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初中毕业学科学业考试标准(修订)
物 理
一、考试指导思想
初中毕业物理学业考试是依据《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进行的义务教育阶段物理学科的终结性考试。考试要有利于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推进素质教育;有利于体现九年义务教育的性质,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有利于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学生科学素养;有利于中学物理课程改革,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学习。
初中毕业物理学业考试应考查学生对物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学业考试的试题应注重与学生社会实践和生活实际的联系,特别是在具体物理问题情境中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和把握运用规律的能力,积极引导初中物理教学朝着全面落实物理课程标准所设定的目标、整体提高学生物理科学素养的方向推进,杜绝偏题、怪题。
二、考试内容与要求
1.考试范围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内容标准所要求的科学探究和科学内容。
2.内容和目标要求
考查的内容由科学探究及科学内容(物质、运动和相互作用、能量)两部分组成。把科学探究与科学内容融合在试题中,在注重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渗透过程、方法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考查。对科学探究的能力要求如表一所示;对科学内容要求掌握的程度在表二中用字母A、B、C、D标出。字母A、B、C、D的含义如下:
A. 了解
属于了解水平的行为动词主要有了解、知道、描述、列举、说出、举例说明、说明等,这些行为的基本特征是复述,即把已经学过的知识,通过回忆,按问题的要求陈述出来。
B. 认识
对于认识水平的学习要求,不仅需要通过回忆提取所学过的相关知识,还要对所学这
些知识有所领悟,能在具体问题中辨认和识别它们。
C. 理解
属于理解水平的行为动词有理解、解释、计算等。理解行为的基本特征是转化,即能
够转用各种不同的方式来呈现知识的本质特征。
D. 会
包含技能性目标和体验性目标。
技能性目标的要求是对所提出的项目能独立地进行操作,动词主要有会测量、会估测、会使用、会选用、会连接等。
体验性目标有“经历”和“认同”两个水平要求。(1)经历:动词主要有经历、探究、尝试、观察等,其共同特点是学习者确确实实发生了所要求的体验性学习行为。 (2)认同是指学习者的行为表明,他对相关结论持认可和赞同的态度。属于认同的行为动词主要有关注、有……意识等。
表一:科学探究与能力要求
科学探究要素 |
对科学探究能力的基本要求 |
提出问题 |
1.能从日常生活、自然现象或实验观察中发现与物理学有关的问题。 2.能表述发现的问题 3.了解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在科学探究中的意义。 |
猜想与假设 |
4.尝试根据经验和已有知识对问题的可能答案提出猜想。 5.能对探究的方向和可能出现的探究结果进行推测与假设。 6. 了解猜想与假设在科学探究中的意义。 |
设计实验与制订计划 |
7. 经历设计实验与制订计划的过程。 8.明确探究目的和已有条件。 9.尝试考虑影响问题的主要因素,有控制变量的意识。 10.尝试选择科学探究的方法及所需要的器材。 11. 了解设计实验与制订计划在科学探究中的意义。 |
进行实验 与收集证据 |
12.能通过观察实验和公共信息资源收集证据。 13.会阅读简单仪器的说明书,能按要求进行操作。 14.会用简单的仪器进行实验,能正确记录实验数据。 15.具有安全操作的意识。 16.了解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在科学探究中的意义。 |
分析与论证 |
17.经历从物理现象和实验中归纳科学规律的过程。 18.能对收集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归类及比较。 19.能进行简单的因果推理。 20.尝试对探究结果进行描述和解释。 21. 了解分析论证在科学探究中的意义。 |
评 估 |
22.有评估探究过程和探究结果的意识。 23.能关注探究活动中出现的新问题。 24.有从评估中吸取经验教训的意识。 25.尝试改进探究方案。 26.了解评估在科学探究中的意义。 |
交流与合作 |
27.有准确表达自己观点的意识。 28.能表述探究的问题、过程和结果 29.能听取别人的意见,调整自己的方案。 30.既坚持原则又尊重他人,有团队意识。 31.了解交流与合作在科学探究中的意义。 |
表二:科学内容与考试要求
考试内容 |
要求 | ||
物 质 |
物质 的形 态和 变化 |
1.描述固、液和气三种物态的基本特征。列举自然界和生活中不同状态的物质及其应用。 |
A |
2.说出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值。了解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 会用常见的温度计测量物体的温度。 尝试对环境温度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 |
A D D | ||
3.知道物质的熔点、凝固点和沸点,了解物态变化过程中的吸热和放热现象。用物态变化的知识说明自然界和生活中的有关现象。 经历物态变化的实验探究过程。 |
A A D | ||
4.用水的三态变化说明自然界中的一些水循环现象,了解我国和当地的水资源状况。 有关心环境和节约用水的意识。 |
A D | ||
物质 属性 |
5.了解物质的一些物理属性,如弹性、磁性、导电性和导热性等,用语言、文字或图表描述物质的这些物理属性。 |
A | |
6.知道质量的含义。 会测量固体和液体的质量。 |
A D | ||
7.理解密度。解释生活中一些与密度有关的物理现象。 会测量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
C D | ||
8.了解人类关于物质属性的研究对日常生活和科技进步的影响。 |
A | ||
物质 的结 构和 尺度 |
9.知道常见的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构成的。 |
A | |
10.知道原子是由原子核和电子构成的。了解原子的核式模型。了解人类探索微观世界的历程。 关注人类探索微观世界的新进展。 |
A D | ||
11.了解人类探索太阳系及宇宙的历程,知道对宇宙的探索将不断深入。关注探索宇宙的一些重大活动。 |
A | ||
12.了解物质世界从微观到宏观的大致尺度。 |
A | ||
新材 料及 其应 用 |
13.了解一些新材料的特点及其应用。了解新材料的发展对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带来的影响。 |
A | |
14.有合理利用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 |
A | ||
运 动 和 相 互 作 用 |
多种 多样 的运 动形 式 |
15.知道机械运动,举例说明机械运动的相对性。 |
A |
16.了解分子热运动的一些特点。知道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 |
A | ||
17.能举例说明自然界存在多种多样的运动形式。知道世界处于不停的运动中。 |
A | ||
机械 运动 和力 |
18.会根据生活经验估测长度和时间。 会选用适当的工具测量长度和时间。 |
D D | |
19.用速度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通过实验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 |
