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如果说考研是万里长征,那么初试通过只能算跨出了万里长征的第一步,所以,千万不要因为初试通过就以为可以高枕无忧了,其实复试往往比初试的竞争更为残酷。初试可能更多的是考察考生的专业素质,而复试更多的是考察考生的综合素质。复试中更要注重利用各种人际资源、信息资源,即使复试没有通过,也可以调剂到其他学校、相关专业。因此,在最后的关键时刻,务必要做好充分的准备,树立信心,争取最后的胜利。
初试结束,成绩出来后,即使分数考的不错,并不意味着可以高枕无忧了。初试固然重要,但大家不能忽视复试。自从取消了等额复试而采用差额复试以来,初试往往按照120%或是远远大于120%来投档,结果总有一批同学虽然顺利地通过了初试,但是复试时却被无情地淘汰下来,成为战场上被最后一颗子弹打死的战士。如何顺利通过这道关卡,同学们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一、积极与导师建立联系
(一)初试后的积极准备
一些同学在初试或复试前,接触过导师,甚至已经很熟悉了。但是,大多数同学从来没有和导师接触过的,显得很无助,其实,也可以自己创造机会,主动与导师接触。
1.收集信息,了解导师
初试结束后,初试的成绩大约在3月到4月份就能出来,在这一段时间中,感觉自己可以顺利通过初试的同学就可以和意愿中报考的导师(你认为对自己最有发展前途或是他所研究的项目是你感兴趣的或是你最敬佩的)建立联系。在建立联系之前,建议大家先通过一切途径了解所选择导师的各个方面的信息,包括年龄、职称、家乡、毕业学校,最重要的是发表的文章、研究的方向和贡献。如果存在着学术争议要明确他的观点和倾向。当这些东西了解清楚之后,就可以放心大胆地向未来的导师表明自己的意愿了。可以通过发E–mail或是打电话的方式和导师建立初步的联系,但这里还是建议大家用发E–mail的方式,因为打电话还是显得比较唐突。对于那些国际国内很知名的导师们往往都非常繁忙,不一定能够挤出时间接听你的电话。另外,电话联系对于一些不是非常善于表达自己的同学来说,所起的效果往往适得其反。如有的同学在电话中啰唆了半个小时连自己的基本情况都没有介绍清楚,反而使得导师产生了厌恶的感觉,而发E–mail介绍情况时可以有充足的时间。可以一边写一边注意措辞,而且还可以不断修改完善。
2.写信的注意事项
一般来说发E–mail既经济,又快捷。而好多同学在写信时,容易忽视一些细节问题,反而影响导师对自己的印象,起到适得其反作用,因此,在写信时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写信时的语气。因为事先你也许并不知道要报考导师的性格和偏好,不知道他到底喜欢哪种类型的学生。有的同学在给导师写信时往往谦虚得过分,从信的开头到信的结尾都是关于自己如何不行,如何需要提高之类的话,这会使得一些导师,尤其是一些很“牛”的或很有个性的导师很是厌烦,因为他们觉得自己需要的是有能力、有特点、有自信的学生,而不是一个普普通通的没有特点的只会考试的工具。同样,有的同学也喜欢走另外的极端,通篇都是对自己能力的吹捧,殊不知谦虚在我国是永远不过时的美德,导师招的是要会替自己做事,坚持自己观点的学生,而不是处处与他对着干的“大爷”。所以在写信的措辞中,建议大家尽量做到不卑不亢,在文中既要表示对导师的无比的崇敬(表达要适当,不能矫揉造作,可以提及导师的研究方向),又要显示出自己在某方面的特长以及自己在某方面的他人不及的能力。第二,写信的格式。给导师写信,尤其是给文科研究方向的导师写信,建议大家要注意信件的格式,称呼、此致、敬礼、姓名、日期最好一个都不要少,信件写的越是正规严谨,就越能使导师感到你对他的尊重。文中切忌有错别字,否则会给导师留下治学不严谨的坏印象。第三,信件的内容。写给导师的第一封信,建议不要太长,长篇大论容易引起别人的厌烦。可以简要介绍一下自己的姓名、性别、各门课的考分、是否为应届生、专长、毕业学校,以及表示自己对导师的研究方向的兴趣,等等。一般来说,导师都会回信。回信的内容一般是对你的鼓励以及欢迎你报考他的专业等。运气好时,有的导师会让你把简历发给他。总之,要主动创造机会,积极与导师联系,让导师知道你、了解你,在复试的众多高手中就能掌握先机。
(二)面试之前的联系
如果在复试分数下来之前一直没有和导师建立联系,建议在复试分下来之后就立刻和导师电话联系。E–mail这时也许太慢了,电话号码在各个院系办公室都可以查到。先说清楚自己的名字,告诉他自己已经通过最低分数线了,现在很多情况都不是很明白,问了相关复试程序问题以后,谈谈对该专业的爱好程度,与关注程度,看了些什么书,现在为了复试还应该干些什么,等等。如果他语气很友善与随和,那么,最后可以询问是否能上门拜访,希望仔细了解相关情况,他答应了是最好的。总之,要利用一切机会,使导师加深对你的了解与印象。在这个过程中,如果你在学术上、专业上很厉害,那你就多谈专业方面的事情。如果你不是特别厉害,你最好向他表示你对该专业极大的热情与希望今后跟随于他的愿望,面试的人很多,而使他留下深刻印象的并不多,这样能非常深刻地加深他对你的了解。
二、选择具体方向和导师
填报志愿时已经经过了一次选择专业,那不过是大的研究方向,在某一大的研究方向之下往往有很多小的研究方向,而从事不同小的研究方向的导师是不同的,即使是从事同一小的研究方向也可能有几个导师。这里面就存在着一个抉择问题。经历过考研的同学都知道考研时与导师是一个双向的选择过程。你有极大的自主权选择你今后的导师,当然最后决定要不要你的还是导师,但这并不意味着你的选择在整个录取过程中没有丝毫的作用。相反你的抉择对你是否成功有着巨大的影响。
一般来说,那些在本专业中知名度极高,研究方向火热,手头研究资金充足的导师们往往成为初试通过的同学们争先选择的对象,但这里存在着和高考填报志愿相同的撞车问题。有一位同学就经历了这样的情况,他报考的研究方向是家庭治疗,他的导师异常火热,当年只招3名学生,其中一名是保送生,一名已经内定为本校的学生,实际上可以竞争的只有一个名额。结果报考他的研究生的同学就有9名,结果可想而知,不过还好,该同学及时联系了其他导师,以至于没有刷下来。
在选择导师时大家还要注意一个问题,有些知名的导师往往有个性。如果你的第一选择不是他们的研究方向,而后来由于种种原因你又选择了他们的研究方向,即使你分数再高,也可能不会选择你,他们认为你的第一选择不是他的研究方向说明了你的兴趣并不是在这上面。所以,在选择导师之前,一定要详细地了解导师今年的招生名额、保送内定名额以及初试成绩前几名的同学的报考方向和选导师的情况,如果初试前三名和你报考的是同一导师,而该导师又只招一名学生,除非你对自己的复试非常有信心,否则还是另谋高就的好。
复试要注意的还不止这些,全国基本上所有的大学在招收硕士生的时候都会进行笔试,这个夹杂在复试中间的笔试与初始的形式一样,不容忽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