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吧

会计职称

考试吧>会计职称>复习指导>中级经济法>正文
2011中级会计职称《中级经济法》预习讲义(8)
考试吧(Exam8.com) 2010-07-23 18:25:00 评论(0)条


2011中级会计职称《中级经济法》预习讲义



2011中级会计职称《中级经济法》预习讲义


2011中级会计职称《中级经济法》预习讲义





2011中级会计职称《中级经济法》预习讲义

  【例题2·判断题】国有独资企业、国有独资公司、国有资本控股公司的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违反规定,造成国有资产特别重大损失被免职的,自免职之日起5年内不得担任国有独资企业、国有独资公司、国有资本控股公司的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 )

  【答案】×

  【解析】造成国有资产“特别重大损失”被免职的,“终身”不得担任国有独资企业、国有独资公司、国有资本控股公司的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

  第二节 外汇管理法律制度

  【解释】现行的《外汇管理条例》由国务院于2008年8月1日通过。

  一、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

  1、经常项目(P429)

  【解释】经常项目外汇收支包括贸易收支、劳务收支和单方面转移等。

  (1)经常项目外汇收入,可以(并非必须)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保留或者卖给经营结汇、售汇业务的金融机构。

  【解释】现行的《外汇管理条例》取消了外汇收入强制调回境内的要求。

  (2)经常项目外汇支出,凭有效单据以自有外汇支出或者向经营结汇、售汇业务的金融机构购汇支付。

  2、资本项目(P429)

  【解释】资本项目包括资本转移、直接投资、证券投资、衍生产品及贷款等。

  (1)资本项目外汇收入保留或者卖给经营结汇、售汇业务的金融机构,应当经外汇管理机关“批准”,但国家规定无需批准的除外。

  (2)资本项目外汇支出,凭有效单据以自有外汇支出或者向经营结汇、售汇业务的金融机构购汇支付。国家规定应当经外汇管理机关批准的,应当在外汇支付前办理批准手续。

  3、依法终止的外商投资企业,依法进行清算、纳税后,属于外方投资者所有的人民币,可以向经营结汇、售汇业务的金融机构购汇汇出。(P430)

  二、法律责任(★★★)(P432)

  1、逃汇、套汇

  处以逃汇、套汇金额30%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处以逃汇、套汇金额30%以上等值以下的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解释1】违反规定将境内外汇转移到境外,或者以欺骗手段将境内资本转移境外的,属于“逃汇”行为。

  【解释2】违反规定以外汇收付应当以人民币收付的款项,或者以虚假、无效的交易单证向经营结汇、售汇业务的金融机构骗购外汇的,属于“套汇”行为。

  2、违反规定携带外汇出入境的,由外汇管理机关给予警告,可以处违法金额20%以下的罚款。

  3、违反规定以外币在境内计价结算的,由外汇管理机关责令改正,给予警告,可以处违法金额30%以下的罚款。

  4、私自买卖外汇、倒买倒卖外汇数额较大的,由外汇管理机关给予警告,没收违法所得,处以违法金额(而非违法所得)30%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处以违法金额30%以上等值以下的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例题·单选题】王某非法倒买倒卖相当于人民币200万元的等值外汇,情节严重。根据外汇管理法律制度的规定,外汇管理机关除可以给予王某警告、没收违法所得的处罚外,还可以并处一定数额的罚款。该罚款幅度为( )。

  A、40万元以下

  B、60万元以下

  C、60万元至200万元

  D、60万元至600万元

  【答案】C

  第三节 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法律制度

  一、反垄断法律制度

  【解释1】《反垄断法》由全国人大常委会于2007年8月通过。

  【解释2】我国境内经济活动中的垄断行为,适用本法;我国境外的垄断行为,对境内市场产生排除、限制影响的,适用本法。(P439)

  (一)滥用市场支配地位(★★★)

  1、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的行为(P435)

  (1)垄断高价和垄断低价(以不公平的高价销售商品或者以不公平的低价购买商品);

  (2)掠夺性定价(没有正当理由,以低于成本的价格销售商品);

  (3)拒绝交易(没有正当理由,拒绝与交易相对人进行交易);

  (4)独家交易(没有正当理由,限定交易相对人只能与其进行交易或者只能与其指定的经营者进行交易);

