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吧

会计职称

考试吧>会计职称>复习指导>中级经济法>正文
2011中级会计职称《中级经济法》基础讲义(1)
考试吧(Exam8.com) 2010-11-26 18:24:55 评论(0)条

  第一章 经济法总论

  本章特点是用词比较专业,法律概念较多,有些说法比较抽象,理解有一定难度。

  考情分析

本章近四年试题考点归纳表

年份

题型

考点

分值

2010

单项

经济法的体系

1

多项

经济法主体;经济法主体行为的分类

4

判断

经济法责任的特殊性

1

合计

 

 

6

  【大纲基本要求】

  (一)掌握经济法主体的权利与义务、经济法主体的法律责任

  (二)熟悉经济法的渊源、经济法主体的界定和分类

  (三)了解经济法主体的行为

  重点与难点讲解

  第一节 经济法概述

  一、经济法的产生

  1.经济法是一个新兴的法律部门。一般认为,现代意义的经济法是在市场经济从自由竞争阶段进入到垄断阶段以后才产生的。美国1890年通过的规范托拉斯行为的《谢尔曼法》、德国1896年通过的规范不正当竞争行为的《反不正当竞争法》。

  2.任何国家,只要是搞现代市场经济,就离不开宏观调控和市场规制,就需要有相关的经济法规范。

  3.在我国,经济法的真正发展,是在改革开放以后。目前,经济法已经成为我国法律体系中的一个独立的、重要的法律部门。

  【例题·分析题】有人认为,经济法就是与经济有关的法,而与经济有关的法在古代社会就有,因此,经济法应当是很古老的。

  『正确答案』上述观点是不正确的。经济法是一个新兴的法律部门,并不是很古老的;经济法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市场经济进入到垄断阶段才产生的,并随着第一次世界大战和20世纪30年代的大危机,而逐渐发展起来的。在我国,经济法的真正发展,是在改革开放以后。因此,不能认为与经济有关的法都是经济法,也不能由此认为经济法是自古有之的。

  二、经济法的概念

  经济法,是指调整在现代国家进行宏观调控和市场规制的过程中发生的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简单地说,经济法就是调整宏观调控关系和市场规制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1.所谓宏观调控,通常是指对宏观经济运行的调节和控制。

  2.所谓市场规制,通常是指对微观市场行为的规范和制约。

  【例题·分析题】有人认为经济法就是调整经济关系的法,它规范各种经济行为。

  『正确答案』上述观点是不正确的。经济法并不是调整一切经济关系的法,它只是调整特定经济关系的法。任何一个法律部门,无论多么重要,也都有自己的边界。经济法虽然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法律部门,但它主要调整两种社会关系,即宏观调控关系和市场规制关系,因而并不是调整所有的经济关系,也不是规范各种经济行为。在一国的法律体系中,民商法等法律部门同样调整一定的经济关系,这些法律部门都有其各自的职能和作用,不能互相替代。

  【例题·多选题】经济法是指调整在现代国家进行宏观调控和市场规制的过程中发生的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A.经济法的调整对象是宏观调控关系和市场规制关系

  B.经济法规范各个领域中的各种经济行为

  C.宏观调控通常是指对宏观的经济运行的调节和控制

  D.市场规制通常是指对微观的市场行为的规范和制约

  『正确答案』ACD

  『答案解析』本题考核点是经济法的概念。经济法并不是调整一切经济关系的法,它只是调整特定经济关系的法。所以选项B错误。

  三、经济法的体系

  经济法的体系,通常是指各类经济法规范所构成的和谐统一的整体。

  经济法体系包括两大部分,即宏观调控法和市场规制法。

  宏观调控:

  1.含义:宏观调控是国家运用计划、法规、政策等手段,对经济运行状态和经济关系进行干预和调整,把微观经济活动纳入国民经济宏观发展轨道,及时纠正经济运行中的偏离宏观目标的倾向,以保证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

  2.调控的主体:国家机关,主要是权力机关和行政机关。

  3.特点:宏观而不是微观,间接而不是直接。

  4.采取宏观调控的手段:

