个性在宋代逐渐消失的主要原因。

  D.产生于我国江南地区的民间小调《茉莉花》与阿炳的《二泉映月》,不仅在当地家弦户诵,即使在世界上也享有盛誉。

  10.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发源于吴地水上人家的渔娘曲“吴蔡讴”,一旦被改编为“清商乐”,为雅文化所吸收,应该就不再具有原生吴歌的特点了。

  B.汉族本来同其他民族一样能歌善舞,但从宋代开始,人们不能再像以前劲歌狂舞了,汉族的歌舞才能也逐渐不如其他民族了。

  C.明代那些以大胆追求爱情为内容的吴歌被传播于乡间里巷并受到热烈欢迎,这说明民间与统治阶级的思想意识并不完全相同。[来源:学优高考网gkstk]

  D.明清之际那些以情喻世的吴歌,作为不同于统治阶层的异端言行,对封建统治秩序和传统文化格局必然会构成一些威胁。gkstk

  11.联系文本,谈谈吴歌的价值和意义。(3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6题。(20分)

  母 亲

  莫言

  ①我出生于山东省高密县一个偏僻落后的乡村。5岁的时候,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艰难的岁月。生活留给我最初的记忆是母亲坐在一棵白花盛开的梨树下,用一根洗衣用的紫红色的棒槌,在一块白色的石头上,捶打野菜的情景。绿色的汁液流到地上,溅到母亲的胸前,

  空气中弥漫着野菜汁液苦涩的气味。那棒槌敲打野菜发出的声音,沉闷而潮湿,让我的心感到一阵阵地紧缩。

  ②这是一个有声音、有颜色、有气味的画面,是我人生记忆的起点,也是我文学道路的起点。我用耳朵、鼻子、眼睛、身体来把握生活,来感受事物。储存在我脑海里的记忆,都是这样的有声音、有颜色、有气味、有形状的立体记忆,活生生的综合性形象。这种感受生活和记忆事物的方式,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我小说的面貌和特质。这个记忆的画面中更让我难以忘却的是,愁容满面的母亲,在辛苦地劳作时,嘴里竟然哼唱着一支小曲!当时,在我们这个人口众多的大家庭中,劳作最辛苦的是母亲,饥饿最严重的是也是母亲。她一边捶打野菜,一边哭泣才符合常理,但她不是哭泣而是歌唱。这一细节,直到今天,我也不能很好地理解它所包含的意义。

  ③我母亲没读过书,不认识文字,她一生中遭受的苦难,真是难以尽述。战争、饥饿、疾病,在那样的苦难中,是什么样的力量支撑她活下来,是什么样的力量使她在饥肠辘辘、疾病缠身时还能歌唱?我在母亲生前,一直想跟她谈谈这个问题,但每次我都感到没有资格向母亲提问。

  ④有一段时间,村子里连续自杀了几个女人,我莫名其妙地感到了一种巨大的恐惧。那时候我们家正是最艰难的时刻,父亲被人诬陷,家里存粮无多,母亲旧病复发,无钱医治。我总是担心母亲走上自寻短见的绝路。每当我下工归来时,一进门就要大声喊叫,只有听到母亲的回答时,心中才感到一块石头落了地。有一次下工回来已是傍晚,母亲没有回答我的呼喊,我急忙跑到牛栏、磨房、厕所里去寻找,都没有母亲的踪影。我感到最可怕的事情发生了,不由地大声哭起来。这时,母亲从外边走了进来。母亲对我的哭泣非常不满,她认为一个人尤其是男人不应该随便哭泣。她追问我为什么哭。我含糊其词,不敢对她说出我的担忧。母亲理解了我的意思,她对我说:"孩子,放心吧,阎王爷不叫我是不会去的!"

  ⑤母亲的话虽然腔调不高,但使我陡然获得了一种安全感和对于未来的希望。多少年后,当我回忆起母亲这句话时,心中更是充满了感动,这是一个母亲对她的忧心忡忡的儿子做出的庄严承诺。活下去,无论多么艰难也要活下去!现在,尽管母亲已经被阎王爷叫去了,但母亲这句话里所包含着的面对苦难挣扎着活下去的勇气,将永远伴随着我,激励着我。

