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吧

会计职称

考试吧>会计职称>复习指导>初级经济法基础>正文
2011会计职称《初级经济法基础》预科班讲义(7)
考试吧(Exam8.com) 2010-11-16 16:46:51 评论(0)条

  专题6:个人所得税计算的基本规则

  一、计税依据

  (一)计税依据的一般规定

  1.收入的形式

  一般是货币,但不仅限于货币。还有实物、有价证券等。

  2.费用扣除的方法

扣除办法

所得项目

1.定额扣除

工资薪金所得

2.定额和定率扣除

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财产租赁所得

3.核算扣除

个体工商户生产经营所得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财产转让所得

4.不得扣除费用

利息、股息、红利所得偶然所得其他所得

  【例题·多选题】根据个人所得税法律制度的规定,个人发生的下列收入,准予从收入总额中定额扣除800元的有( )。

  A.高校教师在本校讲课收入3000元

  B.中学教师业余给外校学生辅导收入3000元

  C.小学教师购买股票取得股息2000元

  D.幼教教师给报刊投稿收入1000元

  【答案】BD

  3.所得税的计税行为有按期计税的,也有按次计税的。

计税

所得项目

1.按期计税

按月计税缴纳——工资薪金所得;财产租赁所得(以一个月为一次);连续性的劳务报酬所得(以一个月为一次)

按年计税,分期(或分月)缴纳——个体工商户生产经营所得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

2.按次计税

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财产转让所得;利息、股息、红利所得偶然所得其他所得;非连续性的劳务报酬所得

  【例题·多选题】根据个人所得税法律制度的规定,个人发生的下列收入,按月计算个人所得税的有( )。

  A.职员的工资和津贴收入

  B.作家小说的连载收入

  C.个人房屋的出租收入

  D.股东取得的股息收入

  【答案】AC

  (二)计税依据的特殊规定

  捐赠问题:

  1.对个人将其所得通过中国境内非营利的社会团体、国家机关向教育、公益事业和遭受严重自然灾害地区、贫困地区的捐赠,捐赠额不超过应纳税所得额的30%的部分,可以从其应纳税所得额中扣除。

  2.个人通过非营利性的社会团体和国家机关向红十字会事业的捐赠,在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时,准予在税前的所得额中全额扣除。

  3.自2001年7月1日起,个人通过非营利的社会团体和国家机关向农村义务教育的捐赠,在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时,准予在税前的所得额中全额扣除。

  4.个人通过非营利性社会团体和国家机关对公益青少年活动场所(其中包括新建)的捐赠,在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时,准予在税前的所得额中全额扣除。

  5.个人的所得用于对非关联的科研机构和高等学校研究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所发生的研究开发经费的资助,可以全额在下月或下次或当年计征个人所得税时,从应纳税所得额中扣除,不足抵扣的,不得结转抵扣。

  6.对个人通过公益性社会团体、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部门向汶川地震灾区的捐赠,允许在当年个人所得税前全额扣除。

  【例题·多选题】根据个人所得税法律制度的规定,个人发生的下列公益、救济性捐赠支出,准予税前全额扣除的有( )。(2010年)

  A.通过国家机关向红十字事业的捐赠

  B.通过国家机关向农村义务教育的捐赠

  C.通过非营利社会团体向公益性青少年活动场所的捐赠

  D.通过非营利社会团体向贫困地区的捐赠

  【答案】ABC

  【解析】选项D:个人通过非营利的社会团体、国家机关向贫困地区的捐赠,捐赠额不超过应纳税所得额的30%的部分,可以从其应纳税所得额中扣除。

  二、税率的一般规定

  1.工资、薪金所得;对经营成果不拥有所有权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适用5%-45%的九级超额累进税率。

  2.个体工商户生产、经营所得;对企事业单位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对经营成果拥有所有权);个人独资合伙企业投资人所得。适用5%-35%的五级超额累进税率。

  3.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财产租赁所得、财产转让所得、利息股息红利所得、偶然所得、其它所得适用于20%的比例税率,但是其中劳务报酬有特例。

  三、个人所得税税额计算的基本规则

  个人所得税的征税项目相应的征税主要规则见下表:

征税项目

计税依据和费用扣除

税率

计税方法

计税公式

工资、薪金所得

应纳税所得额=月工薪收入-2000

九级超额累进税率

按月计税

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

外籍、港澳台在华人员及其他特殊人员附加减除费用2800

个体户生产经营所得

应纳税所得额=全年收入总额-成本、费用以及损失

五级超额累进税率

按年计算分月缴纳

对企事业单位承包、承租经营所得

应纳税所得额=纳税年度收入总额-必要费用(每月2000元)