  (5)搭售(没有正当理由搭售商品,或者在交易时附加其他不合理的交易条件);

  (6)差别待遇(没有正当理由,对条件相同的交易相对人在交易价格等交易条件上实行差别待遇)。

  【解释1】第1条的关键词为“不公平”,第2-6条的关键词为“没有正当理由”。

  【解释2】销售鲜活商品、季节性降价、处理积压商品、转产或歇业时,以低于成本的价格销售商品的,并不违反法律规定。

  【例题·单选题】根据《反垄断法》的规定,对于经营者从事的下列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的行为,反垄断执法机构进行违法性认定时,无需考虑行为是否有正当理由的是( )。

  A、以不公平的高价销售商品

  B、拒绝与交易相对人进行交易

  C、限定交易相对人只能与其进行交易

  D、搭售商品

  【答案】A

  2、滥用市场支配地位行为的法律责任(P440)

  经营者违反《反垄断法》的规定,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的,由反垄断执法机构责令停止违法行为,没收违法所得,并处上一年度销售额1%以上10%以下的罚款。

  【例题·单选题】根据《反垄断法》的规定,经营者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的,由反垄断执法机构责令停止违法行为,没收违法所得,并处一定数额的罚款。该罚款数额是( )。

  A、50万元以下

  B、100万元以下

  C、上一年度销售额1%以上10%以下

  D、上一年度销售额2%以上20%以下

  【答案】C

  (二)联合限制竞争行为(垄断协议)(★★★)

  1、横向联合限制竞争行为(P435-436)

  (1)固定价格(处于产业链同一环节的经营者通过协议、决议或其他协同一致的方式确定、维持或者改变价格)

  (2)划分市场(处于产业链同一环节的经营者通过协议、决议或其他协同一致的方式限定商品的生产数量或者销售数量、分割销售市场或者原材料采购市场)

  (3)联合抵制(处于产业链同一环节的经营者通过协议、决议或其他协同一致的方式拒绝与特定交易相对人进行交易)

  (4)不当技术联合(经营者以排除或限制竞争为目的,制定技术标准,限制购买新技术、新设备,或者限制开发新技术、新产品)

  2、纵向联合限制竞争行为(P436)

  (1)固定转售价格(在同一产业链中上一环节的经营者,通过协议确定下一环节经营者的销售价格)

  (2)限定转售最低价格(在同一产业链中上一环节的经营者,利用其市场支配地位,通过协议确定下一环节经营者的销售价格)

  3、联合限制竞争行为的豁免(P436)

  经营者能够证明所达成的协议属于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免于处罚:

  (1)为改进技术、研究开发新产品的;

  (2)为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统一产品规格、标准或者实行专业化分工的;

  (3)为提高中小经营者经营效率,增强中小经营者竞争力的;

  (4)为实现节约能源、保护环境、救灾救助等社会公共利益的;

  (5)因经济不景气,为缓解销售量严重下降或者生产明显过剩的;

  (6)为保障对外贸易和对外经济合作中的正当利益的;

  (7)法律和国务院规定的其他情形。

  【解释】经营者还应当证明所达成的协议不会严重限制相关市场的竞争,并且能够使消费者分享由此产生的利益。

  4、联合限制竞争行为的法律责任(P440)

  (1)经营者违反《反垄断法》的规定,达成并实施垄断协议的,由反垄断执法机构责令停止违法行为,没收违法所得,并处上一年度销售额1%以上10%以下的罚款;尚未实施所达成的垄断协议的,可以处50万元以下的罚款。

  (2)行业协会违反《反垄断法》的规定,组织本行业的经营者达成垄断协议的,反垄断执行机构可以处50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机构可以依法撤销登记。

