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会计职称《中级财务管理》新教材变化一览表
中华会计网校 2010-11-15 18:42:43 评论(0)条
2011会计职称考试《财务管理》新教材变化情况
章节 (新教材) |
2010年教材 |
2011年教材 | ||
位 置 |
内 容 |
位 置 |
内 容 | |
第一章 |
第1页第一段 |
鉴于财务主要是从价值方面对企业的商品或者服务提供过程实施管理 |
第1页第一段 |
鉴于财务主要是从价值方面反映企业的商品或者服务提供过程 |
第3页第一段下方新增一段 |
第3页第一段上方新增一段 |
今年来,随着上市公司数量的增加,以及上市公司在国民经济中地位、作用的增强,企业价值最大化目标逐渐得到了广泛认可。 | ||
第4页第四段 |
因此,本书认为,相关者利益最大化是企业财务管理最理想的目标。 |
第4页第四段 |
因此,相关者利益最大化是企业财务管理最理想的目标。但是鉴于该目标过于理想化,且无法操作,本书后述章节仍采用企业价值最大化作为财务管理的目标。 | |
第15页倒数第16行 |
常见的基本金融工具有货币、票据、债券、股票、期货等。 |
第15页倒数第16行 |
常见的基本金融工具有货币、票据、债券、股票等。 | |
第二章 |
第31页表2-6续表中 |
倒数第二行,最后一个数字:144912 |
第31页表2-6 续表中 |
倒数第二行,最后一个数字: 96608 |
第34页表2-10 |
办公费用0.4×30600 =12240 |
第34页表2-10 |
办公费用0.2×60600=12120 | |
第35页倒数第9、10行 |
现金预算由现金支出….四部分组成。 现金收入-现金支出=现金余缺 |
第35页倒数第9、10行 |
现金预算由期初现金余额、现金支出….五部分组成。 期初现金余额+现金收入-现金支出=现金余缺 | |
第35页倒数5行 |
四个部分之间应满足如下关系: |
第35页倒数5行 |
删除 | |
第35页倒数第3、4行 |
现金收入-现金支出+现金筹措(现金不足时)=期末现金余额 现金收入-现金支出-现金投放(现金多余时)=期末现金余额 |
第35页倒数第3、4行 |
现金余缺+现金筹措(现金不足时)=期末现金余额 现金余缺-现金投放(现金多余时)=期末现金余额 | |
第35页倒数第2行 |
现金预算的四个组成部分,就是构成现金预算的核心内容 |
第35页倒数第2行 |
删除 | |
第36页表2-12 |
第36页表2-12 |
经营现金收入下方加入: 可供支配的现金合计 对应各列数据分别是: 555000,655000,780000,755000,2505000 | ||
第36页表2-12 |
第36页表2-12 |
资本性现金支出下方加入: 现金支出合计 对应各列数据分别是: 504655,532835,608707,887001,2533198 | ||
第36页表2-12 |
第36页表2-12 |
现金余缺下方加入: 资金筹措与运用 | ||
第37页表2-13 |
销售成本: 273000,341250,409500,341250,1365000 |
第37页表2-13 |
销售成本: 293000,366250,439500,366250,1465000 | |
第37页表2-13 |
销售毛利: 227000,283750,340500,283750,1135000 |
第37页表2-13 |
销售毛利: 207000,258750,310500,258750,1035000 | |
第37页表2-13 |
营业利润:124645,181395,238145,181395,725580 |
第37页表2-13 |
营业利润: 104645,156395,208145,156395,625580 | |
第37页表2-13 |
净利润: 74645,131395,188145,91955,486,140 |
第37页表2-13 |
净利润: 54645,106395,158145,66955,386140 |
章节 (新教材) |
2010年教材 |
2011年教材 | ||
位 置 |
内 容 |
位 置 |
内 容 | |
第三章 |
第54页倒数第11~12行
|
而不是税后利润,这是因为税后利润属于纳税申报时计算的利润,包含纳税调整因素
|
第54页 |
删除了这句话 |
第74页 |
a的公式中的分子“ΣYi2” |
第74页 |
改为“ΣYi” | |
第75页倒数第6行 |
资本成本率 |
第75页倒数第七行 |
资本成本 | |
第76页第13行 |
资本成本率 |
第76页第12行 |
把“率”删除 | |
第76页倒数第16行 |
资本成本是企业对投入资本所要求的报酬率, |
第76页倒数第17行 |
资本成本通常用相对数表示,它是企业对投入资本所要求的报酬率(或收益率) | |
第77页 |
“资本成本率”公式的下面 |
第77页 |
增加:“(注:若资金来源为负债,还存在税前资本成本和税后资本成本的区别。计算税后资本成本需要从年资金占用费中减去资金资金占用费税前扣除导致的所得税节约额。)” | |
第85页倒数第6行 |
财务杠杆系数 |
第85页倒数第6行 |
总杠杆系数 | |
第89页倒数第18行 |
甲方案的EPS为0.274元,乙方案的EPS为0.256元 |
第89页倒数第18行 |
甲方案的EPS为0.256元,乙方案的EPS为0.274元 | |
第91页第八行 |
40 |