A D | ||
20.会测量力的大小。用力的示意图描述力。 通过常见事例或实验,了解重力、弹力、摩擦力。 通过常见事例或实验,认识力的作用效果。 知道二力平衡条件。 |
D A B A | ||
21.认识牛顿第一定律。 用物体的惯性解释自然界和生活中的有关现象。 |
B C | ||
22.知道简单机械。 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 |
A D A | ||
23.通过实验,理解压强。 知道日常生活中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 |
C A | ||
24.探究液体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 了解液体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 知道大气压强及其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了解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
D A A A | ||
25.通过实验,认识浮力。 探究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知道阿基米德原理,运用物体的浮沉条件说明生产、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
B D A | ||
声 和 光 |
26.通过实验,认识声的产生和传播条件。 了解乐音的特性。了解现代技术中声学知识的一些应用。知道噪声的危害和控制的方法。 |
B A | |
27.通过实验,探究光的反射定律、光的折射现象。 了解光的反射定律、光的折射现象及其特点。 |
D A | ||
28.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的关系。 知道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及其应用。 |
D A | ||
29.认识凸透镜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的发散作用。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知道透镜成像规律。了解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 |
A D A | ||
30.通过实验,了解白光的组成和不同色光混合现象。 |
A | ||
31.知道波长、频率和波速。 |
A | ||
电 和 磁 |
32.观察摩擦起电现象。 探究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了解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
D D A | |
33.通过实验,认识磁场。知道地磁场。 探究通电螺线管外部磁场的方向。 了解电流周围存在磁场。了解通电螺线管外部磁场的方向。 |
B D A | ||
34.了解通电导线在磁场中会受到力的作用,知道力的方向与哪些因素有关。 |
A | ||
35.探究导体在磁场中运动时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 了解导体在磁场中运动时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 了解电磁感应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
D A A | ||
36.知道电磁波。知道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 了解电磁波的应用及其对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影响。 |
A A | ||
能 量 |
能量、 能量 的转 化和 转移 |
37.了解能量及其存在的不同形式。描述各种各样的能量和生产、生活的联系。 |
A |
38.通过实验,认识能量可以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不同形式的能量可以互相转化。 |
B | ||
39.结合实例,认识功的概念。 知道做功的过程就是能量转化或转移的过程。 |
B A | ||
机 械 能 |
40.知道动能、势能和机械能。通过实验,了解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举例说明机械能和其他形式能量的相互转化。 |
A | |
41.知道机械功和功率。 用生活中的实例说明机械功和功率的含义。 |
A A | ||
42.知道机械效率。了解提高机械效率的途径和意义。 |
A | ||
43.了解人类使用机械的历程。 了解机械的使用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
A A | ||
内 能 |
44.了解内能和热量。 |
A | |
45.从能量转化的角度认识燃料的热值。 |
B | ||
46.了解热机的工作原理。知道内能的利用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上的重要意义。 |
A | ||
47.了解比热容。 尝试用比热容说明简单的自然现象。 |
A D | ||
电 磁 能 |
48.从能量转化的角度认识电源和用电器的作用。 |
B | |
49.知道电压、电流和电阻。 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 理解欧姆定律。 |
A D C | ||
50.会看、会画简单的电路图。 会连接简单的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 说出生活、生产中采用简单串联或并联电路的实例。了解串、并联电路电流和电压的特点。 |
D D A | ||
51.会使用电流表和电压表。 |
D | ||
52.理解电功和电功率。 知道用电器的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 |
C A | ||
53.探究焦耳定律。 了解焦耳定律,用焦耳定律说明生产、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
D A | ||
54.了解家庭电路。 有安全用电和节约用电的意识。 |
A D | ||
能量 守恒 |
55.知道能量守恒定律。列举日常生活中能量守恒的实例。 有用能量转化与守恒的观点分析问题的意识。 |
A D | |
56.从能量的转化和转移的角度认识效率。 |
B | ||
57.知道能量的转化和转移有一定的方向性。 |
A | ||
能源 与可 持续 发展 |
58.结合实例,说出能源与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关系。 |
A | |
59.列举常见的不可再生能源和可再生能源。 |
A | ||
60.知道核能等新能源的特点和可能带来的问题。 |
A | ||
61.了解我国和世界的能源状况。 对于能源的开发利用有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
A D |
说明:有关实验操作考查的内容,各市(州)可根据本地实际情况自行安排。
三、试卷结构
(一)内容结构
内容结构包含科学内容和科学探究。科学内容中物质约12%,运动和相互作用约43%,能量约45%;科学探究约占整卷分值的25%,必须渗透在科学内容中考查。
科学内容的覆盖面要求达到75%以上。
(二)题型结构
基本题型为选择题、填空题、综合题(重点考查学生的迁移、发散与收敛等思维能力、实验与探究能力及运用物理知识分析、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
(三)难度结构
容易题︰稍难题︰较难题的比例为7︰1.5︰1.5,整卷难度值控制在0.75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