  【例题1·单选题】根据《反垄断法》的规定,下列各项中,属于滥用市场支配地位行为的是( )。

  A、固定价格

  B、垄断高价

  C、固定转售价格

  D、联合抵制

  【答案】B

  【解析】选项ACD属于联合限制竞争行为。

  【例题2·多选题】根据《反垄断法》的规定,下列各项中,属于滥用市场支配地位行为的有( )。

  A、以不公平的高价销售商品

  B、没有正当理由,拒绝与交易相对人进行交易

  C、没有正当理由搭售商品

  D、限定向第三人转售商品的最低价格

  【答案】ABC

  【解析】选项D属于法律禁止的纵向垄断协议。

  【例题3·多选题】根据《反垄断法》的规定,下列各项中,属于纵向联合限制竞争行为的是( )。

  A、固定转售价格

  B、不当技术联合

  C、限定转售最低价格

  D、联合抵制

  【答案】AC

  【解析】选项BD属于横向联合限制竞争行为。

  【例题4·多选题】根据《反垄断法》的规定,下列各项中,属于横向联合限制竞争行为的是( )。

  A、经营者通过协议、决议或其他协同一致的方式确定、维持或者改变价格

  B、经营者通过协议、决议或其他协同一致的方式限定商品的生产数量或者销售数量

  C、经营者通过协议、决议或其他协同一致的方式拒绝与特定交易相对人进行交易

  D、在同一产业链中上一环节的经营者,利用其市场支配地位,通过协议确定下一环节经营者的销售价格

  【答案】ABC

  【解析】选项D属于纵向联合限制竞争行为。

  【例题5·多选题】根据《反垄断法》的规定,下列各项中,可被豁免的垄断协议有( )。

  A、为改进技术、研究开发新产品的

  B、限制开发新技术、新产品的

  C、为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成本、增进效率,统一产品规格、标准或者实行专业化分工的

  D、为实现节约能源、保护环境、救灾救助等社会公共利益的

  【答案】ACD

  【解析】选项B属于法律禁止的横向垄断协议。

  (三)经营者集中(★★★)

  【解释】经营者集中包括经营者合并(横向合并、纵向合并)和经营者控制(经营者通过收购、委托经营、联营等方式控制其他经营者)。

  1、申报标准(P437)

  经营者集中达到下列标准之一的,经营者应当事先向商务部申报,未申报的不得实施集中:

  (1)参与集中的所有经营者上一会计年度在“全球范围内”的营业额合计超过100亿元人民币,并且其中至少两个经营者上一会计年度在“中国境内”的营业额均超过4亿元人民币;

  (2)参与集中的所有经营者上一会计年度在“中国境内”的营业额合计超过20亿元人民币,并且其中至少两个经营者上一会计年度在“中国境内”的营业额均超过4亿元人民币。

  【例题·单选题】根据反垄断法律制度的规定,下列各项中,经营者应当事先向商务部申报的有( )。

  A、参与集中的所有经营者上一会计年度在全球范围内的营业额合计超过50亿元人民币,并且其中至少两个经营者上一会计年度在中国境内的营业额均超过4亿元人民币

  B、参与集中的所有经营者上一会计年度在全球范围内的营业额合计超过100亿元人民币,并且其中至少两个经营者上一会计年度在中国境内的营业额均超过2亿元人民币

  C、参与集中的所有经营者上一会计年度在中国境内的营业额合计超过20亿元人民币,并且其中至少两个经营者上一会计年度在中国境内的营业额均超过2亿元人民币

  D、参与集中的所有经营者上一会计年度在中国境内的营业额合计超过20亿元人民币,并且其中至少两个经营者上一会计年度在中国境内的营业额均超过4亿元人民币

  【答案】D

  2、审查的内容(★)(P438)

  (1)参与集中的经营者在相关市场的市场份额及其对市场的控制力;

  (2)相关市场的市场集中度;

  (3)经营者集中对市场进入、技术进步的影响;

  (4)经营者集中对消费者和其他有关经营者的影响;

  (5)经营者集中对国民经济发展的影响;

  (6)国务院反垄断执法机构认为应当考虑的影响市场竞争的其他因素。

  3、法律责任(P440)

  经营者违反《反垄断法》的规定实施集中的,由反垄断执法机构责令停止实施集中、限期处分股份或者资产、限制转让营业以及采取其他必要措施恢复到集中前的状态,可以处50万元以下的罚款。

  (四)行政性垄断的表现(★★★)(P438)

  1、行政性强制交易

  行政机关滥用行政权力,违反法律规定,限定或者变相限定经营者、消费者经营、购买、使用其指定的经营者提供的商品。

  2、行政性限制市场准入

  (1)对外地商品设定歧视性收费项目、实行歧视性收费标准,或者规定歧视性价格;

  (2)对外地商品规定与本地同类商品不同的技术要求、检验标准,或者对外地商品采取重复检验、重复认证等歧视性技术措施,限制外地商品进入本地市场;

