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吧

中考

考试吧>2022中考>中考语文>2022中考语文作文>正文
2010年连云港市中考作文预测和作文指导七
考试吧(Exam8.com) 2010-05-26 23:17:02 评论(0)条

  2010年中考作文预测及点拨

  一、命题作文

  【模拟题目1】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我的舞台我自己建造,要让全世界看到,我的剧本我自己写好,相信自己永远是个主角。我的魅力我自己创造,出乎每个人意料,我的未来我自己照耀,每个明天把我拥抱。

  请以“我的舞台”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题目自拟,立意自定;② 600 字左右,不得抄袭。

  【写作点拨】 1. 诠释文题,广泛联想。文题中的“我”,一般就是指作者本人。因此,从这点出发,我们可以叙停生活中与“我的”舞台直接有关的各种事,如“我”把床铺当做舞台、把客厅当做舞台、把学校当做舞台、把人生当做舞台,表达“我”对梦想有不懈追求。文题中的“舞台”,就是表现的地方,每个在舞台上的人都是主角。因此,舞台上的主角都可以自称“我”。我们写作时也可则别人的舞台进行自由的、广泛的联想。比如由眼前的 CCTV 的模特的“青春舞台”联想到自己的青春舞台等。经过这样的联想对比,既能开拓你的写作空间,又有利于你选取一点感受最深的来写。

  2. 深入挖掘,巧编故事。“舞台”本是表演的地方,可以引申为一切学习、生活、工作的地方。从引申义出发,我们可以写自己的为学、为人、为事的态度与表现,以表达自己的人生观。我们在作文中也可写“舞台”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变化。例如:参加 CCTV “梦想舞台”给“我”带来了许多快乐;参加奥运会“志愿者”的“舞台”给“我”带来的料想不到的变化,等等。

  【模拟题目 2 】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人生百年,来去匆匆。在生命的进程中,有多少人是匆匆过客,年华流逝了无痕迹;又有多少人在自己有限的人生路上留下了一串串深深的足迹,在人们的记忆里留下了深深的烙印,永不磨灭……

  读了上面的文字,请联系实际,以“永不磨灭”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除外),不少于 600 字。

  【写作点拨】 “磨灭”是指痕迹、印象、功绩、事实、情感、道理等经过相当长的时间逐渐消失;“永不磨灭”突出某一人或事物、事件的影响深远,以至于在人们心中烙下了永久的印记,让人难以忘怀。在我们的生活中,一个人,一句话,一人眼神,一种情感,一件小事,一种精神,还有英雄事迹,峥嵘岁月,幼时记忆,名胜古迹等等都是不可磨灭的。

  写作时,可选的对象很多,力求选取那些生动、典型的材料,行文时切口要小,深度挖掘,切忌空谈。如果对历史熟悉,可选取历史上推动社会进步的人事或事件为材料,写成散文或议论文;如果对时事有深度了解,可结合新近发生的社会重大事件,撷取其中的热点或关键词进行评论,写成时评,并阐述其历史意义;如果身边有生动典型的人物或事件,你也可以就此写成记叙文或几则日记。

  【模拟题目 3 】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从来到世界上的那一刻开始,我们就开始了自己的人生旅程。随着岁月的推移,对于人生,我们有太多的憧憬,太多的设计,太多的思考,太多的感慨。

  请以 “ 别样人生 ” 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 ① 除诗歌之外,文体不限; ② 不少于 600 字。

  【写作点拨】 首先,我们要正确理解“别样人生”这个话题。话题的中心词是“人生”,“别样”这一修饰语强调了人生经历的与众不同,独特的“这一个。”写作时可从三方面努力:

  1. 选择与众不同的独特人物。

  放眼社会,将眼光锁定社会各个阶层,我们一定会发现各行各业、各种身份的人群那里,有与“别样人生”有关的趣事;放眼历史,你会得到更多的情感充沛的材料。比较而言,前者易于下笔而难于出新,后者难度较大却有新颖脱俗之效。

  2. 挖掘深刻丰富的思想内涵。

  可以正反对比切入,比如叙写某人的人生轨迹发生偏差,走上邪路,后来改邪归正,走上正途。给读者提供更多的思维空间;可以逐层求问,沿着“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的顺序思考,挖出现象背后的本质规律之所在;还可以逆向解读,撇开常规性视角和观点,提出全新看法。

  3. 抓住情真意切的感人画面。

  一句话语,一个行动,一点情怀,都能表达一种别样的人生;一份努力,一点进步,都能传达一份真情和心愿,要用心描画出动人情节,在铺垫到位的基础上,及时抒发情感,但要坚决杜绝那些空洞的、夸大的、不切实的抒情语言。

  二、半命题作文

  【模拟题目 1 】 我们生活在大千世界中,时常被一些事情感动着。有时是一种声音,有时是一个眼神,有时是一种色彩,有时是一种状态,有时是一种场景…… 生活中你一定经历、体验过许多令你感动的事情。请以“ ______ 让我感动”为题写一篇作文。可以叙述经历,抒发感受;可以发表议论,评述世态,等等。

  【写作点拨】 “ ______ 让我感动”这个文题很贴进学生的生活,因为我们生活在社会中,时常会遇到很多让我们感动的人或物或情,我们写作时每个同学也都会有话可说,有内容可写。我们要想写好这次作文首先就要调动自己的生活积累,回忆起曾经让我们感动的人或事,情或景,并选取其中内蕴丰富,值得反复咀嚼、玩味的材料组织到文章里来。写这样的半命题作文,当然可以抒情,可以议论,但是组织上述材料作为文章的主体框架却是抒情、议论的基础。否则,所抒之情,所议之论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不但不能起到感染读者的作用,还会使读者望而生厌、敬而远之。这是写这类文题作文务必引起注意的地方。

  我们在具体写作时要注意文题中的要求“ 我们生活在大千世界中,时常被一些事情感动着 ”,显然这次作文材料的来源应是我们实实在在的生活。这就决定了我们要从现实中来选材,我们既可写凡人小事,也可写造化奇观,鬼斧神工。但有一点,这绝对是令你感动,也能令读者感动的事情。我们写作时只要采撷生活中足以令人感动的事,用朴实率真的文字加以表现即可。不需要去瞎虚构,胡编乱造。如果这样的话,只会适当其反。

  【模拟题目 2 】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俗话说“路逢尽处还开径,水到穷时再发源。”

  《易·系辞下》有言曰:“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陆游诗云:“山穷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穷则思变,变则通,人们在探究进步的过程之中,不乏柳暗花明、绝处逢生的惊喜。

  请以“穷尽处 ”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补全题目,自定立意,自选角度,自选文体,不少于 600 字。

  【写作点拨】 人生充满变数,到了山穷水尽之处,有的人悲观失望,裹足不前,可能就会一撅不振了,了无生趣;有的人满怀信心,凭着坚强的意志、毅力,跨过这个坎,说不定前面就是“柳暗花明又一村”。绝处逢生的奇迹只会发生在坚持不懈的拼搏者身上。这是给材料命题作文,要联系材料全面深入地理解题目的内涵,还要展开联想和想象,充分拓展题目的外延,使简单抽象的概念化为具体可感的场景。可以设置情境,作形象化的叙述;也可以透彻分析,写成议论文。写作时,要调动多种表现手段,融入充沛情感,努力使文句有意蕴。

展开全文
评论(0条) 发表
Copyright © 2004-
考试吧(3g.exam8.com)北京美满明天科技有限公司
社会统一信用代码:91110108MA01WU311X
帮助中心