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岳峰点评申论真题
申论访谈提纲:
1、 这次国考的特点,与往年比较,有什么变化,这些变化是否是以后国考的趋势。如题量、难易程度等,进行整体个介绍。
2、 具体解析下副省级以上和地市级以下试题。
3、 根据今年国考试题的分析,对以后参加国考的考生有什么借鉴和启示。
4、 最后给考生们以鼓励。
考试吧主持人:各位网友大家好,随着国考申论部分考试的结束,考生最关注的试题的解析,今天非常有幸请来了文都名师郑岳峰老师。
郑岳峰:大家好。
考试吧主持人:首先请针对此次考试的情况给我们做个大体的介绍,和往年相比题量和难易的程度上有没有什么变化?
郑岳峰:好的,这次的申论的考试总体的特点规律做一个揭示和总结。首先各位考生注意,我们说申论的命题,包括材料的风格所涉及到的社会文化的主旨每年会有变化,申论从根本意义上是完整深刻的考试的科目,无论命题怎么的变化,有一个基本的前提是不会变的,申论是对浩如烟海的琐碎的材料做深入的分析和提炼。
首先在明确这个基本前提下才能分析申论今年的题型,材料风格,所涉及社会问题的变化,无论申论怎么考对给定题目的裁量,展开提炼和加工始终是申论考试的核心的特点。
我们总结一下本次国考申论的特点,首先从题型的角度来说,四道大题无论是副省级以上还是地市级以下,把前者简称为A卷,后者是B卷,第一道大题是传统意义上的概括材料题,概括当前社会经济生活中面临的问题,任何一道题目,只要它存在第一大题的位置上,假定对正处于未来公务员职业生涯第一个阶段,对第一个问题做一个客观的简练的概括,B卷第一大题,根据材料指出季防与人防,第二题火灾预防中的表现,都是只是客观中立地指出我国的城市火灾中应对的措施,无论是事先的应对,和事后的技术应对都面临的问题。
第一题是传统意义上的概括材料题,无论是A、B卷。
本次的国考最后一题的文章的写作,命题方式上相比以往的考试对考生的知情权有了尊重,以往都是纯粹地自说自话自我式的陶醉,不懂得和传统的考试不一样,申论始终要立足于材料,也有一部分的考生只是单纯地利用材料。
本次国考在对考生的知情权的尊重上是很大的进步,文章明确地规定,即要结合材料又不要拘泥于材料,需要有思想性。继续着2011年的命题的思路,告诉了申论的文章的写作,不是传统的自我,不需要过多地自我陶醉,自说自话,材料是基础,第一题的概述题,假定正处于公务员职业生涯第一个阶段是要进行概括。知道需要很客观地简单地利用材料,不需要过多地联想和发挥。
最后大文章的写作即要利用材料又不要拘泥于材料,将粗浅的材料要有所升华。
第一大题第四大题有了稳定,变是中间的两道小题,第二和第三题,申论的命题的规律和结构是称之为2+X,不变的是第一答题的概括材料题,对申论是不变的题型,构成了命题的规律的,包括这次考试,第一题和最后一道题和以往是没有根本的变化的。
变仍然是中间的两道小题目,我一直强调中间的两道小题目是X题,永远是变化的,命题的方式永远是杂乱无章,不按套路出牌。A卷的第二题,某网站组织网民进行讨论,根据给定的材料反驳网民A的观点,很灵活的,是无处下手的新题型,包括A卷第三题,针对材料1反应的问题,在食品安全方面面临问题,处理指示给出对策。
第三题也是灵活的题型,相对而言命题频率比较高,一般称之为小对策题,为什么叫小对策题仅仅是针对材料中的某个细节的问题,食品安全中的生产给出对策,不像大文章,大文章是公共道德伦理核心的问题提出对策写成策略。