  (3)采取专门针对外地商品的行政许可,限制外地商品进入本地市场;

  (4)设置关卡或者采取其他手段,阻碍外地商品进入或者本地商品运出;

  (5)滥用行政权力,排斥或限制外地经营者参加本地招标投标;

  (6)妨碍商品在地区之间自由流通的其他行为。

  3、行政性强制经营者限制竞争

  行政机关滥用行政权力,违反法律规定,强制经营者从事反垄断法所禁止的排除或者限制市场竞争的行为(例如,强制本地区、本部门的企业合并,或者通过经营者控制组建企业集团,强制经营者通过协议等方式固定价格、划分市场、联合抵制等)。

  【例题·多选题】根据《反垄断法》的规定,下列各项中,属于行政性垄断行为的有( )。

  A、行政机关滥用行政权力,违反法律规定,限定或者变相限定经营者、消费者经营、购买、使用其指定的经营者提供的商品

  B、对外地商品设定歧视性收费项目、实行歧视性收费标准,或者规定歧视性价格

  C、采取专门针对外地商品的行政许可,限制外地商品进入本地市场

  D、设置关卡或者采取其他手段,阻碍外地商品进入或者本地商品运出

  【答案】ABCD

  【解析】(1)选项A:属于行政性强制交易;(2)选项BCD:属于行政性限制市场准入。

  二、反不正当竞争法律制度(★★★)

  1、仿冒行为(P441)

  (1)假冒他人的注册商标;

  (2)擅自使用知名商品特有的名称、包装、装潢,或者使用与知名商品近似的名称、包装、装潢,造成和他人的知名商品相混淆,使购买者误认为是该知名商品;

  (3)擅自使用他人的企业名称或者姓名,引人误认为是他人的商品;

  (4)在商品上伪造或者冒用认证标志、名优标志等质量标志,伪造产地,对商品质量作引人误解的虚假表示。

  2、虚假陈述(P442)

  (1)虚假陈述的方式包括在包装、装潢或者广告中对商品的质量、制作成分、性能、用途、生产者、有效期限、产地等作引人误解的虚假宣传。

  (2)虚假陈述的主体是经营者,包括产品的生产者、销售者和广告经营者。

  3、侵犯商业秘密行为(P442)

  (1)以偷盗、利诱、胁迫等不正当手段获取权利人的商业秘密;

  (2)披露、使用或者允许他人使用以偷盗、利诱、胁迫等不正当手段获取权利人的商业秘密;

  (3)违反约定或者违反权利人有关保守商业秘密的要求,披露、使用或者允许他人使用其所掌握的商业秘密;

  (4)第三人明知上述行为,获取、使用或者披露他人的商业秘密,视为侵犯商业秘密。

  【解释】商业秘密,是指不为公众所知悉、能为经营者带来经济利益、具有实用性并经权利人采取保密措施的技术信息和经营信息。其特征包括:秘密性、实用性和保密性。

  【例题·多选题】甲以偷盗手段获取了某公司的商业秘密。根据《反不正当竞争法》的规定,下列各项中,属于侵犯商业秘密的行为有( )。

  A、甲披露该商业秘密

  B、甲使用该商业秘密

  C、甲允许乙使用该商业秘密

  D、丙明知甲以偷盗手段获取的该商业秘密,丙仍使用该商业秘密

  【答案】ABCD

  【解析】(1)选项ABC:披露、使用或者允许他人使用以偷盗、利诱、胁迫等不正当手段获取权利人的商业秘密,属于侵犯商业秘密行为;(2)选项D:第三人明知上述行为,获取、使用或者披露他人的商业秘密,视为侵犯商业秘密。

  4、诋毁商誉行为(P443)

  (1)诋毁商誉行为,是指经营者传播有关竞争对手的虚假信息,以破坏竞争对手的商业信誉。

  (2)诋毁商誉行为可以是故意,也可以是过失,总之存在主观过错。

  5、商业贿赂行为(P443)

  是否存在“账外暗中”,是区分回扣、折扣和佣金是否属于商业贿赂的标准。经营者销售或者购买商品,可以以明示方式给对方折扣,可以给中间人佣金。经营者给对方折扣、给中间人佣金的,必须如实入账。

  6、不当附奖赠促销行为(P444)