  (1)法律手段,指国家通过制定和运用经济法规来调节经济活动的手段。主要通过经济立法和经济司法进行调节经济;

  (2)经济手段,是国家运用经济政策和计划,通过对经济利益的调整来影响和调节经济活动的措施。主要方法有:①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调整,如利用减免退税鼓励发展某些行业,利用贷款利率调节和控制货币走向,提高利率,消除因需求过旺而带来的通货膨胀压力所采取的货币政策;反之,为阻止经济衰退,通过增加信贷供给,降低利率,促使投资增加;②制定和实施经济发展规划、计划等,对经济活动进行引导,例如国家的五年计划;

  (3)行政手段,指国家通过行政机构,采取带强制性的行政命令、指示、规定等措施,来调节和管理经济。如利用工商、商检、卫生检疫、海关等部门禁止或限制某些商品的生产与流通。

  市场规制:

  1.含义:国家权力直接干预市场,调节市场结构,规范市场行为,维护市场秩序,保护和促进公平竞争的过程。

  2.宗旨

  (1)初级宗旨:通过规制垄断行为和不正当竞争行为,调整市场规制关系,恢复和维护公平竞争机制,提高市场配置资源的效率,保护经营者和消费者的权利和利益。

  (2)终极宗旨:通过初级宗旨的达成,不断解决个体营利性和社会公益性的矛盾,克服市场失灵,保障社会公益和基本****,促进经济的稳定增长,实现经济和社会的良性互动和协调发展。

  3.体系构成

  (1)市场规制一般法,主要有:①市场准入法,如企业登记法等;②反不正当竞争法;③反垄断法;④消费者权益保护法;⑤质量规制法,如产品质量法、标准化法等;⑥价格规制法,如价格法、反暴利法等;⑦合同规制法;⑧中介服务规制法,如广告法、拍卖法等。

  (2)市场规制特别法,主要有金融市场监管法、劳动力市场监管法、房地产市场监管法、电讯市场监管法等。

  (3)市场规制相关法,主要有企业法、侵权行为法、合同法、知识产权法等。

  (由于市场规制法与相关法律部门交叉,在设计市场规制法体系的结构时,学界存在不同看法。)

  1.宏观调控法包括三个部门法,即财税调控法、金融调控法和计划调控法,分别简称财税法、金融法和计划法。

  2.市场规制法也包括三个部门法,即反垄断法、反不正当竞争法和消费者保护法。

  上述对经济法体系中的各个部门法的描述,可以大略概括为“财金计划调控法,两反一保规制法”。这是经济法体系的基本构成。

  【考题·单选题】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市场规制法的部门法是( )。(2010年考题)

  A.反垄断法

  B.预算法

  C.反不正当竞争法

  D.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根据规定,市场规制法包括三个部门法:即反垄断法、反不正当竞争法和消费者保护法。本题B选项属于宏观调控法的部门法之一。

  【例题·多选题】财税法包括财政法与税法两个具体的部门法,其中,税法包括( )。

  A.税收征纳程序法

  B.政府采购法

  C.税收征纳实体法

  D.转移支付法

  『正确答案』AC

  『答案解析』本题考核点是经济法的体系。税法包括税收体制法与税收征纳法,而税收征纳法又可以进一步分为税收征纳实体法(如所得税法、财产税法等)与税收征纳程序法等。

  四、经济法的渊源

  经济法的渊源,从形式意义上说,就是指经济法规范的表现形式。

宪法

宪法作为国家的根本大法,是经济法的重要渊源。(由全国人民代表人会制定和修改,具有最高法律效力。任何其他形式的法律法规不得与之相抵触)

法律

由于经济法的调整涉及国民的基本权利,因而需要通过法律的形式来加以保护。(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制定的规范性文件,在地位和效力上仅次于宪法。)

全国人大每年审批通过的年度预算和年度计划,从法理上说,应与其他法律具有相同的法律效力。

行政法规

是我国最高行政机关国务院根据宪法和法律,或者根据国家立法机关的授权决定,依法制定的规范性文件。(效力低于法律,高于部门规章和地方性法规)

