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吧

会计职称

考试吧>会计职称>复习指导>初级会计实务>正文
2011会计职称《初级会计实务》讲义:第十章
考试吧(Exam8.com) 2010-09-16 19:02:01 评论(0)条

  第十章 行政事业单位会计

  第一节 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的内容和特点

  一、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的概念

  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分为:行政单位会计与事业单位会计两大体系。是预算会计的组成部分。

  二、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组织系统

  根据机构建制和经费领报关系,行政单位会计、事业单位会计组织系统分为:主管会计单位、二级会计单位和基层会计单位。

  三、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的特点(掌握)

  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具有明显有别于企业会计的特点,主要包括五点:

  第一,会计目标侧重于满足预算管理的需要,兼顾内部管理需要和其他信息需要。

  第二,会计核算基础以收付实现制为主。注意:行政单位会计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事业单位会计一般采用收付实现制,但经营活动可以采用权责发生制为基础。

  第三,会计要素分为五大类:即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和支出。

  第四,某些具体业务的会计核算不同于企业会计,如:固定资产不计提折旧,购入固定资产记录“双分录”等。

  第五,会计报表较为简单,主要包括资产负债表和收入支出表。资产负债表月报的平衡等式通常为“资产+支出=负债+净资产+收入”。

  四、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科目(熟悉)

  第二节 资产和负债

  一、资产

  事业单位的资产是事业单位占有或者使用的,能以货币计量的经济资源。包括流动资产、对外投资、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等。其中,流动资产包括:货币资金、应收及预付款项、存货等。

  (一)货币资金(与企业会计核算基本相同)

  (二)应收及预付款项

  与企业会计核算基本相同。一般不计提坏账准备。

  (三)存货

  事业单位的存货包括材料、产成品等。

  注意:事业单位随买随用的零星办公用品,可以在购入时直接列作当期支出,不作为存货核算。

  事业单位的存货应当按照取得时的实际成本记账,发出存货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等方法确定其实际成本。

  各种存货应当定期进行清查盘点,对于发生的盘盈,经批准后,属于专业用材料,冲减事业支出;属于经营用,冲减经营支出。对于发生的盘亏,经批准后,属于专业用材料,增加事业支出;属于经营用,经营支出。

  (四)对外投资

  事业单位的对外投资,包括债券投资和其他投资。以货币资金的方式对外投资,应当按照实际支付的款项记账。以实物或无形资产的方式对外投资,应当按照评估确认的价值记账。投资期内实际取得的利息、红利等各项投资收益,应当记入当期收入(其他收入)。转让债券取得的价款或者债券到期收回的本息与其账面成本的差额,应当记入当期收入(其他收入)。

  事业单位购入国债,按照实际支付的款项,借记“对外投资”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注意:同时,借记“事业基金——一般基金”科目,贷记“事业基金——投资基金”科目。到期兑付国债,按照实际收到的金额,借记“银行存款”科目,按收到的国债本金,贷记“对外投资”科目,按收到的国债利息,贷记“其他收入”科目,注意:同时,按国债本金,借记“事业基金——投资基金”科目,贷记“事业基金——一般基金”科目。

  (五)固定资产

  固定资产是使用年限在一年以上,单位价值在规定的标准以上,并在使用过程中基本保持原来物质形态的资产。单位价值虽然未达到规定标准,但使用时间在一年以上的大批同类资产,作为固定资产核算。

  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应当按照实际成本入账,购置固定资产过程中发生的差旅费不计入固定资产价值。按照取得渠道的不同,固定资产入账价值的确定具体如下:

  1.购入、有偿调入的固定资产,按照实际支付的买价或调拨款、运杂费、安装费等记账。

  2.自行建造的固定资产,按照建造过程中实际发生的全部支出记账。

  3.在原有固定资产基础上进行改建、扩建的固定资产,按照改建、扩建发生的支出减去改建、扩建过程中的变价收入后的净增加值,增记固定资产。

  4.接受捐赠的固定资产,按照同类固定资产的市场价格或有关凭据记账。接受固定资产时发生的相关费用,应当计入固定资产价值。

  5.盘盈的固定资产,按照重置完全价值入账。

  特别注意:

  事业单位固定资产不计提折旧。

  事业单位购入、有偿调入固定资产时:借记有关科目(事业支出、专款支出、专用基金----修购基金),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同时,借记“固定资产”科目,贷记“固定基金”科目。

  接受捐赠、盘盈的固定资产,借记“固定资产”科目,贷记“固定基金”科目。

  固定资产毁损、报废、出售等处置过程中取得的收入扣除发生的支出后的净额,报经批准不需上缴的,列入专用基金中的修购基金。

  特别注意:除了融资租入固定资产之外,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账面余额与固定基金的账面余额应当相等。(判断题)

  (六)无形资产

  事业单位购入的无形资产,应当以实际成本作为入账价值。自行开发的无形资产,应当以开发过程中实际发生的支出作为入账价值。

  特别注意: 事业单位的无形资产应当予以合理摊销。①不实行内部成本核算的事业单位,应当在取得无形资产时,将其成本予以一次性摊销,减少无形资产的账面余额并计入当期支出(事业支出);②实行内部成本核算的事业单位,应当在无形资产的受益期内分期平均摊销,按照摊销额减少无形资产的账面余额并计入当期支出(经营支出)。

  二、负债

  事业单位的负债包括:借入款项、应缴款项、应付及预收款项等。

  (一)借入款项

  其核算特点在于:一般不预计利息支出,实际支付利息时,①为开展专业业务活动及其辅助活动而借入的款项所发生的利息,计入事业支出;②为开展经营活动而借入的款项所发生的利息,计入经营支出。

  (二)应缴款项

  应缴款项包括:按财政部门规定应缴预算的资金(应缴预算款包括代收的纳入预算管理的基金;行政性收费收入;罚没收入;无主财物变价收入等)、应缴财政专户的预算外资金(应缴财政专户款)、按税法规定应缴纳的相关税费(应交税金包括营业税、增值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所得税等)。

  (三)应付及预收款项(与企业会计核算基本相同)

  第三节 净资产

  事业单位的净资产是资产减去负债的差额,包括四项:固定基金、事业基金、专用基金、结余等。(重点掌握)

  一、固定基金

  固定基金是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所占用的基金。固定基金应当按照实际发生数额记账。

  特别注意:固定基金通常按照固定资产账面余额的增减而发生相应的增减,两者金额通常相等,但是,在存在尚未付清租金的融资租入固定资产的情况下,两者的金额不同。

  二、事业基金

  事业基金是事业单位拥有的非限定用途的净资产,分为:一般基金和投资基金两部分内容。

  一般基金:是事业单位滚存的结余资金,主要有两个来源一是从本单位当期未分配结余转入,二是从拨入专款结余中按规定留归本单位使用的金额转入。

  投资基金:是事业单位对外投资所占用的基金。投资基金应当按照对外投资账面余额的增减而发生相应的增减,两者金额应当相等。

  特别注意:年度终了,事业单位应将当期未分配结余转入事业基金,借记“结余分配”等科目,贷记“事业基金——一般基金”科目。

  三、专用基金

  专用基金是事业单位按规定提取、设置的有专门用途的资金。主要包括:修购基金、职工福利基金、医疗基金以及住房基金等。(选择题)

  (一)修购基金

  提取修购基金时,借记“事业支出”或“经营支出”科目,贷记“专用基金——修购基金”科目,清理报废固定资产残值变价收入转入时,借记“银行存款”科目,贷记“专用基金——修购基金”科目,支付清理报废固定资产所发生的清理费用时,借记“专用基金——修购基金”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科目。

  (二)职工福利基金

  年终,事业单位按规定比例从当年结余计提职工福利基金时,借记“结余分配——提取专用基金”等科目,贷记“专用基金——职工福利基金”科目。使用职工福利基金时,借记“专用基金——职工福利基金”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等有关科目。

  四、结余

  结余是事业单位在一定期间各项收入与支出相抵后的余额。主要包括:事业结余和经营结余。(选择题)

