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吧

社会工作者

考试吧>社工考试>模拟试题>正文
2015初级社会工作者考试《综合能力》巩固练习题(7)
考试吧 2015-04-13 10:41:04 评论(0)条

  点击查看:2015初级社会工作者《综合能力》巩固练习题汇总

  1.社会工作者在了解社区问题的基础上,依靠专家的意见和知识,通过理性、客观和系统化的分析,对解决社区问题的过程和方法进行计划的工作模式,这属于社区工作的( )。

  A.社区照顾模式

  B.社会策划模式

  C.社区行动模式

  D.地区发展模式

  2.社区工作较多涉及社会层面,牵涉社会政策分析以及社会制度的改变,注重( )。

  A.居民条件的改善

  B.组织结构的建设

  C.社区风气的培养

  D.资源和权利的分配

  3.社会策划模式也注重居民参与,但计划的作出则是( )的任务。

  A.社区居民

  B.社区领导者

  C.社区工作者

  D.社会工作者

  4.社会工作者接触居民,在居民吃饭时间,不勉强入户访问,此属于( )技巧。

  A.聆听

  B.体谅

  C.分享感受

  D.同理心

  5.个案工作建立关系技巧不包括( )。

  A.建立有利于服务对象积极表达的关系模式

  B.感同身受

  C.制造气氛

  D.自我披露

  6.何月是家中的独子,有一位70多岁的老母亲,何月因公死亡后,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伤保险条例》的规定,何月的母亲可以领到何月本人工资( )的供养亲属抚恤金。

  A.30%

  B.40%

  C.50%

  D.80%

  7.“我知道您夫妻之间有许多问题,您觉得你们夫妻之间最大的障碍是什么呢?其他的以后我们再慢慢谈。”这种会谈使用的技巧是( )。

  A.鼓励

  B.对焦

  C.对质

  D.同理心

  8.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规定,我国残疾人劳动就业实行( )的方针。

  A.集中与分散相结合

  B.个人自主就业

  C.劳动市场就业

  D.社区统一安置培训就业

  9.在地区发展模式中,过程目标和任务目标的关系是( )。

  A.相辅相成

  B.由高至低

  C.各自独立

  D.由主至次

  10.研究假设通常可以采取( )两种形式。

  A.必要式假设和充分式假设

  B.条件式假设和差异式假设

  C.规范式假设和条件式假设

  D.差异式假设和必要式假设

  11.采用小组工作方法为老年人提供服务时,小组成员可能会变成“心理上行刑的暴徒”。因此,小组带领者应注意( )。

  A.尊重保密权

  B.尊重自决权

  C.平衡对小组和个人所负的责任

  D.干预小组动力,保护小组成员免受伤害

  12.王女士的丈夫有婚外情,常不回家,但又不想离婚。王女士十分痛苦,前来求助。社会工作者合适的处理方式是( )。

  A.感受王女士的痛苦,陪同她一起哭泣

  B.告知现代社会婚外情现象很普遍,不用太担心

  C.讲某妇女离婚后生活更幸福的故事,引导王女士向她学习

  D.倾听王女士诉说痛苦感觉,给予她隋感支持

  13.周芳与丈夫结婚三年多来遭丈夫的家庭暴力多达数十次,而每次被打之后周芳都是独自去医院检查治疗,而后又继续和丈夫生活在一起,从来不跟任何人提起丈夫的暴力行为。而在不久前,周芳被丈夫追打出了家门,无奈之下,她只能向社会工作者王丹求助。面对周芳的这种情况,王丹的以下做法中,妥当的是( )。

  A.如果周芳愿意的话,为她寻找庇护的场所

  B.认为周芳太软弱,直接替她向公安机关报案

  C.带周芳找她丈夫的单位领导,要求严肃处理和批评其丈夫

  D.理解周芳的看法也认为这个事情不能声张,劝她夫妻间的事情能忍则忍

  14.某纺织厂根据女职工多的实际情况,出台了相关措施:设置哺乳室,方便女工给孩子喂奶;调整怀孕女工工作岗位,减轻劳动强度,保证工资待遇;由工会出面慰问哺乳期女工。这些措施满足了妇女( )的需要。