整体上这两道小题目,命题的规律性不太强,反驳网民A的观点,这道题可以找到一个原形09年的国考,曾经有一道题,有人根据粮食问题给出点对策,问你需要什么修改和补充,所以这两个题可以做个类比,都属于对策判断分析题,观点判断分析题,需要从什么角度来判断对方的观点,观点是不是正确,之后我会做总体分析。
B卷针对居民的文化教育写份宣传的材料,第三题是给定材料4市民中出行的问题给出对策,一方面在命题的规律性上不强,今年考的题型明年不考,去年考过的今年不再考。
B卷第三题针对交通出行给出的对策,只是针对材料的交通出行的问题,B卷大文章是就整个材料的核心的全局主旨写成策略。今年的国考整体的变化,首先是强调任何的变化要把握一个前提,申论的考试是什么,考的是面对材料需要展开分析驾驭的逻辑思维的能力,这个前提下探讨了本次国考的情况,第一大题和第四题主干的提醒保持了稳定性和规律性。第二和第三题是更为灵活的特点,我们的2012年的国考再一次为我们昭示了未来的申论会是怎样的格局,会保持基本的稳定性,另外又会进一步促成命题的灵活性,第二第三题会加大变化的灵活性。
考试吧主持人:接下来请郑老师对此次的试题进行一个详细的解析。一个副省级以上和地市级以下的。
郑岳峰:副省级以上是A卷,地市级以下是B卷,A卷第一大题,任何的题目第一大题的位置上是公务员职业生涯的第一个阶段,也是暂时不具备独立决策权的助手和秘书。命题的方式很灵活,根据给定材料解释材料中所有的季防和人防,命题的方式比较的灵活,但是一得题目只要是处在第一大题的位置上,无论提问的方式多么的多边,骨子里是概述题,概述四个要素,存在的问题,影响力、原因和对策。无非是结合前两年的国考,2010年的国考海洋生态文明的问题,第一题概括“死海”是什么意思。第二小题如果不采取措施,让人类毁灭绝非仅此而已,这两道小题目尽管命题的方式很灵活,但是第一大题的位置上,因此要相信它是一道客观忠实于材料的概括材料题。
死海是概括海洋的环境污染对海洋的生态系统带来的影响和后果。第二小题是概括海洋污染对海洋生态的影响。以2010年国考为参考,2012年的国考材料解释题提到季防和人防,社会公共中的对策和思路,应对经常社会安全,安全隐患的问题中把对策和做法供借鉴它是客观忠实于材料的对策题。概括对策而已,换了一种灵活的提问的方式。
每年的考生都会抱怨命题很杂乱无章,其实只不过是变了一种灵活的方式,考察让你概括在应对社会安全问题上的对策和思路,所以各位同学记得我的提醒,无论这次是不是考得顺利,都要懂得,任何一道题目是处第一题的位置上,骨子里是客观地忠实于材料,影响、原因中的对策,我们在人员的应对上,人员的组织上解决的思路和应对的经验和做法,值得借鉴和参考。
B卷第二小题,谈谈根据材料3谈谈现代城市运行中的脆弱性,在火灾中的具体的表现,这是传统的概括材料题,直接概括我们的城市应对自然灾害中的问题。
那么再回到A卷,第一大题是怎样的状况,第一大题第一小题根据给定材料2到6,概括指出当前我国市场经济背景下面临的问题,A卷第一大题第一小题这是传统的概括材料题,只需要很客观地从材料中概括问题,简练的语言概括之即可。
第二小题,这两年的国考的申论频繁出现这样的状况,第一大题的概述题即有可能采用传统的方式,有时候也采用灵活的命题的方式,对季防和人防加以解释,这道题针对社会上先进人物的事迹,某机关编写学习资料写一份编者案,这个题目是第一大题的位置上,只要是第一大题,它是客观忠实于材料的概述题,只需要客观地忠实于材料,这个灵活的小题型骨子里究竟是需要概括什么,编者案要概括出先进人物的精神具有的意义,能够带来什么正面的社会的影响,是概括影响和意义。正如B卷第一题季防和人防是概括应对社会安全隐患中的对策和做法,A卷第二小题是写份编者案是概括出这样的先进人物的事迹和做法,对提升整个社会道德伦理水平增强公民责任感具有的重大的意义和影响,做一个简要的概括和揭示。