  ⑥我曾经从电视上看到过一个让我终生难忘的画面:以色列重炮轰击贝鲁特后,滚滚的硝烟尚未散去,一个面容憔悴、身上沾满泥土的老太太便从屋子里搬出一个小箱子,箱子里盛着几根碧绿的黄瓜和几根碧绿的芹菜。她站在路边叫卖蔬菜。当记者把摄像机对准她时,她高高地举起拳头,嗓音嘶哑但异常坚定地说:我们世世代代生活在这块土地上,即使吃这里的沙土,我们也能活下去!老太太的话让我感到惊心动魄,女人、母亲、土地、生命,这些伟大的概念在我脑海中翻腾着,使我感到了一种不可消灭的精神力量,这种即使吃着沙土也要活下去的信念,正是人类历尽劫难而生生不息的根本保证。这种对生命的珍惜和尊重,也正是文学的灵魂。

  ⑦在那些饥饿的岁月里,我看到了许多因为饥饿而丧失了人格尊严的情景,譬如为了得

  到一块豆饼,一群孩子围着村里的粮食保管员学狗叫。保管员说,谁学得最像,豆饼就赏赐给谁。我也是那些学狗叫的孩子中的一个。大家都学得很像。保管员便把那块豆饼远远地掷了出去,孩子们蜂拥而上抢夺那块豆饼。这情景被我父亲看到眼里。回家后,父亲严厉地批评了我。爷爷也严厉地批评了我。爷爷对我说:嘴巴就是一个过道,无论是山珍海味,还是草根树皮,吃到肚子里都是一样的,何必为了一块豆饼而学狗叫呢?人应该有骨气!他们的话,当时并不能说服我,因为我知道山珍海味和草根树皮吃到肚子里并不一样!但我也感到了他们的话里有一种尊严,这是人的尊严,也是人的风度。人,不能像狗一样活着。

  ⑧我的母亲教育我,人要忍受苦难,不屈不挠地活下去;我的父亲和爷爷又教育我人要有尊严地活着。他们的教育,尽管我当时并不能很好地理解,但也使我获得了一种面临重大事件时做出判断的价值标准。

  ⑨饥饿的岁月使我体验和洞察了人性的复杂和单纯,使我认识到了人性的最低标准,使我看透了人的本质的某些方面。许多年后,当我拿起笔来写作的时候,这些体验,就成了我的宝贵资源,我的小说里之所以有那么多严酷的现实描写和对人性的黑暗毫不留情的剖析,是与过去的生活经验密不可分的。当然,在揭示社会黑暗和剖析人性残忍时,我也没有忘记人性中高贵的有尊严的一面,因为我的父母、祖父母和许多像他们一样的人,为我树立了光辉的榜样。这些普通人身上的宝贵品质,是一个民族能够在苦难中不堕落的根本保障。

  12.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中叙述的四件事。(2分)

  13.在第①节中,作者是怎样描写母亲捶打野菜的场景的?为什么说这场景是他文学道路的起点?(4分)

  14.理解划线词语和句子在文中的含义(4分)

  (1)孩子,放心吧,阎王爷不叫我是不会去的!

  (2)人性最低的标准。

  15.第④段中,画曲线句子“有一段时间,村子里连续自杀了几个女人,我莫名其妙地感到了一种巨大的恐惧。”在文中有何作用?(4分)

  16.本文题目为“母亲”,为什么还写到贝鲁特老太太及“我”的父亲和爷爷,请结合全文探究作者这样安排的好处。(6分)

  三、古代诗文阅读(共36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7—21题。(19分)

  照玄上人诗集序

  刘基

  予初来杭时,求士于郑希道先生。先生为余言,照玄上人之为诗,雄俊峭拔,近世之以能诗名者,莫之先也。余素知郑君善鉴而言不过,心常怀之。及访于杭人,无能言上人之能诗者,心窃怪之。及余徙居白塔之下,而上人乃住持万松岭之寿宁寺,于是始得遍观其所为诗。盖浩如奔涛,森如武库①,峭如苍松之栖县崖,凛乎其不可攀也。而忧世感时之情,则每见于言外。呜呼!是宜不以诗闻于杭之人矣!

  夫诗何为而作哉?情发于中而形于言,《国风》、二《雅》列于六经,美刺风戒,莫不有裨于世教。是故先王以之验风俗、察治忽,以达穷而在下者之情,词章云乎哉!后世太师职废②,于是夸毗戚施之徒③,悉以诗将其谀,故溢美多,而风刺少。流而至于宋,于是诽谤之狱兴焉,然后风雅之道扫地而无遗矣。今天下不闻有禁言之律,而目见耳闻之习未变,故为诗者莫不以哦风月、弄花鸟为能事,取则于达官贵人,而不师古,定轻重于众人,而不辨其为玉为石。惛惛怓怓④,此倡彼和,更相朋附,转相诋訾⑤,而诗之道无有能知者矣。然则上人之不以诗称于今之人,不亦宜哉!