  (一)事业结余

  事业结余是事业单位在一定期间内除经营收支外各项收支相抵后的余额。

  用公式表示为:

  事业结余=(财政补助收入+上级补助收入+附属单位缴款+事业收入+其他收入)-(拔出经费+事业支出+上缴上级支出+非经营业务负担的销售税金+对附属单位补助)

  期末结转时:

  ①将“财政补助收入”、“上级补助收入”、“附属单位缴款”、“事业收入”、“其他收入”等科目贷方余额转入“事业结余”科目;

  借:财政补助收入、上级补助收入、附属单位缴款、事业收入、其他收入等

  贷:事业结余

  ②将“拨出经费”、“事业支出”、“上缴上级支出”、“销售税金(非经营业务)”、“对附属单位补助”等科目借方余额转入“事业结余”科目。

  借:事业结余

  贷:拨出经费、事业支出、上缴上级支出、销售税金(非经营业务)、对附属单位补助等

  年度终了,事业单位应当将当年实现的事业结余全数转入“结余分配”科目,结转后,“事业结余”科目无余额。(选择题、判断题)

  (二)经营结余

  经营结余是事业单位在一定期间内各项经营收入与支出相抵后的余额。

  用公式表示为:

  经营结余=经营收入-(经营支出+经营业务负担的销售税金)

  期末结转时:

  ①将“经营收入”科目贷方余额转入“经营结余”科目:

  借:经营收入

  贷:经营结余

  ②将“经营支出”、“销售税金(经营业务)”等科目借方余额转入“经营结余”科目。

  借:经营结余

  贷:经营支出、销售税金(经营业务)

  年度终了,经营结余通常应当转入结余分配,但如为亏损(即:借方余额),则不予结转。(选择题、判断题)

  (三)结余分配

  事业单位当年实现的结余,应当按照规定进行分配。结余分配的内容主要有两项:一是有所得税交纳业务的事业单位计算应交所得税,二是事业单位计提专用基金。进行上述分配后,结存的当年未分配结余,转入事业基金(一般基金)。(选择题、判断题)

  年度终了,将事业结余和经营结余转入“结余分配”科目:

  借:事业结余

  经营结余

  贷:结余分配

  有所得税缴纳业务的事业单位计算应交纳的所得税:

  借:结余分配——应交所得税

  贷:应交税金

  计算应提取的专用基金:

  借:结余分配——提取专用基金

  贷:专用基金

  分配后,将未分配结余转入“事业基金——一般基金”科目:

  借:结余分配

  贷:事业基金——一般基金

  【例l0—21】假设A事业单位2009年年末有关收支科目的余额有:财政补助收入的贷方余额为l45 000元、上级补助收入的贷方余额为24 000元、事业收入的贷方余额为280 000元、经营收入的贷方余额为85 000元,事业支出的借方余额为406 000元、经营支出的借方余额为50 000元、对附属单位补助的借方余额为28 000元。

  年终结账时,A事业单位应编制、如下会计分录:

  (1)将有关收入、支出结转至事业结余:

  借:财政补助收入 145 000

  上级补助收入 24 000

  事业收入 280 000

  贷:事业结余 449 000

  借:事业结余 434 000

  贷:事业支出 406 000

  对附属单位补助 28 000

  (2)将有关收入、支出结转至经营结余:

  借:经营收入 85 000

  贷:经营结余 85 000

  借:经营结余 50 000

  贷:经营支出 50 000

  (3)假设按规定上述事业结余均属于非专用资金,可转入结余分配,收支差额为15 000(449 000—434 000)元:

  借:事业结余 l5 000

  贷:结余分配 l5 000

  (4)经营收支差额为35 000(85 000-50 000)元结余,可转入结余分配。

  借:经营结余 35 000

  贷:结余分配 35 000

  【例l0—22】承【例l0—21】2009年年末结账后,A事业单位当年实现事业结余15 000元,经营结余35 000元。假设该单位按当年事业结余和经营结余的l0%提取职工福利基金。