第91页第八行 |
50 | |
第四章 |
第95页倒数第3行 |
它是由建设期和运营期前期所发生的原始投资所决定的 |
第95页倒数第3行 |
它是由建设期和运营期初期所发生的原始投资所决定的 |
第96页第2行 |
项目投产前后分次或一次 |
第96页第2行 |
项目投产后分次或一次 | |
项目投产前后分次或一次
第96页第8行
|
全部流动资金投资安排在建设期末和投产后第一年年末 |
项目投产前后分次或一次
第96页第8行
|
全部流动资金投资安排在投产后第一年和第二年年末 | |
第99页第3行 |
(2)在建设期期末或运营期前期发生垫支的流动资金投资 |
第99页第3行 |
(2)在运营期初期发生的流动资金投资 | |
![]() | ||||
第104页【例4-10】上面第3行公式 |
某年流动资金投资额(垫支额)=本年流动资金需用额—截止上年的流动资金投资额 |
第104页【例4-10】上面第3行公式 |
某年流动资金投资额(垫支额)=本年流动资金需用额—截至上年的流动资金投资额 | |
第104页【例4-10】 |
B企业拟建的生产线项目,预计投产第一年的流动资产需用额为30万元,流动负债需用额15万元,假定该项投资发生在建设期末;预计投产第二年流动资产需用额为40万元,流动负债需用额为20万元,假定该项投资发生在投产后第一年年末。
|
第104页【例4-10】 |
B企业拟建的生产线项目,预计投产第一年的流动资产需用额为30万元,流动负债需用额15万元;预计投产第二年流动资产需用额为40万元,流动负债需用额为20万元。 | |
第105页“为简化计算,在进行财务可行性评价时假定有下式成立:”下面的空白部分补充 |
第105页“为简化计算,在进行财务可行性评价时假定有下式成立:”下面的空白部分 |
某年流动资产需用额=该年存货需用额+该年应收账款需用额+该年预付账款需用额+该年现金需用额
(1)存货需用额的估算。存货需用额的估算公式如下: | ||
第105倒数第5行公式中 |
年工资及福利费 |
第105倒数第5行公式中 |
年职工薪酬 | |
第105倒数第3行 |
工资及福利费 |
第105倒数第3行 |
职工薪酬 | |
第106页第3个公式中 |
年工资及福利费 |
第106页第3个公式中 |
年职工薪酬 | |
第106页第7行 |
工资及福利费 |
第106页第7行 |
职工薪酬 | |
第106页第4个公式中 |
工资及福利费 |
第106页第4个公式中 |
职工薪酬 | |
第106页倒数第3个公式中 |
该年工资及福利费 |
第106页倒数第3个公式中 |
该年职工薪酬 | |
第107页第3、5行 |
工资及福利费 |
第107页第3、5行 |
职工薪酬 | |
第108页 |
投产后第6~20年每年的营业税金及附加=3.57×(7%+3%)=3.57(万元) |
第108页 |
投产后第6~20年每年的营业税金及附加=35.7×(7%+3%)=3.57(万元) | |
第108页倒数第13行加入 |
第108页倒数第13行加入 |
2.调整所得税的估算 | ||
第108页倒数第4行 |
投产后第6~10年每年的调整所得税 |
第108页倒数第4行 |
投产后第6~20年每年的调整所得税 | |
第109页【例4-14】 |
第2行,1880
第5行,1000×1880=188(万元) |
第109页【例4-14】 |
第2行, 1800 第5行, 1000×1800=180(万元) | |
第109页(三)下面第3行 |
提前回收的固定资产余值 |
第109页(三)下面第3行 |
提前回收的固定资产净损失 | |
第117页倒数第2行 |
总投资利润率的计算公式为 |
第117页倒数第2行 |
总投资收益率的计算公式为 | |
第119页表4-4第4行最后一列 |
3290 |
第119页表4-4第4行最后一列 |
1000 | |
第121页表4-5第3行,W、X列
|
第3行,W、X列550和900 |
第121页表4-5第3行,W、X列 |
550改为156.43
900改为216.43 | |
第123页第4行 |
(P/A,IRR,n)=1/NCF |
第123页第4行 |
(P/A,IRR,n)=I/NCF | |
第127页第5行 |
PP’>n/2 |
第127页第5行 |
PP’>P/2 | |
第133页倒数第1行 |
≈718.07(万元) |
第133页倒数第1行 |
≈660.30(万元) | |
第134页第1行 |
=718.07(万元) |
第134页第1行 |
=660.30(万元) | |
第136页例4-42第3行 |
(含税) |
第136页例4-42第3行 |
(不含税) | |
第137页第5行 |
购买设备每年增加的租金 |
第137页第5行 |
租入设备每年增加的租金 | |
第137页(2)中 |
购买设备每年增加折旧额的现值合计=…=43011.5(元) |
137页 |
删除 | |
第137页最后一行 |
77000+43011.5-10753.05-2698.5=106556.95(元) |
137页倒数第三行 |
77000-10753.05-2698.5=63548.45(元) | |
138页第二行 |
购买设备每年增加的租金 |
137页倒数第二行 |
租入设备每年增加的租金 | |
第138页倒数第2行 |
106559.95 |
138页倒数第二行 |
63548.4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