  呜呼有伯乐而后识马有匠石而后识梧槚⑥自古以及于今伯乐几人匠石几人耶抱奇材而不遇以泯死者不少矣。予既重上人之诗,而又悲夫人之不知郑先生之为伯乐、匠石也,故为序其端焉。

  【注解】①武库:储藏武器的仓库。此喻其诗歌之富于才识,于各体制无所不能。②太师职废:指停止采诗。③夸毗:谄媚,卑屈。意谓或以大言夸之,或以谀言阿附之。戚施:驼背,腰直不起来的人,以喻谄谀献媚之人。④惛惛怓怓:喧扰争吵。⑤诋訾(zī):诽谤非议。⑥梧,梧桐。槚,即楸树。

  17.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余素知郑君善鉴而言不过 过:过分

  B.峭如苍松之栖县崖 县:同“悬”

  C.悉以诗将其谀 将:助长

  D.于是诽谤之狱兴焉 狱:监狱

  18. 下列各组句子,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无能言上人之能诗者 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B.是宜不以诗闻于杭之人矣! 不赂者以赂者丧

  C.莫不有裨于世教 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

  D.取则于达官贵人,而不师古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19.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来源:学优高考网gkstk]

  A.文章第一段写出了杭州诗坛一个怪现象:照玄上人之诗情辞并茂,“忧世感时”之情常溢于言表,却受到杭州人的冷落,而不为人知。

  B.作者认为诗歌从宋代开始溢美多,讽谏少,形成了吟风弄月、取媚达官贵人,更相朋附、不问诗歌好坏的诗风。

  C.作者把诗序的写作与对当时诗坛的尖锐批评巧妙地结合起来,因而自然激发了读者要读一读本诗集的兴趣。

  D.全篇行文流畅,夹叙夹议,引人人胜,在针砭时下诗风格调低下的同时,赞颂了照玄上人高尚的诗品,同时也凸现出照玄上人卓荦不群、刚正不阿的人品和节操。

  20. 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用“|”标示。(3分)

  呜 呼 有 伯 乐 而 后 识 马 有 匠 石 而 后 识 梧 横 自 古 以 及 于 今 伯 乐 几 人 匠 石 几 人耶 抱 奇 材 而 不 遇 以 泯 死 者 不 少 矣。

  21. 把文言文阅读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7分)

  ⑴近世之以能诗名者,莫之先也。(3分)

  ⑵然则上人之不以诗称于今之人,不亦宜哉!(4分)

  (二)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21-22题。(7分)

  初冬夜饮

  (唐)杜牧

  淮阳①多病偶求欢,客袖侵霜与烛盘。

  砌下梨花一堆雪,明年谁此凭栏干?

  【注】①淮阳,指西汉汲黯因切谏被贬,最后死于淮阳之事。作者作此诗时,被流放为黄州刺史。

  22.该诗结尾句表达诗人 的情感。(2分)

  A.无能言上人之能诗者 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B.是宜不以诗闻于杭之人矣! 不赂者以赂者丧

  C.莫不有裨于世教 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

  D.取则于达官贵人,而不师古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19.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来源:学优高考网gkstk]

  A.文章第一段写出了杭州诗坛一个怪现象:照玄上人之诗情辞并茂,“忧世感时”之情常溢于言表,却受到杭州人的冷落,而不为人知。

  B.作者认为诗歌从宋代开始溢美多,讽谏少,形成了吟风弄月、取媚达官贵人,更相朋附、不问诗歌好坏的诗风。

  C.作者把诗序的写作与对当时诗坛的尖锐批评巧妙地结合起来,因而自然激发了读者要读一读本诗集的兴趣。

  D.全篇行文流畅,夹叙夹议,引人人胜,在针砭时下诗风格调低下的同时,赞颂了照玄上人高尚的诗品,同时也凸现出照玄上人卓荦不群、刚正不阿的人品和节操。

  20. 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用“|”标示。(3分)

  呜 呼 有 伯 乐 而 后 识 马 有 匠 石 而 后 识 梧 横 自 古 以 及 于 今 伯 乐 几 人 匠 石 几 人耶 抱 奇 材 而 不 遇 以 泯 死 者 不 少 矣。

  21. 把文言文阅读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7分)

  ⑴近世之以能诗名者,莫之先也。(3分)

  ⑵然则上人之不以诗称于今之人,不亦宜哉!(4分)

  (二)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21-22题。(7分)

  初冬夜饮

  (唐)杜牧

  淮阳①多病偶求欢,客袖侵霜与烛盘。

  砌下梨花一堆雪,明年谁此凭栏干?