  抽奖式的有奖销售,最高奖的金额不得超过5000元。

  第四节 价格法律制度

  一、价格调控制度(★★★)(P447)

  1、价格监测制度

  价格监测制度,包括价格监测报表制度、市场价格动态监测制度、专题价格监测制度 、价格监测公布制度、价格监测分析预测制度、价格监测工作制度和考核制度等。

  2、重要商品储备制度

  3、重要农产品保护价制度

  4、价格特别干预制度

  (1)当重要商品和服务价格显著上涨或者有可能显著上涨,国务院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可以对部分价格采取限定差价率或者利润率、规定限价、实行提价申报制度和调价备案制度等干预措施。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采取价格干预措施的,应当报国务院备案。

  (2)当市场价格总水平出现剧烈波动等异常状态时,国务院可以在全国范围内或者部分区域内采取临时集中定价权限、部分或者全面冻结价格的紧急措施。

  二、价格规制制度(★★★)(P448)

  1、基本概念

  (1)政府指导价

  政府指导价,是指依照《价格法》的规定,由政府价格主管部门或者其他部门,按照定价权限和范围规定基准价及其浮动幅度,指导经营者制定的价格。

  (2)政府定价

  政府定价,是指依照《价格法》的规定,由政府价格主管部门或者其他有关部门,按照定价权限和范围制定的价格。

  【例题·单选题】根据《价格法》的规定,由政府价格主管部门或者其他有关部门,按照定价权限和范围规定基准价及其浮动幅度,指导经营者制定的价格是( )。

  A、市场调节价

  B、政府指导价

  C、政府定价

  D、经营者定价

  【答案】B

  2、政府定价的范围(P448)

  (1)与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关系重大的极少数商品价格;

  (2)资源稀缺的少数商品价格;

  (3)自然垄断经营的商品价格;

  (4)重要的公用事业价格;

  (5)重要的公益性服务价格。

  3、政府定价权限

  (1)中央定价目录由国务院价格主管部门制定、修订,报国务院批准后公布。

  (2)地方定价目录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价格主管部门按照中央定价目录规定的定价权限和具体适用范围制定,经本级人民政府审核同意,报国务院价格主管部门审定后公布;省、自治区、直辖市以下各级人民政府不得制定定价目录。

  【例题1·判断题】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采取价格干预措施的,应当报国务院批准。( )

  【答案】×

  【解析】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采取价格干预措施的,应当报国务院备案。

  【例题2·判断题】省、自治区、直辖市以下各级人民政府不得制定定价目录。( )

  【答案】√

  三、价格违法责任(★)(P451)

  1、经营者不执行政府指导价、政府定价或者不执行法定的价格干预措施、紧急措施,责令改正,没收违法所得,可以并处违法所得5倍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责令停业整顿。

  2、经营者实施价格垄断行为、价格欺诈行为、哄抬价格或变相抬压价行为的,责令改正,没收违法所得,可以并处违法所得5倍以下罚款;没有违法所得的,予以警告,可并处罚款;情节严重的,责令停业整顿或由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吊销营业执照。

  第五节 财政监督和财政违法行为处罚法律制度

  一、财政监督法律制度

  1、人大监督(★★★)(P453)

  (1)各级人大的预算管理职权

  ①审查权,有权审查本级总预算草案及本级总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

  ②批准权,有权批准本级预算和本级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

  ③变更撤销权,有权撤销或者改变本级人大常委会关于预算、决算的不适当的决议,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大还有权撤销本级政府关于预算、决算的不适当的决定和命令。

  (2)各级人大常委会的预算管理职权

  ①监督权,有权监督本级总预算的执行;

  ②审批权,有权审批本级预算的调整方案以及本级政府的决算;

  ③撤销权,全国人大常委会有权撤销国务院和省级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的同宪法、法律相抵触的关于预算、决算的行政法规、决定和命令,以及地方性法规和决议;地方人大常委会有权撤销本级政府和下一级人大及其常委会关于预算、决算的不适当的决定、命令和决议。

  【例题1·多选题】根据人大监督法律制度的规定,下列各项中,属于各级人大预算管理权的有( )。

  A、审查权

  B、批准权

  C、变更撤销权

  D、监督权

  【答案】ABC

  【解析】选项D属于各级“人大常委会”的预算管理职权。

  【例题2·判断题】全国人大常委会有权撤销国务院和省级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的同宪法、法律相抵触的关于预算、决算的行政法规、决定和命令。( )