大量的经济法领域的法律,有许多都是需要国务院予以进一步具体化的,其重要形式就是相关法律的“实施条例”。

部门规章

国务院所属的各部、委、行、署以及具有行政管理职能的直属机构,是部门规章的制定主体。(具有行业特点,银行、证券)

为了更好地进行宏观调控和市场规制,多个部门还经常协调联合发布部门规章。

地方性法规

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较大的市的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据本地具体情况,可以依法制定地方性法规。(具有地区特点)

地方性法规不得违反上位法,它主要是对相关宏观调控法和市场规制法的具体落实。

  (上述五类法律形式,是经济法的“主要”渊源,还可能有其他形式。例如:司法解释、国际条约如果涉及宏观调控或者市场规制,也是渊源的组成部分。)

  (掌握名称、制定者、效力)

  【考题·单选题】下列法的形式中,属于国家的根本大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的是( )。(2005年考题)

  A.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组织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本题考核点是经济法的渊源。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和修改,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例题·多选题】下列选项中,属于市场规制法方面的成文法律有( )。

  A.《反垄断法》

  B.《反不正当竞争法》

  C.《广告法》

  D.《价格法》

  『正确答案』ABC

  『答案解析』本题考核点是经济法的渊源。我国在经济法领域里已经有了一些制定的成文法律,在市场规制法方面,包括《反垄断法》、《反不正当竞争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产品质量法》、《广告法》,等等。

  【例题·单选题】下列规范性文件中,属于行政法规的是( )。

  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

  B.国务院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外汇管理条例》

  C.深圳市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深圳经济特区注册会计师条例》

  D.中国人民银行制定的《人民币银行结算账户管理办法》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本题考核点是经济法的渊源。行政法规是由国务院制定的规范性文件,其地位和效力仅次于宪法和法律。本题中,选项A属于法律;选项C属于地方性法规;选项D属于规章。

  【例题·分析题】经济法的渊源与经济法的立法有什么关联?

  『正确答案』我国是大陆法系国家,以成文法为主,因此,大量的经济法规范,都体现在经济法的具体立法中,通过多层次的经济法的立法表现出来,于是,各类经济法的立法,就成了经济法的渊源。

  了解各种形式的经济法渊源,有助于认识经济法立法的基本情况。我国经济法的渊源主要包括宪法、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地方性法规等。依照严格的法定原则,法律应成为经济法的主要渊源,但由于经济法非常复杂,需要有多种层次的法律渊源,因此,在我国现实的立法中,行政法规和部门规章也是经济法的重要表现形式。

  【例题·分析题】有人认为,经济法的渊源既然是经济法的立法体现,因而应当是没有效力层级之分的,都应该无差别地执行,这才体现经济法制的统一性。

  『正确答案』上述观点是不正确的。经济法的渊源虽然是经济法的立法体现,但经济法的立法本身就是有效力层级之分的: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法律的效力要高于行政法规的效力,而行政法规的效力则要高于部门规章和地方性法规的效力。因此,对于各类经济法的立法,并不是要无差别地执行,尤其要注意下位法不能违反上位法,不能与上位法相冲突。

  强调效力的层级,强调下位法不能与上位法相冲突,正是为了有利于保持经济法制的统一。因此,在实践中,如果部门规章或地方性法规违法了法律和行政法规,或者行政法规违反了法律,或者法律违反了宪法,这些违反上位法的规范都是无效的。

2011中级会计职称《中级经济法》基础讲义(1)

展开全文

会计职称万题库

更多
初级会计实务
初级会计实务
已有5830137人做题
下载
经济法基础
经济法基础
已有5665960人做题
下载

会计职称章节课

全部科目

会计职称VIP课

更多热门课程
评论(0条) 发表
Copyright © 2004-
考试吧(3g.exam8.com)北京美满明天科技有限公司
社会统一信用代码:91110108MA01WU311X
帮助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