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吧

高考

考试吧>2022高考>高考语文>高考语文辅导>正文
2018重庆高考语文解析:理解和表达的要求无处不在
网络 2018-06-08 14:27:49 评论(0)条

2018高考真题答案热点文章  ※  微信对答案  ※  成绩查询

  今(7)日是高考第一天,语文科目考试已经结束。针对2018年全国卷Ⅱ语文试题,中学语文高级教师,重庆外国语学校高三语文备课组长钟继仙老师进行了点评。她表示,语文试题,理解和表达的要求无处不在,建议学生多进行阅读。  “阅读材料的选择继续突出与生活相联系、与现实相联系、与时代发展相联系的特点。”钟继仙表示,论述类文本阅读,摘编自袁梦倩《被“遗忘权”之争:大数据时代的数字化记忆与隐私边界》的一段文字,讨论数据时代人与世界的关系。  其中,文学类文本阅读,则是老舍的小说《有声电影》,关注人与社会生活的关系:表现物质与精神皆日益演进变化的现实生活里,人们的意识态度、反应作为等等,语言机趣,富于幽默,读之令忍俊不禁。  实用类文本阅读也真“实用”。以非连续性文本形式呈现,四段材料,谈创新与科技成果转化及知识产权的趋势,政策导向,实践经验与模式,问题挑战等。文字表达三段,第二段是统计图。学生读这些片段,最要避免的是割裂了各材料的联系。  古诗文阅读理解比较稳定。语言运用不算出新,变化够亮,确实更像实际的语言运用。  一段围绕戏曲传承话题的材料,整合了17-19题,表达连贯,成语、语病辨析。在足够具体的语境下,完成理解表达,落在实际情境中,优于“飞花出令”式一句句“单飞”的孤立割裂材料。阅读量增大,信息增多,分析作答的依据是整体语境下生成的,使理解表达能力的考察更具区分度。  钟继仙认为,语文试卷中,需要在各种语句段篇材料里、丰富现实的语境里,去展现理解和表达能力——简单概括之,即一切题目的实质都是“读懂,按要求表达”。  所以,在钟继先看来,语文试卷体现的,正是“理解和表达的要求无处不在”。题目答好的根本,在能力,不在“技术”。  钟继仙说:“那些思路、方法、策略,是不等于阅读能力的;要掌握这些技术,高三一年,足够。不够的是什么?阅读。”

扫描/长按二维码帮助高考通关!
获取2018高考真题答案
获取2018年高考作文
获取高考历年真题解析
获取2018高考心得技巧

微信搜索"考试吧高中资讯" 关注也可获得高考秘籍

展开全文
评论(0条) 发表
Copyright © 2004-
考试吧(3g.exam8.com)北京美满明天科技有限公司
社会统一信用代码:91110108MA01WU311X
帮助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