  【答案】√

  2、审计监督(★)(P454)

  审计署有权直接进行审计的事项:

  (1)中央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其他财政收支;

  (2)中央各部门、事业单位及下属单位的财政收支;

  (3)省级人民政府预算的执行情况和决算;

  (4)中央银行的财务收支和中央金融机构的资产、负债和损益状况;

  (5)国务院各部门管理的和受国务院委托由社会团体管理的社会保障基金、环境保护资金、社会捐赠资金及其他有关基金、资金的财务收支;

  (6)国际组织和外国政府援助、贷款项目的财务收支;

  (7)其他法律法规规定应由审计署进行的审计。

  3、财政监督(★)(P454)

  财政监督,包括财政和税收、国资、海关等相关部门所进行的监督。

  二、财政违法行为处罚法律制度(★★)

  (一)财政违法行为(14类)

  1、违反国家财政收入管理规定的行为(P456)

  (1)违规设立财政收入项目;

  (2)违规擅自改变财政收入项目的范围、标准、对象和期限;

  (3)对已明令取消、暂停执行或者降低标准的财政收入项目,仍然依照原定项目、标准征收或者变换名称征收;

  (4)缓收、不收财政收入;

  (5)擅自将预算收入转为预算外收入;

  (6)其他违反国家财政收入管理规定的行为。

  2、违反国家预算管理规定的行为(P458)

  (1)虚增、虚减财政收入或者财政支出的行为;

  (2)违反规定编制、批复预算或者决算的行为;

  (3)违反规定调整预决算的行为;

  (4)违反规定调整预算级次、预算收支种类的行为;

  (5)违反规定动用预算预备费或者挪用预算周转金的行为;

  (6)违反国家关于转移支付管理规定的行为。

  3、国家机关违规提供担保(P460)

  (1)国家机关以自己使用或占有的土地对外提供担保;

  (2)国家机关以其固定资产对外提供担保;

  (3)国家机关以其行政性收费项目对外提供担保;

  (4)地方政府以财政收入对外提供担保。

  4、公款私存(P463)

  将财政资金或者其他公款私存私放的法律责任:

  (1)责令改正,调整有关会计账目,追回私存私放的资金,没收违法所得;

  (2)对单位处3000元以上5万元以下的罚款;

  (3)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2000元以上2万元以下的罚款;属于国家公务员的,还应当给予记大过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降级或者撤职处分。

  【例题1·单选题】根据《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的规定,单位和个人违反财务管理的规定,私存私放财政资金或者其他公款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以( )的罚款。

  A、2000元以下

  B、2000元以上2万元以下

  C、3000元以上5万元以下

  D、3000元以上10万元以下

  【答案】B

  【例题2·多选题】根据《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的规定,下列各项中,属于财政预决算的编制部门和预算执行部门及其工作人员违反国家有关预算管理规定的行为有( )。

  A、虚增财政收入

  B、虚减财政支出

  C、克扣转移支付资金

  D、违反规定调整预决算

  【答案】ABCD

  【例题3·多选题】根据《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的规定,下列各项中,属于国家机关违规担保的是( )。

  A、国家机关以自己使用或占有的土地对外提供担保

  B、国家机关以其固定资产对外提供担保

  C、国家机关以其行政性收费项目对外提供担保

  D、地方政府以财政收入对外提供担保

  【答案】ABCD

  (二)执法主体(P464)

  1、“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财政部门及审计机关;

  2、“省级”以上人民政府财政部门的派出机构,审计机关的派出机构;

  3、监察机关及其派出机构。

  【例题·多选题】根据《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的规定,下列各项中,属于财政违法行为执法主体的有( )。

  A、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财政部门

  B、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审计机关

  C、省级以上人民政府财政部门的派出机构

  D、监察机关及其派出机构

  【答案】ABCD

展开全文

会计职称万题库

更多
初级会计实务
初级会计实务
已有5829214人做题
下载
经济法基础
经济法基础
已有5664838人做题
下载

会计职称章节课

全部科目

会计职称VIP课

更多热门课程
评论(0条) 发表
Copyright © 2004-
考试吧(3g.exam8.com)北京美满明天科技有限公司
社会统一信用代码:91110108MA01WU311X
帮助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