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选题] 社会救助是政府或社会服务机构对( )提供的支持和帮助。
A.精神生活面临危机的社会成员
B.物质生活面临危机的社会成员
C.社会交往面临危机的社会成员
D.工作面临危机的社会成员
参考答案:B
参考解析:社会救助是政府或社会服务机构对( )提供的支持和帮助。
2[单选题]服务对象钱某向社会工作者老许寻求帮助,“我现在遇到了一个难题,想让你帮我拿拿主意。”老许和钱某一起分析了不同解决办法的优缺点后,钱某说:“我现在知道该怎么办了。”老许的做法主要体现了社会工作( )的价值观。
A.尊重服务对象独特性
B.尊重服务对象自我决定
C.维护服务对象尊严
D.调整服务对象利益冲突
参考答案:B
3[单选题] 社会工作者认为服务对象问题的出现与其感受到的压力有关,相信服务对象有解决问题的潜能。这种说法是基于( )的理论假设。
A.心理社会治疗模式B.危机介入模式C.行为治疗模式D.人本治疗模式
参考答案:A
参考解析:心理社会治疗模式的理论假设包括:①对人的成长发展的假设;②对服务对象问题的假设;③对人际沟通的假设;④对人的价值的假设。其中,对服务对象问题的假设认为服务对象的问题与服务对象感受到的压力有关;对人的价值的假设认为每个人都是有价值的,即使是暂时面临困扰的服务对象,也具有自身有待开发的潜能。心理社会治疗模式的目标就是帮助服务对象发掘自己的潜在能力,促进自身健康成长。
4[单选题] 做突围游戏属于小组( )的活动设计。
A.工作准备阶段B.工作开始阶段C.中期转折阶段D.后期成熟阶段
参考答案:D
参考解析:在小组工作后期成熟阶段,社会工作者的主要任务包括:(1)维持小组的良好状态;(2)协助组员从小组中获得新的认识;(3)协助组员把认知转变为行动;(4)协助组员解决有关问题。突围游戏比较适合这个时期做。故选D。
5[单选题] 社会工作者对服务对象说:“我不知道我是否误会了你的意思,你上次一再告诉我,你很为自己的成就自豪,但刚才从你的谈话中,我感到你对自己很不满意。你对自己的看法到底是怎样的呢?”社会工作者运用的个案工作技巧是( )。
A.澄清B.自我披露C.摘要D.对质
参考答案:D
参考解析:会谈的技巧包括支持性技巧、引领性技巧和影响性技巧。其中,影响性技巧包括提供信息、对质、自我披露、建议和忠告。对质是指社会工作者通过直接提问等方式让服务对象面对自己在行为、情感和认识等方面不一致的地方。
6[单选题] 社会工作者小王针对某社区矫正对象的需求和问题,拟开展一个小组,旨在恢复个人社会功能.发掘个人潜能,解决社会适应问题,并重新建构自信和社会支持网络。此小组适于采用( )开展工作。
A.发展模式B.社会目标模式C.预防模式D.危机干预模式
参考答案:B
参考解析:社会目标模式的实施原则:致力于培养并提升小组组员的社会意识和社会责任:致力于发展小组组员的自我发展能力、社会参与和社会行动能力。
7[单选题]某社区计划组织治安巡逻队,准备邀请居民钱先生加入,社会工作者为此到钱先生家中访问。在谈话中,社会工作者说:“您刚才讲好几家都丢过自行车和晾晒的衣物,
你们都觉得小偷太猖獗了。”这里,社会工作者使用的接触技巧是( )。
A.澄清B.同理心C.分享感受D.体谅
参考答案:B
8[单选题]社会福利机构设立了研究部门,充当机构颁导的参谋,则该结构属于( )。
直线式组织结构
矩阵式组织结构
职能式组织结构
直线参谋式组织结构
参考答案:D
参考解析:社会服务组织结构类型是往年考试的常见考点,需要考生理解三种不同类型的组织结构类型,在情景题中学会判断。
9[单选题]根据《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求助管理办法》,应由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站提供的救助服务是( )。
A.提供乘车凭证,帮助流浪乞讨人员返回其住所
B.提供符合食品卫生要求的基本食物,每日餐费标准不得低于20元
