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公卫执业医师综合笔试知识点总结(12)
考试吧 2016-12-22 15:54:00 评论(0)条
胍基琥珀酸的作用
(1)在正常情况下,精氨酸和甘氨酸可在甘氨酸精氨酸脒基移换酶的作用下,生成胍乙酸和鸟氨酸;胍乙酸又可转变为肌酐。尿毒症时上述酶的活性降低,且因肌酐在体内蓄积,故使上述反应不能进行。此时组织中的精氨酸易于和门冬氨酸在门冬氨酸精氨酸脒基移换酶的作用下,生成胍基琥珀酸。
(2)在体内瓜氨酸和门冬氨酸可以生成精氨酸代琥珀酸。正常情况下,精氨酸代琥珀酸裂合酶活性高,故精氨酸代琥珀酸在B键处断裂,而生成延胡索酸和精氨酸。尿毒症时,有人认为血中尿素浓度增高可能引起此酶的活性降低,因而精氨酸代琥珀酸在A键处被裂解而生成鸟氨酸和胍基琥珀酸。
正常人血浆中胍基琥珀酸的浓度约为0.03mg,而在尿毒症患者可高达8.3mg,增高200多倍。胍基琥珀酸可抑制血小板第3因子的活性,又能促进溶血,因而可能与尿毒症的出血倾向和贫血有关。
变构酶调节亚基
变构酶除活性中心外,存在着能与效应剂作用的亚基或部位,称调节亚基(或部位),效应剂与调节亚基以非共价键特异结合,可以改变调节亚基的构象,进而改变催化亚基的构象,从而改变酶活性。
凡使酶活性增强的效应剂称变构激活剂,它能使上述S型曲线左移,饱和量的变构激活剂可将S形曲线转变为矩形双曲线。凡使酶活性减弱的效应剂称变构抑制剂,能使S形曲线右移。例如,ATP是磷酸果糖激酶的变构抑制剂,而ADP、AMP为其变构激活剂。
长按二维码关注即可获得医师资格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