  【注】①淮阳,指西汉汲黯因切谏被贬,最后死于淮阳之事。作者作此诗时,被流放为黄州刺史。

  22.该诗结尾句表达诗人 的情感。(2分)

  参考答案及解析:

  一、语言文字运用

  1、D (催、傺、剔)

  2、C (迭、纯)

  3、C

  4、C (D A项,“惩前毖后”吸取过去失败的教训,以后小心,不致重犯错误。毖,谨慎;小心。这里属范围不当。B项,“白山黑水”长白山和黑龙江,指我国东北地区。这里属望文生义。C项,“死得其所”形容死得有意义,有价值。属于褒义词,这里属感情色彩不当。D项,“独具只眼”能看到别人看不到的东西,形容眼光敏锐,见解高超。

  5、C 【 A成分残缺,句末加“的情况”一类的词语。B不合逻辑,“他也更加明确了学习目标”是原因,“他学习更加努力了”是结果。D结构混乱。“绝不能让……”与“任其……”是两种不同的句式。】

  6、B

  7、心理咨询是运用心理学的理论、知识和方法,通过言语、文字或其他信息传播媒介,给咨询对象以帮助、启发和教育的活动。(或,运用心理学的理论、知识和方法,通过言语、文字或其他信息传播媒介,给咨询对象以帮助、启发和教育的活动叫做心理咨询。) [来源:学优高考网]

  8、 你是教师,你有腹藏诗书、躬耕讲台、收获桃李的快乐

  你是学生,你有遨游书海、采撷知识、聆听教诲的快乐

  二、现代文阅读

  9.B(在原文中,“清丽委婉的‘吴蔡讴’听起来引人入胜”并不是导致“它在魏晋南北朝时被用于人际交往中的应酬唱和,成为一种社交礼仪”的条件或原因。)

  10.A(由原文“后人考证为渔娘曲的‘吴蔡讴’,大约就是吴歌的原生状态”可知,吴蔡讴“不再具有原生民歌的特点”的说法错误。)

  11.萌动着追求人生幸福的渴望;哺育了明清之际的异端思潮;显示了人文意识的觉醒

  12、①母亲捶菜而歌②寻觅母亲的隐忧③贝鲁特老太太的抗争④父亲与爷爷的训斥(2分,意思对即可)

  13、从视觉、嗅觉、听觉、感觉等方面描写了母亲捶打野菜的情景(2分)。这样有声音、

  有颜色、有气味、有形状的立体记忆,(或这种感受生活和记忆事物的方式)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作者小说的面貌和特质。(2分)

  14.(1)我会面对苦难坚强的活下去的,这是作为母亲的责任,你不要担心。

  (2)是从母亲和父亲、爷爷那儿懂得的标准,即面对饥饿灾难,要忍受,有活下去的勇气、信念;要不屈不挠,有尊严、有骨气地活着。

  15、照应前文“正处于中国历史上一个艰难的时期”,引出下文我对母亲的担忧;体现生活的艰难、人性的脆弱,反衬母亲的坚强。

  16、①从内容上,丰富了文章内容,能更好的全面的揭示普通人身上的宝贵品质。(2分)②从主旨上,母亲教育我要在困难面前勇敢地活下去,贝鲁特老太太深化了这一精神,父亲和爷爷又告诫我人要有尊严地活着,互为补充,文章有厚重感。(2分)③从人物形象上,这些人物相互映衬补充,都为我树立了光辉的榜样,也使我体察到人性的复杂和单纯,使我看透了人的本质的某些方面。(2分)

  三、古文阅读

  17.D (案件、案子。C将:顺从。《史记·管晏列传》:“将顺其美,匡救其恶,故上下能相亲也。”此处引申为助长)

  18. A(都是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B项上一句“以”介词,凭借;下一句介词,因为 C项上句“于”介词,对;下句介词,比 D项上一句“而”连词,表转折;下一句连词,表递进)

  19.B(宋代之前诗歌就已经“溢美多,讽谏少”)

  20. (3分)呜呼︱有伯乐而后识马︱有匠石而后识梧横︱自古以及于今︱伯乐几人︱匠石几人耶︱抱奇材而不遇以泯死者不少矣。

  21. ⑴近代的凭借写诗歌闻名的人,没有超过他的。(3分)