  A.自我发展

  B.特殊保护

  C.自我实现

  D.性别公正

  15.小李针对儿童福利院中听力及语言障碍的孩子开展的教育属于( )。

  A.技能教育

  B.特殊教育

  C.初级教育

  D.一般教育

  16.目前,一些大、中城市制定了残疾人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免费的政策,这满足了残疾人( )的基本需求。

  A.权利保护

  B.特殊保护

  C.社会救助

  D.社会福利政策

  17.在临终服务对象心理反应的( )阶段,社会工作者要真诚地对待服务对象,但不要揭穿服务对象的防卫机制,经常陪伴服务对象,愿意与服务对象讨论有关死亡的话题。

  A.否认期

  B.愤怒期

  C.抑郁期

  D.讨价还价期

  18.某社区贫困家庭有位10岁脑瘫儿童,父母双双下岗,家境贫困,无钱支付高昂的康复医疗费,也无力送孩子读书,长期封闭的生活环境造成孩子性格孤僻、内向,存在较严重的心理问题。社会工作者小刘经过需求评估,认为( )需要不是该残疾儿童当前的主要需要。

  A.医疗康复

  B.基本生存

  C.接受教育

  D.价值实现

  19.审判机关、监狱管理机关、公安机关看守所在法律文书生效后——日内,将矫正对象的各类法律文书及其相关材料送达其长期固定居住地司法所,并责令矫正对象在法律文书生效后——日内到居住地司法所办理登记手续。( )

  A.3;5

  B.5;3

  C.7;5

  D.5;7

  20.何磊因与人发生冲突,持刀将对方砍成重伤而被拘押和起诉,妻子两个月前因乳腺癌去世,现家中只有年迈的母亲和年幼的儿子,再无他人照顾,也无任何经济来源。此时社会工作者可以提供的服务是( )。

  A.寻找收养机构

  B.寻找I临时安置场所

  C.为他们申请低保

  D.进行心理辅导

  答案及解析

  1.B

  解析:社会策划模式是在了解社区问题的基础上,依靠专家的意见和知识,通过理性、客观和系统化的分析,对解决社区问题的过程和方法进行计划的工作模式。

  2.D

  解析:社区工作方法认为解决问题的责任不应完全放在个人身上,政府、社区均有责任提供资源,协助处理和解决问题,因此社区工作较多涉及社会层面,牵涉社会政策分析以及社会政策的改变,注重资源和权利的分配。

  3.D

  解析:社会策划模式体现的是一种由上而下的改变。社会工作者扮演着专家的角色,运用知识、科学的决策能力及其权威,推动其策划改变。社会策划的过程主要是搜集与问题有关的各种资料,了解问题的本质和发生原因,并用理性的态度决定解决问题的行动方案。

  社会工作者在收集资料、分析事实、决定方案、采取行动等过程中居于主要位置。社会策划模式也注重居民参与,但计划的作出则是社会工作者的任务。

  4.B

  解析:体谅要求社会工作者能够在意居民,并顾及居民的情况,为居民着想,例如,在居民吃饭时间,不勉强人户访问;尽量在先前预定的时间内完成谈话;感谢居民的付出和意见等,显示社会工作者对人的关怀。

  5.D

  解析:自我披露属于影响性技巧。

  6.B

  解析:职工因工死亡,或伤残职工在停工留薪期内因工伤导致死亡的,其直系亲属可领取的补助有三种。①丧葬补助金,为6个月的统筹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②供养亲属抚恤金,按照职工本人的工资的一定比例发给由因工死亡职工生前提供主要生活来源、无劳动能力的亲属。标准为配偶每月40%,其他亲属每人每月30%,孤寡老人或者孤儿每人每月上述标准的基础上增加10%。核定的各供养亲属的抚恤金之和不应高于因工死亡职工月平均工资。③一次性工亡补助金标准,为48个月至60个月的统筹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

  7.B

  解析:对焦是指社会工作者将服务对象偏离的话题或者宽泛的讨论收窄,集中讨论的焦点。社会工作者可以通过让服务对象自己列出话题或者问题的重要次序聚焦讨论的焦点。

  8.A

  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规定,我国残疾人劳动就业实行集中与分散相结合安置就业的方针。

  9.A

  解析:在地区发展模式中,过程目标和任务目标相辅相成,相互促进。重视过程目标并不等于排除任务目标。实际上,如果实质的问题得不到解决,过程目标也不能达到成效。

  因此,两方面的目标是相辅相成且相互促进的。

  10.B

  解析:假设是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假定。研究者可以根据实践经验、考察信息、资料回顾等方法,提炼所需探讨的变量关系。研究假设通常可以采用条件式和差异式两种形式。研究者应该根据实际研究的目标,提出合适的研究假设。

