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吧

中考

考试吧>2022中考>中考资讯>中考大纲>正文
2014年福建中考《思想品德》考试大纲
福建教育考试院 2014-02-12 18:43:52 评论(0)条

  2014年福建中考大纲汇总(各科目)

2014年福建省初中学业考试大纲

(思想品德)

  一、考试性质

  初中思想品德学业考试是义务教育初中阶段的终结性省级考试,目的是全面、准确地反映初中毕业生是否达到《全日制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课程标准》)所规定的学业水平。考试结果既是衡量学生是否达到毕业标准的主要依据,也是高中阶段学校招生的重要依据。

  二、命题依据

  以教育部2003年5月颁布的《课程标准》为指导,依据本考试大纲,结合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实际进行命题。

  三、命题原则

  1.思想性:坚持正确的思想政治方向,宣传和贯彻党与国家的大政方针,加强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教育和民族精神教育,反映学科的德育功能。

  2.基础性: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和义务教育的性质,在全面考查学生基础知识及基本技能的基础上,考查学生初步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全面反映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学目标要求。

  3.科学性:严格按照规定的程序和要求组织命题,做到考试内容和形式科学有效,图文表达准确规范,试题难易适当,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

  4.人文性:关注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关注学生的发展,落实素质教育要求,在考试内容选择、试题形式设计和答题要求确定上,努力反映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要求,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

  5.导向性:正确发挥考试的导向功能,坚持以学生为本,强调能力立意,注意应用性、时代性、探究性、综合性和教育性,引导学校加强教学、引导教师改进教学、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和学会做人。

  四、考试范围

  《全日制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实验稿)》七、八、九年级部分内容,2013年5月至2014年4月国内外重大时事政治。

  五、内容目标

  (一)目标要求

  思想品德学科考试目标包含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考查以知识为基础,能力为重点,加强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渗透。

  1.知识和能力目标

  知识和能力目标包括由低到高的九个层次,较高层次的目标要求包含了较低层次的目标要求。具体如下:

  (1)记忆:再认或再现教材或时事的相关概念、原理、观点或事实。

  (2)理解:解释概念、原理、观点和事实的内涵与外延;从事实和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对相关表述或事实进行归纳和概括;用不同的词句或形式转换表述概念、观点或信息;将具体事例与相关知识建立联系。

  (3)比较:辨别不同概念、原理、观点和事实,发现其异同;判断事物的真伪、善恶、美丑。

  (4)分析:将一个综合性信息分解成若干要素、部分或层次,把握要素之间、部分之间和层次之间的关系。

  (5)应用:正确调用某个概念、原理或观点,描述和阐释情境中的现象和事实,说明事物存在的依据和问题解决的办法。

  (6)综合:掌握学科内容的交叉、渗透和联系,将相关要素或局部进行重组,形成一个新的结构;调用多个知识综合阐释和解决问题。

  (7)论证:运用相关知识,通过分析与综合,有条理地论述、证明事物存在的价值、依据或发展的条件、过程和结果。

  (8)评价:对有关认识问题或行为问题进行客观、全面、辩证地价值判断和意义评估,符合逻辑地证明自己判断的依据,针对问题提出自己的主张和建议。

  (9)探究:根据已知的条件推断结果、根据结果推断需要的相关条件、根据已有事实推断事物的发展趋势和未来状态;在一定情境中发现和提出新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新方法。

  2.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包括为四个层次的要求:

  (1)接受与认同:能够接受和认同思想品德课程的情感目标。

  (2)体验与感悟:能够通过相关信息体验到良好的情感;能够通过阅读感悟到事物价值、生活意义和人生道理,形成良好的精神状态和正确的价值观念。

  (3)判断与选择:能够立足正确的立场,用良好思想情感和正确价值标准指导自己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认识和解决问题。

  (4)参与与展现:能够通过行为和语言,将参与社会生活和道德实践获得的积极情感、正确理念自然展现出来。

  (二)内容范围

  1.思想品德课程标准的内容

  以《全日制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实验稿)》和考生使用的教材版本为依据,包括其中七、八、九年级的部分内容。内容包含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层次要求,高一层次的目标要求包含了较低层次的目标要求。各层次目标主要通过行为动词来呈现,这些动词指向学生学习的不同水平,并且内在地包含了知识内容维度。具体内容如下:

  知识板块学习领域

  (内容呈现)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态度

  价值观目标

  成

  长

  中

  的

  我心理

  健康

  (认识自我)1.认识情绪的多样性;

  2.理解情绪对人的作用。1.学会调控自己的情绪;

  2.学会克服青春期的烦恼,调控好自己的心理冲动;

  3.理智面对学习压力;

  4.客观分析挫折和逆境,寻找有效的应对方法;

  5.客观地认识评价自己。1.保持乐观健康的心态;

  2.养成勇于克服困难和开拓进取的优良品质;

  3.形成比较清晰的自我整体形象。

  道德

  (自尊自强)1.认识人的生命的独特性;

