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吧

成人高考

考试吧>成人高考>成人高考模拟试题>正文
2016成人高考专升本大学语文议论文试题及答案(2)
考试吧 2016-01-14 14:02:24 评论(0)条

  >>>>>2016成人高考专升本大学语文议论文试题答案汇总最新文章

寡人之于国也

《孟子》

2016成人高考专升本大学语文议论文试题及答案(2)

  课文翻译

  梁惠王说:“我对于国家,(可以说)把全部精力都放在它上面了。如果河内地区发生灾荒,就把河内的百姓迁移到河东.把河东的粮食搬运到河内;河东发生饥荒也是这样。我观察邻国的政事,没有像我这样尽心尽力的。然而邻国的百姓不更少,我的百姓不更多,这是为什么呢?”

  孟子回答说:“大王您喜欢战争,请允许我用战争来打个比方。咚咚地敲起战鼓,双方兵器已经交接,(这时)扔掉铠甲拖着武器逃跑。有的人跑了一百步后停止,有的人逃了五十步后停止。(跑了五十步的人)拿自己只跑了五十步来嘲笑跑了一百步的人,那怎么样呢?”

  (梁惠王)说:“不可以,(他)只不过没有逃一百步而已,这也是逃跑呀!”

  (孟子)说:“大王您如果了解了这一点,那么就不要指望你的百姓比邻国多了。”

  “不违背农业生产的时节,粮食就可以吃不完;密网不撒向池塘,鱼鳖就吃不完;伐木按时节进入山林,木材就可以用不完。粮食和鱼鳖吃不完,木材用不完,这就让老百姓养活生者、发送死者而毫无遗憾了。养活生者发送死者毫无遗憾,这就是实行王道的开始。”

  “五亩的宅基地,在上面种上桑树,五十岁的人就可以穿丝绸衣服。鸡、猪、狗等家禽家畜,不要错过它们的繁殖季节,七十岁的人就可以吃到肉了。百卣的土地,不要耽误农时,几口人的人家就可以免除饥饿了。认真搞好学校教育,反复地以孝悌的道理教导百姓,头发花白的老人就不会背着顶着东西在路上行走了。七十岁的人有丝绸衣服穿,有肉吃,百姓们不挨饿受冻,这样还不能统治天下的,从来不曾有过。”

  “(现在)狗猪吃人吃的食物而(您)不知道约束制止,道路上有饿死的人(您)却不知道开仓放粮赈济百姓;人死了,就说:‘不是我的过错,是年成不好。’这和用武器刺人把他杀死,然后说;‘不是我的过错,是兵器之罪’有什么不同?大王您不要归罪于年成,这样,普天下的百姓就会投奔到您这儿来了。”

扫描二维码关注"chengkao566"微信,获取最新成人高考分数线、成人高考成绩等信息!

  一、选择题

  1.在《寡人之于国也》一文中,孟子尽力倡导的是(  )

  A.称霸天下

  B.王道仁政

  C.无为而治

  D.民贵君轻

  2.“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这一思想的提出者是(  )

  A.孔子

  B.庄子

  C.韩非子

  D.孟子

  3.本文中“五十步笑百步”的比喻说明了(  )

  A.梁惠王治国有方

  B.梁惠王的治国方法与邻国不同

  C.梁惠王治国方法与邻国没有质的差别

  D.梁惠王愚不可及

  二、填空题

  1.孟子,名____________,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时期人。

  2.孟子所言“王道”的意思是____________。

  3.《孟子》一书和____________《大学》《中庸》合称为“四书”。

  4.孟子在本文中认为只有____________,民才能加多。

  三、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

  2.邻国之民不加少。

  3.弃甲曳兵而走。

  4.谷不可胜食也。

  5.斧斤以时入山林。

  6.五亩之宅,树之以桑。

  7.谨庠序之教。

  8.申之以孝悌之义。

  9.不可,直不百步耳

  10.数罟不入湾池,鱼鳖不可胜食也。

  四、翻译下列句子

  1.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2.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3.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

  4.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5.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6.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五、简答题

  1.孟子用“五十步笑百步”的比喻说明了什么?

