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差错更正
考考情分析
一、历年考情概况
本章的历年考试题型均为客观题,主要考核会计政策变更与会计估计变更辨别、会计估计变更的处理原则、追溯调整法或追溯重述法的适用范围、累计影响数的计算以及前期差错更正的概念等。尽管本章近三年没有考核过主观题,但会计政策变更和差错更正仍很可能会与其他章节(投资性房地产、所得税、建造合同收入、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等)相结合以综合题的形式出现,需要重点掌握。
二、最近三年本章考试题型、分值、考点分布
题型 |
2013年 |
2012年 |
2011年 |
考点 |
单选题 |
1题1分 |
1题1分 |
(1)会计政策变更与会计估计变更辨别 (2)会计估计变更的处理原则 | |
多选题 |
1题2分 |
1题2分 |
(1)会计政策变更及其变更的概念 (2)追溯调整法或追溯重述法的适用范围 | |
判断题 |
1题1分 |
1题1分 |
(1)累积影响数 (2)前期差错更正的概念 | |
合计 |
2题3分 |
1题1分 |
3题4分 |
三、学习方法与应试技巧
本章的学习有两条主线:
(1)判定相关变更是会计政策变更还是会计估计变更,此考点经常出现在客观题中,通常是给出一些交易或事项,要求考生选出属于估计变更或政策变更的选项。此类题目难度不大,理解好二者的概念、熟记典型事例,一般就没有问题了。
注意点:难以对某项变更区分为估计变更或政策变更的,应作为估计变更处理。
(2)会计变更及会计差错更正方法的选择,是选择追溯调整(重述)法,还是采用未来适用法。该考点在客观题、主观题中都可能考查,客观题中通常是描述某项变更选用的方法,要求考生判断正误,这里只需明确各类变更适用的方法即可;主观题中,一般是与其他章节结合,要求对给出的交易做出调整处理,对于这类题目,除了要掌握调整方法外,还需要会做各类交易事项的正确会计处理,所以在学习本章的同时,也要对前面的章节进行复习,以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这两条主线提纲挈领,考生将其掌握好,对相关知识对比记忆,本章的完整知识体系就很清晰了。
历年考题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
1.(2013年)下列各项中,属于会计政策变更的是( )。
A.固定资产折旧方法由年数总和法改为年限平均法
B.固定资产改造完成后将其使用年限由6年延长至9年
C.投资性房地产的后续计量从成本模式转换为公允价值模式
D.租入的设备因生产经营需要由经营租赁改为融资租赁而改变会计政策
【答案】C
【解析】选项A属于会计估计变更,选项B、D是正常的事项,不属于变更,选项C是会计政策变更。
2.(2011年)下列关于会计估计及其变更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
A.会计估计应以最近可利用的信息或资料为基础
B.对结果不确定的交易或事项进行会计估计会削弱会计信息的可靠性
C.会计估计变更应根据不同情况采用追溯重述或追溯调整法进行处理
D.某项变更难以区分为会计政策变更和会计估计变更的,应作为会计政策变更处理
【答案】A
【解析】选项B,会计估计变更不会削弱会计信息的可靠性;选项C,会计估计变更应采用未来适用法;选项D,应该作为会计估计变更处理。
二、多项选择题
1.(2013年)在相关资料均能有效获得的情况下,对上年度财务报告批准报出后发生的下列事项,企业应当采用追溯调整法或追溯重述法进行会计处理的有( )。
A.公布上年度利润分配方案
B.持有至到期投资因部分处置被重分类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C.发现上年度金额重大的应费用化的借款费用计入了在建工程成本
D.发现上年度对使用寿命不确定且金额重大的无形资产按10年平均摊销
【答案】CD
【解析】选项AB属于正常事项。
2.(2011年)下列关于会计政策及其变更的表述中,正确的有( )。
A.会计政策涉及会计原则、会计基础和具体会计处理方法
B.变更会计政策表明以前会计期间采用的会计政策存在错误
C.变更会计政策能够更好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D.本期发生的交易或事项与前期相比具有本质差别而采用新的会计政策,不属于会计政策变更
【答案】ACD