这是对概括材料题的解析。
无论是A卷还是B卷,第一大题都由两道小题构成,其中一道小题采用了传统的直截了当的命题的方式,概括在市场经济社会生活中的问题,另一个是概括指出应对火灾中的问题和不足。
另外是采用了比较灵活的方式,指出季防和人防的意思,还有是先进人物的编者案,尽管是灵活多变,提问的方式很新颖,但是它处在第一大题的位置上骨子里是概述题。
它们只需要简单客观地从材料中加以概括即可。
大文章,沿着2+X的结构,申论的命题的规律,最后大文章的协作构成了申论的命题的规律,中间是两个题是灵活的当变。刚才我们解析了2+X的第一大主干题型。
下面是第二大主干题型最后的大文章,A卷考的是公共道德伦理的问题,第四题如何规定呢?给定材料7讲述了农夫刘女士和李女士发生的感人的故事,你写一篇文章,即要结合给定的材料,又要联系当前的社会实际和自身的体会,立足于材料作为基础,但是作为申论的文章的写作,同样是利用材料,它和概述题相映成趣迥然有变,文章是需要即要立足于材料又不要单纯地拘泥于材料,能够用自身的理论的素养,思想的积累对粗浅的简单的材料有所提炼和生化。
要求二提到观点明确内容充实层次清楚,一篇文章,申论的文章理论上有很多种写法、写成评论、政论,但是由于最后的文章是否具有未来公务员高级的阶段,是不是具备领导决策能力的前值,毫无疑问是策论文。有别于传统的议论文,对于我们的策论文写作不存在论点和论据,首先要明确它的中心主题,比如说A卷的文章,各位考生最大的问题是不在于文章怎么写,很多的考生第一时间无法准确地判断文章遵循的中心的主题,很有可能很多同学被材料1、材料2迷惑,如何加强食品安全的监管,材料1食品生产中有很多的违法的加工,很多的学生被表面的现象所忽略,这个尽管说文章题干中也没有规定说你的文章中心主题是谁,文章中心主题最佳的选择当然是材料的深刻核心的主旨,A卷是食品安全表面的现象切入,真正考察的是核心本质的是公共的道德伦理和社会的诚信。缺乏应有的道德和责任感。
首先要明确策论文的中心的主题,是单纯地解决食品安全监管的问题,在其他方面的安全隐患的问题,还是要解决整个社会的公共道德的问题,社会诚信危机的问题。
各位的考生可以自己做一个对照,如果你认为这次把文章中心能够准确确定为如何重建中国的社会公共伦理道德,重建社会诚信,在中心的主题上文章选择主题是深刻和开阔的。
中心主题下,需要保证我们的文章内容充实,和传统的议论文相比,传统的写作是由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给出对策,三个部分构成。而策论文跟传统的议论文有所出入,策论文是现代政府决策的基本的程序,给出对付的同时,如何去说服人大立法机关,面对的公众表决接受你的方案呢?在提出对策之前,需要交待两件事,这个问题有什么重要的意义和影响,这个问题面临的问题和缺陷,对A卷的文章,需要紧扣社会的公共道德伦理这一材料的核心主旨,作为中心的主题,具体的写作的内容上由三个逻辑环节构成。一当前在公共道德伦理方面的问题,可以结合材料,食品安全生产过程中缺乏严格的行业自律和基本的道德责任感,社会生活中缺乏诚信的意识。但是绝非是泛泛而谈,食品安全生产方面的问题,而是紧扣材料中心的主题,社会的公共道德伦理展开。
二、公共道德伦理的重建,强化,社会诚信的建立,对当前中国社会的转型,缓解各种社会矛盾,建立彼此的信任感有什么重要的意义和影响。