  A事业单位应编制如下会计分录:

  (1)结转事业结余和经营结余:

  借:事业结余 15 000

  经营结余 35 000

  贷:结余分配 50 000

  (2)计算提取职工福利基金:

  (15 000+35 000)×10%=5 000(元)

  借:结余分配——提取专用基金 5 000

  贷:专用基金——职工福利基金 5 000

  (3)结转未分配结余:

  50 000-5 000=45 000(元)

  借:结余分配 45 000

  贷:事业基金——一般基金 45 000

  【例题1·多选题】下列各项中,属于事业单位事业基金的有(  )。(2004年会计师考题)

  A.一般基金

  B.专用基金

  C.固定基金

  D.投资基金

  【答案】AD

  【解析】事业基金包括一般基金和投资基金。

  【例题2·多选题】下列各项中,属于行政事业单位事业基金的有( )。(2007年会计师考题)

  A.一般基金

  B.固定基金

  C.投资基金

  D.专用基金

  【答案】AC

  【例题3·多选题】事业单位专用基金是指事业单位按规定提取的具有专门用途的资金。下列各项,属于事业单位专用基金的有( )。(2006年会计师考题)

  A.医疗基金

  B.住房基金

  C.投资基金

  D.职工福利基金

  【答案】ABD

  【解析】事业单位的专用基金主要包括职工福利基金、医疗基金、修购基金、住房基金等。投资基金属于事业基金。

  【例题4·单选题】事业单位年终结账时,下列各类结余科目的余额,不应转入“结余分配”科目的是( )。(2003年会计师考题)

  A.“事业结余”科目借方余额

  B.“事业结余”科目贷方余额

  C.“经营结余”科目借方余额

  D.“经营结余”科目贷方余额

  【答案】C

  【例题5·多选题】下列各项中,年末可以转入事业单位结余分配的有(  )。(2008年会计师考题)

  A.事业收支的结余余额

  B.事业收支的超支金额

  C.经营收支的结余金额

  D.经营收支的亏损金额

  【答案】 ABC

  【解析】 年度终了,事业单位实现的事业结余全数转入"结余分配"科目,结转后该科目无余额;经营结余通常应当转入结余分配,但如为亏损,则不予结转。此题正确答案为ABC.

  【例题6·单选题】某事业单位2005年度事业收入为8 000万元,事业支出为7 000万元;经营收入为1 000万元,经营支出为1 200万元;以货币资金对外投资500万元。假定该事业单位年初事业基金中一般基金结余为500万元,不考虑其他因素。该事业单位2005年12月31日事业基金中一般基金结余为( )万元。(2006年会计师考题)

  A.800 B.1 000 C.1 300 D.1 500

  【答案】B

  【解析】2005年12月31日事业基金中一般基金结余=500(年初事业基金— 一般基金的余额)+(8 000-7 000)(事业结余转入结余分配的金额)-500(对外投资减少事业基金— 一般基金)=1 000(万元)。

  注意:“经营结余”科目为借方余额(亏损),则不予结转。

  【例题7·单选题】某事业单位2007年年初在事业基金中,一般基金结余为150万元。2007年该单位事业收入为5 000万元,事业支出为4 500万元;拨入专款为500万元,专款支出为400万元,该项目年末尚未最后完成;用货币资金对外投资为300万元。假定不考虑计算交纳所得税和计提专用基金,则该单位2007年年末在事业基金中,一般基金结余为( )万元。

  A.350 B.450 C.650 D.750

  【答案】A

  【解析】一般基金结余=年初一般基金结余150+结余转入(5 000-4 500)-对外投资300=350(万元)

  【例题8·多选题】下列各项中,将会引起事业单位的事业基金发生增减变化的有( )(2009年会计师考题)