C.提供符合基本条件的住处,并按性别分室住宿
D.提供职业技能培训
参考答案:C
参考解析:《救助管理办法》规定,救助站主要提供以下救助服务:①提供符合食品卫生要求的食物;②提供符合基本条件的住处;③对在站内突发急病的,及时送医院救治; ④帮助与其亲属或者所在单位联系;⑤对没有交通费返回其住所地或者所在单位的,提供乘车凭证;⑥救助站为受助人员提供的住处,应当按性别分室住宿,女性受助人员应当由女性工作人员管理;⑦救助站应当保障受助人员在站内的人身安全和随身携带物品的安全,维护站内秩序。
10[单选题] 社会工作者通过让服务对象解释和描述自己困扰产生的原因和发展过程,为服务对象提供必要的情绪宣泄的机会。以减轻服务对象内心的冲突,改善服务对象不良的行为。这种工作技巧在心理社会模式中被称为( )。
A.探索——描述——宣泄B.间接治疗C.直接影响D.支持
参考答案:A
参考解析:探索——描述——宣泄是指社会工作者通过让服务对象解释和描述自己困扰产生的原因和发展过程,为服务对象提供必要的情绪宣泄的机会.以减轻服务对象内心的冲突,改善服务对象不良的行为。故选A。
11[单选题] 下列选项中,关于学龄阶段的儿童描述正确的是( )。
A.学龄阶段儿童的社会交往对象主要是父母
B.书面语言是儿童语言发展的高级阶段
C.学龄阶段的儿童会面临自闭症的问题
D.学龄阶段儿童掌握了完整的动作,动作熟练程度和协调程度日益提高
参考答案:D
12[单选题]在小组讨论中有时会出现你一言我一语,场面气氛热烈但又偏离方向的情况,此时社会工作者可以运用( )的技巧,以保证讨论的有序进行。
A 摘述
B 引导
C 提问
D 中立
参考答案:B
参考解析:本考点是本章历年出题的重点。考生要注重结合教材中的例子对各种技巧进行理解性记忆,并能加以区分。
1.沟通与互动技巧
(1)与组员沟通的技巧:①营造轻松、安全的氛围;②专注与倾听;③积极回应;④适当自我表露;⑤对信息进行磋商;⑥适当帮助梳理;⑦及时进行小结。
(2)促进组员沟通的技巧:①提醒组员相互倾听;②鼓励组员相互表达;③帮助组员相互理解;④促进组员相互回馈;⑤示范引导。
2.小组讨论的技巧
(1)小组讨论的事前准备:①选择合适的主题;②注意讨论主题的措辞;③选择合适的讨论形式;④安排活动的环境;⑤挑选合适的参与者;⑥准备好讨论草案。
(2)主持小组讨论:①开场的技巧;②了解的技巧;③提问的技巧;④鼓励的技巧;⑤限制的技巧;⑥沉默的技巧;⑦中立的技巧;⑧摘述的技巧;⑨引导的技巧;⑩讨论结束的技巧。
3.小组活动的设计技巧
(1)扣紧小组目标。
(2)考虑组员的特征及能力。
(3)小组活动的基本要素。
(4)经验分享环节。
13[单选题]社会工作者最近为一名长期对妻子实施家暴的男性开展个案会谈,在对其资料的记录中,社会工作者先这样写道:这位男性身材魁梧,其妻子娇弱可怜;这位男性长期酗酒,也没有正式工作;在访谈过程中,这名男性口口声声地说自己爱自己的妻子。随后社工的记录本上又写到:该男子的妻子性格软弱、害怕自己的丈夫,但又不敢离他而去;该男子用酗酒来麻痹自己,逃避现实,说明其总是回避问题,不能完全发现自己的潜能。请问,在这一段描述中,社会工作者的记录主要符合个案记录的( )要求。
A.个案记录的基本格式B.事实与推断C.现实与现在D.缘由分析
参考答案:C
14[单选题] 霄霄是家中的独生女,她的父母从不让霄霄做任何家务,其父母对她生活照料的无微不至。霄霄从小到大,父母不断地给她报各种补习班。请问霄霄的家庭教养模式属于哪一类型( )。
A.支配型 B.专制型 C.核心家庭 D.骄纵型
参考答案:A
15[单选题] 某市妇女联合会准备在“三八妇女节”举办促进妇女劳动保障的大型公益宣传活动。在制订活动计划时,社会工作者对相关部门、人员的有关活动在时间、过程方面进行了合理搭配。这种协调活动属于( )。
A.管理式协调B.沟通式协调C.工作性协调D.程序性协调
参考答案:D
