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
考情分析
一、历年考情概况
从历年考试情况来看,本章的考试分值一般在4分左右,2013年与债务重组结合考核了一道综合题,因此本章虽然知识点不是很多,但是应用性较强,属于典型的“容器”章节,考生只要掌握了“游戏规则”,将“料”按照规则放人“容器”中,那么就可以轻而易举的将其拿下。从内容来看,本章的主要考点是“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中换入资产入账价值的计算”和“以公允价值计量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会计处理”,考生在学习本章时应重点关注。
二、最近三年本章考试题型、分值、考点分布

注:2013年综合题中本章占5分左右,在债务重组一章列示。
三、学习方法与应试技巧
本章重点掌握以下几个知识点:
(1)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认定,在考试中主要是从“非货币性资产与货币性资产的区别”、“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判断比例”等角度来考查。在解答这类题目时,关键是要对常见的菲货币性资产非常熟悉,另外要注意在计算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判断比例时,一般应以整个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中的最大公允/账面价值作为分母计算。
(2)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确认和计量,该知识点的常见出题角度是“商业实质的判断”,考生在平时学习时要对商业实质的判断条件熟练掌握,在考试中遇到该类题目时,结合排除法即可迅速得出答案。
(3)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会计处理,该知识点是本章的重难点,在历年考试中多以小计算的形式考查,常见的出题角度是“以公允价值(或账面价值)计量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换入资产入账价值的确定”,考生在遇到该类题目时,应严格按照做题步骤来解答、熟练运用换入资产入账价值的计算公式。本章重在考查考生的“动手能力”,平时考生应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熟练的将其运用到实际应用中去,重视对典型例题的练习,将常见的考试题型“一网打尽”,以便在考试中遇到该类题目时能“对症下药”。
历年考题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
1.(2012年)下列各项中,属于非货币性资产的是( )。
A.外埠存款
B.持有的银行承兑汇票
C.拟长期持有的股票投资
D.准备持有至到期的债券投资
【答案】C
【解析】拟长期持有的股票投资通过长期股权投资来核算,其未来为企业带来的经济利益是不能确定的,所以选项C为非货币性资产。
2.(2012年)甲公司以M设备换入乙公司N设备,另向乙公司支付补价5万元,该项交换具有商业实质。交换日,M设备账面原价为66万元,已计提折旧9万元,已计提减值准备8万元,公允价值无法合理确定;N设备公允价值为72万元。假定不考虑其他因素,该项交换对甲公司当期损益的影响金额为( )万元。
A.0
B.6
C.11
D.18
【答案】D
【解析】甲公司的会计处理为:
借:固定资产清理49
累计折旧9
固定资产减值准备8
贷:固定资产一M设备66
借:固定资产一N设备72
贷:固定资产清理49
银行存款5
营业外收入18
3.(2011年)2011年3月2日,甲公司以账面价值为350万元的厂房和150万元的专利权,换入乙公司账面价值为300万元的在建房屋和100万元的长期股权投资,不涉及补价。上述资产的公允价值均无法获得。不考虑其他因素,甲公司换入在建房屋的入账价值为( )万元。
A.280
B.300
C.350
D.375
【答案】D
【解析】因为换入资产和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不能够可靠计量,所以要以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为基础来计算换入资产的成本。甲公司换入资产的总成本=350+150=500(万元),甲公司换入在建房屋的入账价值=500×300/(100+300)=375(万元)。
二、多项选择题
(2012年)不具有商业实质、不涉及补价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中,影响换人资产入账价值的因素有( )。
A.换出资产的账面余额
B.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
C.换入资产的公允价值
D.换出资产已计提的减值准备
【答案】AD
【解析】此种情况下,换入资产的成本一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为换入资产应支付的相关税费,这里强调用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选项A和选项D会影响换出资产账面价值。
重点、难点讲解及典型例题
一、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认定掌握【★2012年单选题】

【提示】货币性资产一般包括现金、银行存款、应收款项以及准备持有至到期的债券投资等。不准备持有至到期的债券投资属于非货币性资产。
【例题1·单选题】下列各项中,属于非货币性资产的是( )。
A.现金B.银行存款C.固定资产D.准备持有至到期的债券投资
【答案】C
【解析】货币性资产,是指持有的货币资金及将以固定或可确定的金额收取的资产,非货币性资产,是指货币性资产以外的资产,该类资产在将来为企业带来的经济利益不固定或不可确定,包括存货、长期股权投资、投资性房地产、固定资产、在建工程、无形资产等。
二、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确认和计量掌握【2012年多选题】

【例题2·判断题】在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中,如果换入资产的未来现金流量在风险、金额、时间方面与换出资产显著不同,即使换入、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均不能可靠计量,也应当将其认定为“以公允价值计量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 )
【答案】×
【解析】“以公允价值计量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必须同时满足下列两个条件:①该项交换具有商业实质;②换入或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能够可靠地计量。
三、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会计处理
(一)以公允价值计量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掌握重点【★2012年单选题】

【例题3·单选题】甲公司和乙公司均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适用的增值税税率为17%。2014年2月,甲公司以一批原材料换入乙公司一批库存商品,该项交易具有商业实质。交换日,甲公司换出原材料的成本为150万元,计提存货跌价准备20万元,公允价值为200万元,甲公司另支付银行存款58.5万元;乙公司换出库存商品的公允价值为250万元,不考虑其他因素,则甲公司换入库存商品的入账价值为( )万元。
A.180
B.200
C.250
D.258.5
【答案】C
【解析】甲公司换入库存商品的入账价值=200+200×17%-250×17%+58.5=250(万元)
(二)以账面价值计量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掌握重点

【例题4·单选题】甲公司用投资性房地产与乙公司的一项商标权进行交换。该项投资性房地产的账面原价为1O00万元,已计提累计折旧300万元,已计提减值准备200万元,公允价值为1500万元,甲公司另向乙公司支付补价50万元,假设该项资产交换不具有商业实质,不考虑其他因素,则甲公司换入商标权的入账价值为( )万元。
A.550
B.750
C.850
D.1550
【答案】A
【解析】甲公司换入商标权的入账价值=(1000-300-200)+50=550(万元)
(一)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同时涉及多项资产圆

【提示1】这里换入的是多项资产,会涉及到各项换入资产入账价值的合理分配问题。在计算分配比例时,注意区分是按照公允价值的相对比例分配还是按照账面价值的相对比例分配,这主要取决于该项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是采用公允价值计量还是采用账面价值计量。
【提示2】如果是为某项换入资产单独支付的相关税费,那么不计入换入资产的总成本,而是直接计入该单项资产的成本。
【例题5·单选题】甲公司以一批库存商品换入乙公司一项交易性金融资产和一项无形资产,甲公司、乙公司均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适用的增值税税率为17%。甲公司该批库存商品的账面价值为300万元,公允价值为500万元;乙公司换出交易性金融资产的成本为200 27元,公允价值变动(借方)为50万元,公允价值为300万元,无形资产的原价为400万元,累计摊销100万元,公允价值为250万元,乙公司另支付给甲公司银行存款35万元。假定不考虑其他相关税费,甲公司、乙公司无关联方关系,该项交换具有商业实质。则甲公司换入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入账价值为( )万元。
A.250
B.300
C.500
D.550
【答案】B
【解析】甲公司换入资产的总成本=500+500×17%-35=550(万元);甲公司换入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入账价值=550×300/(300+250)=300(万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