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小组工作方法
重点提炼
1、小组工作特点
小组的特点:小组组员问题的共同性或相似性、强调小组组员的民主参与、运用小组治疗性因素、注重团体的动力。
小组工作的功能:塑造小组组员的平等意识和共同体归属感、提供小组组员自我改变及被肯定的社会场景、创造相互帮助共同成长的学习机会、打造增能的社会支持网络。
2、小组工作的模式:社会目标模式、治疗模式、互动模式以及发展模式。
实施原则:致力培养并提升小组组员的社会意识和社会责任、致力发展小组组员的自我发展能力社会参与和社会行动的能力、致力通过小组领袖的培养、致力小组工作目标与社区发展目标的一致性。
3、治疗模式:也称临床模式或康复模式。
实施原则:综合性原则、建构性原则、个别性与共同性相结合的原则
治疗模式的特点:1目标是通过治疗促进个人行为改变;2小组组员一般有较严重的情绪和行为问题;3社会工作者扮演治疗者的角色。
4、互动模式:也称交互模式或互惠模式。
互动模式的特点:目标是促进小组成员产生社会归属感,形成相互支持;组员在团体中有平等互惠的动机和能力;社会工作者是中介者和使能者。
实施原则:开放性的互动、平等性的互动、面对面的互动
5、发展模式:称过程模式。
发展模式的特点:目标是促进小组组员和小组的共同成长;小组组员通过互动、学习和经验分享获得自我成长;社会工作者扮协调者和使能者的角色。
实施原则:积极参与原则、使能者原则
6、小组工作的过程
(1)准备阶段
组员的招募及遴选、确定工作目标、制定工作计划、申报并协调资源、小组的规模与工作时间活动场地及设施的选择安排
(2)开始阶段
开始阶段组员的一般特点:矛盾的心理行为特征、小心谨慎与相互试探、沉默而被动:沉默而被动、对社工的依赖性
社会工作者的角色和责任:领导者、鼓励者、组织者
(3)中期转折阶段
组员关系走向紧密化的时期,也是小组内部权力竞争开始的时期。
(4)后期成熟阶段
小组及组员的一般特点:小组的凝聚力大大增强凝聚力的最高点:“我们”;
组员关系的亲密程度更高;
组员对小组充满了信心和希望;
小组的关系结构趋于稳定
(5)结束阶段
小组及组员的一般特点:浓重的离别情绪;
小组关系结构的弱化
7、小组工作技巧
(1)沟通和互动技巧
与组员沟通的技巧;促进组员之间沟通的技巧
(2)小组讨论的技巧
1)小组讨论的事前准备
2)主持小组讨论
(3)小组治疗技巧:直接干预法、间接干预法
(4)小组活动的设计技巧:紧扣小组目标、考虑组员的特征及能力、小组活动的基本要素、经验分享环节
(5)小组评估技巧:组前计划评估、小组的需求评估、小组的过程评估、小组的效果评估、评估后审核、撰写评估报告
历年考题举例
单项选择题
社会工作者小李设计了一个旨在提升无业青年自信心的小组,小组工作第四节开始,小李引导组员共同完成“挑战北斗星”的游戏。
小李:“完成游戏那一刻,大家感觉如何?”
组员:“哇,太激动了,感觉像是心里一块大石头落地了。”
小李:“与最初相比,大家的想法有什么变化?”
组员:“刚开始我觉得不可能完成任务,担心椅子会受不了,等大家成功走完最后一张椅子,我才发现有些事情并不像想象的那么难,需要多去尝试。”
以上对话,一般出现在小组活动经验分享环节,其主要目的是( )。(2017)
A.引导组员讨论参加活动的收获,交流给自己的启发
B.引导组员彼此交流与合作,协助小组互助网络形成
C.引导组员形成稳定关系,促使小组进程有规律可循
D.引导组员间形成相互信任的氛围,增加小组凝聚力
参考答案:A
多项选择题
驻校社会工作者小陈为有人际交往困境的学生开展小组,组员由不同类型的学生构成,以期实现不同类型学生的相互尊重、接纳。小组活动已开展三次,小陈评估后发现,一些组员已经开始意识到自己的问题,有了改变的动机,但小组动力还未形成,组员小强和小刚依然盛气凌人,对同学冷嘲热讽,小组其他成员的情绪受到影响。小陈决定在下次小组活动中,运用直接干预法开展工作。小陈适宜的做法有( )。(2017)
A.通过自身权威和组员之间的相互信任,提升组员士气
B.与组员重新讨论小组的规范,警告小强、小刚的行为
C.布置家庭作业,要求组员做两件彼此共同关心的事情
D.通过小组前后自画像对比,奖励发生正向改变的组员
E.培育小组冲突的协调者,鼓励组员对此问题进行讨论
参考答案:ABD





微信搜索"万题库社工学习工坊"也可获得社工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