【解析】会计政策变更并不是意味着以前的会计政策是错误的,而是采用变更后的会计政策会使得会计信息更加具有可靠性和相关性,所以选项B是不正确的。
三、判断题
1.(2012年)对于比较财务报表可比期间以前的会计政策变更的累积影响数,应调整比较财务报表最早期间的期初留存收益,财务报表其他相关项目的金额也应一并调整。( )
【答案】√
2.(2011年)发现以前会计期间的会计估计存在错误的,应按前期差错更正的规定进行会计处理。
【答案】√
【解析】发现以前会计期间的会计估计存在错误的,应该作为前期会计差错,按照前期会计差错进行更正。
重点、难点讲解及典型例题
一、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变更概念及两者的区分掌握
会计政策是企业在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中所采用的原则、基础和会计处理方法。
会计估计是企业对其结果不确定的交易或事项以最近可利用的信息为基础所作的判断。
项目 |
会计政策变更【★2013年单选题】【★2011年多选题】 |
会计估计变更【★2011年单选题】 |
概念 |
企业对相同的交易或者事项由原来采用的会计政策改用 另一会计政策的行为 |
由于资产和负债的当前状况及预期经济利益 面价值或者资产的定期消耗金额进行调整 |
变更条件 或原因 |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2.变更会计政策能够提供更可靠、更相关的会计信息 |
1。赖以进行估计的基础发生变化 2.取得新的信息,积累了更多的经验 |
【提示1】不属于政策变更的情形:
(1)本期发生的交易或事项-9以前相比具有本质差别而采用新的会计政策;
(2)对初次发生的或不重要的交易或者事项采用新的会计政策。
【提示2】常见的会计政策变更和会计估计变更区分的归纳
业务 |
会计政策变更 |
会计估计变更 | |||
短期投资重分类为交易性金融资产,其后续计量由成本与市价孰低改为公允价 |
√ |
||||
分期付款购买固定资产原来采用历史成本计量,现在改为公允价值计量(计量 |
√ |
||||
存货由历史成本改为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计量(计量属性的变更) |
√ |
||||
存货发出由先进先出法变更为个别计价法 |
一 |
||||
研发费用原来确认为管理费用,现按企业会计准则,符合资本化条件的确认为 |
√ |
||||
囡企业会计准则的发布,长期债权投资重分类为持有至到期投资,其折溢价摊 |
一 |
||||
因执行企业会计准则,完成合同法变更为完工百分比法 |
√ |
||||
因执行企业会计准则,对子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由权益法改为成本法核算 |
√ |
||||
低值易耗品摊销由一次摊销法变更为分次摊销法 |
× |
× | |||
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的折旧年限、净残值率、摊销年限的变更等 |
√ | ||||
根据新的证据,将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转为使用寿命有限的无形资产 |
√ | ||||
资产减值准备原来按照分类来计提,现改为按照单项计提 |
√ | ||||
坏账准备的计提比例由10%变更为20% |
√ | ||||
所得税核算方法由应付税款法变更为资产负债表债务法 |
√ |
||||
投资性房地产的后续计量由成本模式改为公允价值模式 |
√ |
||||
业务 |
会计政策变更 |
会计估计变更 |
|||
在合并财务报表中对合营企业的投资由比例合并法改为权益法核算 |
√ |
||||
因或有事项确认的预计负债根据最新证据进行调整 |
√ |
【例题1·多选题】下列各项中,属于会计政策变更的有( )。
A.投资性房地产的后续计量由成本模式改为公允价值模式
B.因执行企业会计准则将建造合同收入确认方法由完成合同法改为完工百分比法
C.原来无法确定使用寿命的无形资产在本期已能合理确定使用寿命,从本期开始摊销
D.因执行企业会计准则对子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由权益法改为成本法核算
【答案】ABD
【解析】选项C,无形资产使用寿命的变更属于会计估计变更。
【例题2·单选题】下列各项中,不属于会计估计变更的是( )。