参考解析:社会服务机构的协调活动可分为:①程序性协调,指在制订机构的活动计划时,对不同部门、人员的相关活动在时间、过程方面的合理搭配,使服务活动在进行过程中实现互助支持、互助配合,这种强调是在活动设计过程中进行的;②工作性协调,指在服务进行过程中,领导者去具体地联系、调节各方面的行动,以使它们互相配合的活动。
16[单选题]下列说法中,关于矫正社会工作正确的是( )。
A.与司法工作没有什么不同
B.为罪犯提供思想教育、心理辅导、行为纠正等帮助
C.是一种强制权利
D.具有惩罚性质
参考答案:B
17[多选题] 社会工作专业教材中的对社会工作专业功能的论述中,强调社会工作专业具有维持社会秩序的功能。你认为下列选项中,( )活动是发挥社会工作专业的维持社会秩序的功能。
A.制止社会闲散人员骚扰居民正常生活
B.为受到丈夫虐待的妇女开展个案服务
C.为失业居民提供再就业训练
D.为刑满释放的社区居民提供回归社会训练
E.参与社区巡防队的巡逻值班
参考答案:B,C,D
参考解析:社会工作专业通过解决社会问题实现维持社会秩序。
18[多选题] 社会工作者小王计划运用互动模式设计戒毒康复人员同伴互助小组,小王设计的下列小组活动内容中,符合互动模式实施原则的有( )。
A.“角色模拟”:在高危情景中学会拒绝
B.“巧舌如簧”:就尿检利弊问题展开辩论
C.“同伴示范”:同伴分享戒毒的心路历程
D.“授业解惑”:专家讲述戒毒过程中的生理反应
E.“回报社会”:重阳节组织组员为敬老院老人服务
参考答案:A,C
参考解析:互动模式的实施原则:(1)开放性的互动。互动模式下的小组目标是促使组员之间、组员与小组和社会系统之间达到开放,实现良性互动。小组目标的焦点既在于个人,也在环境,更在个人、小组、环境等之间的开放和互动。(2)平等性的互动。互动模式要求组员在小组中养成平等的关系,通过与其他组员的沟通理解、互动达成共识,共同实现小组的目标并由此获得个人的发展。该模式强调小组组员间的平等及个体独立性。(3)“面对面”的互动。组员之间密切的互动关系是小组存在和发展的动力。作为小组的指导者和协调者,社会工作者尤其要促使成员之间“面对面”澄清其苦恼的问题、期待解决的需求,认清其在小组中承担的角色。同时,通过这种“面对面”的沟通、协商、讨论,促使组员寻找小组的共同需求,挖掘小组的正向动力,主动思考和解决问题.整合社会资源,实现组员个人及小组的发展目标。A符合开放性的互动原则,C符合“面对面”的互动原则。
19[多选题] 某公益社团计划推行“小红花”公益活动,该行动的目标是把志愿者服务与儿童保护工作相结合,通过“徒步城市行”、“爱心义卖”等活动呼吁人们关注城市贫困儿童。在服务方案策划问题的认识和分析阶段,社会工作者应开展的工作有( )。
A.掌握城市贫困儿童数量、分布等信息
B.制订公益行动的活动计划
C.配置公益行动所需的人力、财力、物力等资源
D.了解人们对城市贫困儿童的认识E.确定公益行动的目标对象
参考答案:A,D,E
参考解析:问题认识和分析阶段主要考虑:人们所关注的问题?问题在哪里发生?谁受这个问题影响?人们对这个问题的感受程度如何?掌握问题在社区的分布情况,确定未来行动的“目标对象”,界定处于危机的人口、目标对象人口以及求助者或受影响的人口。
20[多选题]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保护未成年人工作应当遵循的原则有( )。
A.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
B.预防与发展相结合
C.适应未成年人身心发展的特点
D.教育与保护相结合E.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
参考答案:A,C,D,E
参考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明确规定,未成年人享有生存权、发展权、受保护权、参与权和受教育权等权利,国家有责任根据未成年人身心发展特点给予特殊、优先保护,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