  2.本文在结构上是围绕什么问题论述的?

  3.在本文中孟子阐述的仁政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4.最能体现孟子民本思想的是哪三句话?

  六、分析题

  1.阅读下面这段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1.阅读下面这段文字,然后网答问题。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元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日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1)盂子在这里提出了哪两个方面的施政措施?

  (2)“五亩之宅”、“百亩之田”针对的是什么样的社会现实?反映了孟子什么样的经济思想?(3)这段话在语言上采用了哪种修辞方法?

  2.阅读下列这段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入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1)“狗彘食人食”、“涂有饿莩”的描述,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

  (2)“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的描述,采用了什么表现方法?

  (3)这段话中采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请写出喻体和被喻体。

  (4)上述比喻的深层次含义是什么?

扫描二维码关注"chengkao566"微信,获取最新成人高考分数线、成人高考成绩等信息!

  参考答案

  一、

  1.B

  2.D

  3.C

  二、

  1.轲;子舆;战国

  2.用仁政统一天下

  3.《论语》

  4.施行仁政

  三、1.凶:灾荒。

  2.加:更加。

  3.曳兵:拖着兵器。走:跑。

  4.胜:尽、完。

  5.斤:斧头的一种。

  6.树:种、栽种。

  7.谨:认真办好。

  8.申:反复教导。

  9.仅,只

  10.细密

  四、1.养活生者,发送死者,毫无遗憾,这是实行王道的开始。

  2.五亩的宅基地,在上面种桑树,五十岁的人就可以穿丝绸衣服。

  3.咚咚地敲起战鼓,双方兵器已经交接,扔掉铠甲拖着兵器逃跑。

  4.这样做而不能统一天下的,从来不曾有过。

  5.有的人跑了一百步后停止,有的人逃了五十步后停止,拿自己只跑了五十步来嘲笑跑了一百步的人,那怎么样呢?

  6.大王您不要归罪于农事收成,这样,普天下的百姓就会投奔到您这儿来了。

  五、

  1.梁惠王所谓的“尽心”,实际上与邻国国君的治国方法只有量的差别而没有本质上的不同。

  2.本文在结构上围绕着“民不加多”和如何使“民加多”的问题展开论述的。

  3.划分宅基,发展家畜,分配土地,加强教育,使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4.“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六、1.(1)一是经济上,使民有“恒产”:五亩之宅、百亩之田(含畜禽)即是。孟子认为“民之为道也,有恒产者有恒心,无恒产者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孟子·滕文公上》)。二是教化上,搞好学校教育,调艇人的行为准则。

  (2)针对的是土地兼并加剧、民众失去生活来源的现实。反映了孟子力图恢复传说中的井田制度的经济思想,即《孟子·滕文公上》所云“方里而井,井九百亩,其中为公田。八家皆私百亩,同养公田。公事毕,然后敢治私事。”井田制可能是乌托邦,也是一种倒退。

  (3)排比

  2.(1)反映了当时贫富悬殊、阶级对立的社会现实。

  (2)对比方法。

  (3)喻体:“刺人而杀之,日:‘非我也,兵也’”;被喻体:“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

  (4)揭示民众饥饿而死的现实,揭露统治者归罪于自然灾害的推脱罪责的行为。

扫描二维码关注"chengkao566"微信,获取最新成人高考分数线、成人高考成绩等信息!

展开全文

成人高考万题库

更多
语文
语文
已有3136318人做题
下载
政治
政治
已有12891139人做题
下载
英语(高起点)
英语(高起点)
已有1146791人做题
下载

成人高考章节课

全部科目

成人高考VIP课

更多热门课程
评论(0条) 发表
Copyright © 2004-
考试吧(m.566.com)北京美满明天科技有限公司
社会统一信用代码:91110108MA01WU311X
帮助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