第三个部分给出如何推进公共道德伦理的建设,提高社会的道德伦理水平,来提出你的对策。
这是关于A卷,A卷有一个经典的话,结合材料,联系当前社会实际和自身体会,材料是基础,但是材料只是个基础的立足点,作为文章,文章身份和角色是谁,是领导决策者,利用材料又不能拘泥于材料,用思想理论素养,用思想的积累对粗浅的材料有所提炼和升华。
材料中这样说,上海当前改变了对城市摊贩封杀的做法,韩国的政府能够为小贩提供后勤的服务,使摊贩成为社会生活多样性的组成部分,我需要利用这样的材料来提出对策的文章,但是不能单纯地为小摊小贩提供后勤的服务,需要立足于材料,又给予深刻的思想的内涵,在对城市摊贩一律封杀的同时,这是政府职能转变的问题,现代服务型政府,面对社会生活的多样性和市场经济,政府的只能不是过度地干预,而是引导管理和公共服务,尊重社会生活多样性,改变政府对摊贩过多地干预。
这次国考的变化我觉得首先命题上有进步的,对考生知情权的尊重,我们的文章不再模棱两可,记得结合材料,不要拘泥于料,这在以往的申论的命题中出现并不是很明显,很多的考生以前是自我陶醉的写作,要么是简单的复制。
B卷的第四题,我们看看它是怎么规定的,给定材料5的画线的部分,无论我们自己变得多么的高明,但是自然灾害始终是生活中的一个部分,来写篇文章。自选角度立意明确。文章写作最佳的选择是策论文,和传统的议论文,策论文首先要明确文章的中心的主题,到底要解决什么核心的问题,这个问题有什么不足有什么意义应该如何解决。有些文章理论上自选角度,这个所谓的文章自选角度理论上选择材料中的细节的问题,作为文章的切入点都可以,最佳的选择是材料的核心主旨,B卷的核心主旨仍然被单纯地理解为应对自然灾害,不,整个核心全局主旨是社会的公共安全。首先要确定到文章中心的主题,而理论上自选角度,其实是在忽悠,选择的角度越小文章达到的深刻性越少。首先需要确定文章的主题,B卷的主题是社会公共安全,然后紧扣问题、意义、对策这三个环节展开写作。
首先结合题干中的自然灾害与认为灾难是生命中的一部分,当前我国在社会公共安全方面的问题和挑战,第二指出有效应对社会公共安全构建良好的公共安全体系,增强人们的安全意识和防范的水平,对应对人为的灾难的意义,再给出构建安全体系的基本对策和思路。
仍然是再次给各位考生强调,一篇文章写得好内容尽管是关键,但是我认为如何准确又深刻地确定文章的中心主题,是这文章一个基本前提、前奏。如果把这篇文章单纯地写作为如何应对自然灾害,如何应对火灾很遗憾,自选角度理论上小角度切入是可以的,但是坦白说很遗憾,真是把这些问题作为文章的主题,我认为中心主题是很浮浅很局部化的,视野很狭小的。文章中心主题的最佳选择当然是整个材料的核心,深刻的全局主旨,社会的公共安全。
同样我认为这B卷第四题,要求中有两句话很有人性化,体现着人事部门对考生知情权的尊重,有思想性,有思想性,要求二提到参考给定的材料又不拘泥于给定的材料,要用理论的内涵给粗浅的材料以饱满的内容,使材料中的星星之火终成燎原之势。
这A、B卷的两大主干提醒。
对介于A卷和B卷的小题目做一个讲解。
做个经略的讲解,首先对两大主干题型的把握,我们懂得这两大主干的题型之外,其他的题型灵活多变,两大主干的题型基本的规律,申论是对给定材料巧妙的转换,同样是利用材料,两大主干的题型思维的方式和风格上有不同的要求,第一题的概述题无论是概括什么,你都只需要客观忠实于材料,对原材料做个简要的概括即可。最后大文章要立足于材料,充分地利用材料,但材料毕竟的粗浅,能够用思想理论素养和社会素养给简单的材料以饱满的内容,介于结束和文章中的小题型,它们是如何利用材料呢?
