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总论
一、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理论
理论观点 |
优点 |
缺点 |
1.利润最大化 |
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就必须讲求经济核算、加强管理,改进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产品成本。这些措施都有利于企业资源的合理配置,有利于企业整体经济效益的提高。 |
1.没有考虑利润的实现时间和资金时间价值 |
2.股东财富最大化 |
1.考虑了风险因素 |
1.通常只适用于上市公司 |
3.企业价值最大化 |
1.考虑了报酬的取得时间,并用时间价值的原理进行了计量 |
1.企业的价值过于理论化,不易操作 |
4.相关者利益最大化 |
1.有利于企业长期稳定发展 |
|
二、利益冲突的协调
(一)所有者与经营者
矛盾的表现:经营者希望在提高企业价值和股东财富的同时,能更多的增加享受成本;而所有者和股东则希望以较小的享受成本支出带来更高的企业价值或股东财富。
协调方式:①解聘:通过所有者约束经营者的办法;②接收:通过市场约束经营者的办法;③激励:将经营者的报酬与绩效挂钩,包括股票期权和绩效股。
(二)所有者与债权人
1.矛盾的表现:首先:所有者可能要求经营者改变举债资金的原定用途,将其用于风险更高的项目;其次:所有者可能在未征得现有债权人同意的情况下,要求经营者举借新债券,从而致使原有债权的价值降低。
2.协调方式:
(1)限制性借债
债权人通过事先规定借款用途限制、借款担保条款和借款信用条件,使所有者不能通过以上两种方式削弱债权人的债权价值。
(2)收回借款或停止借款
当债权人发现企业有侵蚀债权价值的意图时,采取收回债权或不再给予新的借款的措施,从而保护自身权益。
三、财务管理体制的一般模式
财务管理体制的核心问题:如何配置财务管理权限。
模式 |
含义 |
特点 |
集权型 |
主要管理权限集中于企业总部,各所属单位执行企业总部的指令 |
【优点】 |
分权型 |
企业内部的管理权限分散于各所属单位,各所属单位在人、财、物、供、产、销等方面有决定权 |
【优点】 |
集权与分权相结合型 |
以企业发展战略和经营目标为核心,将企业内重大决策权集中于企业总部,而赋予各所属单位自主经营权 |
1.在制度上,企业内应制定统一的内部管理制度,明确财务权限及收益分配办法,各所属单位应遵照执行,并根据自身的特点加以补充 |
四、集权与分权的选择
(一)集权型或分权型财务管理体制的选择,本质上体现着企业的管理政策,是企业基于环境约束与发展战略考虑顺势而定的权变性策略。
(二)集权和分权应该考虑的因素:
(1)企业与各所属单位之间的资本关系的具体特征;
只有当企业掌握了各所属单位一定比例有表决权的股份(如50%以上)之后,各所属单位的财务决策才有可能相对“集中”于企业总部。
(2)企业与各所属单位之间的业务关系的具体特征;
各所属单位之间业务联系越密切,就越有必要采用相对集中的财务管理体制。反之则相反。
(3)集权与分权的“成本”和“利益”;
集中的成本:各所属单位积极性的损失和财务决策效率的下降
集中的利益:主要是容易使企业财务目标协调和提高财务资源的利用效率
分散的成本:可能发生的各所属单位财务决策目标与企业整体财务目标的背离以及财务资源利用效率的下降
分散的利益:提高财务决策效率和调动各所属单位的积极性
(4)企业的环境、规模和管理者的管理水平。
五、企业财务管理体制的设计原则
(一)与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相适应的原则
(二)明确企业对各所属单位管理中的决策权、执行权与监督权三者分立原则
(三)明确综合管理和分层管理思想的原则
(四)与企业管理体制相对应的原则
(1)企业组织体制大体上有U型组织、H型组织和M型组织等三种组织形式。
(2)M型结构由三个相互关联的层次组成。第一个层次是由董事会和经理班子组成的总部,它是企业的最高决策层。第二个层次是由职能和支持、服务部门组成的。第三个层次是围绕企业的主导或核心业务,互相依存又相互独立的各所属单位,每个所属单位又是一个U型结构。
六、集权与分权相结合型财务管理体制的一般内容
集权与分权相结合型财务管理体制的核心内容,是企业总部应做到制度统一,资金集中,信息集成和人员委派。具体应包括:集中制度制定权;集中筹资、融资权;集中投资权;集中用资、担保权;集中固定资产购置权;集中财务机构设置权;集中收益分配权。分散经营自主权;分散人员管理权;分散业务定价权;分散费用开支的审批权。
七、财务管理环境
1、技术环境
技术环境是指财务管理得以实现的技术手段和技术条件,它决定着财务管理的效率和效果。
2、经济环境
财务管理的经济环境内容,包括经济体制、经济周期、经济发展水平、宏观经济政策、及由此决定的社会通货水平——通货膨胀等。
(一)经济体制:计划经济体制下,财务管理内容比较单一,方法比较简单;市场经济体制下,财务管理内容比较丰富,方法也复杂多样。
(二)经济周期
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发展与运行带有一定的波动性。大体上经历复苏、繁荣、衰退和萧条几个阶段的循环,这种循环叫做经济周期。
(三)经济发展水平:企业财务管理工作者必须积极探索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财务管理模式。
(四)宏观经济政策经济政策:财税体制、金融体制、外汇体制、外贸体制、计划体制、价格体制、投资体制、社会保障制度、企业会计准则体系等改革措施,会深刻地影响着企业的发展和财务活动的开展。
(五)通货膨胀水平
通货膨胀对企业财务活动影响:
(1)引起资金占用的大量增加,从而增加企业的资金需求
(2)引起企业利润虚增,造成企业资金由于利润分配而流失
(3)引起利润上升,加大企业的权益资金成本
(4)引起有价证券价格下降,增加企业的筹资难度
(5)引起资金供应紧张,增加企业的筹资困难
3、金融环境
影响企业财务管理的金融环境主要有金融机构、金融市场、金融工具。
(一)金融机构、金融工具与金融市场
金融市场是指资金供应者和资金需求者双方通过一定的信用工具进行交易而融通资金的场所。
(二)金融市场的分类
对金融市场可以按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
(1)以期限为标准,金融市场可分为短期金融市场和长期金融市场;
(2)以功能为标准,金融市场可分为发行市场(一级市场)和流通市场(二级市场);
(3)以融资对象为标准,金融市场可分为资本市场、外汇市场和黄金市场;
(4)按金融工具的属性,金融市场可分为基础性金融市场与金融衍生品市场;
(5)以地理范围为标准,金融市场可分为地方性金融市场、全国性金融市场和国际性金融市场。
(三)货币市场
货币市场的主要功能是调节短期资本融通。其主要特点是:(1)期限短。一般为3-6个月,最长不超过一年;(2)交易目的是解决短期资金周转。它的资本来源主要是资本所有者暂时闲置的资本,它的用途一般是弥补流动资本的临时不足;(3)金融工具有较强的“货币性”,具有流动性强、价格平稳、风险较小等特性。
(四)资本市场
资本市场的主要功能是引导长期资本投资。其主要特点是:(1)融资期限长,至少1 年以上,最长可达10年;(2)融资目的是解决长期投资性资本,用于补充固定资本,扩大生产能力;(3)资本借贷量大;(4)收益较高但风险也较大。
4、法律环境
法律环境的影响范围包括:企业组织形式、公司治理结构、投融资活动、日常经营、收益分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