  (关键词:名,先。句式:莫之先,宾语前置。)

  ⑵这样那么照玄上人不能凭借诗歌在现在的人中著称,不也是应该的吗!(4分)

  (关键词:称,宜。句式:“不以诗称于今之人”介宾短语后置。“上人之不以诗称于今之人”加点的“之”取消句子独立性。)

  22.流转不定的困苦(四处漂泊的痛苦,仕途不遇的愤慨,壮志难酬的无奈也对)。

  23.①用典,首句用汲黯事自况,暗示自己因耿介直言而被排挤出京,表达了仕途不遇的愤慨之情。②寓情于景(比喻),诗人独斟独饮,并不能释忧解愁,于是凭栏而立,那阶下积

  雪就像堆簇着洁白梨花,茫茫夜雪加深了他的身世茫茫之感。③虚实结合,眼前梨花之雪是实写,“明年”之问是虚写。流露出流转不定的困苦、思念故园的情思、仕途不遇的愤慨和壮志难酬的隐痛。(答出一点2分,2点4分,3点满分)

  24(略)

  四、作文

  【译文】

  我刚刚来杭州的时候,向杭州的郑希道先生寻求杭州(真正)的读书人,郑先生对我说起照玄上人写诗,诗风雄俊峭拔。近代以擅长写诗而出名的人,没有人超越他。我一向知道郑先生善于鉴赏人物并且说话不过头,(于是)我心中常想到照玄上人。等我向杭州人访求照玄上人的事迹,却没有说照玄上人擅长写诗的人,我私下里想到这件事情很奇怪。等我迁居到白下岭的时候,而照玄上人就在万松岭担任寿宁寺住持,从此我开始全面观览他写的诗,他的诗作气势浩瀚,犹如奔涛,结构森严,宛如武库,风格峭拔,如同苍松栖居悬崖,凛然不可攀爬一般,而忧世感时的感情却常常于言辞之外显现。哎呀!这就是照玄上人不能凭诗作闻名于杭州的人的原因啊。

  诗歌是为什么而作呢?感情从内心涌动,就要流露在言语中,《国风》和二《雅》列于“六经”之中,赞美讽刺劝谏,没有不对世风教化偶裨益的。因此以前的君王用它来考察风俗的变化,体察治理的得失,来了解不得志而生活在社会下层的人的情感。(从诗歌的社会功能看)他们难道只称为“辞章”吗?后世太师这一官职废止,于是那些谄谀献媚之人,全都用诗来助长阿谀逢迎的风气,所以溢美的诗作多了,而讽刺的诗作少了。这种风气流传到了宋朝,于是诽谤的案件开始出现,自那以后,诗歌创作的风雅美刺传统就一扫而光,毫无遗留了。如今天下没有听说有禁止言论的律令,可是人们目见耳闻的陋习并未改变,所以写诗者没有不把写哦咏风月、把弄花鸟的诗当作写诗的正道,他们效仿达官贵人却不向古人学习,以众人的标准来判定诗作的好坏而不去辨别他们到底是玉还是石,糊里糊涂,吵吵闹闹,此唱彼和,互相依附,相与结党,转而又互相诋毁攻讦,可是诗的美刺讽谏传统却没有人能够知道了。既然这样,照玄上人不以诗被当今之人称道不也是很应该的吗?

  唉!有伯乐然后才能识别千里马,有匠石然后才能识别梧桐树和蝽树这样的好木材,可是从古到今匠石又能有几个呢?那些怀抱奇特本领而不被重用的人物,已经消失不少了。我既推崇照玄上人的诗作,而又悲叹人们不知道郑先生就是当今的伯乐、匠石,所以写了这篇序放在诗集的开头。

扫描/长按二维码可帮助成人高考通关
获取2018成人高考答案
获取10页精华点题讲义
获取2套仿真内部资料
获取2018成考成绩查询

成考万题库下载微信搜索"万题库成考"

展开全文

成人高考万题库

更多
语文
语文
已有3130362人做题
下载
政治
政治
已有12855604人做题
下载
英语(高起点)
英语(高起点)
已有1144275人做题
下载

成人高考章节课

全部科目

成人高考VIP课

更多热门课程
评论(0条) 发表
Copyright © 2004-
考试吧(m.566.com)北京美满明天科技有限公司
社会统一信用代码:91110108MA01WU311X
帮助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