A.因客户财务状况好转,将坏账准备计提比例由10%降低至5%
B.低值易耗品摊销方法由一次摊销法变更为分次摊销法
C.因或有事项确认的预计负债根据最新证据进行调整
D.无形资产的摊销方法由年限平均法改为产量法
【答案】B
【解析】选项ACD属于会计估计变更,选项B既不属于会计政策变更也不属于会计估计变更,属于对不重要的交易或事项采用新的会计政策。
二、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变更的会计处理圈【★2012年判断题】
(一)会计政策变更的会计处理
会计政策变更有两种会计处理方法:追溯调整法和未来适用法。
1.追溯调整法

2.未来适用法
未来适用法是指将变更后的会计政策应用于变更日及以后发生的交易或事项,或者在会计估计变更当期和未来期间确认会计估计变更影响数的方法。
在当期期初确定会计政策变更对以前各期累积影响数均不切实可行的,应当采用未来适用法处理。
(二)会计估计变更的会计处理
企业对会计估计变更应当采用未来适用法处理。如果会计估计的变更仅影响变更当期,有关估计变更的影响应于当期确认;如果会计估计的变更既影响变更当期又影响未来期间,有关估计变更的影响在当期及以后各期确认。
三、前期差错更正掌握
1.概念
前期差错是指由于没有运用或错误运用下列两种信息,而对前期财务报表造成省略或错报:
(1)编报前期财务报表时预期能够取得并加以考虑的可靠信息;
(2)前期财务报告批准报出时能够取得的可靠信息
类型:(1)计算错误;(2)应用会计政策错误;(3)疏忽或曲解事实以及舞弊产生的影响。
【提示】盘盈固定资产属于前期差错更正,应通过“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科目来核算。
2.前期差错更正的会计处理
前期差错一般应采用追溯重述法进行更正,即在发现前期差错时,视同该项差错从未发生过,从而对财务报表相关项目进行更正的方法。确定前期差错累积影响数不切实可行的,可以从可追溯重述的最早期间开始调整留存收益的期初余额,当企业对确定所有前期的累积影响数均不切实可行时,应当采用未来适用法。不重要的前期差错,采用未来适用法更正。
【总结】会计差错的核算

【提示】前期差错通常与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结合出题,需要重点掌握资产负债表日后期间差错的处理,关于这一点下一章有详细介绍。
【举例】当期差错、资产负债表日后期间差错以及前期差错的处理
(1)当期差错:2012年3月1日发现2月份少计提折旧200万元。
【答案】发现当日补提折旧,涉及损益的直接计入相关损益类科目。
(2)资产负债表日后期间发现报告年度差错:2012年3月1日发现2011年少计提折旧200万元,2011年度报表尚未对外报出。
【答案】发现当日补提折旧,涉及损益的记入“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科目;2011年度汇算清缴尚未完成的,同时调整应交所得税;并调整2011年度资产负债表期末数和利润表的本年数。
(3)资产负债表日后期间发现报告年度以前期间的重大差错:2012年3月1日发现2010年少计提折旧200万元,2011年度报表尚未对外报出。.
【答案】发现当日补提折旧,涉及损益的记入“以前年度损益调整”,并调整2011年度资产负债表期初数以及利润表的上年数。
(4)资产负债表日后期间发现前期非重大差错:2012年3月1日发现2010年少计提折旧200元,2011年度报表尚未对外报出。
【答案】与(2)的处理类似。
(5)非资产负债表日后期间发现前期差错:2012年6月1日发现2010年少计提折旧200万元,2011年度报表已经对外报出。
【答案】发现当日补提折旧,涉及损益的记入“以前年度损益调整”,并调整2012年度资产负债表期初数以及利润表的上年数。
本章小结
本章属于考点不多、但与基础章节联系紧密、难度相对较大的章节。在本章的学习中,需要重点掌握以下几点:
1.常见的会计政策变更与会计估计变更事项的区分
首先需要掌握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的概念,然后结合常见的会计政策变更和会计估计变更事项区别掌握,最后能判断变更的性质。此考点属于历年考试重点,要求重点掌握。
2.会计政策变更的处理重点掌握追溯调整法,尤其是累积影响数以及递延所得税的核算;未来适用法简单了解即可。
3.前期差错更正掌握追溯重述法,以及对于所得税的核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