按年计算分次缴纳

劳务报酬所得

每次收入不足4000元的

应纳税所得额=每次收入额-800

每次收入4000元以上的

应纳税所得额=每次收入额×(1-20%)

20%比例税率

特例10%

按次纳税

特殊规定有:

劳务报酬所得实行超额累进加征;

稿酬所得减征30%

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20%

劳务报酬所得超额累进加征:

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

稿酬所得减征:

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20%×(1-30%)

稿酬所得

特许权使用费所得

财产租赁所得

财产转让所得

应纳税所得额=转让收入-财产原值-合理费用

利息、股息、红利所得

来自上市公司的股息、红利减按50%计算应纳税所得额;利息所得和来自非上市公司股息、红利按收入总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2008109日(含)起,对储蓄存款利息所得暂免征收个人所得税

偶然所得

按收入总额计税,不扣费用

其他所得

  【例题·计算题】某工程师在某研究院供职,11月工资3000元、加班费1000元、全勤奖金1000元,独生子女费7元,在发放工资时,按企业规定从上述收入中扣除集中供暖费500元,另按国家规定扣除“三险一金”400元,计算其应纳的个人所得税。

  计算过程:

  应纳税所得额=(3000+1000+1000-400)-2000=4600-2000=2600(元)

  应纳税额=2600×15%-125=265(元)。

  【例题·计算题】某人月薪2200元,于2010年3月办理内退手续(比正常退休提前5年),取得一次性补偿收入60000元。内退后,仍保留其原工资标准2200元,但不享受今后的涨薪,则其取得一次性收入当月应纳多少个人所得税?

  计算过程:

  ①将一次性收入按至法定离退休年龄之间的所属月份进行平均:60000/(5年×12个月)=1000(元)

  ②与当月工资薪金合并找适用税率:1000(平均结果)+2200(当月工资)-2000(生计费)=1200(元);适用10%的税率,速算扣除数25;

  ③用当月收入总额扣生计费计算税额:(60000+2200-2000)×10%-25=5995(元)。

  【例题·计算题】某演员“走穴”一次获得表演收入60000元,计算其应纳税额。

  应纳税所得额=60000×(1-20%)=48000(元)

  应纳个人所得税税额=20000×20%+28000×30%=12400(元)

  或48000×30%-2000=12400(元)。

  【例题·单选题】作家马某2010年2月初在杂志上发表一篇小说,取得稿酬3800元,自2月15日起又将该小说在晚报上连载10天,每天稿酬450元。马某当月需缴纳个人所得税( )。

  A.420元 B.924元 C.929.6元 D.1320元

  【答案】B

  【解析】杂志发表与晚报连载视为两次稿酬。

  应纳个人所得税=(3800-800)×20%×(1-30%)+450×10×(1-20%)×20%×(1-30%)=924(元)。

  【例题·单选题】国内某作家的一篇小说在一家日报上连载两个月,第一个月月末报社支付稿酬3000元;第二个月月末,报社支付稿酬15000元。该作家两个月所获稿酬应缴纳的个人所得税为( )。

  A.1988元 B.2016元 C.2296元 D.2408元

  【答案】B

  【解析】(3000+15000)×(1-20%)×20%×(1-30%)=2016(元)。

  【例题·计算题】王某是一家企业的独立董事,2010年取得董事费8万元,当即拿出2万元通过政府捐赠给贫困地区,其应纳的个人所得税为:

  不考虑捐赠的应纳税所得额:8×(1-20%)=6.4(万元)

  捐赠限额=6.4×30%=1.92(万元);捐赠超限额,只能按照限额扣减。

  应纳税所得额=6.4-1.92=4.48(万元)

  应纳税额=20000×20%+24800×30%=11440(元)

  或44800×30%-2000=11440(元)。

展开全文

会计职称万题库

更多
初级会计实务
初级会计实务
已有5829214人做题
下载
经济法基础
经济法基础
已有5664838人做题
下载

会计职称章节课

全部科目

会计职称VIP课

更多热门课程
评论(0条) 发表
Copyright © 2004-
考试吧(3g.exam8.com)北京美满明天科技有限公司
社会统一信用代码:91110108MA01WU311X
帮助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