  2.懂得自尊和知耻,理解自尊和尊重别人的关系。1.展现自己独特的魅力;

  2.能够分辨是非善恶,学会在复杂的社会生活中做出正确选择;

  3. 珍爱生命,能够进行基本的自救、自护。1.体会生命的可贵,珍爱生命;

  2.培养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精神。

  法律

  (学法用法)1.知道法律的显著特征和作用;

  2.知道法律对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及其意义;

  3.知道什么是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司法保护;

  4.了解一般违法与犯罪的区别和联系。1.掌握自我保护的方法与技能;自觉抵制不良诱惑;

  2.自觉运用法律武器,善于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1.树立自我保护意识;

  2.勇于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

  我

  与

  他

  人

  的

  关

  系心理

  健康

  (交往

  与沟

  通)理解竞争与合作的关系。1.学会与父母平等沟通,与教师进行有效沟通;

  2.学会积极与同学、朋友交往,用恰当的方式与异性交往;

  3.掌握基本的交往礼仪与技能;

  4.正确对待表扬与批评;

  5.正确对待合作与竞争。1.养成文明礼貌的行为习惯;

  2.养成团结合作、乐于助人的品质。

  道德

  (交往

  的品

  德)1.理解孝敬父母的原因;

  2.知道诚信的基本要求;

  3.理解共同生活需要关心、尊重、宽容和相互理解与帮助;

  4.理解公民在人格和法律地位上是平等的;

  5.了解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1.学会孝敬父母长辈;

  2.学会关心和尊重他人;

  3.学会尊重不同国家与民族的文化与习俗。努力做诚实的人。

  法律

  (权利

  与义

  务)1.了解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和基本义务;

  2.知道财产继承权和智力成果权;

  3.理解法律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1.学会尊重他人的权利;

  2.学会运用法律保护人的生命和健康、人格尊严、个人隐私;

  3.学会运用法律维护自己受教育的权利,履行受教育的义务;

  4.学会运用法律维护经济权利;

  5.学会运用法律维护自己作为消费者的权利。树立正确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的意识。

  我

  与

  集

  体

  国

  家

  和

  社

  会

  的

  关

  系心理

  健康

  (积极适应社会

  的发展

  和进步)1.正确认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

  2.正确认识好奇心和从众心理。1.学会自觉维护集体的荣誉和利益。1.关心社会,养成亲社会的行为习惯;

  2.感受个人情感与民族文化和国家命运之间的联系,提高文化认同感。

  道德

  (承担

  社会

  责任)1.知道维护社会公平对于社会稳定的重要性;

  2.懂得人因不同的社会身份而负有不同的责任;

  3.理解承担责任的代价和不承担责任的后果。1.参与社会公益活动,服务社会;

  2.能辨别正义和非正义的行为;

  3.能够遵守社会规则和程序。1.树立公平意识;

  2.培养正义感;

  3.增强责任意识,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

  法律

  (法律

  与社会

  秩序)1.知道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2.理解依法治国的含义、作用及要求。学会依法行使建议权和监督权。1.树立宪法意识;

  2.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

  国情

  (认识国情

  爱我

  中华)1.了解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成就和取得的经验;

  2.知道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3.知道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4.了解我国现阶段的政治制度和基本经济制度;

  5.理解共同富裕的原则;

  6.了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

  7.理解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意义和要求;

  8.知道我国的人口、资源、环境等状况,理解我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9.知道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10.了解“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懂得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

  11.了解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12.知道民族精神的含义和体现;

  13.了解先进文化,懂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14.理解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内容;

  15.懂得人生需要理想,懂得理想的实现必须经过艰苦奋斗。1.针对当地的人口、资源、环境等问题,提出合理化建议;

  2.学会自觉维护国家稳定和民族团结;

  3.学会合理消费;

  4.学会以自己的实际行动继承和弘扬民族精神;

  5.积极参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6.学会规划人生,实现理想。1.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2.树立维护国家统一和促进民族团结的意识;

  3.树立生态文明理念,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4.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立志为报效祖国、奉献社会努力学习。

  2.时事政治的内容

  识记和理解重大时事,运用所学知识正确认识和评析重大时事政策。纯时事考试内容包括当前党和政府的重大方针政策和2013年5月至2014年4月的国内外重大时事政治。

  六、考试形式、时间

  考试形式采用开卷笔试,考试时考生可携带课本和时事进入考场供作答时参考。考试时间90分钟。

  七、试题难度

  合理安排试题难度结构,试题易、中、难的比例约为8:1:1。考试合格率达80%。

  八、试卷结构

  试卷满分100分。

  题型结构:试卷分选择题与非选择题两部分,其中选择题部分约占48%,非选择题部分约占52%。

  内容结构:“成长中的我”约占15%;“我与他人的关系”约占30%;“我与集体国家和社会的关系”约占35%;“时事”约占20%。

展开全文
评论(0条) 发表
Copyright © 2004-
考试吧(3g.exam8.com)北京美满明天科技有限公司
社会统一信用代码:91110108MA01WU311X
帮助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