  11.D

  解析:采用小组工作方法为老年人提供服务时,小组工作在理想的情况下,成员会在彼此身上发现力量并找到支持,承担起指引小组方向的责任。在小组带领者的呵护下,成员成为彼此的支持性治疗媒介。但是,小组也可能会变得具有破坏性,让老人在情绪上感到极其焦灼不安,小组成员会变成“心理上行刑的暴徒”。这时小组带领者需要出面解决小组内的冲突,如果破坏性行为延续的话,就要作出解散小组的决定。小组没有权力为了存在下去而无视对成员的责任。因此,小组带领者应注意干预小组动力,保护小组成员免受伤害。

  12.D

  解析:长期以来,在父权文化(如“男尊女卑”“男强女弱”)的影响下,妇女的声音和经验常常遭受轻视或者忽视,而尊重和倾听妇女的声音和经验,恰恰是妇女社会工作的起点。因此,社会工作者应倾听王女士诉说痛苦感觉,并给予她隋感支持。

  13.A

  解析:四个选项中,BCD项都违反了社会工作的理念和工作原则。故答案选 A。

  14.B

  解析:《妇女权益保障法》规定,妇女在经期、孕期、产期和哺乳期应受特殊保护。本题中的各项措施,涉及妇女的孕期、哺乳期,这是妇女独特的生理特征,因此是对妇女的特殊保护和照顾,满足了妇女特殊保护的需要。

  15.B

  解析: 教育康复也称为特殊教育,其主要对象是机构中和城乡社区的各类残疾人,不仅有肢体、智力、听力、语言、视力等类的残疾人,而且在年龄上包括从婴幼儿、学龄前到学龄期残疾儿童、青少年,以及部分残疾成年人(含老年人)。故选B。

  16.D

  解析:在贯彻落实《残疾人保障法》的工作中,残疾人社会工作者需要采取具体措施,维护残疾人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从而帮助他们更积极地参与社会生活。一些城市制定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的优惠政策,但是残疾人搭乘公交车却有具体困难,这就需要进一步为残疾人消除物理性障碍,使残疾人真正享受到福利政策的照顾。

  17.A

  解析:对临终服务对象以下五个心理反应阶段,社会工作者要做好针对性的工作。(1)否认期。要真诚地对待服务对象,但不要揭穿服务对象的防卫机制,经常陪伴服务对象,愿意与服务对象讨论死亡的话题。(2)愤怒期。要倾听服务对象的心理感受,允许服务对象有发怒、抱怨、不合作等发泄行为,做好家属的工作,给予服务对象宽容、关爱和理解。(3)讨价还价期。要予以指导和帮助,使服务对象更好地配合治疗,控制症状。(4)抑郁期。要给予服务对象精神支持,陪伴服务对象,预防自杀,尽量满足服务对象的合理要求。(5)接受期。要尊重服务对象,减少外界干扰,不强迫与服务对象交谈,加强生活护理。

  18.D

  解析:生存是所有生物体的共同需要,是人的最基本的需要,因此8项正确;同时接受教育是儿童的权利,残疾人也普遍有接受教育的要求,尤其是残疾儿童的教育越早越好,因此D项正确。此外,医疗康复也是残疾儿童的需要,因此C项正确。

  19.C

  解析:审判机关、监狱管理机关、公安机关看守所在法律文书生效后的7日内,将矫正对象的各类法律文书及其相关材料送达其长期固定居住地司法所,并责令矫正对象在法律文书生效后5日内到居住地司法所办理登记手续。

  20.C

  解析:犯罪嫌疑人如果是家庭收入的主要甚至唯一的提供者,其被收押和等待审判期间会使家庭经济陷入困难境地。矫正社会工作者此时的重要工作任务,是依据当地的相关法律法规,为犯罪嫌疑人的家人寻找社会资源以维持生计,如帮助申请社会救济、帮助寻找暂时性工作等。故正确答案是C。

展开全文
评论(0条) 发表
Copyright © 2004-
考试吧(3g.exam8.com)北京美满明天科技有限公司
社会统一信用代码:91110108MA01WU311X
帮助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