无论是A还是B卷,中间的小题型,一方面是超越了公务员职业生涯的第一个阶段,不再是简单的助手,拥有一定的管理的权限,但是最后的大文章,角色身份是高层的决策者,需要将材料提炼出一定的思想的高度,而X型题是刚好是概述和文章中,X题型针对是材料中的具体的细节的问题。正如在公务员职业生涯的第二个阶段基层的管理者只有权力解决具体的问题,中间两道小题目利用材料很灵活。
X首先利用材料它是主观灵活不拘一格的,但是在表达风格上,相比于大文章写作而言,大文章是针对材料核心的全局的问题,不但需要主观灵活地利用材料,而且要有思想上的高度的提炼,而X题型不必,一方面是利用材料是主观的灵活的,在表达的风格上,只需要就事论事简明通俗,B卷第三题,针对市民出行问题给出对策和建议,比如说A卷的第三题,针对给定材料1给出具体的措施,这种对策有别于文章中的对策,尽管是主观的层面上提出对策解决问题,但是这种对策称之为小对策,只复杂解决某个具体的细节的问题,只是基层的管理者,利用材料主观的灵活表达风格是就事论事干净利索,X的题型不知道考生考前的时候考试大纲是不是读得很细,有一句话是贯彻执行的能力,遵循依法行政的原则,及时有效地完成任务,X题型只要保证是合法的,余下来该怎么办怎么办。不需要理论上的过多的说明。
贯彻执行的能力,对应的X的题型,刚才我们讲的A、B卷的小对策题,不需要理论上的拔高。不
这是对国考A、B卷的题型的解析,强调2+X的基础上进行解析,三种题型各自的风格不一样。思想上深入的提炼,内容上深入的展开,X题型是概述和文章之间。
不知道考生是不是站在这样的高度上看待申论。
考试吧主持人:根据老师的讲解,针对以后要参加国考的考生老师有没有什么好的建议呢?
郑岳峰:无论是各位同学对考试的感受如何,或许你已经成功了,或许你可能还要来年再考,因为等待你的机会还有明年春天的很多地方的考试,浙江、山东机会的选择很多。
未来如何应对申论,首先关于申论,社会上的非专业性的意见太多了,所以各位考生首先希望从浅薄的无知的庸俗的道听途说的低俗的意见中摆脱出来,申论有着完整深刻的考试的规律,它考的是不同的题型,面对琐碎的材料如何用正面的逻辑的思维来驾驭和利用。
首先请你走出各式各样的道听途说的误区,立足于申论的给定的材料用思维的能力和理论的素养,展开驾驭和转化,站在这样的高度来看待申论。
第二个意见,从具体的应考和复习来说,一说到申论如何应对,开句玩笑,很多的考生第一时间的反应是,我要看《半月谈》看《人民日报》甚至上“春晚”。申论考察的社会热点问题,文章的写作,我要多积累一些社会的热点,这个没有错,关键是舍本逐末。各位的考生未来的应考和复习,首先是需要很朴实无华地立足于理念的申论的真题,立足于材料训练自己的逻辑思维的能力,而不是好高骛远地看这个那个,从理念的真题下手,从申论给定材料下手,充分地训练和提高自己,驾驭转换整合材料的思维的能力。
最后一个意见,尽管申论考的是对给定材料的利用,但是材料毕竟是琐碎的,如果对中国的社会的问题有良好的思想的积累,当然是能够更好地驾驭材料提炼材料,所以第三个意见明确材料是基础的前提下多关注社会的问题,比如说通过中国新闻周刊,财经周刊等等多了解中国当下的重大的社会问题,拓宽理论知识面,加深理论的素养,尽管材料是基础,一个拥有思想积累的人可以更好地驾驭材料。
考试吧主持人:非常感谢郑老师的详细的讲解,也希望各位考生如愿以偿,本期考试吧访谈就到这里,下期节目再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