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应收账款管理
一、应收账款的功能
应收账款的功能主要有以下两方面:
1.增加销售功能
2.减少存货功能
二、应收账款的成本
1.应收账款的机会成本
应收账款会占用企业一定量的资金,而企业若不把这部分资金投入于应收账款,便可以用于其他投资并可能获得收益,例如投资债券获得利息收入。这种因投放于应收账款而放弃其他投资所带来的收益,即为应收账款的机会成本。
2.应收账款的管理成本
主要包括:调查顾客信用状况的费用、收集各种信息的费用、账簿的记录费用、收账费用等。
3.应收账款的坏账成本
三、应收账款信用政策
(一)信用标准
信用认可标准代表企业愿意承担的最大的付款风险的金额。如果企业执行的信用标准过于严格,可能会降低对符合可接受信用风险标准客户的赊销额,因此会限制企业的销售机会;如果企业执行的信用标准过于宽松,可能会对不符合可接受信用风险标准的客户提供赊销,因此会增加随后还款的风险并增加坏账费用。
2.5C系统评价系统
信用评价取决于可以获得的信息类型、信用评价的成本与收益。传统的信用评价主要考虑以下五个因素:
(1)品质;(2)能力;(3)资本;(4)抵押;(5)条件。
3.信用的定量分析
进行商业信用的定量分析可以从考察信用申请人的财务报表开始。通常使用比率分析法评价顾客的财务状况。
(二)信用条件
信用条件是指销货企业要求赊购客户支付货款的条件,由信用期限和现金折扣两个要素组成。规定信用条件包括设计销售合同或协议来明确规定在什么情形下可以给予信用。
(三)信用期间
信用期间是企业允许顾客从购货到付款之间的时间,或者说是企业给予顾客的付款期间。
信用期的确定,主要求是分析改变现行信用期对收入和成本的影响。延长信用期,会使销售额增加,产生有利影响;与此同时,应收账款、收账费用和坏账损失增加,会产生不利影响。当前大于后者时,可以延长信用期,否则不宜延长。如果缩短信用期,情况与此相反。
(四)折扣条件
现金折扣是企业对顾客在商品价格上的扣减。向顾客提供这种价格上的优惠,主要目的在于吸引顾客为享受优惠而提前付款。缩短企业的平均收款期。另外,现金折扣也能招揽一些视折扣为减价出售的顾客前来购货,借此扩大销售量。
1.计算收益的增加
收益的增加=增加的销售收入-增加的变动成本
=增加的边际贡献=销售量的增加×单位边际贡献
单位边际贡献=单价-单位变动成本
单位边际贡献=单价-单位变动成本
边际贡献=销售收入-变动成本=(单价-单位变动成本)×销售量=单位边际贡献×销售量
2.计算实施新信用政策后成本费用的增加:
第一:计算占用资金的应计利息增加
(1)应收账款占用资金的应计利息
①应收账款应计利息=应收账款占用资金×资本成本
其中:应收账款占用资金=应收账款平均余额×变动成本率
应收账款平均余额=日销售额×平均收现期
应收账款应计利息=日销售额×平均收现期×变动成本率×资本成本
变动成本率=单位变动成本/单价=变动成本/销售收入
边际贡献率=单位边际贡献/单价=边际贡献/销售收入
变动成本率+边际贡献率=1
当题中给出已知条件时,要灵活运用变形公式求解,反复熟练
②应收账款占用资金的应计利息增加=新信用政策占有资金的应计利息-原信用政策占用资金的应计利息
(2)存货占用资金应计利息增加
存货占用资金应计利息增加=存货增加量×单位变动成本×资金成本
(3)应付账款增加导致的应计利息减少(增加成本的抵减项)
应付账款增加导致的应计利息减少=应付账款平均余额增加×资金成本
第二:计算收账费用和坏账损失增加
收账费用一般会直接给出,只需计算增加额即可;
坏账损失一般可以根据坏账损失率计算,然后计算增加额。
第三:计算现金折扣的增加(若涉及现金折扣政策的改变)
现金折扣成本增加=新的销售水平×享受现金折扣的顾客比例×新的现金折扣率-旧的销售水平×享受现金折扣的顾客比例×旧的现金折扣率
3.计算改变信用期增加的税前损益
税前损益增加=收益增加-成本费用增加
如果改变信用期的增加税前损益大于0,则可以改变。
信用政策决策中,依据的是税前损益增加,因此,这种方法不考虑所得税。
四、应收账款的监控
(一)应收账款周转天数
应收账款周转天数或平均收账期是衡量应收账款管理状况的一种方法。
平均逾期天数=应收账款周转天数-平均信用期天数
(二)账龄分析表
账龄分析表,将应收账款划分为未到信用期的应收账款和以30天为间隔的逾期应收账款,这是衡量应收账款管理状况的另外一种方法。
账龄分析表比计算应收账款周转天数更能揭示应收账款变化趋势,因为账龄分析表给出了应收账款分布的模式,而不仅仅是一个平均数。
(三)应收账款账户余额的模式
应收账款账户余额的模式,反映了一定期间(如一个月)的赊销额在发生赊销的当月月末及随后的各月仍未偿还的百分比(余额)。
公司收款的历史决定了其正常的应收账款余额的模式。企业管理部门通过将当前的模式和过去的模式进行对比来衡量应收账款的收账效率。
公司还可以运用应收账款账户余额的模式来进行应收账款金额水平的计划,以及预测未来的现金流。
(四)ABC分析法
又称”重点管理法”.ABC分析法是现代经济管理中广泛应用的一种“抓重点、照顾一般”的管理方法,又称重点管理法。它将企业的所有欠款客户按其金额的多少进行分类排队,然后分别采用不同的收账策略的一种方法。
对这三类不同的客户,应采取不同的收款策略。例如,对A类客户,可以发出措辞较为严厉的信件催收,或派专人催收,或委托收款代理机构处理,甚至可通过法律解决:对B类客户则可以多发几封信函催收,或打电话催收;对C类客户只需要发出通知其付款的信函即可。
五、应收账款日常管理
(一)调查客户信用
信用调查是指收集和整理反映客户信用状况的有关资料的工作,是企业应收账款日常管理的基础,是正确评价客户信用的前提条件。
两种方法:
直接调查 |
调查人员通过与被调查单位进行直接接触,通过当面采访、询问、观看等方式获取信用资料的一种方法。 |
间接调查 |
是以被调查单位以及其他单位保存的有关原始记录和核算资料为基础,通过加工整理获得被调查单位信用资料的一种方法。 |
(二)评估客户信用
(三)收账的日常管理
(四)应收账款保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