  A.固定资产出租收入

  B.清理报废固定资产残料变价收入

  C.取得事业收入而缴纳的营业税

  D.无形资产投资协议价值大于其账面价值的差额

  【答案】ACD

  【解析】选项B,清理报废固定资产残料变价收入,影响专用基金。选项C,通过“销售税金”核算,最终也会影响事业基金。

  第四节 收入和支出

  一、收入

  事业单位的收入是事业单位为开展业务活动,依法取得的非偿还性资金。包括:财政补助收入、上级补助收入、拨入专款、事业收入、经营收入、附属单位缴款、其他收入等。

  在已经实行国库集中收付制度的地区,财政部门可以通过财政直接支付或财政授权支付的方式向事业单位支付财政拨款。

  在财政直接支付方式下,应于收到代理银行转来的“财政直接支付入账通知书”时,按入账通知书中标明的金额确认收入。

  借:事业支出、材料等

  贷:财政补助收入

  在财政授权支付方式下,应于收到代理银行盖章的“授权支付到账通知书”时,按到账通知书标明的额度确认收入。

  借: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

  贷:财政补助收入

  事业单位的收入一般应当采用收付实现制核算,即在实际收到款项时予以确认。对于取得的经营收入,可以采用权责发生制核算,即在提供劳务或者发出商品,同时收讫价款或者取得索取价款的凭据时予以确认。各项收入应当按照实际发生数额记账。

  【例题9·单选题】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后,对于由财政直接支付的工资,事业单位应借记“事业支出”科目,贷记( )科目。

  A.财政补助收入 B.银行存款 C.现金 D.应付工资

  【答案】A

  【例题10·判断题】实行财政直接支付方式的事业单位,应于收到“财政直接支付入账通知书”时,一方面增加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另一方面确认财政补助收入。(2007年会计师考题)( )

  【答案】错误

  【解析】“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账户是财政授权支付方式下使用的会计科目。财政直接支付方式下,事业单位会计应编制如下会计分录:

  借:事业支出、材料等

  贷:财政补助收入— 财政直接支付

  如果购买的是固定资产,还应增加一笔分录:

  借:固定资产

  贷:固定基金

  二、支出

  事业单位的支出是事业单位为开展业务活动和其他活动所发生的各项资金耗费及损失。包括:拨出经费、拨出专款、专款支出、事业支出、经营支出、成本费用、销售税金、上缴上级支出、对附属单位补助、结转自筹基建等。

  事业单位的支出一般应当采用收付实现制核算,即在实际支出款项时予以确认,对于发生的经营支出,可以采用权责发生制核算,在确认相关经营收入时结转对应的经营支出。各项支出应当按照实际发生数额记账。

  事业单位从事各项业务活动发生的支出,应当正确予以归集,无法直接归集的,应当按标准和规定的比例在事业支出和经营支出中进行合理分摊。

  第五节 会计报表

  一、会计报表的组成

  事业单位会计报表是反映事业单位财务状况和收支情况的书面文件。包括:资产负债表、收入支出表、附表及会计报表附注和收支情况说明书等。

  二、会计报表的编制期间

  会计报表分为月报、季报和年报(年度决算)三种。

  三、会计报表的编制要求

  事业单位的会计报表,要保证数字真实、计算准确、内容完整、报送及时。会计报表必须经单位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审阅签章并加盖公章后上报。

  四、资产负债表的编制

  事业单位一般在月末不结账,年度终了时进行年终结账。

  掌握:事业单位资产负债表月报通常按照“资产+支出=负债+净资产+收入”的平衡公式设置。左方为资产部类,包括资产和支出两大类;右边为负债部类,包括负债、净资产和收入三大类;资产部类总计=负债部类总计。

  资产负债表年报按照“资产=负债+净资产”的平衡公式设置。不设收入、支出项目。

  五、收入支出表的编制

  事业单位收入支出表由收入、支出和结余三部分内容组成,其等式为“收入-支出=结余”。

展开全文

会计职称万题库

更多
初级会计实务
初级会计实务
已有5829214人做题
下载
经济法基础
经济法基础
已有5664838人做题
下载

会计职称章节课

全部科目

会计职称VIP课

更多热门课程
评论(0条) 发表
Copyright © 2004-
考试吧(3g.exam8.com)北京美满明天科技有限公司
社会统一信用代码:91110108MA01WU311X
帮助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